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构造地质学第一章绪言_第1页
显微构造地质学第一章绪言_第2页
显微构造地质学第一章绪言_第3页
显微构造地质学第一章绪言_第4页
显微构造地质学第一章绪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显微构造地质学Microtectonics,内容提要,第一章绪论一、显微构造定义、研究内容二、显微构造研究意义.三、怎样进行显微构造研究四、显微构造学发展历史六、主要参考文献,显微构造,第一章绪论一、显微构造定义、研究内容,构造地质学,1.全球构造2.区域构造3.狭义构造4.显微构造,1.显微构造定义:研究岩石和矿物晶体内部组构要素排列的几何方式、形成环境和成因机制的一门多学科交叉边缘性学科。显微构造(microstructure、microtectonics)也可以叫做组构(fabrics)或者显微组构(microfabrics)或者叫岩组MarkJessell&PaulBoneWecandefinemicrostructures(basedinpartonaHobbs,Means&Williams1976definition)tobe:thesmall-scalearrangementofgeometricandmineralogicalelementswithinarock.,显微构造地质学的性质:是构造地质学与岩石学、矿物学相结合的研究领域,同时还涉及到金属物理学及材料学、岩石力学、地球化学等不同学科知识,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2.研究内容:用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在构造作用下岩石和矿物变形行为、变形机制、变形环境、构造运动学、动力学和变形演化历史等方面问题,进而探讨区域大地构造,乃至探讨岩石圈的组成和演化。,二、显微构造研究意义.,1.确立显微构造与变形作用、变形环境之间关系,定量化研究地壳构造变形。,变形作用,2.确定在变形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变形机制;3.能够提供构造变形期次、变形阶段和构造变形演历史的证据;4.定量研究地壳构造变形动力学和运动学过程(变形过程中应变速率、应力大小和运动方向);5.确定变质作用与变形作用之间关系;6.确定构造变形环境(温度、围压等)。,三、怎样进行显微构造研究Howdowestudymicrostructures,1.野外工作(fieldwork)a.明确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区域地质构造背景(资料阅读、地质调查);b.测量各种构造要素,c.采集定向标本,2.室内分析(Labanalysis)a.定向薄片制作、,2.室内观察分析(Labanalysis),b.显微镜下薄片组构分析;c.SEM(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组构分析;d.TEM(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e)位错研究;,3.室内定量分析,A.结晶优选方位测量(CrystallographicPreferredOrientations(CPO));B.形态组构(Shapefabrics),颗粒边界特征;C.颗粒粒度分布(Grainsizedistributions);D.应变分析和古应力测量;E.矿物晶体成份分析(电子探针、流体包裹体)、同构造矿物的定年;,4.实验模拟,A.高温高压岩石变形实验;B.数值模拟(numericalsimulation),四、显微构造学发展历史,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观察描述阶段;奥地利学者Sander出版了岩石的组构学从微观角度研究了矿物结晶优选方位与应力之间关系,阐述了几何对称分析方法和运动学关系,解释岩石变形特征和变形规律。此后,美国学者Fairbain分别介绍了岩石构造学Petrotectonics和构造岩石学Structuralpetrology显微组构分析方法,使显微构造得到快速发展。20世纪5060年代:岩石实验变形研究阶段Terner(1953):矿物变形与应力状态变化之间关系.Carter、Griggs.岩石变形实验技术和新发现。Terner和Weiss变质构造岩的构造分析,提出矿物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的思路与方法,20世纪7080年代:新技术和先进科学理论发展阶段。金属物理学及材料学中位错理论和流变学理论和新技术(X光岩组、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计算机)引入,使得显微构造得到了快速发展。Vernon(1974)变质反应与显微构造论述矿物变形、恢复、重结晶和颗粒生长过程及实验结果。Nicoles和Poirier(1976)变质岩的晶质塑性和固态流变位错理论和流变在晶体变形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20世纪7080年代召开了一系列国际会议,1976年在荷兰莱登堡“组构、显微构造和微构造”国际会议;1978年在澳大利亚“变形和变质作用的显微构造过程”会议;1981年美国“Penrose糜棱岩”国际会议;1986年在伦敦召开的“国际剪切准则”会议;这些国际会议多强调了显微构造研究在地壳构造变形分析过程的重要作用。国际地科联构造委员会把显微构造的研究列为80年代构造委员会两项中心任务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深入广泛研究:显微构造研究更加注重对下地壳,乃至上地幔岩石变形研究、韧-脆性转换机制研究、流体及其成份变化及其对变形机制影响等方面研究。,五、显微构造学发展对构造地质学影响,1.构造分析从简单几何描述到研究构造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2.研究范围更加广泛,构造地质研究不仅局限在区域-露头尺度上,从全球到超显微研究,解决地学中一些根本性问题;3.从地表到上地幔;4.构造分析走向定时、定量化阶段;5.使构造地质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更加广泛;出现了构造地球化学、构造流变学、构造热力学等。,六、主要参考文献,1-何永年,林传勇,史兰斌,1988,构造岩石学基础,地质出版社(北京);2-B.E霍布斯,W.D.米恩斯,P.F威廉斯著,1982,刘和甫吴正文等译构造地质纲要,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3-刘瑞询,1988,显微构造地质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4-郑亚东,常志忠,1985,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及韧性剪切带,北京:地质出版社(北京)5-胡玲-1997,显微构造地质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6-王嘉阴,1980,应力矿物学,北京:地质出版社,思考问题1显微构造定义、研究内容2怎样进行显微构造研究,第二章岩石变形及影响因素,一岩石矿物变形的基本概念1.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一、岩石矿物变形的基本概念,2.脆性行为与韧性行为;脆性是指岩石和矿物出现明显破裂,在破裂之前未出现永久变形;韧性是指岩石和矿物在没有明显破裂情况下,其大小和形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的应变量为脆性;2-8%为脆韧性;10-3/s),脆性变形、玻化岩2)中应变速率(10-4/s10-9/s),塑性变形和碎裂变形共存;3)低应变速率(10-9/s)明显发生了塑性变形,形成了糜棱岩。,6.岩石的成分及结构构造1)在相同的变形条件下,不同成分的岩石和矿物其变形行为有很大差异。,2)具有相同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岩石的结构不同,其变形方式也不同。粒度可以导致矿物和岩石的变形机制的不同:对花岗岩变形实验表明,粒度在1050m样品中长石变形以位错蠕变为主,当粒度减至210m时,长石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