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放线菌、酵母和霉菌形态的观察.ppt_第1页
实验六放线菌、酵母和霉菌形态的观察.ppt_第2页
实验六放线菌、酵母和霉菌形态的观察.ppt_第3页
实验六放线菌、酵母和霉菌形态的观察.ppt_第4页
实验六放线菌、酵母和霉菌形态的观察.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五,放线菌、霉菌和酵母菌形态的观察,一、目的要求,学习观察放线菌、霉菌和酵母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加深理解放线菌、霉菌和酵母菌的形态特征,二实验原理,1放线菌:放线菌的菌落形态特征为:p.17,2酵母菌(p.17):酵母的菌落形态与细菌的相仿,由于酵菌细胞比细菌的大,细胞内有许多分化的细胞品,细胞间隙含水量较少,不能运动,菌落较大、较厚,外观较稠、不透明,菌落颜色多为乳白色或矿烛色。一些不产假菌丝的其菌落更隆起、边缘极圆整;产假菌丝的其菌落较扁平,表面和边缘较粗糙。,a.形态观察:酵母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生物,通常比常见细胞大几倍甚至十几倍。大多数酵母菌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有的分裂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结合产生子囊孢子。b.死活鉴定:美蓝是一种无毒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呈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成蓝色或淡蓝色。,3霉菌(p.17):也呈菌线体形态,但霉菌的菌丝和孢子比放线菌的粗得多。霉菌的菌落形态较大,质地蔬松,外观干燥,不透明,菌落与培养基间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反面,边缘与中心的颜色、构造通常不一致,有霉味。菌丝的孢子较大,在低倍镜下即可清晰观察到有隔或无隔菌丝和孢子及巨大的孢子囊。,三、实验材料,1.放线菌培养物:链霉菌四天培养物。2.啤酒酵母24至28h面培养物。3.黑曲霉4d平面培养物。显微镜、载玻片、接种环、解剖刀、酒精灯、镊子等。酒精、蒸馏水等。,四、实验步骤,观察放线菌的形态观察酵母菌的形态观察霉菌的形态看录像,1.放线菌孢子丝形态观察(插片法p.56)A.融化高氏1号培养基,冷却至50度倒平板,平板要厚一些,以利于插片。B.用镊子小心取出盖玻片,并将其背面附着的菌丝体擦干净,用0.1%美蓝染色约1min后水洗。然后将盖玻片无菌丝体的面放在载玻片上。C.晾干后用油镜观察孢子丝形态特征。,注意:染色水洗时水流要缓,以免破坏孢子丝形态。,2.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美蓝浸片的观察:(1)滴一小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于载玻片中央,按无菌操作取少量酵母菌与其混合均匀。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将盖玻片一边与菌体接触,缓缓将盖玻片倾斜并覆盖在菌液上。放置约3min后,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不用油镜)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并用颜色区别死活细胞。(2)染色0.5h后再次观察,注意死细胞是否增加。,注意:用接种环将菌体与染液混合时不要剧烈涂抹,以免破坏细胞。滴加染液要适中,否则用盖玻片覆盖时,染液过多会溢出,过少会产生大量气泡。盖玻片要缓慢倾斜覆盖,以免产生气泡。,3.霉菌的形态观察:A.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0.1%美蓝染液(本实验室无棉蓝染料);B.用解剖针或镊子从霉菌菌落底部小心挑取少量已经产孢子的霉菌菌丝;C.放在载玻片上的染液中,用解剖针小心将菌丝分开;D.盖上盖玻片,置于低倍镜下观察,必要时换高倍镜(不用油镜)。,注意用镊子取菌和用解剖针分散菌丝时要细心,尽量减少菌丝断裂及形态被破坏,盖盖玻片时避免气泡产生。,1、绘图并说明放线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及孢子丝的形态和特征2、绘图并说明酵母菌形态及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