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现存9300多首),能诗能词也能散,才华横溢;他有一颗火热赤诚的爱国之心,渴望大宋江山的统一,但终了只落得黯然神伤;他曾有过美丽的爱情,但最终将爱情的玫瑰丢落风中。,1,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2,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钗头凤,红稣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3,陆游,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作者简介,许国丹心,至死不渝,4,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诞生于宋金战争的烽火之中,从小饱尝了颠沛流离的痛苦,同时也受到了父亲陆宰等士大夫爱国思想的熏陶,从而形成了“少小遇丧乱,下马草军书”的壮志。当时正值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女真族)进犯。出生次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他于襁褓中即随家人颠沛流离,因受社会及家庭环境影响,自幼立志杀胡(金兵)救国。他自幼就有“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的好学精神,17岁便有诗名。25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曾几学诗,确定了他爱国诗歌的基调。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5,他的诗歌突出的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气势雄浑,感情奔放,笔意明快;,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7,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8,他的作品集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等,后人辑录有放翁词。,9,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读陆放翁集,10,书愤,陆游,11,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2,解题:书:书写愤:愤懑,悲愤书愤: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写作背景: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这首诗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写下了这首诗。,13,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1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那知”年轻时血气方刚、天真纯真。“世事艰”道出辛酸与坎坷,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气如山”当年的豪情壮志,意气风发、以身许国的爱国志士形象。,“书”:国事艰难,早年恢复中原之志,15,首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这是暗写他欲图恢复失地。“国仇未抱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16,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辉煌的过去恰与眼前形成鲜明对比。,“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17,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一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18,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塞上长城”,檀道济的典故点明诗人之志。“空自许”,跟“世事艰”照应,是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也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感。,我有心,天不予!,19,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何等悲怆?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20,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暗用了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班超投笔“以取封侯”,后来在西域立了大功,真的被封为“定远侯”。,2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以诸葛亮自况,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书”:敬仰诸葛之情、渴望建功立业之愿,2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以诸葛亮自况,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基调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蕴藉着豪壮的感情。,“书”:敬仰诸葛之情、渴望建功立业之愿,23,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的悲哀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虽屡遭挫折,内心悲愤,但意志并未消沉,蕴藉着豪壮的感情。,2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感。,“书”敬仰诸葛之情、渴望建功立业之愿。,25,诗题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因何事而“愤”?作者“愤”的根源又是什么?(从诗中找),A忧愤国家,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B忧愤朝政,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C忧愤自己,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26,这首诗语言明畅,劲健有力,沉雄浑厚,感慨苍茫,真有英雄暮年之叹。被称为是陆游“一生感情(爱国)经历的艺术概括”。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激昂中透着悲怆。,27,南宋偏安一隅,中原沦丧敌手,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爱国之士“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把自己的终身追求与国家的命运完全融合为一体。有句话说“国家不幸诗家幸”,每当国家危亡时刻,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发挥到无人企及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在他的诗歌中,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游诗歌的灵魂。,28,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68岁)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诉衷情(70岁)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示儿(85岁)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诗作,29,好事近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答: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30,这首诗作于诗人54岁罢官东归途中。上片一开篇即描写出发时的情景,从湓口放船而归,晚上到“散花洲”住宿。诗人朝发湓口,夕素散花。行程交代十分清晰。“散花洲”,地名,古时还有散花滩之名。三、四句描写舟行途中所见。“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色彩明丽的“白蘋”和“红蓼”与绿草相映衬,又仿佛将“新绿”映上绿蓑,格外润泽!一个“映”字,十分传神,把景与情紧密勾连,景物相互映衬,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引人入胜,诗人旷达自适的情感不言自明。这就为下片抒情做了有力的铺垫。下片“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几句,抒写诗人生活别无奢求,处处为家,旷达自适的情怀。“有沽酒处便为家”只要有酒即可,别无他求。而“菱芡(即菱角和芡实)四时足”,又把诗人生活不求奢华的个性写足。罢官之后,也只能这样做旷达状,其实,诗人内心深处的惆怅、愤懑仍能隐约浮现。接下来,承上片“放船归”,写明日乘风破浪,顺流而下,“纵流飘荡,任意东西”的情状,一个“任”字,再次把诗人的四海为家的旷达情怀表达得十分传神、形象而耐人寻味。,31,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32,鉴赏要点:讽喻手法,陆游自淳熙七年(1180年)罢官闲居山阴到写这首诗时,已有六年多了。这次奉召到临安,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知严州(现在浙江建德)军州事,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显然不想重用他。他对这个职位不感兴趣,但迫于“圣命”,又为了维持生计,也只好接受下来。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写的。,33,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近来世态人情淡薄如纱,谁让我又骑马客居京华?(流露出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淡漠心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昨夜在小楼里听到春雨声,深巷中明早一定会有人叫卖杏花。,34,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闲来无事,在短纸上歪歪斜斜地练习草书,晴天在窗下坐着品味那名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莫感叹洁白的衣服会被风尘沾染(即自己不会受京城坏风气的影响),还来得及清明时节回到家。,35,诗一开始就流露出不得已而来京的意思:“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世味薄则直道穷,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下去,哪里还有什么直道呢?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的确没有什么意思,因此诗人不提受职一事,而只说谁让我到京城来做客呢!这正是讽喻的笔法。,36,中间两联写客居生活,“小楼一夜听春雨”,写诗人彻夜不眠,表现他心情不安,虽然是短期离家,却也动了羁旅之愁。“深巷明朝卖杏花”,达官贵人多居深巷,那里自然有人去叫卖杏花,这不经意的一笔,点染了临安城中的“太平盛世”气象,似乎全然忘记了亡国的危险。,37,“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诗人到了京城,不去结交权贵,却独自呆在客邸里以“作草”“分茶”消磨时光,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这一来似乎是嘲笑自己百无聊赖,其实是从侧面揭露当时政治的黑暗。,38,到尾联诗人才将他的讽喻意图明朗化,因为“素衣莫起风尘叹”里,已经包含了“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内容;诗人告诉家人“莫起风尘叹”,也是自己不会受到京城坏风气影响的意思。这样来结住全诗,跟开头的“世味年来薄似纱”是紧紧呼应的,真是绝妙的章法。,39,1.临安春雨初霁与此诗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40,书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表现了报国之志难酬的悲愤和抑郁。,风格:,临借写江南春雨和书斋的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悲愤与牢骚。,书严肃而激愤,沉郁顿挫,深沉蕴藉,而临具有诙谐意味,这种诙谐其实是以轻松的形式表达内心的忧愤。,41,拓展延伸: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陆游此诗和杜甫蜀相,说说它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情感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疫情期间德育班会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第五章担保合同标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资金担保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进口货物保险代理与货物运输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出租房屋消防安全风险评估及整改服务合同
- 工程规范课件
- 工程结算难点课件
- 票据背书委托业务合同书
- 餐饮设备采购安装合同
- 广州铁一中学数学试卷
- 国际小学入学数学试卷
- 脑外伤后综合征个案护理
- 建设工程施工阶段安全监理
- 空调设计方案书
- 人工智能在保险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 2024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与管理规范
- 康复科康复评定表
- 英汉互译单词练习打印纸
- 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对照表
- GA/T 2012-2023窃照专用器材鉴定技术规范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技术指标
- 湖州市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招聘考试试卷真题及答案202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