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轮复习之力学综合突破5模块一: 受力分析法之综合【例1】 (2011 丰台一模) 底面积为100cm2的烧杯中装有适量水. 当金属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 如图甲所示,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3.4N, 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1; 当金属块总体积的1/4露出水面静止时, 如图乙所示,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 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2; 若p1、p2之差为50Pa, g取10N/kg, 则 ( )A. 金属块的体积V金是210-3m3B.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是5.4NC. 金属块的密度是2.7103kg/m3D. 金属块受到的重力是6.8 N【答案】 C【例2】 (2013.1 延庆初三期末) 如图所示, 两只完全相同的盛水容器放在磅秤上, 用细线悬挂质量相同的实心铅球和铝球(铅铝),两球全部没入水中, 此时容器中水面高度相同, 设绳的拉力分别为T1和T2, 磅秤的示数分别为F1和F2, 则 ( )A. F1F2, T1T2 B. F1F2, T1T2C. F1F2, T1T2 D. F1F2, T1T2【答案】 CACB【例3】 (2012 房山二模) 如图所示, 实心铝块B、C的体积均为10cm3, 已知铝的密度为2.7g/cm3. 当B浸没在水中时, 木块A恰能在水平桌面上向左匀速运动. 若用铝块D替换C, 使A在桌面上向右匀速运动, 不计水与B之间的摩擦及滑轮与轴的摩擦, 则D的质量应为 ( ) A. 7g B. 10gC. 17g D. 27g【答案】 A模块二: 杠杆、浮力综合题OA甲B乙【例4】 (2012 东城二模) (多选) 如图所示, 轻质杠杆AB长L, 两端悬挂甲、乙两个物体, 已知AO:OB =1:3. 甲、乙物体的高h甲:h乙=3:1, 底面积S甲:S乙=3:1.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 甲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与乙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 则 ( )A. 甲、乙物体的密度之比为甲:乙=1:9B. 甲、乙物体所受重力之比为G甲:G乙=4:1C. 若将甲物体浸没于水中未触底时, 要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那么乙物体应移到距O点(4乙-9水)L/4乙处D. 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甲、乙物体如图悬挂时与将乙物体浸没于水中未触底时, 甲物体所受支持力之比是N甲:N甲=乙:(乙+3水)【答案】 BCDOBADC【例5】 (2012 延庆二模) 如图所示, 杠杆AB的A点挂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C, B点挂体积为2000cm3实心小球D, AO:OB=1:2,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 D静止在空中, C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1; 若将小球D浸没在某种液体中(未接触到容器底),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 C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2比 p1增大了4000Pa, A点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为10N, 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g取10N/kg)A. 小球D浸没在某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20N B. 小球D浸没在某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40NC. 该液体的密度是2.0103kg/m3D. 小球D的密度是1.0103kg/m3【答案】 AOBAM【例6】 (2012 西城二模) 如图所示, 顶面带有光滑凹槽的轻质杠杆AB可以绕支点O转动, 杠杆的A端用细线沿竖直方向连接在地板上, OB0.5m, 在杠杆的B端悬挂一个密度为0.8103kg/m3的圆柱体M. 地板上有一个盛满水的容器. 在圆柱体M体积的1/3浸入水中时, 从容器内溢出0.4N的水,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此时让一个质量为200g的小球从B点沿凹槽向A端匀速运动, 经过4s的时间, 系在A端细线的拉力恰好等于0N. 若整个过程中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 则小球的运动速度为 m/s. (g取10N/kg)【答案】 0.16【例7】 (2012大兴二模) 如图甲所示, 底面积为60cm2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深度为h1=8cm的液体, 放在水平桌面上. 若将底面积为40cm2, 密度为2.6103kg/m3的圆柱形物体A挂在轻质杠杆左端B点, A的部分体积浸入液体中, 此时A的下底面距容器底的距离为h2=6cm, 在杠杆C点悬挂重物G使杠杆水平平衡, 如图乙所示. 若将物体A浸没在液体中, 移动重物G到D点时, 杠杆水平平衡, 此时液体的深度为h3=15cm, 如图丙所示. 若OC:OD=3:2, g取10N/kg. 则这种液体的密度为 kg/m3 【答案】 1.4103【例8】 (2012 西城一模) 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 将木块A放入水中静止时, 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 如图甲所示, 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了300Pa. 若将木块A挂在轻质杠杆左端B点, 且A的部分体积浸入水中, 在杠杆C点悬挂重物G使杠杆水平平衡, 如图乙所示, 此时水对容器的压强比木块A漂浮时减少了100Pa. 若将容器中的水换成另一种液体, 使木块A露出液面的部分与乙相同, 移动重物G到D点时, 杠杆水平平衡, 如图丙所示. 若OC:OD=10:13. 则这种液体的密度为 kg/m3.【答案】 0.85103解析: 本题属于难题. 考查多状态压强问题. 多状态压强问题要从压强的变化量入手, 要找到除了是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变化量还是哪个力的变化量.(1) 以A和容器为研究对象分析, 设容器底面积为S.放入A之前与甲图比较: 甲图与乙图比较: (2) 分析乙图、丙图杠杆两次平衡状态: /: 所以, 乙图中浮力与丙图中浮力的比为: 即, 则【例9】 (2012 顺义二模) 在如图所示装置中, 杠杆和滑轮的重力及滑轮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计, 杠杆AB可以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 A端通过竖直方向的轻绳与滑轮组相连, 在B端用一轻绳沿竖直方向将杠杆拉住, 使其始终保持水平平衡. 在滑轮组的下方, 悬挂一圆柱形的物体, 此物体被浸在圆柱形容器内的液体中. 已知杠杆O点两侧的长度关系为AO=2OB, 圆柱形物体的底面积为10cm2、高为12 cm, 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50cm2. 若容器中的液体为水, 在水深为20cm时物体的上表面恰与水面相平, 此时杠杆B端绳上的拉力为F1; 打开圆柱形容器下方的阀门K, 将水向外释放, 直到物体露出水面的体积为其总体积的2/3时, 将阀门K关闭, 此时杠杆B端绳上的拉力为F2, 且F1:F2=3:4. 若容器中液体为某种未知液体, 其质量与最初容器中的水的质量相等, 此时未知液体的深度为18 cm, 杠杆B端绳上的拉力为F3. 取g=10N/kg, 则 ( )A. 圆柱形物体的密度为2 g/cm3B. 作用在B端的拉力F3大小为1.52NC. 未知液体的密度为1.2 g/cm3D. 未知液体对圆柱形容器底部的压强为1980Pa【答案】 D【例10】 (2011北京中考) 将高为10cm的圆柱体甲放在水平地面上, 细绳的一端系于圆柱体甲上表面的中央, 另一端竖直拉着杠杆的A端. 当把质量为800g的圆柱体乙悬挂在杠杆的B端并处于圆柱形容器M中时,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如图所示, 此时圆柱体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3200Pa. 把质量为900g的水注入容器M中, 水未溢出, 水静止后, 水对容器M底面的压强为2500Pa, 圆柱体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5000Pa. 已知:AO:OB=2:3, 容器M的底面积为60cm2, 不计杠杆的质量, 则圆柱体甲的密度为 kg/m3. OA甲BM乙(g取10N/kg)【答案】 1. 注水后: V排=hS-V水=600cm32. 两次杠杆平衡 3. 4. 利用第一次平衡: 【例11】 (2013 大兴一模) 如图所示, 有两个底面积均为S的实心圆柱体C和D, 分别用两根细绳的一端系于它们的上表面的中央, 细绳的另一端分别系在轻质杠杆的两端, 杠杆恰好水平平衡. 把质量为800g的酒精缓慢注入底面积为S1的圆柱形容器甲中, 同时向底面积为S2的圆柱形容器乙中注入某种液体, 当两容器中液体均静止, 且杠杆再次水平平衡时, 圆柱体C下底浸入酒精中的深度为2.5cm, 酒精对容器甲底面的压强为1100Pa, 圆柱体D下底浸入液体的深度为4cm. 若把圆柱体D从B端取下后将其从原位置再竖直向下移动2.5 cm, 圆柱体D刚好被液体浸没, 此时细线的拉力为13.6N. 在以上整个操作过程中, 两容器中液体均未溢出, 且圆柱体C和D均未与容器壁接触. 已知酒精的密度为0.8103 kg/m3, S1为80 cm2, AO:OB=3:1, S2: S = 9 : 4, g取10N/kg, 则圆柱体D的密度为 kg/m3. 【答案】 5.5103【例12】 (2012 海淀二模) 将一轻质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正方体物体A、B表面的中央, 把正方体物体B放在水平桌面上, 当物体A、B静止时, 弹簧的长度比其原长缩短了5cm, 如图甲所示. 现将物体A、B 上下倒置, 并将它们放入水平桌面上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内, 使物体A与容器底接触(不密合), 再向容器中缓慢倒入一定量的某种液体, 待物体A、B静止时, 物体B上表面与液面平行, 且有1/4体积露出液面, 此时容器底对物体A的支持力为1N. 已知物体A、B的边长分别为5cm、10cm, 物体A、B的密度之比为16:1, 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150cm2, 弹簧原长为10cm, 弹簧所受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x(即弹簧的长度与原长的差值的绝对值)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上述过程中弹簧始终在竖直方向伸缩, 且撤去其所受力后, 弹簧可以恢复原长. 不计弹簧的体积及其所受的浮力, g取10N/kg, 则容器内倒入液体的质量是 kg. 图乙2F/N4680x/cm2413图甲AB【答案】 4.84模块三: 力学综合【例13】 (2013昌平一模) 某科技小组设计的提升重物的装置如图甲所示. 图中水平杆与竖直杆、组合成支架固定在水平地面上. 小亮站在地面上通过滑轮组提升重物, 滑轮组由动滑轮和动滑轮(动滑轮和动滑轮的质量相等)以及安装在水平杆上的两个定滑轮组成. 小亮以拉力匀速竖直提升物体的过程中, 物体的速度为,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小亮以拉力匀速竖直提升物体的过程中, 物体的速度为,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拉力、做的功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别如图乙中、所示. 已知: , 物体和物体的质量之比为1:3, (不计绳的质量, 不计滑轮与轴的摩擦) 求: (1) 动滑轮的重力与物体的重力之比; (2) 机械效率与之比. PQ【答案】 (1) 1:3 (2) 2:3 【解析】 设每个动滑轮受的重力为. 匀速提升物体时, 以物体和动滑轮的整体为研究对象, 受力分析如图4甲所示. 以动滑轮为研究对象, 受力分析如图1乙所示. 丙G动2F2GB丁F22F2甲G动2 F1乙F12F1GAG动G动图1匀速提升物体时, 以物体和动滑轮的整体为研究对象, 受力分析如图1丙所示. 以动滑轮为研究对象, 受力分析如图1丁所示. (1分)由图1甲、乙得: 因为所以 (1分)由图1丙、丁得: 因为所以 (1分)由得 (1) 由题中Wt图像可知: (1分)由 解得: (2) (1分)由(1)、(2)解得: (3)由解得: (4)由(3)、(4)解得: (1分) 所以 (1分)【例14】 (2013 顺义二模) 如图所示是液压汽车起重机从水中打捞重物的示意图. A是动滑轮, B是定滑轮, C是卷扬机, 是油缸, 是柱塞. 卷扬机转动使钢丝绳带动动滑轮上升, 同时提升重物. 被打捞的重物体积是, 若在本次打捞前, 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 当物体在水中匀速上升时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 物体全部出水面后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 假设起重时柱塞沿竖直方向, 物体出水前、后柱塞对吊臂的支撑力分别为和, 与之比为19:24. 重物出水后上升的速度, 吊臂、定滑轮、钢丝绳的重以及轮与绳的摩擦不计. (取) 求: (1) 被打捞物体的密度; (2) 若被打捞物体在水中匀速上升时滑轮组AB的机械效率为1, 物体全部露出水面在空气中匀速上升时,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2, 求2-1=?(3) 重物出水后, 卷扬机牵引力的功率. 【答案】(1) (2) (3) 【解析】 (1) 设起重机重为G, 被打捞的物体重为, 起重机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 打捞物体前, 在水中匀速提升物体时, 其受力情况如图1示, 起重机对物体的拉力为F拉1F浮G物F拉2G物图1 图2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力为物体出水后, 其受力情况如图2示, 因所以 可得物体的重力为物体的密度为(2) 设钢丝绳上的力在物体出水前、后分别为, 柱塞对吊臂力的力臂为, 钢丝绳对吊臂力的力臂为,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 , , 将已知、代入可得当物体在水中匀速上升时,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 G物G动3F1图3(3) 重物出水后, 取滑轮和重物为研究对象, 受力情况如图3所示, 钢丝绳向上的拉力为钢丝绳的速度为牵引力的功率为【例15】 (2013 丰台一模) 如图甲所示是在岸边打捞水中物体的装置示意图. 该装置由悬挂机构和提升装置两部分组成. 悬挂机构由固定杆OD和杠杆BC构成, O为杠杆BC的支点, CO:OB=4:1. 配重E通过绳子竖直拉着杠杆B端, 其质量. 安装在杠杆端的提升装置由一个支架、一个电动机、一个定滑轮及数量未知的动滑轮(在虚线框内未画出) 构成. 其中支架和电动机的总质量, 定滑轮的质量为. 可利用遥控电动机拉动绳子自由端, 通过滑轮组提升浸没在水中的物体. 在一次打捞一批实心材料过程中, 实心材料浸没在水中匀速竖直上升, 此时电动机牵引绳子的功率为, 绳子端的拉力为, 实心材料上升的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地面对配重的支持力为; 在实心材料全部露出水面后匀速竖直上升的过程中, 绳子端的拉力为, 地面对配重的支持力为,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已知, , N1:N2=2:1, 被打捞的实心材料的密度, 绳和杠杆的质量、捆绑实心材料的钢丝绳的质量和体积、滑轮与轴及杠杆支点处的摩擦、水对实心材料的阻力均忽略不计, 取. 求: (1) 实心材料浸没在水中匀速上升时电动机牵引绳的功率; (2) 实心材料露出水面后,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答案】 (1) (2) 【解析】 (1) a. 实心材料浸没在水中匀速上升时, 以支架、电动机、定滑轮为研究对象, 受力 分析图图3BCFB1FC1OFB1N1mE图2FC1图1nF1GQ +GK如图1所示, 配重的受力分析图如图2所示, 杠杆受力分析图如图3所示. (说明: 受力分析图正确得1分) , , FB2N2mE图5图4nF2GQ +GK图6BCFB2FC2Ob. 实心材料离开水面后匀速上升的过程中, 以支架、电动机、定滑轮为研究对象, 受力分析图如图4所示, 配重的受力分析图如图5所示, 杠杆受力分析图如图6所示. , , 解得: (2) 实心材料浸没在水中匀速上升时, 以动滑轮和被提升的实心材料为研究对象, 受力分析图如图7所示, 实心材料离开水面后匀速上升的过程中, 以动滑轮和被提升的实心材料为研究对象, 受力分析图如图8所示. 4F1F浮G动+G动图74F2G动+G动图8 解得: 【例16】 如图所示, 杠杆放在钢制水平凹槽中, 杠杆能以点或点为支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 细绳的一端系在杠杆的端, 另一端绕过动滑轮固定在天花板上, 物体挂在动滑轮的挂钩上. 浸没在水中的物体通过细绳挂在杠杆的端, 与杠杆端固定连接的水平圆盘的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 已知, 动滑轮的质量, 物体的密度, , , 杠杆、圆盘、细绳的质量及摩擦均忽略不计, 取. 为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 求: (1) 物体的最小质量; (2) 物体的最小体积. 【答案】 (1) 13kg (2) 【解析】图1图2 由可知, 当时, 受力分析如图1所示, 则有: 当时, 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 则有: 由可得: VH=1.010-3m3 mE =13kg因此物体E的最小质量: 物体H的最小体积: A. 实战演练【练1】 (2013.1 东城初三期末) 如图所示, 在台秤上放上底面积的盛有水的柱形水槽, 水深为10cm, 台秤示数为5 kg. 固定在支架上的弹簧测力计下方悬挂着边长为10 cm的正方体金属块, 金属块的密度. 当金属块浸入水中的深度为4 cm时(水未溢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取10 N/ kg) ( )A.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0NB. 台秤的示数是5.6kgC. 台秤受到的压强增加了200PaD. 水槽底所受水的压强增加了100Pa【答案】 D【练2】 (2012 通州一模) 杠杆AB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 A端通过细绳悬挂一圆柱形金属块, B端通过细绳悬挂一质量为1kg的小桶, 当金属块刚刚浸没在圆柱形容器内的水中时,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如图甲所示, 打开圆柱形容器侧壁的阀门K, 放出适量水到烧杯M中, 然后关闭阀门, 把放出的水全部倒入小桶中, 杠杆在水平位置又重新平衡, 如图乙所示, 已知圆柱形金属块的底面积为60cm2、高为5 cm, 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2, g取10N/kg, 不计杠杆及细绳质量, 则金属块的密度为 kg/m3.KOA甲BMKOA乙BM【答案】 6103【练3】 (2013.1 延庆初三期末) 如图所示是某科技小组设计的一个提升重物的装置, CD是一个以O点为转轴的水平杠杆, CO:OD=3:2. 滑轮组固定在杠杆C点, 通过固定在水平地面的电动机匀速提升重物, 每个滑轮的质量均为m0.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配重E通过细绳竖直拉着杠杆D点, 使杠杆CD始终保持水平平衡, 配重E的质量mE为100kg. 当电动机用拉力F1匀速提升重物A时,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1, 物体A匀速上升的速度为v1; 当电动机用拉力F2匀速提升重物B时,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2, 物体B匀速上升的速度为v2. 在匀速提升重物A、B的过程中, 电动机的功率保持不变. 已知F2-F1=50N, v1:v2=5:4, 2=90%. 细绳和杠杆的质量、滑轮与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 g取10N/kg. 求:CEDO(1) 拉力F1的大小; (2)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 (3) 当电动机用拉力F2匀速提升重物B时, 配重E对地面的压力N2. 【答案】 (1) 因为在匀速提升重物A、B的过程中, 电动机的功率保持不变, 所以:P= F13v1= F23v2 解得: F1:F2=v2:v1=4:5 又因为F2- F1=50N, 所以F1=200N, F2=250N (2) 以动滑轮和重物A整体为研究对象, 进行受力分析, 如图2所示. 3F1=G0 +GA 同理有 3F2=G0 +GB 当电动机用拉力F2匀速提升重物B时,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2=90%G0GA3F1图2GB:G0=9:1 由联立得: GA=525N, GB=675N, G0=75N. 当电动机用拉力F1匀速提升重物A时,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1 G02F2FC2(3) 当电动机用拉力F2匀速提升重物B时, 设滑轮组对杠杆C点的拉力为FC2, 配重E对杠杆D点的拉力为FD2, 地面对配重E的支持力为N2. GEFD2N2OCDFC2FD2图3图5图4以定滑轮为研究对象, 进行受力分析, 如图3所示, FC2=G0 +2 F2 =75N+2250N=575N以杠杆CD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如图4所示, FC2OC= FD2OD解得 FD2 = FC2OC/OD=575N3/2=862.5N以配重E为研究对象, 进行受力分析, 如图5所示, FD2+N2=GE得: N2=GE -FD2=mEg -FD2=100kg10N/kg-862.5N=137.5N 【练4】 (2012 海淀一模) 如图所示是某科研小组设计的在岸边打捞水中物品的装置示意图. 该装置由悬挂机构和提升装置两部分组成. 悬挂机构由固定杆OD和杠杆BC构成, O为杠杆BC的支点, CO:OB=4:1. 配重E通过绳子竖直拉着杠杆B端, 其质量mE=500kg. 安装在杠杆C端的提升装置由支架、电动机Q、定滑轮K及动滑轮M构成. 其中支架和电动机Q的总质量mQ=12kg, 定滑轮K和动滑轮M的质量均为m0. 可利用遥控电动机拉动绳子, 通过滑轮组提升浸没在水中的物品. 在一次打捞一批实心金属材料过程中, 金属材料浸没在水中匀速竖直上升, 此时电动机Q牵引绳子的功率为P1, 绳子H端的拉力为F1, 金属材料上升速度大小为v1, 地面对配重E的支持力为N1,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1; 在金属材料全部露出水面后匀速竖直上升的过程中, 绳子H端的拉力为F2, 地面对配重E的支持力为N2,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2. 已知F1=200N, v1=0.2m/s, 2=95%, N1:N2=6:1, 绳和杠杆的质量、捆绑金属材料的钢丝绳的质量和体积、滑轮与轴及杠杆支点处的摩擦、水对金属材料的阻力均可忽略不计, g取10N/kg. 求:(1) 金属材料浸没在水中匀速上升时电动机牵引绳的功率P1; (2) 动滑轮M的质量m0; 电动机QBCOD定滑轮K动滑轮MH金属材料E(3) 被打捞金属材料的密度金. 【答案】 (1) 120W (2) m0=5kg (3) 2.4103kg/m3 (或2.375103kg/m3)(1) 金属材料浸没在水中匀速上升时, 电动机牵引绳子的功率为P1=F13v1=200N30.2m/s=120W (2) 金属材料浸没在水中匀速上升时, 以支架、电动机Q、定滑轮K为研究对象, 受力分析图如图5所示, 配重E的受力分析图如图6所示, 杠杆上C点、B点受力分析图如图7所示. =FC1 , =FB1 , FC1CO= FB1OB=3F1+ GQ+G0FB1=4(3F1+ GQ+G0) 金属材料离开水面后匀速上升的过程中, 以支架、电动机Q、定滑轮K为研究对象, 受力分析图如图8所示, 配重E的受力分析图如图9所示, 杠杆上C点、B点受力分析图如图10所示. =FC2 , =FB2 , FC2CO= FB2 OB =3F2+ GQ+G0FB2=4(3F2+ GQ+G0) 解得: G0=50N, m0=5kg (3) 金属材料浸没在水中匀速上升时, 以动滑轮和被提升的金属材料为研究对象, 受力分析图如图11所示, 金属材料离开水面后匀速上升的过程中, 以动滑轮和被提升的金属材料为研究对象, 受力分析图如图12所示. F1= F1, F2= F23F2G0+G图123F1F浮G0+G图11F浮+3F1=G0+G3F2=G0+G 解得: F浮=400N, G=950N (1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水g V, 解得: V = =410-2m3金属材料密度金= = =2.4103kg/m3 (或2.375103kg/m3)【练5】 如图所示, 轻质杠杆用两根软绳悬挂于天花板上, 两绳分别系在杠杆上的、两点. 已知杠杆的长度为, 间的距离为, 间的距离为. 用细绳将滑轮组固定在杠杆的端, 物体(其质量可变) 挂在动滑轮的挂钩上, 每个滑轮重均为. 物体通过细绳挂在杠杆的端, 其质量始终保持不变. 为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 滑轮组所能提升重物的最大质量与最小质量之比为4:1. 杠杆、细绳的质量及一切摩擦均可忽略不计, 取. 求: (1) 滑轮组对杠杆端的最大拉力与最小拉力之比;(2) 重物的最大质量;(3) 滑轮组的最小机械效率. (百分号前保留整数) 【答案】 (1) 以B点为支点时, 滑轮组对杠杆A端有最大拉力FA1; 以C点为支点时, 滑轮组对杠杆A端有最小拉力FA2. 由图中距离关系可知: AB=0.4m, AC=0.6m, BD=0.4m,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1分/得出: FA1:FA2=3:1(2) 以定滑轮为研究对象, 受力分析如图甲、乙所示; 以两个动滑轮和物体E整体为研究对象, 受力分析如图丙、丁所示. 得出如下平衡方程: 因为m1:m2=4:1, 所以G1:G2=m1:m2=4:1代入数据: 解得: G1=1600Nm1=G1/g=160kg1分(3) 因为G1:G2= 4:1, 所以G2= G1/4=1600N/4=400N2分B. 基础训练【练6】 (2013.1东城初三期末) (多选) 关于力和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B. 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C. 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D.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答案】 AD【练7】 (2013 通州一模) (多选) 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 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B. 压力一定垂直于受力物体的表面C. 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块, 其所受浮力大于所受重力 D. 一个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可能等于它所受各个力大小之和【答案】 BD【练8】 (2013 燕山一模) (多选)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排球从空中下落过程中, 重力在相等时间内做的功越来越多B. 向上扔出去的排球, 虽然受到向下的重力作用, 但由于惯性, 仍向上运动C. 静止的物体, 如果受到推力的作用, 它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D. 小明站在磅秤上用力向下踩, 小明对磅秤的压力大于磅秤对小明的支持力【答案】 AB【练9】 (2013房山一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做功快的机械, 其机械效率一定大B.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C. 踢出去的足球在水平地面上越滚越慢, 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D. 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该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答案】 D【练10】 (2013 海淀一模) (多选)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 机械能可能减小B. 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与它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反C. 竖直上抛的篮球速度为零时, 篮球受到的合力也为零D. 小明乘电梯匀速上升时, 他对电梯的压力和电梯对他的支持力二力平衡【答案】 AB【练11】 (2013 平谷一模) (多选)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竖直向上抛出的排球, 在空中竖直向上运动过程中所受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下B. 运动员双手拉住吊环在空中静止, 他对吊环的拉力和他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 蹦床运动员在比赛中从蹦床弹向空中的过程中, 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变大D.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答案】 AC【练12】 (2013 石景山一模) (多选)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做功越快的机械, 它的机械效率越高B. 在平衡力作用下的物体机械能保持不变C. 打乒乓球时, 球受到球拍作用力同时球拍也受球的作用力, 这两个力三要素不同 D. 抛向空中的石块竖直上升, 运动越来越慢的原因是石块的惯性小于其重力【答案】 ABD【练13】 (2013 怀柔二模) (多选) 下列关于力学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 机械能可能增大B. 竖直上抛的篮球速度为零时, 篮球受到的合力也为零C. 人用力推车, 车未动, 是因为车受到的推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D. 使用滑轮组对物体做功时, 通过增加动滑轮个数来增加承受拉力的绳的段数, 是为了提高机械效率【答案】 AC【练14】 (2013.1东城初三期末)(多选) 如图甲所示, 某人在水平地面上用力推木箱, 推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木箱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 以下对于这一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甲t/s1302F/N乙15324t/s1302/ms-1(m/s)丙12A. 0-1s内木箱没有动是因为人对木箱的推力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SZMS 0003-2024电动汽车超级充电设备计量验证技术规范
- XX学校情绪管理主题班会你可以生气但别越想越气
- 白酒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深度调整期白酒底部机会
- 高一细胞核课件
- 高一物理必修课件
- 高一化学全套讲解课件
- 离婚后财产清算及债务承担补充合同
- 石家庄租车合同车辆使用过程中责任归属界定
- 《婚姻裂痕小说章节:情感纠纷离婚协议》
- 离婚协议书范例:财产分割与子女监护权协议样板
- 以气体制备为主体的实验-2025年高考化学专项复习(解析版)
- 护理工作中的冲突与管理
- 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准则
- 《社区调查报告》课件
- 2025-2025学年外研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
- 《胸腔穿刺术》课件
- 《人才选用育留》课件
- 农村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书
- 任务1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基本组成与原理
- 富血小板血浆(PRP)临床实践与病例分享课件
- 华为HCSA-Presales-IT售前认证备考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