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6年2010年肇庆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讨论稿) 教育信息化是加速建设教育强市的重大举措,是促进我市教育改革、实现我市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我市教育实践活动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它既是整个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和先导。可以说,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没有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现代化。 为确保我市教育信息化快速、健康、顺利、协调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结合全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2001年2005年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回顾在过去的五年里,我市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广大师生和教育工作者,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同心协力,开拓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1加强领导,统一认识,明确工作目标。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基础硬件设施的配置、课程与资源开发、传输、使用及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资金投入等多个方面,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为了做好指导、协调、监督工作,市教育局成立了“校校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有关科室的负责人和各县(市、区)教育局局长等。在深入学习和理解教育部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实质和任务以后,及时调整原来的工作思路,找准了工作的定位,提出了“加强领导,统一认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高起点、低投入、重实效,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以教学需求为核心,建设肇庆教育城域网,构造教与学的信息化平台”的工作思路,制定了2001年2005年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方案。2005年4月,成立了肇庆市教育学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为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和组织保障。2与TCL集团公司合作,加大资金投入,实现硬件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夯实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市、区)政府的支持下,在省教育厅的资助下,市教育局与TCL集团公司签订卖方贷款协议,共装备初级中学和中心小学电脑室277间。目前全市中小学电脑室共408间,电脑22494台,生机比30.5:1。两机一幕9758套,多媒体教学平台213个,语言实验室238间,校园网12套。肇庆中学、肇庆市一中、四会中学、端州中学、肇庆市第十六小学等学校为每位教师还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全市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均按照教育部颁发标准配备了电脑室,为开设信息技术课,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了物质条件。3与中国电信公司合作,实施“校校通”工程,保证了各中小学都能够上网。2001年5月,市教育局整合全市的教育市场资源,与中国电信肇庆分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中国电信肇庆分公司以优惠的价格为学校提供上网服务。2004年底,又与中国电信肇庆分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利用中国电信的网络资源组建肇庆市教育专网,连接了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为全市的中小学校提供充足的IP资源和教学资源。目前,全市有220所学校、3300多名教师的家庭通过光纤或ADSL宽带连接国际互联网和中国教育科研网。4建立了肇庆市教育局门户网站,开发和建设教育信息资源库。2001年至2005年间,市教育局共投资130万元,建设市教育信息资源中心,包括市教育局门户网站和两个教育资源库。目前,一个以肇庆中学为基地,依托全市骨干教师力量的肇庆教育网站(WWW.ZQEDU.NET.CN)和教育资源中心已经开通,网站开设了“教育简讯”、“资源中心”、“行政中心”、“教研中心”、“学习中心”、“招生考试”、“名师工程”、“县区教育”、“政务公开”、“桃李苑”等栏目,肇庆教育报、肇庆教育研究等报刊已经上网,高考成绩和录取情况已实现网上查询,“网上阅卷”、“网上教研”、“网上辅导”、“视频会议”等已陆续投入使用, 深受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5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加快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和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2004年安排了250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参加转岗培训;安排申报职称晋升的老师都参加信息技术技能考试;安排部分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信息技术骨干培训班;还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等大专院校的教授来肇授课。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6以教学需求为核心,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教学行政管理的应用研究。市电教站积极组织中小学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验研究工作,引导学校通过创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活动,使学校的校园建设、教育管理和课堂教学等方面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肇庆中学、高要一小、端州实验小学等六所学校被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授予“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称号。市教研室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政治、地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参加各种级别的评优课,有一批老师获得全国和省的一等奖或二等奖。根据肇庆市的实际情况,电教站和教研室还组织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编写了小学和初中的信息技术教材,并通过了省教育厅的立项。市电教站举办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论文比赛,共收到论文200多篇,发现了一批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人才。市考试中心和电教站还组织人力开展网上评卷和网上巡考的试验研究,并在2003年、2004年的中考评卷和2005年高考中取得成功,深受师生的欢迎,获得了社会的好评。二、当前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仍然存在较大的困难,很多问题还需要我们继续下大力气切实加以解决。一是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还不够到位。有些学校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的认识,没有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有些学校虽然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比较随意,没有制定教育信息化的总体规划;有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没有编制,新建的电脑室还没有使用等。二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不足。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硬件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信息资源等软件建设。教育信息化初期投入比较大,需要有一定的经费保障。但目前我市的办学经费普遍比较紧张,除少数重点学校外,大部分学校无法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作较大的经费投入。三是师资队伍素质偏低,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实施者,教育信息化对师资队伍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我市现有的师资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这一新的要求。一方面,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很深,要接受新的思想观念还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信息化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善于将网络上新的信息与课本上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了解和掌握教学的新动向,以新的信息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四是信息资源严重不足。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教学信息化,教学信息化的基础是信息资源。但目前我市的教育信息资源严重不足。究其原因,首先是在宏观上教育行政部门缺乏有力的指导和协调,推动的力度不够;其次是信息资源建设缺乏相对统一的标准,在开发上大家各搞各的一套,造成重复建设,并为以后的兼容留下隐患;第三是各校各自为政,在信息资源建设上缺乏协调和合作,分散了信息资源建设的人力和物力。上述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三、2006年2010年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根据教育部对教育信息化的总体要求和我市的实际情况,今后五年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人才队伍的培养为基础,以教育改革与发展为关键,以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应用为重点,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注重实效;加速实现肇庆教育信息化,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我市教育跨越式发展服务,为全市的社会发展服务。 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1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要把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强市建设结合起来,坚持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服务的原则。教育信息化将为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和实现终身教育,以及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有力的技术手段和育人环境。教育信息化应当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上下功夫,把实施素质教育放在首位,以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需要的各类人才。 2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协调发展。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系统的方方面面,必须从全市教育系统的整体利益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统筹规划,合理分工,分步实施,正确把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方向,确保教育信息化的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形成整体效益和整体优势,防止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坚持做到网络建设与资源库建设并举,更加重视资源库建设;硬件建设与软件开发并举,更加重视软件开发;管理与技术人员培训并举,更加重视技术人员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并举,更加注重提高管理水平。 3以建促用,以用促建,建用结合,注重实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常常超出人们的想象。因而,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适度超前,来引导并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要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不断促进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等方面的建设。要把建设与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巨大作用和效益。 二、目标和任务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建成覆盖全市各级教育行政机构、所有高级中学、初级中学、中心小学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先进、实用的教育信息化网络和基础设施;基本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及相关的现代教育技术;全市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能够初步掌握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的规律,较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教学、管理和科研等工作;中心小学以上学校的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获取知识和技能;教育信息资源初具规模,并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为实现上述总体目标,五年内要完成以下主要任务: 1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1)肇庆市教育专网建设。2006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市9个县(市、区),符合高带宽、高速率、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安全性要求的骨干网。积极改善网络结构,不断扩大市网络中心和各县(市、区)网络中心的接入端口数量、接入带宽和速率,稳步提高骨干网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综合服务能力。根据实际需要,适时扩大与省网络中心的连接带宽和速率。及时跟踪国内外先进技术,注意引进和试验新型、先进的高速网络技术(如3G技术、IPV6技术等),不断提高我市的网络技术水平。 (2)校园网络建设。2006年底前,全市所有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要建成功能齐全的局域网或校园网,并与市教育专网连接。要尽快在校园网上实现基本的网络服务,如万维网服务、电子邮件服务、文件传输服务、远程登录服务、信息查询服务等。 (3)多媒体教室的建设。教室是教育信息化最为重要的场所,在教室中安装多媒体教学平台,是信息技术进课堂最基本的设备。到2007年低前,全市所有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要建成2个以上的多媒体教室,使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环境。 2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要以先进实用的技术平台为基础,以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为主线,突出时效性和实用性,科学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分工、分步实施。 (1)在全市统一规划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工作。首先,市教育局根据全市的需要,在23年内建成全市共享的,涵盖教学、管理和科研的公用教育信息资源库。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市的教育行政管理系统和教育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第二,逐步在全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各具特色的专项教育信息资源库。第三,采取有效措施,盘活肇庆学院等高校的教育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效益。 (2)逐步推进教育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和产业化运作。要引入市场运行机制,善于吸纳社会资金,依托技术力量强、基础设施较好的企业,建立若干教育信息资源及教育软件的研究、开发、应用和示范推广基地,逐步提高信息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我市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逐渐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并逐渐形成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的教育信息产业。 (3)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加快全市所有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及网络化建设,不断提高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的比重。组织全市教育系统主要图书馆上网,不断提高其网上开放水平和服务水平。 3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技术是教育中的工具性要素,技术只有为人所使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教育“生产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育信息化队伍,包括技术队伍、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是教育信息化的重点任务,也是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 (1)加强信息化专业队伍建设。利用年时间,通过培训和引进等多种途径,培养一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骨干人才,以满足我市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建设及其运行维护中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2)加强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首先各学校要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广大教师的在职培训。要经常开办不同形式的培训班,让教师了解信息科学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动态,要把信息技术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课程中。在培训方式上,要改变过去的“技术中心模式”,强调“整合模式”,强调培训的重点是技术的“教育应用”,是技术在课程和教学中的整合。要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培训活动之中,使教师在培训中亲身经历和体验信息化的学习环境,熟悉信息技术,熟悉这种环境中的学习和教学。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广大教师具备利用信息技术从事教学、科研的综合能力。其次,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加强各类决策、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提高他们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决策和管理水平。要把他们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程度,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情况,作为任职考核与奖惩的重要依据。 4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和教研的实验研究 现代远程教育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一种远距离、多媒体、交互式和开放式的新型教育方式,是一种能够快速、有效地扩大教育规模和普及国民教育,以及构筑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手段。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在2006年2010年期间,开展如下的实验研究:一是依托肇庆学院等高校的力量,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二是组织教师开展远程课堂教学的观摩和评课活动。三是组织优秀教师开展远程辅导功课的试验活动。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工作要做到边试验、边总结,边推广、边发展。 5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加快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加速信息技术与教学改革的结合,促进教育模式的创新。2006年底前,全市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高中举行全市统一的水平考试;2007年底前,所有的初级中学举行全市统一的水平考试;农村小学要积极创造条件尽早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到2010年,争取全市有95%以上的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 三、保障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历史责任感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加快教育信息化,探索未来教育发展的机制和模式,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加快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应用,积极探索全新的教育机制、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全市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认识到这是关系我市教育现代化能否顺利实施,能否更好地为全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大事。全市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明确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和主要任务,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巨大魅力,自觉主动地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服务。 2加强领导,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周期长。因此,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加强领导,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教育局要完善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以便加强对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各地和各校要成立教育信息化的组织管理机构,明确分管领导和主管部门。 3加大投入,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保证 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有可靠的资金保障。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信息化建设所需资金。2006年,市教育局将每年安排专项资金80万元。各县(市、区)也要把教育信息化建设所需资金列入当地经常性经费预算,并逐年有所增加。各学校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投入重点,优先安排。最大限度地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引入市场运行机制,实现“谁投入,谁开发,谁收益”。 4加强管理,逐步健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政策与管理体系 一要制定促进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所涉及到的人财物投入、奖惩、晋职考核等方面的政策。二要制定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努力使教育信息化建设沿着法制化道路向前推进。市教育局通过政策、法规、规划、信息、评估等手段,对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 2005年6月18日一次,他在核实数据时,认为部分数据需要重新测量,但项目部的车都被派出去了。be limited to no more than 2 days of work, material deposited in special insulated containers, material handling to gently and make use of thermal insulation material in windproof, waterproof, moisture-proof measure. 6.2 thermal design optimization for high-temperature special thermal insulation for piping support and hanger design, reduced heat dissipation of the hangers, ensure that the wall does not overheat. Small-diameter piping, thermal instrument layout and positioning of support and hanger design take fully into account the expansion space and insulation thickness. Large-diameter pipes after heat preservation plastering construction of valves, turbine, checking smooth surface, high temperature powder paint fully dry after. Protective coverings for electric equipment insulation boards designed with pressure plate, when ordering according to the installation diagram, model specifications publishing order, ensure when installing corners neat, uniform appearance, reduce the amount of on-site machining. Bef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翻译合同范本4篇
- 设备搬迁报价合同范本
- 摆摊招商合同范本
- 混凝土简单采购合同范本
- 酒店外包厨房合同范本
- 自如长租房合同范本
- 合同范本真实
- 社区安全网格员培训课件
- 月城镇租房合同范本
- 物业小区平台合同范本
- 未缴纳社保劳动仲裁申请书范本
- 油田安全生产管理培训课件
- 《你的形象价值百万》课件
- 设备缺陷月度分析报告
- 2025年广西贵港市储备粮管理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
- 任务钢结构防火涂层厚度检测项目五钢结构现场涂装施工21课件讲解
- DB43-T 3111-2024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技术导则改
- 《高速公路边坡光伏交通安全性评价方法》
- 2020年评标专家考试题及答案山西
- 中西结合治疗皮肤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