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录三:MSDS一览表附录三:MSDS一览表2018年“东华科技-陕鼓杯”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茂名石化6.5万吨/年甲基丙烯酸甲酯项目MSDS一览表团队名称:在烯望的田野上指导老师:陈中合 牟宗刚 李平 倪献智 杨成团队成员:占杰 陈玉强 姜振朝 宋广 聂美华2018年8月15日主要物质的MSDS一览表1、丙烷12、异丁烯63、异丁烷114、正丁烯155、正丁烷216、顺-2-丁烯267、反-2-丁烯318、甲醇369、氧气4110、甲基叔丁基醚4511、甲基丙烯醛5112、三氯甲烷5613、对苯二酚6114、甲基丙烯酸甲酯661、丙烷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丙烷化学品英文名称propane化学品俗名英文名称2技术说明书编码32CAS No.74-98-6分子式C3H8分子量44.10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丙烷含量99.9CAS No.74-98-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1类 易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本品有单纯性窒息及麻醉作用。人短暂接触1丙烷,不引起症状;10以下的浓度,只引起轻度头晕;接触高浓度时可出现麻醉状态、意识丧失;极高浓度时可致窒息。环境危害无资料燃爆危险本品易燃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无资料眼睛接触无资料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呼吸困难,给输氧气,如呼气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无资料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氧化二氮等激烈化合,与其它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300TLVTNACGIH窒息性气体TLVWN未制定标准监测方法无资料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第九部分理化特性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纯品无臭。pH无资料熔点()-187.6沸点()-42.1相对密度(水=1)0.58(-44.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56饱和蒸气压(kPa)53.32(-55.6)燃烧热(kJ/mol)2217.8临界温度()96.8临界压力(MPa)4.25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闪点()-104引燃温度()450自燃温度()无意义燃烧性易燃爆炸上限%(V/V)9.5爆炸下限%(V/V)2.1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其它理化性质无资料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禁配物强氧化剂、卤素避免接触的条件无资料聚合危害不能出现分解产物无资料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RTECS号TX2275000急性毒性属微毒类亚急性和慢性毒性无资料刺激性无资料致敏性无资料致突变性无资料致畸性无资料致癌性无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生态毒理毒性无资料生物降解性无资料非生物降解性无资料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无资料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鱼类和水体要给予特别注意。还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废弃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置废弃注意事项无资料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21011UN编号1978IMDG规则页码2147包装标志4包装类别O52包装方法钢质气瓶运输注意事项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1 类易燃气体。2、异丁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异丁烯化学品英文名称isobutylene化学品俗名2-甲基丙烯英文名称22-methyl propene技术说明书编码101CAS No.115-11-7分子式C4H8分子量56.11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异丁烯含量99.5CAS No.115-11-7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无资料侵入途径无资料健康危害主要作用是窒息、弱麻醉和弱刺激。急性中毒:出现黏膜刺激症状、嗜睡、血压稍升高,有时脉速。高浓度中毒可引起昏迷。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异丁烯,工人有头疼、头晕、嗜睡或失眠、易兴奋、易疲倦、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该品易燃,具窒息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无资料眼睛接触无资料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呼吸困难,给输氧气,如呼气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无资料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 燃烧爆炸的危险。受热可能发生剧烈的聚合反应。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热源会着火回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大量泄漏时,可用湿棉被包裹泄漏口,堵漏,为进一步抢修赢得时间。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100TLVTN未制定标准TLVWN未制定标准监测方法无资料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第九部分理化特性主要成分含量: 一级99.5%; 二级98.%。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pH无资料熔点()-140.3沸点()-6.9相对密度(水=1)0.67(-4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0饱和蒸气压(kPa)131.52(0)燃烧热(kJ/mol)2705.3临界温度()144.8临界压力(MPa)3.99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闪点()-77引燃温度()465自燃温度()无意义燃烧性无资料爆炸上限%(V/V)8.8爆炸下限%(V/V)1.8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主要用途用于制合成橡胶和有机化工原料。其它理化性质无资料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无资料禁配物强氧化剂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聚合危害聚异丁烯分解产物无资料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RTECS号无资料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 ;LC50:620000mg/m3,4小时(大鼠吸入)亚急性和慢性毒性无资料刺激性无资料致敏性无资料致突变性无资料致畸性无资料致癌性无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生态毒理毒性无资料生物降解性无资料非生物降解性无资料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无资料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无资料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废弃注意事项无资料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21020UN编号1055IMDG规则页码无资料包装标志2包装类别O52包装方法钢质气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运输注意事项该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1 类易燃气体。3、异丁烷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异丁烷化学品英文名称isobutene化学品俗名英文名称22-methylpropane技术说明书编码100CAS No.75-28-5分子式C4H10分子量58.12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异丁烷含量无资料CAS No.75-28-5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1类 易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具有弱刺激和麻醉作用。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嗜睡、恶心、酒醉状态,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慢性影响: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倦。环境危害无资料燃爆危险本品易燃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直接接触液化产物可引起冻伤眼睛接触直接接触液化产物可引起冻伤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呼吸困难,给输氧气,如呼气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无资料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TLVTN未制定标准TLVWN未制定标准监测方法无资料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第九部分理化特性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稍有气味的气体。pH无资料熔点()-159.6沸点()-11.8相对密度(水=1)0.56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01饱和蒸气压(kPa)160.09(0)燃烧热(kJ/mol)2856.6临界温度()135临界压力(MPa)3.65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闪点()-82.8引燃温度()450自燃温度()无意义燃烧性易燃爆炸上限%(V/V)8.5爆炸下限%(V/V)1.8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醚。主要用途用于燃料,化学合成致冷剂,合成橡胶,航空汽油,照明。其它理化性质无资料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禁配物强氧化剂避免接触的条件无资料聚合危害不能出现分解产物无资料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RTECS号TZ4300000急性毒性无资料亚急性和慢性毒性无资料刺激性无资料致敏性无资料致突变性无资料致畸性无资料致癌性无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生态毒理毒性无资料生物降解性无资料非生物降解性无资料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无资料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鱼类和水体要给予特别注意。还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废弃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置。废弃注意事项无资料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21012UN编号1969IMDG规则页码无资料包装标志无资料包装类别O52包装方法钢质气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运输注意事项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拦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等混运混装。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1 类易燃气体。4、正丁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正丁烯化学品英文名称1-butylene化学品俗名英文名称2ethylethylene技术说明书编码CAS No.106-98-9分子式C4H8分子量56.11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1-丁烯含量纯品CAS No.106-98-9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1类 易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有轻度麻醉和刺激作用,并可引起窒息。急性中毒:出现粘膜刺激症状、嗜睡、血压稍升高、心率增快。高浓度吸入可引起窒息、昏迷。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以丁烯为主的混合性气体,工人有头痛、头晕、嗜睡或失眠、易兴奋、易疲倦、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有时有粘膜慢性刺激症状。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易燃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无资料眼睛接触无资料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给输氧气,如呼气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无资料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可发生聚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而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中国MAC(mg/m3)100前苏联MAC(mg/m3)100TLVTN未制定标准TLVWN未制定标准监测方法无资料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第九部分理化特性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味压缩或液化气体pH无资料熔点()-185.4沸点()-6.3相对密度(水=1)0.577(2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93(25)饱和蒸气压(kPa)299.3(25)燃烧热(kJ/mol)-2719.1临界温度()146.6临界压力(MPa)4.023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2.40闪点()-80引燃温度()385自燃温度()无意义燃烧性易燃爆炸上限%(V/V)10.0爆炸下限%(V/V)1.6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苯,易溶于乙醇、乙醚。主要用途1-丁烯是合成仲丁醇、脱氢制丁二烯的原料; 用作标准气及配制特种标准混合气;用于制丁二烯、异戊二烯、合成橡胶等。其它理化性质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禁配物强氧化剂、强酸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光照聚合危害无资料分解产物无资料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RTECS号无资料急性毒性LC50:420000mg/m3(小鼠吸入,2h)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小鼠吸入6%本品,20次,处死后尸检见支气管、骨髓等呈刺激性病变。大鼠吸入100mg/m3,140d(连续),血胆碱酯酶活性下降,白细胞总数减少。刺激性无资料致敏性无资料致突变性无资料致畸性无资料致癌性无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生态毒理毒性无资料生物降解性无资料非生物降解性空气中,当羟基自由基浓度为5.00105个/cm3时,降解半衰期为12h(理论)。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无资料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鱼类和水体要给予特别注意。还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废弃注意事项无资料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21019UN编号1012IMDG规则页码无资料包装标志无资料包装类别O52包装方法钢质气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运输注意事项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1 类易燃气体。5、正丁烷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正丁烷化学品英文名称n-butane化学品俗名英文名称2技术说明书编码34CAS No.106-97-8分子式C4H10分子量58.12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正丁烷含量无资料CAS No.106-97-8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2.1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高浓度有窒息麻痹作用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窒息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无资料眼睛接触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给输氧气,如呼气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无资料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300TLVTNACGIH800ppm,1900mg/m3TLVWN未制定标准监测方法无资料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第九部分理化特性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有轻微刺激性气味。pH无资料熔点()-138.4沸点()-0.5相对密度(水=1)0.58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05饱和蒸气压(kPa)106.39(0)燃烧热(kJ/mol)2653临界温度()151.9临界压力(MPa)3.79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闪点()-60引燃温度()287自燃温度()无意义燃烧性易燃爆炸上限%(V/V)8.5爆炸下限%(V/V)1.5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溶于醇、氯仿。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和乙烯制造,仪器校正,也用作燃料等。其它理化性质无资料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禁配物强氧化剂避免接触的条件明火、高热聚合危害无资料分解产物无资料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RTECS号EJ4200000急性毒性LC50658000ppm,4小时(大鼠吸入);人吸入23.73g/m310分钟,嗜睡、头晕、严重者昏迷。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动物吸入25.2、116、332、800mg/m3,未见中毒反应。刺激性无资料致敏性无资料致突变性无资料致畸性无资料致癌性无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生态毒理毒性无资料生物降解性无资料非生物降解性无资料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无资料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鱼类和水体要给予特别注意。还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废弃注意事项无资料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21012UN编号1011IMDG规则页码2147包装标志4包装类别O52包装方法钢质气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运输注意事项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1 类易燃气体。6、顺-2-丁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顺-2-丁烯化学品英文名称cis-2-butene化学品俗名英文名称2技术说明书编码CAS No.590-18-1分子式C4H8分子量56.11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顺-2-丁烯含量纯品CAS No.590-18-1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1类 易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主要作用是窒息、弱麻醉和弱刺激。急性影响:出现粘膜刺激症状、嗜睡、血压稍升高,有时脉速。高浓度中毒可引起昏迷。慢性影响:长期接触2-丁烯,工人有头痛、头晕、嗜睡或失眠、易兴奋、易疲倦、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有时有粘膜刺激症状。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无资料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无资料眼睛接触无资料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给输氧气,如呼气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无资料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可能发生聚合反应,出现大量放热现象,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储存注意事项易燃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中国MAC(mg/m3)100前苏联MAC(mg/m3)100TLVTN未制定标准TLVWN未制定标准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第九部分理化特性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有烃类气味的气体。pH无资料熔点()-139沸点()1.0相对密度(水=1)0.63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0饱和蒸气压(kPa)141.65(10)燃烧热(kJ/mol)无资料临界温度()160临界压力(MPa)4.1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1.48闪点()-3引燃温度()324自燃温度()无意义燃烧性易燃爆炸上限%(V/V)9.7爆炸下限%(V/V)1.6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主要用途用于制丁二烯及合成碳四、碳五的衍生物等。其它理化性质无资料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在常温常压下稳定禁配物强氧化剂、强酸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聚合危害能发生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RTECS号无资料急性毒性无资料亚急性和慢性毒性无资料刺激性无资料致敏性无资料致突变性无资料致畸性无资料致癌性无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生态毒理毒性无资料生物降解性无资料非生物降解性无资料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无资料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鱼类和水体要给予特别注意。还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废弃注意事项无资料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21019UN编号1012IMDG规则页码2147包装标志4包装类别O52包装方法钢质气瓶运输注意事项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1 类易燃气体。7、反-2-丁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反-2-丁烯化学品英文名称trans-2-butene化学品俗名英文名称2技术说明书编码CAS No.624-64-6分子式C4H8分子量56.11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反-2-丁烯含量纯品CAS No.624-64-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1类 易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无资料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无资料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无资料眼睛接触无资料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给输氧气,如呼气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无资料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可能发生聚合反应,出现大量放热现象,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储存注意事项易燃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体员工安全培训课件
- 入职安全培训课件缺失问题
- 催乳知识培训内容
- 保安培训法律知识课件
- 规范干部使用管理办法
- 企业消防安全培训教材课件
- 检察救助基金管理办法
- 税务稽查发票管理办法
- 校区巡查工作管理办法
- 纪委公车使用管理办法
- 2025福建省特安安全技术服务中心有限公司招聘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析集合
- T/CCS 075-2023煤矿柔性薄喷材料喷涂施工技术要求
-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课件
- 2025城镇公寓买卖合同范本
- 黄褐斑患者护理课件
- 部队项目保密合同协议
- 《绩效管理实操》课件
- 中医调理男女生殖系统疾病的技巧
- K12教育行业转介绍策略
- 2024年设备监理师历年真题答案
- 杜绝“死亡游戏”(梦回大唐)主题班会教学设计上学期-高中主题班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