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腾作用师大初一》PPT课件_第1页
《蒸腾作用师大初一》PPT课件_第2页
《蒸腾作用师大初一》PPT课件_第3页
《蒸腾作用师大初一》PPT课件_第4页
《蒸腾作用师大初一》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蒸腾作用,植物体从土壤里不断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保留在植物体内,被植物体利用。那么,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分又到哪里去了呢?,第四节: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现象,从一株阔叶植物上,剪下大体相同的两个枝条。一个枝条上剪除全部叶片,另一个枝条上剪掉下部叶片。在两个相同的小试管中加入等量清水,将两个枝条分别插在两个试管中,管内水面上再滴上少量的植物油。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在两个枝条上,结扎塑料袋口,使其不漏气(如图)。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后,观察发生的实验现象。,植物的蒸腾现象,1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3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4试解释发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讨论,防止试管内水分的蒸发。,在温暖、阳光照射下植物的蒸腾速率较快,容易观察到预期现象。,有叶片的塑料袋壁上出现水珠,没有叶片的塑料袋壁上没有水珠。,水分以气体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水蒸气在塑料袋壁上凝结成水珠。,演示实验表明,在温暖、有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植物体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体外的生理过程叫蒸腾作用。植物体的水分蒸腾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来完成的,叶柄和嫩茎也能进行一定的蒸腾作用。,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我们知道,植物主要以气孔蒸腾散失水分。有些植物在阳光直射的环境下生活得好,如柳、槐、小麦和水稻等;有些植物在荫蔽的环境下生活得好,如玉簪、绿萝等。有的植物可以生活在不同环境里。不同生态环境中的植物,气孔蒸腾速度是不同的。根据上述的植物蒸腾现象,针对不同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提出你组的探究问题。阳地植物与阴地植物的生活环境不同,同一种植物可以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同一株植物的上部叶子和下部叶子,以及同一片叶的上表皮和下表皮接受光照的强弱也是不同的。上述事实都是你组对问题作出假设的依据。你组的假设是,问题,假设,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制定实验计划制定检验假设的实验计划时,要合理地设置对照。实验方案中还要包括:实验材料的取样、实验用具、实验方法步骤等。倘若实施你组的实验计划,取得怎样的实验结果将能证明你组的假设是成立的?实施实验计划。按照实验设计方案的要求选取叶片。制作叶表皮装片时,想一想,应该选取叶片什么部位的表皮。用显微镜观察叶表皮的气孔数目和分布时,想一想,怎样保证获得比较准确的数据。组内同学可以同时观察和计数,实施计划前,要充分讨论同学之间的分工和协作。设计一张适合你组观察、计数和统计的表格。,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1怎样统计叶上表皮或叶下表皮的气孔占气孔总数的比例?2分析你组获得的数据,确定作出的假设是否成立。3用简明语句表述得出的结论,将讨论后一致的结论填在下面。通过探究得知:,阳地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小而密集,阴地植物叶表皮的气孔较少;不同环境中的同一种植物,叶气孔的数目不同,阳光充足处较多,阴湿处较少;植物体上部叶的气孔较下部叶的多。有些植物叶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但下表皮一般较多。总之,植物叶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分析与结论,蒸腾作用的意义,植物体吸收的水分只有1一5保留在植物体内或被利用,其余部分散失到体外,蒸腾作用则是植物散失体内水分的主要方式。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有什么意义呢?,科学家研究得知,在蒸腾过程中,1g水化为水蒸气时,在20条件下吸收能量因此,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叶面温度,防止叶肉细胞被阳光灼伤。叶片细胞蒸腾水分后,就要从植物体其他部位吸收水分。这样,就促使根从土壤里不断地吸收水分,并将水分从根运输到叶里。与此同时,也将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蒸腾作用的意义,习题,1为什么最好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菜苗和花草移栽后为什么要遮阳?,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菜苗和花草移栽后遮阳,可以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损失,有利于植物的存活,2取四株大小相同且叶数相同的嫩枝,在有光照的正常条件下,依下图所示的方法进行处理:,实验开始时,先将各个装置的重量调整至80g,其后每隔4h记录各个装置的重量变化。实验结果用下面曲线图表示:,(1)曲线I代表哪两组装置的重量变化,说明理由。(2)曲线和曲线分别代表哪两组装置实验结果?(3)比较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对叶片上下表面气孔的相对数量作出推断。(4)假如将装置A放在暗室中,对实验结果会有什么影响?,代表出C、D两组装置的重量变化。D装置没有叶片,不能进行蒸腾作用,切口涂上凡士林,因此也没有水分的散失;C装置虽然有叶片,但叶片的上下表面都涂了凡士林,也不能进行蒸腾作用,没有水分的散失。,曲线代表的是B装置的实验结果;曲线代表的是A装置的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叶片下表皮的气孔相对数量多于叶片上表皮的气孔相对数量。,假如将装置A放在暗室中,装置重量的减少将会少得多。,欢迎指导,再见,永城二初中棘学军2004-10-28,叶的蒸腾作用,雒红宇,郑州第二师范学校生物组,甲:试管中水位下降明显,袋内壁水珠多。乙:试管中水位下降不明显,袋内壁水珠极少。,甲乙,实验现象:,叶的蒸腾作用,气孔的构造,蒸腾作用的过程,蒸腾作用的过程,气孔的开闭和水分蒸腾,保卫细胞,吸水开放蒸腾,失水关闭不蒸腾,蒸腾作用的过程,练习题,分析判断:,三天后,栽种植物时,要选择傍晚或阴雨天。为什么?,答:减少蒸腾,提高成活率。,西部开发的制约因素之一是水,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增加植被,改善生态,为什么?,课后思考:,第六章植物的蒸腾作用与植树造林,主讲人:甘振红学校:唐山三中,用两个干燥透明并且不漏气的塑料袋,分别套在花盆中两根大小相似的枝条上,袋口扎紧(注意不要连花盆一起套进去,只能套住茎和叶,最好在套前浇一次水),其中一个袋中的叶片两面涂抹一层凡士林,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蒸腾作用的概念:,探究性实验一,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气孔散发出去的过程。,准备一套演示实验装置,即准备三个干燥透明并且不漏气的塑料袋,分别套在没有叶的枝条、少叶的枝条和多叶的枝条上,袋口扎紧,将这套实验装置放在教室温暖向阳的地方。,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探究性实验二,结论:,气孔的结构与调节,气孔是由两个半月形保卫细胞组成的,保卫细胞的内外细胞壁厚度不同,靠近气孔一侧的壁较厚,靠近表皮细胞一侧的壁较薄。当叶内水分多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较薄的外壁比内壁扩张的多,气孔便张开,叶内的水分便散发出来。当保卫细胞失水缩小时,细胞壁恢复原状,气孔关闭。,表皮细胞,保卫细胞,细胞核,叶绿体,气孔,结论:,植物就是通过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来调节蒸腾作用的。,蒸腾作用的过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细胞,根茎叶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水蒸气,根表皮内各层细胞,森林可以增加大气湿度,使天空的云量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达到调节气候的作用。据测定在干旱的季节里,每平方米面积的森林,每天能向空中放散大约千克的水,在骄阳似火的夏天,绿化地区比非绿化地区的气温低0.8,森林中的气温比庭院中的气温低1.33.2。城市露天之下的气温高达时,树荫下的空气只有左右。因此大规模植树造林是减轻干旱,调节气候的一项重要措施。森林是人类的财富,我们要保护森林保护环境,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小知识,蒸腾作用的意义,对植物体的意义对自然的意义,降低体温促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减轻干旱调节气候,植树节(3月12日)树木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越来越重视植树造林。据联合国有关组织统计,规定植树节、造林日、绿化周(月)的已多达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也是开展植树节较早的国家之一。1915年,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规定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1929年又把它改为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因为这一天正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孙中山先生一贯重视和倡导植树造林,定3月12日为植树节表示人民对他的敬仰和怀念。1979年2月17日至23日召开的第5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6次会议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试行),并根据国务院的提议,决定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要求在这一天开展全民植树活动,广泛动员全社会参加林业建设。,春季造林为什么要在树苗发芽前进行?夏季造林为什么要剪除一部分枝叶?为什么最好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移栽后的菜苗和花草为什么要遮荫?,答:春季造林在树苗发芽前进行是因为蒸腾面积小,体内有机物还没有转化输送,没有被新枝叶消耗,所以此时移植最易成活。夏季造林剪除部分枝叶,主要是减少蒸腾面积,因为此时蒸腾作用旺盛,新栽的树又无新根吸水,很可能因为缺水而死亡。,答:阴天、傍晚移栽植物,以及移栽后的植物要遮荫,都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提高植物移栽的成活率。,植物为什么落叶?,我国北方地区处于温带,每到秋季,由于气温降低,雨水减少,植物根部的吸收作用降低,植物体得到的水分和无机物很少,植物不能正常的进行光合、呼吸和蒸腾等生理活动。如果继续保留叶,叶就会蒸腾出大量水分,从而威胁到植物本身的生存。,开眼界,叶柄本来是硬挺挺的长在树枝上的,到了秋天,随着气温,的下降,叶柄基部就形成了几层很脆弱的薄壁细胞。由于这些细胞很容易互相分离,所以叫离层。当离层形成以后稍有微风便会断裂,于是树叶就会飘落下来了。温带植物在深秋落叶,是植物减少蒸腾,保持体内水分,度过寒冷和干旱季节的一种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蒸腾作用的概念:,气孔的调节:,蒸腾作用的过程:,蒸腾作蒸用的意义:,降低温度促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减轻干旱调节气温,本章小结,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气孔散发出去的过程。,课堂练习、如图:把刚摘下的枝条装好,并用弹簧秤测得其重量为0.8千克,在光照下,半天后测得重量为0.75千克,重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蒸腾作用、运输作用、水分以状态从植物表面散发出去的过程,叫_。、根毛从土壤溶液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