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五子理学中的哲学思想述论_第1页
北宋五子理学中的哲学思想述论_第2页
北宋五子理学中的哲学思想述论_第3页
北宋五子理学中的哲学思想述论_第4页
北宋五子理学中的哲学思想述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文库 北宋五子理学中的哲学思想述论摘要: 西汉武帝“罢黜百家”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正统思想。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道教、佛教的传播,冲击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在回应佛、道挑战时,儒家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宋代是春秋战国以后中国哲学思想另一个繁荣的时代,北宋时期,以周敦颐为代表的五子创立了理学。理学,或称道学,亦称义理之学,是宋元明时期儒家思想学说的通称。理学分两大流派:一称程朱理学,以 “二程”、朱熹为代表,强调理高于一切;一称陆王心学,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强调心是宇宙万物的主宰。理学各派宗旨各异,对“本体论”、“自然哲学”、“心性伦理”和“政教方案”等方面的研究也各有侧重。 本文主要通过对宋代理学代表人物的理学思想的分析,述论其理学思想中的哲学思想。关键词: 北宋五子 哲学 理学 宇宙本体论 精神修养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加,使更多的士大夫能够在文化思想领域从事工作,雕版印刷业的发达,各地大批出版书籍,使学术思想交流成为比较容易的事情。这些都为宋代理学、哲学的形成和发展准备了充分的物质条件。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真正奠定了宋代理学中哲学的坚实基础,被称为“北宋五子”,成为理学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 一、北宋理学概述理学是以儒学理想为基础,兼容批判佛、道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宋初三先生胡瑗、孙复、石介的思想揭开了理学的序幕。而北宋中期的周教颐、邵雍、张载从不同方面探讨了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出了理学的基本范畴,从而为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胡瑗提倡“明体达用”,主张把儒家经典作为治理国家的根据;孙复作春秋尊王发微,为统一的封建国家作论证;石介倡言“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万世常行不可易之道也”;他们的思想揭开了理学的序幕。到北宋时期,以周敦颐为代表的五子创 立了理学。北宋五子是指: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是理学开创者。北宋五子的基本理论是:(1)周敦颐建构了万事万物的衍生规律,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和而为一,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依据;(2)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挂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3)张载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他 严格区分天、道、性、心等概念,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4)程颢、程颐确定理学的最高范畴为“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仁”。 二、宇宙发生论(一)周敦颐的宇宙发生论周敦颐是第一个讲宇宙发生论的哲学家。号濂溪先生(1017一1073年),道州人。作太极图说。他指出:“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将生成论与本体论相结合,认为太极作为天地万物之始基,在阳变阴合之中化生万物,有作为天地万物之本体,构成了天地万物存在和发展的内在根据。 “易传”的系辞传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图说就是这个观念的发展。它虽然很短,却为后来的宇宙发生论奠定了基础,这成为后来朱熹的宇宙发生论的基本提纲。周敦颐还是宋代理学的发展方向并制订抽象思维和伦理学雏形的理学奠基人(二)邵雍的宇宙发生论另一个讲宇宙发生论的新儒家哲学家是邵雍,号康节先生(1011一1077年),今河南省人。他的宇宙发生论,也是由易经发展而来,也是利用图解说明他的理论。邵雍是宋代最奇特、最有创造性、自成一个宏大体系的思想家。其著作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渔樵问对。在易纬中,有所谓“卦气”说,认为六十四卦的每一卦、在一年中各有一段时间“用事”。按照卦气说, 十二月的每一月,各在几个卦的管辖之下,其中有一卦是“主卦”,又名“天子卦”。这十二卦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循环。阴达到极盛,下一卦的第一天便出现阳。阳逐步上升,一月一月地、一卦一卦地越来越盛。一直达到极盛。于是下一卦的第一爻又出现阴,逐步上升而达到极盛。接着又轮到阳生,一年内的循环,各卦的循环,又重新开始。这样的循环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进程。邵雍关于宇宙的理论,进一步阐明了关于十二主卦的理论。为了说明这个过程,邵雍画出如下的图:太柔太刚少柔少刚少阴少阳太阴太阳柔刚阴阳静动图的第一层或最下层,表示两仪。在邵雍的系统中,两仪不是阴阳,而是动静。第二层,与第一层连着看,表示四象。在邵雍的系统中,阳不是以一条连线“”表示,而是以两条一连结“=”表示。四象中的阴不是“”、而是“=”。全部八卦的顺序为:乾三,兑三,离三,震三巽三,坎三、艮三,坤三。八卦各代表一定的原则或势力。这些原则,实体化为天、地及宇宙万物。邵雍说;“天生于动者也,地生于静者也,一动一静交而天地之道尽之矣。动之始则阳生焉,动之极则阴生焉,一阴一阳交而天之用尽之矣。静之始则柔生焉。静之极则刚生焉,一刚一柔交而地之用尽之矣。” 这就是邵雍的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第一层下面的空白就象征着太极。邵雍写道:“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 (三)、张载的宇宙发生论张载,号横渠先生(1020一1077年),今陕西省人。在他的宇宙发生论里,特别强调“气”的观念,它在后来新儒家的宇宙发生论和形上学的理论中,越来越重要。在新儒家的哲学中,“气”宇的意义有时候很抽象,有时候很具体,随着具体的哲学家们的不同系统而不同。张载说的“气”,是它的具体的意义,是指物理的物质,一切存在的个体的物,都是用它造成的。张载,同前人一样,以“易传”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这句话为其宇宙发生论的基础。但太极不是别的,就是气。他的主要著作正蒙中写道:“太和所谓道,中涵浮沈、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氤氲、相荡、胜负、屈伸之始。”太和是气的全体之名,又被形容为“游气”。浮、升、动之性都是阳性;沈、降、静之性都是阴性。气受到阳性的影响,就浮、升;受到阴性的影响,就沈、降。这就使得气永远在聚散。气聚,就形成具体的万物;气散,就造成万物的消亡。在正蒙.西铭中,张载以为,由于宇宙万物都是一气,所以人与其他的物都是同一个伟大身躯的一部分。我们应当事乾(天)如父,事坤(地)如母。把一切人当作自己的兄弟。我们应当推广孝道,通过事奉宇宙的父母(即乾坤父母)而实行孝道。事奉宇宙的父母也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每一个道德行为,只要对它有觉解,就是一个事奉宇宙的父母的行为。西铭,将儒家对人生的态度,与佛家、道家、道教对人生的态度,清楚地区别开来。他既不求在此过程以外,如佛家那样追求破除因果,结束生命;又不求长生不老,如道教那样追求修炼身体,尽可能地长留人世。所以他只求过正常的生活。他活着,就做作为社会一员和作为宇宙一员的义务需要他做的事;一旦死去,他就安息了。他做每个人应该做的事,但是由于他的觉解,他做的事获得了新的意义。二、“二程”的哲学思想程颢,字伯淳,(10321085)号明道先生;程颐,字正叔(103311070号伊川先生。程氏兄弟是今河南省人,为周敦颐的两个学生。主要著作有遗书,易传、经说、粹言等。北宋公元11世纪下半叶,新儒家分成两个主要的学派,创始人即为程颢、程颖,他们号称二程。弟弟程颐开创的学派,由朱熹完成,称为程朱学派,或理学。哥哥程颖(开创的另一个学派,由陆九渊继续,王守仁完成,称为陆王学派,或心学。这两个学派争论的主题乃是哲学的根本问题,用西方哲学的术语来说,这个问题是,自然界的规律是不是人心(或宇宙的心)创制的。(一)、唯心主义天理观1、二程理的观念道家的道是统一的最初的一,由它生出宇宙的万物。易传的道则是多,它们是支配宇宙万物每个单独范畴的原则。正是从这个概念,程颢推导出理的观念。形而上与形而下,这两个名词,源出易传: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在程朱的系统中, 理是形而上的道,也可以说是抽象的;器,程朱指个体事物,是形而下的,也可以说是具体的。照程颐的说法,理是永恒的,不可能加减。形而上的世界中没有具体事物,万象森然,因为其中充满全部的理。全部的理都永恒地在那里。2、理气物的哲学体系 二程认为,万物都由气生成,气是构成万事万物的质料。但理才是世界万事万物最后的根据。理是第一性的,气是第二性的。理决定气,气从属于理。宇宙的模式是按理气物的形式建立的,在这一模式中,理是宇宙的本体,它通过气的运动变化来生成万事万物。万物产生于气,而以理为最终极的原因和根据,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自然观。3、格物穷理的唯心主义认识论 在二程以理为万物之本的哲学思辨结构中。“理”这个绝对精神本体就是马克思所指斥的“无人身的理性”,理跟自己的“对置”,即这一哲学体系中理与万物的关系。由于万物一理,故对于本体自己跟自己对置的客体的认识,也即可以返回到它的本源。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本体的“自己跟自己结合”,也即是二程格物穷理认识的实质,包含以下方面:格物致知。要具体去认识万事万物,才能获得事物之理; 穷理。二程格物致知的目的便是穷理。所谓穷理,简单地说即穷究事物的道理。在二程那里,其意义却不止如此。他们说的穷理有两层意义:探究事物的规律和本体。;穷理的第二方面内容即穷究天地人物共同的本性;知行观:知本行末。“知至则当至之,知终则当终之,须以知为本。“;知先行后 。“须是识在所行之先,譬如行路,须得光明”。 三、心性及伦理 佛家的最终目的是教人怎样成佛。怎样成佛,是那个时代的人最关心的问题。新儒家的最终目的是教人怎样成为儒家的圣人。佛家的佛与儒家的圣人,区别在于,佛必须在社会和人世间之外提高精神修养,圣人则必须在社会关系之内提高精神修养。(一)周敦颐之“无欲”、“静虚”、“动直”主静就是无欲的状态。照新儒家的说法,心无欲,则如明镜,总是能够立即客观地反映面前的任何对象。镜的明,好比心的明;镜的立即反映,好比心的通。心无欲,则对于外来刺戟的自然反应,落实在行动上都是直的。由于直,所以公;由于公,所以一视同仁,也就是溥。这就是周敦颐提出的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也就是像禅僧的方法一样:自然而生,自然而行。通书中说: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通公溥,庶矣乎!“ 人在本性上根本是善的。因此,他固有的状态,是心中没有私欲的状态,或如周敦颐说的静虚状态。应用到行动上。它会引起立即要救孺子的冲动,这类直觉的行动就是周敦颐所说的动直。 (二)程颢的仁的观念程颢极其称赞张载的西铭,因为西铭的中心思想是万物一体,这也正是程颢哲学的主要观念。在他看来,与万物合一,是仁的主要特征。他说: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穷索。“人必须首先觉解他与万物本来是合一的道理。然后,他需要做的一切,不过是把这个道理放在心中,做起事来诚实地聚精会神地遵循着这个道理。这样的工夫积累多了,他就会真正感觉到他与万物合一。所谓以诚敬存之,就是必有事焉。可是达到这个合一,又必须毫无人为的努力。在这个意义上,他一定未尝致纤毫之力。(三)程颐之“用敬”、“致知”程颐讲的精神修养方法,见于他的名言: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必须首先认识万物本是一体,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从此以后,新儒家就以敬字为关键,来讲他们的精神修养的方法。于是敬字代替了周敦颐所讲的静字。修养的过程需要努力。即使最终目的是无须努力,还是需要最初的努力以达到无须努力的状态。即涵养须用敬。圣人也有喜有怒,而且这是很自然的。但是因为他的心廓然大公,所以一旦这些情感发生了,它们也不过是宇宙内的客观现象。与他的自我并无特别的联系。他或喜或怒的时候,那也不过是外界当喜当怒之物在他心中引起相应的情感罢了。他的心象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任何东西,只要对象消逝了,它所引起的情感也随之消逝了。这样,圣人虽然有情,而无累。正如庄子中所言:“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五、总结北宋理学五子的理学体系,都受到佛、道的影响,但更多的是受周易的影响。周敦颐的代表作通书,本称作易通,其内容也是对周易的集中论说。最能反映张载的理学体系的代表作正蒙,深受周易浸染。邵雍的皇极经世书,是在周易基础上别出己见,自立己说。程颐对周易也有精深研究与论议,著有周易程氏传、易说等,在创建理学体系的自觉性方面,周敦颐首开端门,但成就不太大,张载是在及门弟子的推动和帮助下总结出他的理学体系。二程(特别是程颐)学识广博,见解精辟,颇具新意,其理学体系是南宋前期著名学者张栻总结梳理出来的。在宋代理学中的哲学思想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系。一系是以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另一系是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