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第3讲 人与自然.ppt_第1页
自然辩证法-第3讲 人与自然.ppt_第2页
自然辩证法-第3讲 人与自然.ppt_第3页
自然辩证法-第3讲 人与自然.ppt_第4页
自然辩证法-第3讲 人与自然.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辩证法概论,刘金玉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2/123,第3讲人与自然,第一节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进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几个阶段:渔猎文明时期的原始和谐农业文明时期的初步异化工业文明时期的基本对立,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3/123,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1)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2)人改造自然是人的内在尺度与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3)人类既是自然的消费者,又是自然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4/123,第二节全球性问题,当今世界三大危机、五大全球性问题和七个环境问题,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5/123,三大危机,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6/123,当代世界动荡不安的基本根源,人口、资源和环境危机互相交织在一起,构成当代世界政治纷争、动荡不安的基本根源。人们常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而政治,不过是经济利益在人们思想中的反映。,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7/123,面对现状,有三种声音:,一是悲观论。认为环境问题是由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人口爆炸等造成的,并预言这种情况如果继续下去,势必导致地球毁灭、世界末日。因而提出了原点主义,主张停止工业、经济、技术等的发展,甚至主张回到原始的自然状态中去;,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8/123,二是无关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认为,环境问题是发达国家的事,自己的问题是贫穷、饥饿和疾病,对环境的关切可能妨碍自己发展的努力;三是现实论。这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一种观点。它认为,应该正视环境问题,认清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只有环境健全的经济发展,才会持久有效,同时避免无益的副作用。,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9/123,1、人口问题,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给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世界人口数量已经从1950年的25亿和1999年的60亿猛增到2010年的70亿。联合国预计全球人口在2050年会达到近100亿。而未来的几乎所有人口增长均来自于发展中国家。,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10/123,人口问题是最基本的全球性问题目前世界人口的发展呈现几种趋势:1.人口在膨胀2.在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3.在发展中国家增长率极高,各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也很不一样4.人口老龄化,带来劳动力结构的老化,影响劳动生产率,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11/123,世界人口膨胀主要有三大原因:,一、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居民的计划生育要求得不到满足。据估计,在今后50年里,由于这一原因而导致的人口增长将占新增人口的三分之一。二、很多国家的家庭由于受传统观念、宗教势力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希望有一个或保持一个大家庭。据估计,今后50年里因这原因而多增加的入口约占百分之二十。三、育龄妇女的绝对数很高。,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12/123,2、资源问题,世界淡水资源消耗惊人煤和石油等矿物性燃料近几十年消耗剧增水土流失,耕地减少十分严重生物资源破坏严重,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13/123,世界淡水资源消耗惊人,目前,全世界又28个国家被列为缺水国或严重缺水国。由于环境污染和人口膨胀,全球水质受到很大影响。1980年,全世界14亿人口得不到清洁饮水。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14/123,煤、石油等矿产消耗剧增,人类开发矿藏速度远远大于它们形成的速度。据估算,化石原料中石油和天然气仅够开采三四十年,煤炭也只够开采二三百年。我国矿产资源人均拥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直接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15/123,水土流失,耕地减少十分严重,全世界每年有260亿吨土壤流失,2100万公顷优质土地生产率降为零,600万公顷耕地变为沙漠工业化、城市化也吞噬了大量的耕地中国人均土地拥有量是世界人均的1/4当前世界人口不断增长和耕地不足的情况下,耕地资源的减少对人类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16/123,生物资源破坏严重,包括动物资源和植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不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导致地球上生物种类大量减少,生物资源的数量也大量减少,由此破坏了整个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减少了人类衣食住行的直接来源,最终可能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17/123,3、当代全球七大环境问题,臭氧层空洞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森林植被破坏水资源和海洋资源破坏水短缺与水污染,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18/123,1、臭氧空洞,臭氧在1849年首次被人类发现,臭氧层问题是美国化学家罗兰和穆连于1974年首先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在对流层大气中极稳定的化学物质氯氟烃(CFC)被输送到平流层后,在那里分解产生的原子氯(CI)就将有可能破坏臭氧层。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19/123,2、全球气候变暖,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20/123,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已经发现近30种,其中二氧化碳起重要的作用,甲烷、氟利昂和氧化亚氮也起相当重要的作用。从长期气候数据比较来看,在气温和二氧化碳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目前国际社会所讨论的气候变化问题,主要是指温室气体增加产生的气候变暖问题。,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21/123,从当前温室气体产生的原因和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手段来看,控制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主要途径是制定适当的能源发展战略,逐步稳定和削减排放量,增加吸收量,并采取必要的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白猫、黑猫”“绿猫”、“低碳”,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22/123,3、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地区内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分成相应的3个层次,即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基因或遗传多样性是指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同种的显著不同的种群(如水稻的不同品种)和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23/123,目前国际上讨论最多的是物种的多样性。科学家估计地球上大约有1400万种物种,其中有170万种经过科学描述。对研究较多的生物类群来说,从极地到赤道,物种的丰富程度呈增加趋势。其中热带雨林几乎包含了世界一半以上的物种。,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24/123,生物多样性潜在的价值更是难以估量。对大自然来说,生态从来都是平衡的。任何物种,破坏了其生存环境,就可能会灭绝如果人不能学会与其他生物和平相处,不懂得其他生物对自己的价值,主动去保护生物多样性,人类必然像恐龙一样从地球上消失。,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25/123,当前大量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各种活动造成的:1森林、草地遭受破坏;2对生物物种的强度捕猎和采集;3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占用土地造成污染;4外来物种引人或入侵;5无控制的旅游;6全球变暖使自然生态系统无法适应。,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26/123,4、土地荒漠化,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它使土地生物和经济生产潜力减少,甚至基本丧失。,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27/123,5、森林植被破坏,联合国粮农组织2007年报告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陆地的森林总面积略低于40亿公顷,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30%。1990-2005年期间,全世界的森林覆盖率在以前的基础上减少了3%,每年平均下降0.2%。每年森林面积减少730万公顷,日均减少面积为2万公顷,相当于两个巴黎的面积。,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28/123,森林植被的减少引起了多种环境后果:降雨分布变化,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气候异常,水土流失,洪涝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有:砍伐林木、开垦林地、采集薪材、大规模放牧、空气污染等。,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29/123,6、水资源危机和海洋资源破坏,水是世界上最普遍的物质之一,总体积为14.1亿立方公里。这些水如果均匀分布在地球表面,地球水深将近3000米,其中只有2是淡水。淡水的87%又被封冻在两极及高山的冰层和冰川中,难以利用。便于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21000立方公里左右。这些资源在时空上分布不均,加上人类的不合理利用,使世界上许多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危机。,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30/123,水污染,全世界每年大量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排入水体,污染了河流、湖泊和近海。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过度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水的污染日益严重。水污染是人类重要的致病因素,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31/123,2010年4月20日,美国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油平台发生爆炸,两天后沉入海底,11名工作人员死亡。“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位于路易斯安那州东南大约82公里处的海域,属于瑞士越洋钻探公司,由BP租赁。4月24日以来,该油井每天漏油逾万桶,卫星图像显示,浮油面积日增两倍,漏油量超出预期。,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32/123,墨西哥湾漏油事件,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33/123,漏油事件引发难以评估的生态灾难,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34/123,7、酸雨污染,酸雨通常指PH值低于5.6的降水,但现在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或干沉降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酸雨形成的机制相当复杂,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过程。酸雨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主要来源于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35/123,广东为酸雨重灾区,2008年广东全省降水酸雨频率为48.5%,酸雨污染严重。广州:2009年市区降水95.7%呈酸性,其中75.3%的降水为PH值小于4.5的强酸雨。造成超过2亿经济损失的2010.4.22广州强降雨,五山观测站观测到的降水pH值为4.39。,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36/123,以上七个当代环境问题,是七个国际性问题,单独靠一个国家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各国共同采取行动,才能逐渐扭转这种形势。,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37/123,第三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一、生态环境恶化的人口根源一方面:庞大的人口将造成有限的土地、淡水、矿产、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和有效的环境承载能力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庞大的人口,对住房、食品、住房、就业、教育、医疗保健、公共交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需求总量造成极大的负担,并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38/123,二、生态环境问题的经济、技术根源,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必然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人类在进入工业社会后的三百年间,由于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与速度消耗自然资源,产生了严重的资源枯竭问题。同时还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废渣、废气、废水,这些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界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39/123,“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库兹涅茨曲线是上世纪50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用来分析人均收入水平与分配公平程度之间关系的工具,倒U型的库兹涅茨曲线在很多实践数据中得到验证。上世纪90年代以后,陆续有经济学家,如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Grossman)等,提出了“环境库茨涅兹曲线”(EKC),认为环境质量同经济增长一样也呈倒U型曲线关系,即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由低趋高,到达某个临界点(拐点)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环境得到改善和恢复。,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40/123,“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原本就是经济学的一种假说,并不能理解为一般规律,更不能当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对待“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要用科学的、慎重的态度。“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提出,引起了包括学界、政界在内的各界的广泛兴趣,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把曲线拿来在自己感兴趣的范畴内对号入座,从而进行“是”或“否”的判定。,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41/123,比如,有人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欧美等发达国家在人均GDP800010000美元发展阶段,环境状况开始好转;而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利用后发优势,在人均GDP50007000美元的阶段,环境质量提前出现好转。有人在实证中还得到不同于库兹涅茨曲线的其他曲线,如N型曲线等。也有人证明,一些发达地区并无明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经济学对这一曲线的应用多限于实证研究,没有理由证明它可以演绎为具有全球普遍适用的必然规律。,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42/123,问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究竟能否并行呢?,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43/123,*全球化对环境恶化问题的影响,首先,全球性问题是伴随着全球化进程和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而产生并尖锐化的。其次,全球化加强了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相互依存,为局部的、地区性的问题转化为全球性问题创造了条件。再次,从全球化对全球性问题的负面影响来看,全球化不仅扩大了全球性问题的范围,而且还加剧了全球性问题的严重程度。,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44/123,生态环境恶化的技术根源,生态环境问题还有其技术根源。人类通过技术制造了自然原来没有的,而自然界本身又很难,甚至完全不能降解的有机物,这些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在环境中的积累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45/123,三、生态环境恶化的观念根源,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隐约感觉到全球性问题的出现都与人的问题有关。伴随全球性问题的加剧,促使人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这其中最重要的思考,就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众多学者的研究归纳起来造成这么多全球性问题的根源就是人类中心主义。,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46/123,人类中心主义概念,人类中心主义,又称人类中心论。在韦伯斯特新世界大辞典上,人类中心有两种含义:一是把人类视为宇宙的中心事实和最后目的;二是按照人类的价值观来考察宇宙所有事物。,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47/123,人类中心主义的特点:,以人统治自然为指导思想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以人为根本尺度去评价和安排整个世界。,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48/123,第四节生态自然观,与传统中把自然视为“聚宝盆”和“垃圾场”的观念相反,生态自然观把地球看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惟一家园。它以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为出发点和归宿,主张适度消费取代过度消费;以尊重和爱护自然,代替对自然的占有欲和征服行为;在肯定人类对自然的权利和利益同时,要求人类对自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49/123,生态自然观的简洁表述,“只有一个地球”“可持续发展”这两个口号就是生态自然观最简洁的表述。,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50/123,一、生态中心主义的主要观点,生态中心主义又称生态中心论,是一种把道德关怀的范围从人类扩展到生态系统的伦理学说。其主要观点包括:,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51/123,1、人是自然界的普通成员,人对自然负有道德责任,“要把人类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改造成大地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与公民。它不仅暗含着对每一成员的尊重,还暗含着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重。”利奥波德,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52/123,利奥波德还提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原则:人类影响自然的行为“只有当它有助于维护生物共同体的完整、稳定和美丽时,它才是正确的;反之,它就是错误的。”这种把是否有助于生态共同体的和谐、繁荣与稳定的原则作为评判人类影响自然行为的最高善恶准则受到人们的关注,对现代自然观的确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53/123,2、大自然不但具有工具价值,还具有内在价值,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传统的观念认为,人是价值的中心,是惟一的价值主体。某一事物是否有价值,看它对人类是否有用,是否符合人的利益,能否满足人类的需要。大自然之所以具有价值,是因为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用。,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54/123,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对自然价值作了反思,明确提出了大自然不但具有工具价值,还具有内在价值的思想。罗尔斯顿认为,自然价值是客观存在于自然之中,在人类带来价值观念之前,自然界本身就存在价值了,即使所有意识消失了,自然本身的某些价值仍将留在自然界。,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55/123,从大自然具有内在价值的观念,罗尔斯顿和纳斯等生态中心主义者推导出人类对大自然的义务与责任:承认各物种及生态系统的权利,任何生命形式都有存在和发展的权利,而且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平等,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平等;人类应该保护生命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完整性和完美性。,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56/123,3、以整体主义思想看待自然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整体主义思想看待自然指的是把自然界及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都看作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事物构成的整体,认为生态系统中的任何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整体主义思想是环境伦理学中生态中心主义的重要思想特征。,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57/123,生态学揭示出的自然界的系统整体性质,成了指导人们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的思想基础。因此,保护自然,维护生态系统整体的繁荣稳定成为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价值准则。,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58/123,二、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思想,1、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生态系统是由其组成要素(包括生物和非生物)通过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生物圈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自然界又可划分成大小不同的各种生态系统。无论是大的生态系统还是小的生态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59/123,2、人是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人不是处于生态系统之外,而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中,是与生态系统的其他成员息息相关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不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不是生态系统的征服者和统治者,而是生态系统中普通一员,人与其他生物在生态上是平等的。,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60/123,3、生态系统的利益包含并高于人类的利益。,人类只是生态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系统整体的利益高于部分的利益,从长远来看,只有在整个生态系统的利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人类这个子系统的利益才有保证。,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61/123,4、维护生态系统的繁荣稳定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伦理原则。,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完整、美丽的行为就是正确的,一切破坏生态系统的和谐与稳定的行为都是错误的。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完整与繁荣,因此,人类必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类对大自然负有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62/123,奥巴马VS苍蝇,一击毙命快准狠,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63/123,奥巴马拍死苍蝇的行为招致动物保护组织的不满。该组织发言人布鲁斯弗雷德里希说:“我们认为,人类必须关爱所有的生灵。”,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64/123,苍蝇强吻奥巴马,多多接触加强了解,亲密无间和平共处,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65/123,第五节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文明,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66/123,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历史渊源:早在古希腊时期出现的适度人口思想就带有浓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著名思想家色诺芬认为人口和土地需要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如果人口多而耕地少,那么人口会出现过剩,人口过剩就意味着浪费。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也主张限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保持适当的规模,以维持人口和土地的平衡。,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67/123,在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根据逸周书大聚篇记载,大禹极力主张在草木生长和动物繁衍之时,人类不得介入,他说“早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孔子也曾说:“钓而不纲,戈不射宿”,春秋时期齐国首相管仲认为治国安邦须善待资源和环境,他说:“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为天下王。”,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68/123,形成背景:,二战以后,发达国家迎来了又一次经济的高速增长期,许多发展中国家也纷纷摆脱殖民统治,谋求经济发展,出现了诸如日本、亚洲“四小龙”等经济快速增长的典型。石油等能源矿产开采技术的提高,成本的下降,使越来越多的企业依靠廉价的资源发展起来,世界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69/123,许多经济学家都乐观的预言“只要做法得当,蛋糕就可以越做越大”。与此同时,全球人口也由于经济的发展而迅速增长,1975年就达到40亿,比30年代增加了一倍,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70/123,传统发展观的误区,发展=GNP的增长?忽视资源和生态成本忽视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力缺乏整体协调的观念无法应对“增长的极限”,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71/123,增长的极限,这个观点在1972年出版的增长的极限中有明显的体现。增长的极限明确地将环境问题及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提高到“全球性问题”的高度来加以认识,这也是它最重要的意义所在。作者认为:“人口、粮食生产、工业化、污染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还在继续增长。每年它们以数学家称为指数增长的模型增长着。现在几乎所有人类活动,从化肥的施用到城市的扩大,都可以用指数增长曲线来表示。”,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72/123,作者在该书的最后部分提出“全球均衡状态”的设想,其最基本的定义是人口基本稳定,倾向于增加或者减少它们的力量也处于认真加以控制的平衡之中。”换言之,它所主张的实际上就是“零增长”或“不增长”战略。这当然是不现实的。,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73/123,增长的极限,在今天看来,这本书中所陈述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事实上,罗马俱乐部在以后的的一份报告极限之外中,已经修正了原来的观点。但增长的极限这部书当时在社会上产生的巨大震荡却是有目共睹的,许多国家的学术界围绕这部书中的一些观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表明,这部书已经成为“一个里程碑,世界的注意力已经在认真考虑这个报告提出的基本论点了。”,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74/123,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单纯等待科技时步的突破恐怕只能是带来“船未修好就已沉没”的类似结局。面对地区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疾病的增多、社会的颓废,更多的学者开始思索单纯的经济增长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75/123,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酝酿与形成,1962年R卡逊寂静的春天1970年4月22日的“地球日”活动1972年只有一个地球人类环境宣言1987年布伦特夫人我们共同的未来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21世纪议程2002年在南非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76/123,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可持续发展专指那种首先考虑生态代价、环境代价,既兼顾生态上的可持续性和人口、经济增长的需要,而又不给环境带来破坏的发展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发展发展的可持续性,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77/12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意义,第一,纠正单纯注重经济增长,忽视环境资源保护的传统模式;第二,强调人的需求不断满足,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对贫困人群的需求满足;第三,提倡伦理观念和公平性,主张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地球。,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78/123,三、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79/123,公平性原则,强调发展应该追求两方面的公平:代内公平和世代公平。代内公平是指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意即当代一部分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另外一部分人的发展为代价。它是可持续发展公平原则在空间维的要求。代际公平是指人们世代之间的纵向公平,意即当代人要公正地对待后人,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为代价。它是可持续发展公平原则在时间维的要求,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80/123,持续性原则,持续性原则为核心思想是指人类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持续性原则包括:,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81/123,自然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改善和提高地球的资源生产能力和环境自净能力,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82/123,经济可持续发展,十分强调经济增长的必要性,而不是以环境保护为名取消经济增长,因为经济发展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基础,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83/123,社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是发展的内在要素和环境保护得以实现的机制。,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84/123,共同性原则,由于世界各国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政策和实施步骤不可能是唯一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必须遵从共同性原则,争取全球共同配合行动,促进人类之间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85/123,四、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进展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86/123,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展,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与发展报告1994年: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2001年底,国家制定和完善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1部,环境保护法律6部,自然资源管理法律13部,防灾减灾法律3部。2002年:中国政府向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87/123,2007.10.15党的十七大报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88/12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即到年,单位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左右。,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89/123,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90/123,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1、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2、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3、可持续发展要求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4、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5、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91/123,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良好关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在文化价值理念上,要树立符合自然生态规律的价值需求、价值规范和价值目标。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生态文化成为主导文化,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92/123,第二,在生产方式上:转变高生产、高消耗、高污染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以生态技术为基础实现社会物质生产的生态化。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生态产业技术,形成生态化的产业体系。,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93/123,第三,在生活方式上,建立合理的社会消费结构,克服异化消费,使绿色消费成为人类生活的新目标、新时尚。,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94/123,第四,在决策和政策上,政府制定的任何政策都考虑有利于整个生态系统的繁荣稳定,有利于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政府在对有重大影响的发展战略作决策时,自然科学家、经济学者、环保专家、人文学者参与进行生态效益评估,以保证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减至最小。,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95/123,第二个是制度层面(社会制度)它是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社会制度从政治、经济、法律、伦理、教育等方面,规范人们的行为,明确人们的关系。为维护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建立的制度与法规及相应的机构,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如:,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96/123,建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机构与组织(环保局、环保协会等);制定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与政策(环境保护法,退耕还田还草政策等);采取确立生态意识的教育措施,指定相应的课程、教材、教师队伍、以及举办环境报刊、电视讲座等等。,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97/123,第三个是观念层面(思想意识)文明观念是在物质生产与社会制度基础上产生的,归根结底是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的反映它涉及人们的政治、法律、道德、教育等的思想意识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与价值论是文明观的核心,哲学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指导人们的行动。,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98/123,价值观念。要破除把经济价值凌驾于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之上的工业文与信息文明的价值观;也要破除那种认为工业和信息业增值大,农业增值小,是弱质农业,只增产不增收的观念。,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99/123,附:两个案例,1、麋鹿还家项目的成功2、草海模式,1、麋鹿还家项目的成功,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101/123,江苏大丰自然保护区里快乐生活的麋鹿,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102/123,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103/123,2005年5月20日,经过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反复核查,2005年该区新添鹿仔113头,麋鹿种群达819头,占全球总量四分之一以上,其中野生种群51头,均雄居世界首位。,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104/123,该保护区有湿地7.8万公倾,其地貌由林地、芦荡、草滩、沼泽地、盐裸地组成,属于典型的黄海滩涂型湿地,200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该区1986年成立以来,经过科研人员的攻关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麋鹿种群39头扩大到819头,其繁殖速度和种群数量均走在世界前列。,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105/123,麋鹿还家始末,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106/123,麋鹿:俗名“四不像”,麋鹿(又名四不象)生活在沼泽、滩涂地带。群居、日行性。喜水、善游泳、跋涉。以野草、水生植物等为食。因麋鹿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亦有人称其角似鹿非鹿,颈似骆驼非骆驼,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而得四不象之名。,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107/123,1866年,麋鹿经巴黎自然博物馆爱德华鉴定后而蜚声西方科学界,此后十年,欧洲许多国家都从中国南海子弄到了麋鹿,它比大熊猫闻名于世至少早了半个世纪。麋鹿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湿地鹿类,曾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大江南北,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使麋鹿逐渐在野外消失,仅有为数不多的个体在皇家猎苑中苟且安生。百年前庚子之变中八国联军北烧圆明园,南掠皇家猎苑,南苑为数不多的麋鹿(实际上是全世界最后一群麋鹿),在中国本土宣告绝灭!,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108/123,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109/123,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第三讲人与自然,110/123,麋鹿的重引进,重引进是指在原栖息地野外灭绝的动植物种类人为地从其它地点引进回来,使该种在野外重新恢复其自然种群。全世界总共开展了近150项重引进工作,只有15项成功,糜鹿重引进是最成功的项目之一。“麋鹿还家”,是拯救濒危物种的一个创举。对此国际上曾评沦说:“将一个物种如此准确地引回它们原栖息的地方,这在世界上的重新引进项目中堪称独一无二。”糜鹿重返家园不仅有助于这珍稀物种的保护,也是加强中英两国人民友好关系的一条纽带。,2020年5月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