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_第1页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_第2页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_第3页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_第4页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戴姓谯国流芳,谯国,在今四川或安徽宋姓京兆流芳,今陕西西安朱姓沛国流芳,今安徽省濉溪社会调查:自己村或家族匾额堂号及家族渊源,迁入湄洲岛的原因,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四大经济区的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3,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划分标准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2、四大经济区,4,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探究学习一,黄河流域鲁冀豫、晋南苏北皖北,黄河流域关中河西、巴蜀,长江以南,山东、山西以北(塞内、塞外),农业区,经济实力较强(山东最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原始森林覆盖经济实力较弱,畜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经济实力有限,自然条件优越,开发早,人烟稠密。,地势复杂,气候炎热潮湿,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气候寒冷,土地贫瘠。,5,材料一:颜氏家训中说:“昔在江南,不信有千人之毡帐;及来河北,不信二万斛船。”材料二:史记货殖列传:“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思考:从以上两则材料,这句话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它说明了什么问题?,反映了古代南北经济差异很大,北方黄河流域长期居于经济重心地位,南方长江流域经济不发达,全国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6,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7,材料一:中国古代南北人口变化表材料二: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永嘉行材料三:(中原)大疾疫,兼以饥馑,百姓又为寇贼所杀,流尸满河,白骨蔽野。晋书食货志表中人口数目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材料二、三说明原因?并具体说明变化的详细情况。北民南移;原因:天灾人祸;,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8,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农耕经济重心的南移,9,1.过程(结合小字了解具体表现):两汉以前,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1)孙吴、东晋南朝初步开发;(2)中唐以后开始超过北方,南北经济趋于平衡;(3)南宋重心南移完成;2.原因:思考:人口南移给南方提供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因素?(1)中原人口的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2)自然条件优越,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0,2.原因:材料一:(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宋书孔秀恭等传论(3)南方环境相对安定;(4)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材料二:P13两晋南朝政府禁止杀牛(5)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材料三:中国历代政治中心的转移,从经线来看,总体呈自西向东的趋势;以纬线观之,则时南时北。政权南移在封建社会中后期主要有三次:晋代;宋代;元末明初;(6)政治重心的南移起了带动作用;,探究学习三,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1,11,3.影响:材料一:今之沃壤,莫如吴、越、闽、蜀。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卷337材料三:教材P13最后一段小字。“苏湖熟,天下足。”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1)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使之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材料四: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2)教育文化中心南移,南方教育不断发展。(3)促进了民族融合。(4)后来,由于过度开发,也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探究学习三,财富之地,人文渊薮,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2,12,课堂小结,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时间:两晋之际唐安史之乱后两宋之际共同原因:战乱,四大经济区的形成,分布: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特点:多样性和发展不平衡,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原因:中原人口南迁社会环境原有潜力等过程:孙吴东晋南朝开发中唐以后宋都南迁后影响:文化重心的南移,13,13,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上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中原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缓慢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B,2.辛弃疾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