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听觉》PPT课件_第1页
《视觉听觉》PPT课件_第2页
《视觉听觉》PPT课件_第3页
《视觉听觉》PPT课件_第4页
《视觉听觉》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觉器官:身体受到外界刺激而出现相应感觉的器官。,视觉眼睛听觉耳朵嗅觉鼻子味觉舌头(味蕾)皮肤感觉皮肤动觉肌肉,关节痛觉身体各部有神经末梢分布的部位平衡觉耳蜗中的半规管和前庭器官内脏感觉内脏,主要的感觉器官,皮肤眼睛视觉器官耳听觉器官,眼睛视觉器官基本内容:(一)眼的结构及功能(二)幼儿眼的特点(三)幼儿用眼卫生,1、眼睛的结构眼睛:眼球和一些附属部分组成的。眼是引起视觉的光感受器,它的主体部分是眼球,附属结构有眼肌、眼睑、睫毛和泪腺等2、眼睛的功能:视觉,眼的外部结构,眉,泪腺,上眼睑,睫毛,瞳孔,虹膜,下眼睑,眼睛的内部结构:侧视图,眼睛的内部结构:水平切面图,眼球的结构和功能,眼球,眼球壁,内容物,外膜,中膜,内膜:,巩膜:白色,坚固,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虹膜: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瞳孔,睫状体:调节晶状体,脉络膜:营养眼球,视网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房水:透明,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凸透镜,能折射光线,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眼睛的内部结构:水平切面图,2、眼睛的功能:视觉,视觉的生成,立体视觉,人的立体感是这样建立的:双眼同时注视某物体,双眼视线交叉于一点,叫注视点,从注视点反射回到视网膜上的光点是对应的,这两点将信号转入大脑视中枢合成一个物体完整的像。不但看清了这一点,而且这一点与周围物体间的距离、深度、凸凹等等都能辨别出来,这样成的像就是立体的像,这种视觉也叫立体视觉。欠缺立体视觉者称为立体盲,屈光不正,屈光不正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不能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晰的物像,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方成像。它包括远视、近视及散光。,1.近视,眼轴,A.正常,B.近视,2.远视,A.正常,C.远视,屈光度数低者可无症状,稍高的散光可有视力减退,看远、近都不清楚,似有重影,且常有视力疲劳症状。,3、婴幼儿眼睛的特点,五岁以前有生理性远视,5岁左右可成为正视。晶状体有较好的弹性:很近的物体也能看清。在眼球的发育过程中,如果总看近的物体,睫状肌长期紧张,晶状体就会处于“凸”的状态,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近视。幼儿眼睛对环境因素敏感,易疲劳,易近视。发现小儿斜视要早治疗及早发现与治疗弱视(6岁以前)视觉的监测,婴幼儿眼睛的保育要点,1、预防近视(1)讲究用眼卫生:科学采光;正确坐姿;视物时间不宜太长,距离适宜;定期视力检查。(2)改善环境条件。(3)消除眼调节紧张。(望远、晶体操、眼保健操)2、预防眼部疾病(沙眼、结膜炎、眼外伤;不用手揉眼睛,不用别人的毛巾等)3、早发现眼部异常(斜视、弱视)4、定期检查视力,及时矫正。5、需要足够的光线刺激。,近视,弱视,斜视,近视,假如你在幼儿园带班时,发现某一小儿看东西时爱揉眼、眯眼、眨眼、斜眼、扳眼,还爱歪着头黑板,凑近看电视等,抱怨看不见,见了熟人不打招呼等等,估计这孩子,近视了!,现状,据最新(2006年8月)抽样调查统计,中国青少年学生、儿童的近视率已居世界第二,小学生近视为28%,初中生近视为60%,高中生近视为85%,大学生近视为90%。每年上千万患近视和弱视的儿童需治疗,近视的原因:,1、是缺乏应有的体育锻炼;2、是没有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如书写时坐姿不正确,长时间卧床看书、看电视,长时间上网、玩电脑游戏等;3、是营养结构不合理;4、是遗传因素引起。,斜视,常看到患斜视的多为儿童,如有成年人患斜视,也多为小时候患的病。儿童斜视的发病率为2.7%7.2,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为3800例36岁幼儿园儿童普查发现斜视的发生率约为1。,1、斜视的概念: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眼外肌疾病。,2、原因:据临床观察,引发儿童出现看电视时歪头性斜视的主要眼病是单眼性内斜,即注视眼固定于一侧,多因两眼视力相差悬殊,经常用视力较好的眼注视,视力差的眼则沦为内斜。(1)发育不完善5岁前双眼单视功能未完善,斜视高发期(2)先天异常遗传因素,小儿斜视的预防,预防要点:预防斜视要从婴幼儿时期抓起,家长要注意仔细观察孩子的眼睛发育和变化。婴幼儿在发热、出疹、断奶时,家长应加强护理,并经常注意双眼的协调功能,观察眼位有无异常情况。要经常注意孩子的眼部卫生或用眼卫生情况。如灯光照明要适当,不能太强或太弱,印刷图片字迹要清晰,不要躺着看书,不可长时间看电视及打游戏机与电脑,不看三维图等。对有斜视家族史的孩子,尽管外观上没有斜视,也要在2周岁时请眼科医生检查一下,看看有无远视或散光。孩子看电视时,除注意保持一定距离外,不能让小孩每次都坐在同一位置上,尤其是斜对电视的位置。应时常左中右交换座位,否则孩子为了看电视,眼球老往一个方向看,头也会习惯性地向一侧歪,时间久了,6条眼肌的发育和张力就不一样,失去了原来调节平衡的作用,一侧肌肉老是处于紧张状态,另一侧则松弛,就会造成斜视。,小菲菲今年就要上幼儿园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养成了歪着头看东西的习惯,爷爷奶奶都说没什么,认为大了自然会好,菲菲的爸妈也不在意。最近在教她识字时,爸爸发现孩子必须得凑近本才能看清楚,带她去查视力,发现只有0.6,以为她近视了,张罗着给她配近视眼镜,然而,无论到什么地方配什么样的眼镜,菲菲的视力总也达不到正常水平,视力只能维持在0.8左右。,弱视:眼球没有器质性病变而戴矫正镜片后视力仍不能达到正常。弱视是指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9(0.9适用于5岁和5岁以上者,低于5岁者应下调至:4岁0.8,3岁和3岁以下0.6)的视力状况,可分为有明显器质性病变形成的弱视、无明显器质性病变造成的弱视。发病率在2%-4%,最佳治疗时机岁,小儿过了岁,每半年检查一次视力,6,3,生理性远视,假如你拿东西给新生儿看,物体离眼最佳的距离是()A、紧挨着眼睛B、约20cmC、约30-40cmD、大于40cm,视觉的监测,一是要掌握婴幼儿在不同的年龄应该有什么样的视觉反应。一是有意识地测查。看孩子有无瞬目反射玩具在孩子眼前左右动,看看幼儿有无追随反应。对不会说话的小婴儿,最主要的测试叫遮盖测试3岁后,图形视力表,(二)耳听觉器官,1耳的结构和功能耳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耳的功能和结构:,1、耳的结构,外耳(耳廓、外耳道、鼓膜0.1cm):收集、传到声波,耵聍(外耳道皮肤耵聍腺的分泌物叫耵聍(俗称耳屎),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及粘附灰尘、小虫等异物的作用。耵聍会因种族不同而不同。注意不要经常给孩子掏耵聍。过多时需医生处理)中耳(鼓室、咽鼓管):传导声波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内耳感受声音,将神经冲动传入大脑听觉中枢,产生听觉平衡、传导感受声波刺激;听觉的产生:声波振动鼓膜则带动听小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并传向内耳。内耳感受声音,将神经冲动传入大脑听觉中枢,产生听觉。,婴幼儿耳的特点及保育要点(二)幼儿耳的特点,1、耳在发育中(1)外耳道壁未完全骨化和愈合。(2)外耳道的皮肤娇嫩,易受刺激。2、耳廓易生冻疮皮下组织非常少,血液循环较差。3、易患中耳炎4、外耳道易生疖疖的症状:局部出现充血硬块,化脓、红肿、疼痛。5、对噪声敏感,(三)幼儿的用耳卫生1、禁止用锐利的工具为幼儿挖耳朵(1)易碰伤外耳道的皮肤;(2)会戳破鼓膜,造成耳聋。2、预防中耳炎(1)预防感冒、鼻炎,一旦感冒、鼻炎要及时治疗,慎用抗菌素药;(2)教会擤鼻涕;(3)防止污水进入。,3、防噪音污染,保护听力(不超过80分贝,80分贝嘈杂的办公室,70分贝街道环境声音,50分贝正常交谈声音,20分贝窃窃私语);4、发展幼儿的听力:音乐,有表现力的语言,各种和谐的声音。;5、冬天注意头部保暖,预防耳朵生冻疮。6、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闭嘴同时双手堵住耳,以免震破鼓膜;,易患中耳炎,婴幼儿的耳咽管比较短,管腔宽,位置平直,鼻咽部的细菌易经耳咽管进入中耳,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经耳咽管与鼻咽部相通。耳咽管在鼻咽部的开口平时是关闭的,仅在吞咽或打哈欠时才开放,让空气进入鼓室,调节鼓室的气压,使之与大气压平衡。,对噪声敏感,噪声是使人感到吵闹或为人所不需要的声音。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可以影响婴幼儿的健康。调查数据表明:噪音能够引起幼儿听力下降。声音应该在50分贝以下。如果孩子生活的环境中,声音为60分贝,对幼儿的听力就是一种伤害,影响孩子的睡眠。如果是80分贝,会引起幼儿睡眠不足,烦躁,记忆力衰退。,耳药物中毒,3岁前的幼儿听神经娇嫩,易受到药物的影响。迄今已知的耳毒性药物有近百种,主要分为5大类:抗生素类:目前已经证实具有耳毒性的药物主要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它们是庆大霉素、托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紫苏霉素等,另外还有万古霉素、紫霉素和氯霉素等。抗肿瘤药物铂类化合物,如顺铂、卡铂等袢利尿药抗疟药奎宁水杨酸类药阿司匹林,孩子家长和教师要注意:家族中有因药物致聋的人,带孩子看病时要搞清楚家族病史。不要有病乱投医。如果发生耳药物致聋,最初的症状是有耳鸣,嘴唇发麻,要立即看医生,请医生进行调整。,耳药物中毒,听力监测家长、教师要知音,在新生儿时期,一个突发的声音会引起幼儿的睁眼、惊吓反应;3个月左右可以转头寻找声源;6个月左右就能够听别人的言语作出简单的动作;1岁左右就会说出简单的词。家长不要相信“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