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中药护理_第1页
口服中药护理_第2页
口服中药护理_第3页
口服中药护理_第4页
口服中药护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口服中药护理,坤坤,2,教 学 内 容,不同药类的不同护理,3,一 、 中药剂型,中药剂型概述,中药剂型的概念:指方药经过加工配制成的制剂形式。剂型的种类,传统剂型,现代剂型,中药剂型常用剂型,汤剂散剂丸剂膏剂丹剂胶囊剂片剂中药配方颗粒口服液糖浆剂,中药注射剂滴丸剂茶剂冲剂气雾剂膜剂锭剂酒剂线条剂,(二)中药给药规则,1、服药时间:无论饭前饭后均相隔1小时饭前:驱虫药、攻下药、滋补药等饭后:抗风湿药、消导药、平肝熄风、化痰 止咳药、活血驱瘀药等睡前:安神药睡前30分-1小时、缓泻药、涩 精止遗药,驱虫药等平喘药:发作前1-2小时服,4、服药的方法:中药用温水或白酒、糖水等液体调成糊状称为调服中成药用温开水称送服;祛寒药用姜汁称调服;祛风湿药用黄酒称调服。总之,影响中药起效时间常见的因素包括病人的体质、所患的疾病、用药的剂量等。,5.服药期间特别观察汗出 大便 小便 腹痛 舌苔脉象等,二、不同药类的不同护理,(一)解表类药服法1.辨清寒热2.煎药时间不宜长3.注意观察出汗情况4.病室环境适宜,防止汗出当风5.诱疹药观察出疹情况6.高热者不宜冷敷,(三)泻下类药的护理1.注意用药时间2.易伤脾胃,得泻即止3.辨证配合饮食,泻后用稀粥调理4.观察泻下大便的色5.用逐水药注意体重和腹围,(三)泻下类药的护理1.注意用药时间2.易伤脾胃,得泻即止3.辨证配合饮食,泻后用稀粥调理4.观察泻下大便的色5.用逐水药注意体重和腹围,(四)祛湿类药物与护理1.多辛温香燥,易耗伤阴血2.对胃肠有刺激,饭后服3.长期服药者防止蓄积中毒4.芳香化湿药不宜久煎,注意观察舌苔变化5.淡渗利湿药利尿消肿,注意尿量 水肿的观察6.配合饮食,宜利湿清淡,忌生冷油腻,(五)温里类药与护理1.注意三因制宜2.注意药物的特殊煎煮,如肉桂后下,附子先煎3.热证假寒真热者慎用或忌用4.注意病情观察5.配合饮食,宜用温补膳食,忌生冷6.注意病室温度及病人的保暖,(六)理气类药与护理1.注意药物的特殊煎煮2.血虚阴虚慎用3.配合饮食,宜温通类食物.忌生冷4.配合情志护理,(七)消导类与护理1.宜饭后服2.体虚者不用3.注意情志护理4.配合饮食,宜用平补膳食,忌生冷硬固食物,(八)止血类药物与护理1.注意观察病情,中病即止2.凉血止血和收敛止血久用会恋邪留瘀3.饮食配合,忌辛辣刺激食物和饮料,(九)活血化瘀药与护理1.易耗血动血,慎用2.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定期检查肝功能3.饭后服,多配健胃药同用4.配合饮食,宜温通类膳食,忌滋腻和生冷,(十)化痰止咳平喘药与护理1.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中病即止2.饭后温服,注意观察病情3.配合饮食,多饮水,宜清淡饮食,忌生冷、过甜、过咸或辛辣刺激性食物4.平喘药尽量在发作前2小时服用。,(十一)平肝熄风药与护理1注意药物的特殊用法和毒副作用2.饭后服用,饮食忌生冷和硬固3.注意病人的安全保护,(十二)开窍类要与护理1.药性辛香走窜,能耗伤正气,为治标之品,只能暂服,不能过量2.温水送服,不宜加热3.元气大脱者忌用,(十三)安神类药与护理1.注意药物的特殊煎法及毒副作用2.安神药多为治标之品,不宜多用3.注意用药时间,多为睡前半小时4.配合饮食,宜清淡,勿过饱,忌刺激性饮料,(十四)补益类药物与护理1.不滥补,说服病人用药要有耐心2.饭前空腹服用3.注意配合食补,补血药,(十五)收涩类药与护理1.多为治标之品,只能暂用2.收涩有敛邪之弊,容易闭门留寇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