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Freud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1,2,Freud与精神分析的影响,在你的深深植根于人类精神传统之中的思想力量,以及这种力量给现代人类的世界观所带来的巨大影响面前,我所能够表示的只有推崇与尊敬。如果没有弗洛伊德,20世纪的面貌可能大为不同,我们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了解可能仍然少得可怜,而且我们时代最优秀的艺术家也许不会出现。,3,Freud与精神分析的影响,从史实的考察会发现人类的自恋与自我形象总共遭遇三次的挫伤:第一次是哥白尼(N.Copernicus)发现地球并非宇宙的中心;“心灵世界的哥白尼”第二次是达尔文(C.R.Darwin)发现人类并非超越于动物界,而是与其它动物一样服膺“生物演化”的自然法则;“精神领域的达尔文”第三次是佛洛伊德发现我们竟和许多未知的、潜意识的,甚至是不可控制的力量生活在一起。,4,弗洛伊德简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05.061939.09.23),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自幼才华出众,8岁能读莎士比亚著作,精通拉丁、希腊、英、德、法、意大利、西班牙7种语言,文学素养精深,曾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并曾荣获1930年歌德文学奖。,5,精神分析理论与弗洛伊德早年经验?,弗洛伊德对人格的描述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他自己的人格和生活经验。毫不奇怪,人们对弗洛伊德和他父母的关系格外感兴趣。弗洛伊德出生时,他的母亲只有21岁,母亲与他相差的年龄差不多等于她与丈夫相差的年龄。传记学家们认为,他们母子之间有一种格外亲近的关系。弗洛伊德的母亲有时称他“金西吉(GoldenSigi)”。与此相反,弗洛伊德与父亲的关系则显得格外冷淡,有时甚至敌意。弗洛伊德曾在父亲的葬礼上迟到,他后来将此判断为一种无意识驱动的行为。父亲去世许多年后,弗洛伊德还谈到自己一直与父子间关系的罪恶感做斗争。,6,“穿过堂而皇之的意识后面的某条黑暗通道,这个老人的死深深地触动了我我现在感觉几乎被连根拔起。”弗洛伊德对俄狄浦斯情结的描述对母亲的性吸引及对父亲的竞争性敌对也许这正反映了他对父母的感情。弗洛伊德在其著作的多处暗示了这一点。实际上,他通常凭自己的思考来检验临床判断的准确性。有报道说,他每晚要花半个小时的时间做自我分析。,7,弗洛伊德主要著作,歇斯底里研究(又译癔病研究,与J.布洛伊尔合著,1895)梦的解析(1900)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1904)多拉的分析(1905)玩笑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1905)性学三论(1905)精神分析运动史(1906)列奥纳多达芬奇和他对童年时代的一次回忆(1910),图腾与禁忌(1913)论无意识(1915)超越唯乐原则(1920)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1922)自我与本我(1923)焦虑问题(1926)幻想的未来(1927)自我和防御机制(1936),8,弗洛伊德两部主要著作,在图书杂志评选出的“20本改变美国历史的书”中,只有三本是非美国人写的。他们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和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该书现在被许多人推崇为弗洛伊德最伟大的著作。然而,这本书也遭到大量批评,出版后的8年间只售出600册。而弗洛伊德从中只获得相当于209美元的稿费。最有争议的性学三论,书中表达了关于婴儿期性欲以及其与性倒错和神经症之间关系的观点。这招致了对弗洛伊德的嘲讽,他被看作是一个满脑子淫诲念头而邪恶下流的人。医学机构联合起来抵制弗洛伊德的观点,他本人也成了当时德国科学界最不受欢迎的人。,9,弗洛伊德曰:“,也许可以这么说,人类性格所以会强烈悬殊,大抵与他压抑性冲动的程度有关。生命中惟一重要的事情是爱情和工作。每个人都有一个本能的侵犯能量储存器,在储存器里,侵犯能量的总量是固定的,它总是要通过某种方式表现出来,从而使个人内部的侵犯性驱力减弱。人都有吮吸的欲望。对一个男孩来说,他的潜意识中有种对母亲的排他性占有欲,任何人,包括他的父亲,一旦对他构成威胁,他都会产生仇恨,甚至想杀掉他们。,10,弗洛伊德曰:“,女人实在令人难以忍受,是永恒麻烦的源泉,但她们依然是我们所拥有的那一种类中最好的事物。没有她们,情形会更糟。人是一个受本能愿望支配的低能弱智的生物。我想不出比获得父亲的保护更强烈的儿童需要。你的眼睛疲倦了,累了,闭上你的眼睛在人的潜意识里,人的性欲一直是处于压抑的状况,社会的道德法制等文明的规则使人的本能欲望时刻处于理性的控制之中。,11,弗洛伊德曰:“,禁欲对身体是有害的,严重者男女皆可出现神经症病状,如失眠、食欲不振、性格孤僻、易发“无名火”等,这是一种性抑郁的表现。人类天生具有“弑父情结”,从一出生,他就注定要和父亲展开斗争,以摆脱被统治、被支配的地位,争取独立自由的权利,进而掌握家庭的主导权和社会的主动权。我们整个心理活动似乎都是在下决心去求取欢乐,避免痛苦,而且自动地受唯乐原则的调节。生物性即命运。感情的冲动更接近于基于性本能的欲望冲动。,12,弗洛伊德曰:“,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个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人生有两大快乐:一个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可以寻求和创造;另一个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可以去品味和体验。梦是愿望的满足。道德感是人的独特品质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体就是命运。(解剖即命运)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任何五官健全的人必定知道他不能保存秘密。如果他的嘴唇紧闭,他的指尖会说话;甚至他身上的每个毛孔都会背叛他。,13,弗洛伊德曰:“,良心是一种内心的感觉,是对于躁动于我们体内的某种异常愿望的抵制。不要去了解女人,因为女人都是疯子。本我过去在哪里,自我就应在哪里。幸福决不是文化的价值标准。一个在妈妈怀里受宠的孩子终生都会保持一种征服欲,那种成功的自信往往带来真正的成功本我是马,自我是马车夫。马是驱动力,马车夫给马指引方向。自我要驾驭本我,但马可能不听话,二者就会僵持不下,直到一方屈服。,14,弗洛伊德曰:“,既然所有的烦恼皆因欲望而产生,因此,降低欲望似乎可以成为减少烦恼的一种有效方式。不过,我并不赞成此种方法,因为,当一个人把欲望降低至最低程度后,生活的多彩多姿也将随之变得索然无味,而生命本身也将失去其原有的光辉。人类天生具有“弑父情结”,从一出生,他就注定要和父亲展开斗争,以摆脱被统治、被支配的地位,争取独立自由的权利,进而掌握家庭的主导权和社会的主动权。,15,弗洛伊德曰:“,人不是根本不相信自己的死,就是在无意识中确信自己不死。男人思考下半身,女人思考上半身,弗洛伊德说下半身决定上半身性本能是人的原始本能,很多事由此而起。女人因为男人苦闷,男人因为女人痛苦,都是由于性本能不能实现。当然性本能不是全部,人还有生存本能,但是性起决定作用生理健康由心理健康决定,心理的变化会改变人身体腺体的分泌变化,而分泌的不平衡就会产生生理疾病。,16,弗洛伊德关于人性的观点,人类是一种处于内外交混状态中的自私的存在。人性是受本能、潜意识和非理性力量支配的。人性是野蛮的、暴力的、自我中心的、冲动的。“感情的冲动更接近于基于性本能的欲望冲动。”“我坚信人类文明是以牺牲原始的本能为代价而创造出来的。”“良心是一种内心的感觉,是对于躁动于我们体内的某种异常愿望的抵制。”心理决定论认为人类没有什么行为是偶然发生的。否认人类的自由选择。精神分析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关于人类本性的最具影响力的理论。,17,“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作为一名医生,时间如此之长,经验如此之丰富,以致他逐渐得出人类普遍是病态的结论。因此,当他把目光从咨询室投向外部世界的时候,他的第一个印象就是悲观的”Zweig,1962“人类世界就是一个悲剧。”,18,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建构,潜意识动机人类大部分的行为、思想和感情主要是由我们完全不知的动机所决定(即所谓的潜意识动机)。也可称为“心理决定论原则”,这个原则的依据是:人的一切行为绝非偶然,也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一切行为表现都是无意识的心理因素所引起的或者是激发出来的。“我肯定是无意中这样说/做的。”,19,人格的动力-本能,人类行为的动机在于寻求快乐(即减除紧张与焦虑)。而这些动机系由源自本能的生理和心理能量。“本能来自体内的刺激,是一种持久的力量。人们无法像逃避外部刺激那样逃避本能。本能具有源头、对象和目标。本能的源头是体内的一种兴奋状态其目标是要转移这种兴奋。”本能满足的最大化和罪疚感、惩罚的最小化,20,人具有封闭的心理能量系统,两种主要的本能(1)生的本能-性驱力(2)死的本能-破坏性或攻击性本能源自id,但受ego的控制。生之本能的心理能量叫做libido死亡本能的心理能量并未命名,21,性本能或驱力的四个特性-,驱力强度(指:去除性兴奋状态并带来快乐)来源-精神力能源来自身体构造的兴奋状态。全身充满libido,除了性器外,口腔和肛门也都能产生性快感,所以,它们也是快感区(erogenouszones)终极目标-减除性紧张。目标虽不能改变,但达到目标可有不同的途径。换言之,性快乐未必来自性器,其它器官也是可能的。对象/客体(Object)-libido灌注的人或事物libido的客体形式是多变的、可取代的,可以是他人或自己。,22,性驱力的显現1,(1)自恋(Narcissism)原始的自恋(primarynarcissism)-在婴幼儿时期,儿童的libido灌注在ego上。随着ego的发展,儿童的libido会慢慢转移到他人身上。次级的自恋(secondarynarcissism)-个体到了青春期,青少年会把libido再转回ego上,变得很在意自己的外表以及其它与自己有关的兴趣上。虽然这不是普遍的现象,但中等程度的自爱,几乎是每个人都有的情况。,23,性驱力的显現2,(2)爱(Love)-把libido灌注在一个客体或他人身上。儿童的第一个性爱对象通常是照顾他的人,通常是母亲。但通常这种以家人为性爱对象的爱,通常是被压抑的。性爱目标抑制的爱(loveaim-inhibitedlove),而这种爱将持续终生(e.g.,对父母的性爱加以抑制而成孝顺,对兄弟姊妹的性爱抑制而成手足之爱)(3)虐待狂(sadism)和被虐待狂(masochism)生之本能和死亡本能的融合。例如成人的活动。,24,人格的脑解剖模型,意识consciousness前意识preconsciousness潜意识unconsciousness-并非所有的潜意识历程都是童年事件经验的压抑,也有些潜意识历程是源自种族系统天赋的遗传经验。,25,26,人类的心灵层次,1.意识(conscious)即自觉,凡是自己能察觉的心理活动是意识,它属于人的心理结构的表层,它感知着外界现实环境和刺激,用语言来反映和概括事物的理性内容。2.前意识(preconscious)又称下意识,是调节意识和无意识的中介机制。前意识是一种可以被回忆起来的、能被召唤到清醒意识中的潜意识,因此,它既联系着意识,又联系着潜意识,使潜意识向意识转化成为可能。但是,它的作用更体现在阻止潜意识进入意识,它起着“检查”作用,绝大部分充满本能冲动的潜意识被它控制,不可能变成前意识,更不可能进入意识。,27,3.潜意识(unconscious),或称无意识,则是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受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代表着人类更深层、更隐秘、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潜意识”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内驱力,它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以及同本能有关的各种欲望。由于潜意识具有原始性、动物性和野蛮性,不见容于社会理性,所以被压抑在意识阈下,但并未被消灭。它无时不在暗中活动,要求直接或间接的满足。正是这些东西从深层支配着人的整个心理和行为,成为人的一切动机和意图的源泉。,28,了解潜意识的东西,催眠自由联想梦弗洛伊德口误投射测验意外象征行为,29,人格的结构模型,1923年,弗洛伊德发表自我与本我一书,进一步完善了他的潜意识理论,早期的意识、前意识、潜意识的心理结构被表述为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组成的人格结构:本我(id)是在潜意识型态下的思想,代表思维的原始程序人最为原始的、属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如饥饿、生气、性欲等;佛洛伊德根据乔治果代克(GeorgGroddeck)的作品所建。本我为与生俱来的,为人格结构的基础,日后自我及超我即是以本我为基础而发展。本我的目的在于遵循享乐原则,追求个体的生物性需求如食物的饱足与性欲的满足,以及避免痛苦。,30,生活中,凡是那些特别容易冲动的、以自己为中心的人;那些因为一些小事而与别人发生很大冲突的人;那些不知道顾及他人感受的人,那些不懂得调和个人需要与社会规则间关系的人,那些特别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人,通常都是本我力量较强的人。如果人人都按本我行事,世界会是什么样?,31,人格的结构模型,自我:人格中理智而又现实的部分,与真实外在世界接触的部分,有组织、合理、现实取向,完全实际,做得通的事。现实原则次级思考历程(secondarythoughtprocess)-同时顾及本我、现实和良心。生活中,那些能以建设性方式处理问题的人,那些注意调节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间关系的人;那些能与他人友好合作的人;那些能有效处理人际关系的人;那些能保持持续成长的人,通常都是有较强自我的人。,在和本我的关系上,(自我)好像是骑在马背上的人,他驾驭着这匹桀骜不驯的马,约束着它前进的方向。,32,超我(super-ego)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由至善原则支配,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份。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超我是父亲形象与文化规范的符号内化,由于对客体的冲突,超我倾向于站在“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对立场,而对“自我”带有侵略性。超我以道德心的形式运作,维持个体的道德感、回避禁忌。超我的形成发生在恋母情结的崩解时期,是一种对父亲形象的内化认同,由于小男孩无法成功地维持母亲成为其爱恋的客体,对父亲可能对其的阉割报复或惩罚产生去势焦虑(castrationanxiety),进而转为认同父亲。,33,生活中,那些完美主义者,那些喜欢苛求自己和他人的人;那些总是被“应该”和“必须”仅仅束缚着的人;呢写为了追求完美而使自己精疲力竭的人;那些循规蹈矩、律己律人都极严的人,通常都是有一个比较强大得多的超我。“人们的禀赋各异,承受、应付文化要求的能力,各有其不同的限度。苛求自己,超过其本性所能承担,则将为神经症所苦。如果他们多容忍些自己的不完美,日子就会好过得多了。”你是生活中哪种“我”的人?你能认识,你周围的人中分别谁是“本我”、“自我”和“超我”较强的人吗?你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人”吗?,34,本我,生的本能(lifeinstinct)是同维持个体生存及绵延种族有关的最广义的性本能,它是人类作为生命存在的创造力的基础。死亡本能(deathinstinct)是一种回归无机状态的倾向,常常表现为破坏和毁灭的冲动、自虐或攻击的冲动。,35,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成人人格的本质在生命最初的五六年里形成。尽管有些人进入成年期后,会变成似乎与小时候不同的人。此外,弗洛伊德常在性的框架内解释心理现象,把潜意识主要归结为性本能。性本能被压抑、包裹在潜意识或本我之中,成为决定人的行为的巨大的心理能源或能量,即力比多(Libido),它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真正原动力或内驱力。弗洛伊德把“性”或“性欲”解释成一个内容极为宽泛的概念,不仅包括生殖行为,而且包括一切器官的决意,甚至包括一切欲望冲动。这种性的本能冲动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弗洛伊德以身体不同部位获得性冲动的满足为标准,将人格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其人格发展理论又称心理性欲发展论。,36,影响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早年由性驱力(sexualdrive)引起的心理冲突。冲突特征的不同将导致个体的成长和成年心理机能的差异。,37,人格发展1,1.口唇期(oralstage)从出生到1岁半左右。此期婴幼儿以吸吮、咬和吞咽等口腔活动为主满足本能和性的需要。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幼时创伤经验导致口唇期心理能量的过度固着,从而导致成人的口唇期人格。贪吃、吸烟、酗酒咬指甲及过分的咀嚼是口唇期人格的特征。,38,鲁迅说:“他恐怕是有几文钱,吃得饱饱的罢了,所以没有感到吃饭之难,只注意于性欲他也告诉过我们女儿多爱父亲儿子多爱母亲因为异性的缘故。然而婴儿出生不多久无论男女就尖起嘴唇,将头转来转去莫非它想和异性接吻吗?不。谁都知道:孩子是俄了,要吃东西!”“一头冲进人类文明花园的野猪”,39,人格发展2,2.肛门期(analstage)13岁左右。此期儿童性欲望的满足主要来自于肛门或排便过程。创伤会导致心理能量的固着及肛门期人格的形成。肛门期人格三元素:秩序与整洁,代表对紊乱不洁的东西感兴趣的反向作用;节约与吝啬,代表希望保留住重要有力的废物;固执,和婴儿期的死不愿离开他的小马桶有关。肛门期人格特征:僵化,追求权势与控制,乐于拥有,担心浪费与失去控制,挣扎于屈从与叛逆间。排泄型人格,即“随意排泄”型人格,这类人不讲规则,具有破坏性、残忍、龌龊。滞留型人格,即“憋着不排泄”型人格,这类人固执、吝啬、守规矩,但过于死板,有强迫性洁癖。,40,人格发展2,性蕾期phallicstage(四岁至五岁之間)恋母情結OedipusComplex男孩:恋母情結閹割恐惧认同父亲的开始女孩:陽具羨慕恋父情結沮丧认同母親恋(父)母情結冲突的解決-在父母共同爱的照顾下,內化父母的价值与正向(积极)特质到儿童的ego之中。固着現象性蕾期人格男性:求表现,好胜,追求成功,重视男性化特征(强壮、有力)。女性:纯真、诱惑、求表现、卖弄风情,41,恋母情結OedipusComplex,弗洛伊德在神经症患者身上发现,对父母一方的强烈妒忌反映能够产生足够的破坏力。这种破坏力能产生恐惧,并因此对人格的形成和人际关系产生永久性的困扰和影响。由于时常在神经症患者身上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因此弗洛伊德假定这样的现象是一种普遍现象。弗洛伊德不仅假定俄狄浦斯情结是神经症的核心,而且试图在此基础上来解释其他文化中的复杂现象。弗洛伊德1913年的图腾与禁忌一书中提出,男孩早期的性追求对象是其母亲,他总想占据父亲的位置,与自己的父亲争夺母亲的爱情。也就是恋母情结。弗洛伊德认为恋母情结是个人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并用来解释文化与社会的起源。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在人类发展的早期,父亲拥有对其姐妹和女儿独占的性权利。于是儿子进行反抗,杀掉父亲并吃掉。由于感到罪孽深重,儿子压抑了对母亲、姐妹和他的女儿的性欲。乱伦禁忌和族外婚就是这样产生的。弗洛伊德的这一普遍性结论遭到多方怀疑,几乎所有的人类学家都不能认同,因为没有任何证据来支持它。也有个别的学者认为(盖扎罗海姆),紧张心理产生于恋母情结家庭状况。在这种家庭中,儿子对其父亲反抗并不得不抑制对母亲的乱伦欲求,这种情况在所有社会都有发现,是乱伦禁忌和族外婚产生的文化根源。按照他的说法,任何否认此事的人类学家都是在抑制自己的恋母情结。但是有学者的研究认为,这种情况在母系社会是不会发生的。,42,俄狄浦斯(Oedipus)是希腊神话中底比斯(Thebes)国的国王拉伊奥斯和王后约卡斯塔的儿子,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拉伊奥斯年轻时曾经劫走国王珀罗普斯的儿子克律西波斯,因此遭到诅咒,他的儿子俄狄浦斯出生时,神谕表示他会被儿子所杀死,为了逃避命运,拉伊奥斯刺穿了新生儿的脚踝,并将他丢弃在野外等死。然而奉命执行的牧人心生怜悯,偷偷将婴儿转送给科林斯的国王波吕波斯,由他们当作亲生儿子般地扶养长大。俄狄浦斯长大后,因为德尔菲神殿的神谕说,他会弑父娶母,不知道科林斯国王与王后并非自己亲生父母的俄狄浦斯,为避免神谕成真,便离开科林斯并发誓永不再回来。俄狄浦斯流浪到忒拜附近时,在一个叉路上与一群陌生人发生冲突,失手杀了人,其中正包括了他的亲生父亲。当时的底比斯(Thebes)被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Sphinx)所困,因为他会抓住每个路过的人,如果对方无法解答他出的谜题,便将对方撕裂吞食。忒拜为了脱困,便宣布谁能解开谜题,从斯芬克斯口中拯救城邦的话,便可获得王位并娶国王的遗孀约卡斯塔为妻。后来正是由俄狄浦斯解开了斯芬克斯的谜题,解救了底比斯/忒拜。他也继承了王位,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娶了自己的亲生母亲为妻,生了两女与两个儿子。后来,受俄狄浦斯统治的国家不断有灾祸与瘟疫,国王因此向神祇请示,想要知道为何会降下灾祸。最后在先知提瑞西阿斯的揭示下,俄狄浦斯才知道他是拉伊奥斯的儿子,终究应验了他之前杀父娶母的不幸命运。震惊不已的约卡斯塔羞愧地上吊自杀,而同样悲愤不已的俄狄浦斯,则刺瞎了自己的双眼。,43,恋父情结,厄拉克特拉情结(Electracomplex),精神分析学派的一个概念。厄拉克特拉为希腊神话中人物,曾帮助弟弟杀母为父报仇。弗洛伊德认为厄拉克特拉是女孩在2-3岁时具有的一种无意识欲望,其内容是对父亲的爱,对母亲的轻视与敌视,并认为这一情结持续时间长,不易升华。,44,阿迦门侬集结军队,准备征讨特洛伊。出发前的一次狩猎中,他收获颇丰,便得意夸耀道:“即便是狩猎女神的箭法也不过如此。”因而触怒神明。狩猎女神阿耳忒弥斯要求阿迦门侬把女儿伊菲革涅亚献祭给她,才会为远征大军刮起顺风。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两难之中,阿迦门侬还是不顾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的反对,将女儿献祭。大军随之开赴特洛伊。战火风飞,十年不绝。然而阿迦门侬夫妻之间怨恨的种子已经发芽。于是,丈夫在外征战,妻子在家偷情。十年之后,木马屠城,阿迦门侬凯旋而归。却被妻子和她的情夫密谋杀害于洗去他十年战火硝烟与疲惫的浴缸之中。吕泰涅斯特拉还有她的情夫埃癸斯托斯统治了这个国家。多年过去了,阿迦门侬的女儿厄勒克特拉长大成人。时间并没有洗去她对父亲的爱,忍辱的岁月催燃了复仇的火焰。厄勒克特拉联合弟弟,为报父仇,杀死母亲。,45,厄勒克特拉和弟弟弑杀生母,有悖天伦的罪孽,也使她们成为复仇女神欧墨尼得斯的牺牲品。复仇女神总是跟着她们,使她们的良心忍受着痛悔的煎熬。厄勒克特拉和弟弟只有请求神明的庇护。雅典娜主持法庭,审判为报父仇而杀死母亲凶手。控辩双方争执不下。最终决定投票确定为报父仇杀死母亲是否有罪。然而支持者与反对者人数一致,关键的一票握在雅典娜手中。“我不是母亲所生的人,我是从父亲宙斯的头里跳出来的,因此我维护男人的权利。”雅典娜支持了厄勒克特拉姐弟的行为。这一天是史上女性最失败的一天。当然,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46,人格发展3,潜伏期latentstage(六岁到青春期之間)性本能受到抑制以及种族系统天赋对于性活动的克制(内发的羞愧、罪恶和道德感)心性发展的表面静止(其实是潜伏中)。个体将libido升华为社会和文化的实践(例如专心于学校课业以及友谊的发展)。,47,人格发展4,两性期genitalstage(青春期以后)自我性爱客体性爱男女性器官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性快乐的快感区由口腔、肛门转至性器上。性本能的本质未变,但性活动形式改变。,48,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1,(1)焦虑(Anxiety)焦虑是由于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不能适当的控制心理能量的一种冲突的结果。焦虑的功能-自我保存机制(self-preservingmechanism)。给予自我(ego)一种信号-好像有危险即将发生。除非自我能事当衡量,并能加以压制,否则危险会升高。当自我不能以理性或直接控制焦虑时,自我会形成非现实性的状态,亦即:出现自我防卫的行为。,49,防御的行为功能-保护自我对抗焦虑的痛苦,焦虑的型态神经质焦虑NeuroticAnxiety-对莫名危险的惧怕。这种感觉存于ego中,但源自本我的冲动。亦即:对原始性冲动突然进入意识而产生的反应。无法控制本能而产生的恐惧。-例如:有些人面对教师、雇主或其它权威人士时,会激发这些人在生命早期对于父母的破坏性冲动。而这些有敌意的冲动通常又伴随惩罚的害怕,这种害怕会类化成潜意识的神经质焦虑)。,50,道德性焦虑(moralanxiety)-源自自我与超我间的冲突。-例如:当我们有性诱惑的念头,或当我们做错事时会有罪恶感。现实焦虑(Realisticanxiety)-客观的焦虑-对来自真实世界的威胁反应避开危险,51,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也称自我防御机制)(Self-defenseMechanismDefenseMechanism),是指自我对本我的压抑,这种压抑是自我的一种全然潜意识的自我防御功能,是人类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紧张焦虑、尴尬、罪恶感等心理,有意无意间使用的各种心理上的调整。心理防御机制本身越原始(原始的防御机制是指童年生活经历所形成的防御机制,保护自己可以说是原始防御机制的本质),其效果越差;离意识的逻辑方法越远,则越近似于变态心理。在生理上,心理防卫机制被认为可以防止因各种心理打击而引起的生理疾病或心理障碍,过份或错误的应用心理防卫机制可能带来心理疾病。,52,心理防御机制的形式,否认(Denial):指无意识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以保护自我。它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心理防卫机制。意志薄弱而知识结构又单纯的人,常会情不自禁地使用否认机制。例如,小孩打破东西闯了祸,往往用手把眼睛蒙起来;癌症病人否认自己患了癌症;妻子不相信丈夫突然意外死亡。歪曲(Distortion)是一种把外界事实加以曲解、变化以符合内心的需要,属于精神病性的心理防卫机制。用夸大的想法来保护其受挫的自尊心,这是歪曲作用的特例。因歪曲作用而表现的精神病现象,以妄想或幻觉最为常见。妄想是将事实曲解,并且坚信不疑,如顽固地认为配偶对其不贞。幻觉乃是外界并无刺激,而由脑子里凭空感觉到的声音、影像或触觉等反应,它与现实脱节,严重歪曲了现实。,53,心理防御机制的形式,反应结构(Reactionformation)也称反向,指意识性的采取某种与潜意识所完全相反的看法和行动,因为真实意识表现出来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或引起内心焦虑,故朝相反的途径释放。例如,对丈夫前妻留下的孩子怀有敌意的继母,往往特别溺爱孩子,企图证明她没有敌视孩子;再如,过分热情或自我吹嘘的行为是对被压抑在无意识中的那种不好与人交往或自卑的强烈冲动的一种反应。当某人希望照顾自己却明显地照顾别人、恨自己真正喜欢的某人或某事物,或者爱自己所恨的竞争对手或所不喜爱的职务。例如:某些人发现自己有同性恋倾向,无法接受,结果成为强烈的反同性恋者。,54,心理防御机制的形式,转移或移置Displacement:在一种情境下是危险的情感或行动转移到另一个较为安全的情境下释放出来。通常是把对强者的情绪、欲望转移到弱者身上。例如,对上级的愤怒和不满情绪,在家中对亲人发泄出来。,55,心理防御机制的形式,压抑抑制Repression:压抑指当一个人的某种观念、情感或冲动不能被超我接受时,下意识的将极度痛苦的经验或欲望就被潜抑到无意识中去,以使个体不再因之而产生焦虑、痛苦,这是一种不自觉的主动性遗忘(不是否认事实),有时表现为口误笔误。抑制则为有意识的进行同样工作。但需要注意的是,压抑在潜意识中的这些欲望还是有可能会无意识的影响人类的行为。例如,一位中年妇女的独生女于十八岁时死于车祸,事情发生在十月份。当时她非常痛苦,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她把这不堪忍受的情绪抑制、存放到潜意识中去,遗忘了。可以说感情留在意识之中,而观念却被忽视了。这些潜意识中的情绪不知不觉地影响她的情绪,果然她每年十月份均会出现自发抑郁情绪,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药物治疗也无效。,56,心理防御机制的形式,投射Projection:也称外射,是主观的将属于自身的一些不良的思绪、动机、欲望、或情感,赋予到他人或他物身上,推卸责任或把自己的过错归咎于他人,从而得到一种解脱。它包括严重的偏见、因为猜疑而拒绝与人亲热、对外界危险过分警觉。例如,一个学生平素学习不努力,考试作弊,则认为别的同学学习也不努力,考试善于作弊,而且与自己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属于这种情况。,57,心理防御机制的形式,摄入Introjection:或称内向投射,与投射作用相反。指广泛地、毫无选择地吸收外界的事物,而将它们变成自己人格的一部分。由于摄入作用,有时候人们爱和恨的对象被象征地变成了自我的组成部分。如当人们失去他们所喜爱的人时,常会模仿他们所失去人的特点,使这些人的举动或喜好在自己身上出现,以慰藉内心因丧失所爱而产生的痛苦。相反,对外界社会和他人的不满,在极端情况下变成恨自己因而自杀。内投射也可能是自罪感的表现,他们常常模仿死者的一些性格特点来减轻对死者的内疚感。内投射或仿同的对象,常是所爱,所恨和所怕的人,尤其是父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即是摄入现象。,58,心理防御机制的形式,仿同或认同Identification:是指一种无意识的,有选择性地吸收、模仿或顺从另外一个一般是自己敬爱和尊崇的人或团体的态度或行为的倾向,以对方之长归为已有,作为自己行为的一部分去表达,以此吸收他人的优点以增强自己的能力、安全感以及接纳等方面的感受,掩护自己的短处。一般说来仿同的动机是爱慕,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也是儿童早年的心理防御机制,是未成熟的心理活动。例如:某人以与某富豪见过一面为荣。仿同有两种,一种近似模仿。另一种是利用别人的长处,满足自己的愿望、欲望,例如,一个不漂亮的女孩子喜欢和一个漂亮的女孩子作朋友,她可以因为别人夸奖她的女友而感到自豪。仿同也可分为反感性仿同,向强暴者仿同,向失落者仿同。反感性仿同:一方面感到反感,另一方面又去仿同。向强暴者仿同:向恐吓者模仿,自己也变成一模一样地去威胁或欺负比自己更弱小的人。向失落者仿同:有时一个人失去他(她)所爱的人时,会模仿所失去的人的特点,使其全部或部分地出现在自己身上,以安慰内心因丧失所爱而产生的痛苦。,59,心理防御机制的形式,升华Sublimation: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另辟蹊径用符合社会认同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并得到本能性满足。如用跳舞,绘画,文学等形式来替代性本能冲动的发泄。又如,有位保险公司的火灾调查员,每次听到哪里有火灾,就马上跑过去看,以便调查起火的原因,帮助公司鉴定,是否需要负责给予赔偿。这位职员每到火灾现场时,总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因为他从小就有这种玩火的欲望,却不会随便去放火,变成纵火犯。反而善于利用,当了一名火灾调查员,为公司服务,可以说是升华作用典型之例。例如:在学校被人欺负,所以努力考进警校,以维护社会正义。,60,心理防御机制的形式,退化Regression:也称为倒退,退行。当人感受到严重挫折时,放弃成人的方式不用,而退到困难较少、较安全的时期儿童时期,使用原先比较幼稚的方式去应付困难和满足自己的欲望。完全的放弃努力,让自己恢复对别人的依赖,从而彻底的逃避成人的责任。而临床上歇斯底里和疑病症常见这种退行行为。短时间、暂时性的退行现象,不但是正常的,而且是极其需要的。譬如一个成年人,当遇到困难无法对付时,便觉得自己身上的病加重了,需要休息,以此来退回到儿童时期被人照顾的生活中去,这就是无意识地使用精神防御的退行机制。,61,心理防御机制的形式,压制Suppression:虽然在意识中出现了想解决矛盾冲突的冲动,而在意识或半意识中却作出予以推迟的决定。这种机制包括在寻找困难时的一线希望、把已经认识到的不舒服感受尽量缩小、在困难面前想方设法予以推迟但并不回避。用压制的人是这么说的:我明天会考虑这件事情的,第二天也确实记得考虑此事。预期Anticipation:为未来的内心不适感受作切合实际的预期或计划。,62,心理防御机制的形式,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又称文饰,指无意识地用一种通过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合理化有三种表现:一是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不好的;二是甜柠檬心理,即当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柠檬时,就说柠檬是甜的。三是推诿(projection),此种自卫机制是指将个人的缺点或失败,推诿于其它理由,找人担带其过错。三者均是掩盖其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安宁。补偿Compensation:指个人因心身某个方面有缺陷不能达到某种目标时,有意识地采取其它能够获取成功的活动来代偿某种能力缺陷而弥补因失败造成的自卑感。例如,某女子因身体发育有缺陷而努力学习,以卓越成绩赢得别人的尊崇。,63,心理防御机制的形式,抵消Undoing:这是指以象征性的事情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的事情,以补救其心理上的不舒服的一种心理防卫术。健康的人常使用此法以解除其罪恶感、内疚感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一个丈夫在娱乐城玩得太晚而回家很迟,他也许会为妻子带回较贵重的礼物来抵消他的愧咎之情。有时,抵消作用不是用来弥补已经发生了的事实,而是用来抵消自己内心的罪恶感,或自己以为邪恶的念头。比方说,妈妈照顾小孩,不小心让小孩碰到了门、撞到了桌角而哭起来,做妈妈的常常会用射门、打桌子的方式来哄小孩子。其实并不是作大人的相信门或桌子真会撞人,或者是射门或打桌子就帮小孩子出了气,只不过是因为内心不安,觉得自己对孩子照顾不周,故总得做出一些事情来象征我也尽了力,以抵消其内疚。有一位病人,因为曾经一次不慎说错了话而出了纰漏,以后他每说一句话,就倒抽一口气,表示已把刚才的话收回来了,不算数;或用手蒙住嘴,表示我没有说,这样心理就塌实多了。如不小心打喷嚏沾到人,说对不起,以抵消自己内疚的心理。,64,心理防御机制的形式,幽默Humor:是指以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的情境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通过幽默来表达攻击性或性欲望,可以不必担心自我或超我的抵制,在人类的幽默(笑话)中关于性爱,死亡、淘汰,攻击等话题是最受人欢迎的,它们包含着大量的受压抑的思想。利他Altruism:替代性而建设性为他人服务,并且本能地使自己感到满足。它包括良性的建设的反向形成、慈善行为,以及对别人的报答性服务。利他与投射及发泄的区别在于,它为别人提供的是真的而不是想象的好处。它与反向的区别是,它让应用者至少部分地得满足。,65,心理防御机制的形式,隔离Isolation:将部分事实从意识境界中加以隔离不让自己意识到,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此处所讲的部分事实,乃是指整个事情中的一部分,最常被隔离的是与事实相关的感觉部分。例如,不说人死了,而说仙逝或长眠等,这样感觉上不会感到太悲哀或不祥。幻想Fantasy:指一个人遇到现实困难时,因为无力实际处理问题,就利用幻想的方法,任意想象应如何处理困难,使自己存在于幻想世界,以获得心理平衡,这也是思考上退行作用的表现。理想化作用对一个人的安全感有帮助,但会酿成虚幻的自尊,因为理想化作用带有浓厚的自我陶醉色彩。这种保护机制常被弱小者所用。理想化(Idealization)是幻想的表现之一,是指对另一个人的性格特质或能力估计做过高的评价,以获得安全感的现象。例如,灰姑娘型幻想,即一位在现实社会里倍受欺凌的少女,坚信她有一天可以遇到诸如英俊王子式的人物,帮助她脱离困境。例如:被人揍后,因为无力反抗,幻想痛打敌人以满足自己的报复心理。,66,心理防御机制的形式,转化Hypochondriasis:指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从而避开了心理焦虑和痛苦,如歇斯底里病人的内心焦虑或心理冲突往往以躯体化的症状表现出来,如瘫痪、失音、抽搐,晕厥、痉挛性斜颈等等,病者自己对此完全不知觉,转化的动机完全是潜意识的,是病者意识不能承认的。分离Dissociation:暂时而剧烈地改变自己的性格或某种感觉,以期避免情绪苦恼。与神经症性否认同义。它可能包括神游、癔症性转换反映、一种突然的毫无根据的优越感或漫不经心的态度,以及短期地否认自己的行为或感情。它也包括为了消除焦虑或苦恼而显得忙忙碌碌的行为、通过在舞台上表演来安全地表达本能欲望,以及为了麻木自己的不愉快感情而短暂地滥用某种药物或利用宗教的欢乐。分离比歪曲较易为别人理解,也比较体谅别人,较发泄来得短暂。,67,心理防御机制的形式,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为在情感上让自我脱离压力事件,理智化通常不透过接受现实,而经由用有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辨解,将面临的窘境加以文饰,通过这种方法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或处境,隐满自己的真实动机或境遇。理智化包括为了避免与人发生亲热的感情而对非生物给予太多的注意,或者为了免得表达出内心感情而去注意外界现实,或者为了避免感知整体而去注意无关的细节。强迫思维和行为也包括在内,虽然它们也可被认为是某种形式的内心置换。理智化包括以下机制:隔离(Isolation)、合理化(Rationalization)、仪式性(Ritual)、抵消(Undoing)、补偿(Compensation)、魔术性思维(Magicalthinking)。,68,心理防卫机制的结论,所有的防卫机制都是在保护自我对抗焦虑。几乎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使用。任何一种防卫机制与压抑合用,都有可能演变成精神病态。在正常的运用下,防卫机制对个体是有利的,但对社会并无害处,尤其是升华,对社会是有益的。,69,健康人格的指标-心理性欲发展成熟的个体特征,学会正视并且接纳自己具有爱(Love)与各种功能能适度发挥(工作)(Work)的能力。,70,学会正视并且接纳自己,能正视自己的本我或本能、欲望和出动,不是压抑他们而是不带偏见地看待他们,尽可能用理性的眼光或意识去看待无意识中的被压抑的东西,然后以社会和个人都能接受的方式妥善地表达并满足耐心的欲望。很多心理疾病和产生问题的根源在于不能正视甚至是害怕看到自己的内心,常常会被自己内心深处冒出的一些所谓是恶念所吓住。然而,人还要学会接纳自己,“人们的病夫各异,承受、应付文化要求的能力,各有其不同的限度。苛求于己,超过其本性所能承担,则将为神经症所苦。如果他们多容忍些自己的不完美,日子就好过得多了。”,71,“学会爱”,“在整个人类的发展进程中,如同在个人的发展进程中一样,唯有爱才是促进文明的因素。因为它使人从利己主义走向利他主义。”(弗洛伊德,1921)“文明是一个服务于爱欲的过程,爱欲的目的是先把每一个人,再把每一个家庭,然后再把每一个部落、种族和国家都结合成一个大的统一体,一个人类的统一体。”(弗洛伊德,1930)所以,因为爱自己而爱他人,在爱他人中爱自己。,72,“学会工作”,“防止痛苦的另一种技巧是通过使用我们的心理装置所容许的利比多移置,用这种方法使其功能极大地增加了灵活性。在这里它的任务是,以这种方法使本能的目的改变方向,使它们不受外界阻挠。本能的升华作用对完成此任务助了一臂之力。如果一个人能充分提高它从心理的和智力的工作资源中获得快乐的能力时,他的收获就是最大的。在这种情况下,命运对他几乎无能为力。”(弗洛伊德,1930),73,健康人格:三我间的平衡,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间维持着相当的平衡状态。ego能有效合理调控id和superego(亦即:个体的需求能以合理的方式获得满足)。id的冲动能得到合理的表达,而不至于有羞愧和罪恶感。superego能超越父母的认同和控制,而无对立或乱伦的遗迹。自我的理想是实际的、与ego一致的,事实上,ego和superego之间的界线几乎是没有感觉的。,74,人格/行为改变的涵意,提升ego的力量能觉察潜意识的冲突减少不适应的心理防卫方式的运用,75,理论的运用,(1)梦的解析-使用自由联想和梦象征的解释(2)日常谬误的潜意识意图分析(3)心理治疗:移情和反移情、抗拒现象、情感的宣泄,76,a.隐藏的梦(latentcontent):反映潜意识里的材料,都可追溯到童年的经验。b.显性的梦(manifestcontent):梦的表面意义或作梦者的意识的描述。与最近发生的经验有关。显性的梦境几乎与前几天的意识或前意识经验有关,而只有隐藏式的梦境才具有心理分析的重要性。,清白无邪的梦是披着羊皮的狼。当我们对这些梦进行分析时,它们的含义可能与其表象正相反。,77,Freud的基本假設:所有的梦都是愿望的实现(wishfulfillments)。大部分的愿望的实现都是以隐藏的梦形式出现,只有经由梦的解释才能解开愿望的谜底。基本假设的例外:曾遭受心理创伤的精神官能症病患的梦。这些病患的梦境内容通常是重复的创伤经验,而不是愿望的实现。-強迫性重复原則,78,梦的伪装,Freud相信梦都是以潜意识形式出现,为了要使得这些潜意识的愿望变成意识的,这些愿望必须逃过两检查哨加以伪装。有两种基本形式:a.将梦的内容以压缩(condensation)或取代(displacement)的方式加以扭曲,以致无法辨识-显性的梦境不像隐藏的梦境那般广泛。-两者都透过象征(symbols)的使用。b.藉由情感的抑制或反向以达欺骗作梦者。,79,影片简介:爱德华大夫,影片开始是寒风中凋零的树枝,一句莎士比亚和一段关于心理分析的语句似乎表明了这将是一个贯彻弗洛伊德理论的戏剧故事。“错误并非命中注定,而是应该归责于我们自己”。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弗洛伊德病例引出了影片的女主人公,精神病院的心理大夫彼特森,这是个专心学术的美女。这所医院原来由莫奇森医生主管,将要由医学界著名的爱德华大夫接手,彼特森就是爱德华的崇拜者之一。新来的爱德华大夫虽然英俊不凡,但似乎太年轻了点,他和彼特森很快产生了彼此爱慕之情。但彼特森很快发现,他其实并不是爱德华大夫,而是一个被某些可怕的事困扰的失忆症病人J.B.,而第二天赶来的爱德华的秘书更使他背上了谋杀爱德华的罪名。,80,影片简介:爱德华大夫,彼特森找到逃走的JB,试图用精神分析法帮他回忆起隐藏在记忆深处的真相。警察的追捕,让两个人来到彼特森老师阿利克森的家中,和蔼善良的老人收留了他们,并帮彼特森一起治疗JB。经过诱导,JB说出了自己的梦境,师徒两个分析出谋杀发生在爱德华与他滑雪的时候。为了让JB彻底摆脱噩梦,彼特森和他来到滑雪场,JB在两人危急关头,终于回忆起小时的情形,摆脱了犯罪情结,也记起了爱德华出事的情形。警察按JB提供的线索果然找到了爱德华大夫的尸体,但却从尸体中找到了子弹,JB仍然无法摆脱谋杀的指控。彼特森为JB多方奔走没有结果,只能回到医院。莫奇森大夫一句失言,令彼特森如梦方醒,联系JB的梦境,整个故事终于有了结果。面对自己的阴谋的败露,莫奇森大夫无力向彼特森开枪,绝望地饮弹自尽。爱德华大夫是希区柯克在二战后拍摄的第一部影片,也是电影史上第一批以精神分析学为主题的影片之一,虽然占据了同类影片鼻祖地位,但影片的粗糙简陋也是有目共睹的。,81,影片赏析1:爱德华大夫,Spellbound的中文译名叫做意乱情迷,这个名字也和影片的剧情十分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焊接材料制造工适应性考核试卷及答案
- 外贸咨询采购计划方案
- 公司线上活动策划方案案例
- 建筑方案设计的表现方法
- 春节促销活动策划方案超市
- 农村建房工程质量管理
- 美容策划活动方案编辑软件
- 驾校嘉年华活动策划方案
- 石狮心理咨询方案
- 营销方案考试题库
- 中国华电战略发展研究中心招聘笔试题库2025
-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全册教学反思(全册)
- 业务连续性管理-(BCM)实务培训课件
- 耳鼻喉科多功能手术动力系统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同步随堂练习一课一练
- 2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现代文阅读Ⅰ 专题一信息类文本阅读
- K2FastWave中文操作手册
- 创新小白实操指南 教案.docx
- 高中数学 1.2.3函数的表示法(一)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1]
- 地热井常见主要问题分析与研究_图文
- 教育学 德育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