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7.古诗三首(I)卷_第1页
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7.古诗三首(I)卷_第2页
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7.古诗三首(I)卷_第3页
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7.古诗三首(I)卷_第4页
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7.古诗三首(I)卷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7.古诗三首(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 基础运用 (共7题;共27分)1. (1分) (2018五下云南期末) 看拼音。写词语j liangdujiodo godjyn nudn qibozi_jjuz sshnzhichtouzo yjiqnzh zh_2. (1分) 比一比,再组词。 燥_希_陨_磁_抵_澡_稀_勋_慈_低_3. (1分) 选词填空。 严格 严厉 严寒 严肃 严重 严峻 严谨 严明三九_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_要求自己,争当学习标兵。这篇文章结构_,引人入胜。老师用_的目光看着我。军营里纪律_。团结紧张,_活泼。这么_的后果,你考虑过吗?_的事实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4. (15分) 我能试着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把这两段的意思写下来。(一)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注释欲:想。加:强加。诸:“之于”的意思。非:不是。尔:你。(二)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注释身:本身。正:品行端正。虽:虽然,即使。5. (3分) 选择什么样的读物,往往_,我们可以根据_选择合适的读物,还可以_请教,或征询_的意见。 6. (3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清明_,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_。(1) 把古诗补充完整。 _,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_。(2) 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诗人描写的是_节的情景,这个节日有_、_等习俗。 (3) 从“_”这句诗可以看出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4) 用自己的话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 (5) 发挥想象,把行人和牧童的对话写出来。 行人:_。牧童:_。7. (3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 下列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芦芽:芦苇的嫩芽B . 蒌蒿:一种高大的树木C . 欲上:想逆江而上D . 河豚:一种肥而味美的鱼,有毒(2) 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描写的是_时节的景物。 (3) 请你展开想象,描绘“竹外桃花三两枝”所展现的美景。 (4) 下列对诗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是作者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B . 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然后,由江中写到江岸。C . 诗的前两句咏画面的景物,后两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D . 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在于作者用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第 5 页 共 5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运用 (共7题;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