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匮教研室,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概 述,“脏腑经络先后病”的含义:经络 脏腑 先后 是杂病的总纲,1.病因、发病及预防1 2 8 132.病机103.四诊举例3 4 5 6 7 9 11 124.治则14 15 16 17,基本内容,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 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 ,是其义也。余脏准此。,【原文】,【名词解析】,上工:指医术高明的医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善调脉者, 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上工十全九,行二 者,中工,中工十全七。行一者,下工,下工十全六。 ”治未病:这里指治未病的脏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是故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指治未病之人。 实脾:调补脾脏。四季脾旺:指四季之末(即农历三、六、九、十二月之末)十八天, 为脾土当令之时此时脾气旺盛,故云四季脾旺。虚虚实实:虚证误用泻法,使正气更虚,谓虚虚;实证用补法,使 邪更盛,谓实实。,从人体内部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念出发,提出有病防传的关键在于掌握疾病脏腑传变规律及虚实异治的法则。,上工与中工的区别,讲 解,中工缺乏动态的、发展的、整体的医学观点。,讲 解,1.治未病:五脏生理上存在相互资生、相互 制约的五行生克制化关系,病理上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传变的五行乘侮亢害关系 2.如何治未病? 例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说明肝病易传脾,治疗肝病时须要照顾补脾,使脾气健旺,防止肝病相传。,肝虚证治法: 补用酸, 助用焦苦, 益用甘味之药调之。,木(酸),火苦,土甘,金,水,酸-酸入肝,本味补本脏焦苦-焦苦入心,心为肝 之子,子能令母实甘-甘入脾,甘味之药调 和中气,讲 析,传变规律:按五行相克的 规律传变 素问玉机真脏论“五脏有病 , 则各传其所胜”及素问五运行大论“气有余 , 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 ,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解析】十七句的隔三治法:,隔一治法:,隔二治法:,隔三治法:,是针对与本脏有相生(母子)关系的脏腑进行治疗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是针对与本脏有相克的我克(己所胜)关系的脏腑进行治疗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是针对与本脏有相克的克我(己所不胜)关系的脏腑进行治疗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以上均应同时结合对本脏的气不足或有余加以纠正,以肝为例,隔一:心肝阴虚之心烦不得眠酸 枣仁汤 隔二:木克土之久泻人参乌梅汤 隔三:木火刑金之咳嗽黛蛤散合 百合知母汤,讲 解,虚实异治的原则,不可虚证用泻法,使虚者更虚;实证用补法,使实者更实;而应该补虚泻实,补其不足,损其有余,始为正治。肝病如此,其它诸脏之疾亦可类推,故曰“余脏准此”。为什么医生会犯“虚虚实实”的错误呢? 正像李士材所说:“至虚有盛候,反泻含冤;大实有羸状,误补益疾。”,1掌握治未病的理论和方法。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从联系、运动的观点出发,除治已病脏腑外,应注意治疗未病之脏腑,防止疾病的发展与蔓延。这就是“治未病”的思想。2掌握虚实异治的原则。脏腑之间的虚实异治,还应考虑到脏腑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实证以泻本脏为主,并安他脏,以防疾病蔓延。虚证以补本脏为主,并通过整体调节以防他脏乘侮。,【辨治要领与思路】,张某,男,45岁,河南油田工人。2009年9月20日初诊: 患慢性乙型肝炎一年余,曾多方治疗,时减时剧,近半年来,肝区隐疼,乏力,腹胀,肝功化验:转氨酶500单位以上,硫酸锌浊度14单位,余在正常范围。虽常服保西药保肝药,并服中药柴胡疏肝散加茵陈、板兰根之属,毫无寸效,肝功亦不改善,因来求诊。查患者右胁下引及后背隐隐作疼,偶有针刺感,疼处时觉微热,腹胀,食欲稍差,膝胫酸软,五心烦热,尿微黄,大便正常。脉微细,舌光红微暗无苔,两颧微红。肝上界正常,下界右胁下2厘米,剑下3.5厘米,质稍硬,压痛(+),脾未能及。,【医案选录】,辨证:属肝阴亏虚,兼病久入络,肝血瘀滞,况虚多而实少。治疗:治当本金匮:“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的治疗原则,并佐以化瘀。处方:白芍12g、山萸肉9g、麦冬9g、生地12g、炒川楝10g、焦栀子9g、白花蛇舌草24g、太子参10g、炙甘草6g、丹参18g、三七3g、苏梗12g、炒麦芽15g。15剂,水煎服。10月6日二诊:服前药后各证均显著减轻,现偶有右胁下隐痛及轻度腹胀,下肢困,食欲亦增加,脉细略数,舌面有薄苔。宗上方增太子参2g,续服15剂。药尽剂后各证消退,肝质较前软。复查肝功完全恢复正常,上方加鳖甲18g,再服三十剂,以善后巩固。一年后随访,未见复发。,原文第2条,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名 词,客气邪风:外至曰客,不正曰邪,指致病的 不正常气候。导引: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 为导引。 疢难:chen广雅.释诂:“疢,病也”,疢 难,疾病也。,本条从人与自然密切相关的整体观念出发,论述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因分类、和疾病的预防与早期治疗的措施。,提要,杂病的发病机理 天人合一,邪 客气邪风 正 五脏元真通畅 中人多死 人即安和,讲 解,经络 正气不足 脏腑(脏腑病变) 邪气 (为深为内) 皮肤 正气尚可 血脉(四肢九窍壅塞不通) (为浅为外),病因三条,内因: 经络受邪入脏腑;(内部疾病形成的原因)外因: 邪气侵犯人体,仅在血脉间传注导致四肢九窍壅塞不通 (外部疾病形成的原因)其它: 房室、金刃、虫兽。,讲 解,仲景三因与无择三因之别,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原文第2条,养慎:外养正气,外慎风寒。,仲景预防学观点,分 析,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 即医治之。2.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 吐纳、针灸、膏摩,勿令 九窍闭塞。,仲景预防学观点,更能勿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养慎防病和早期治疗疾病的观点,目的:“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仲景预防学观点总结,小结,本篇第一、二条以极其简炼的语言,概述了仲景的四个重要基本观点:1、认为疾病是人体内环境或内、外环境失调所造成的。2、是发病学观点,疾病的发生与否,取决于邪、正双方力量的对比。3、预防学观点。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并提出了防治的方法和措施。4、对病因的认识,强调了六淫的致病作用,确立了以脏腑经络定内外,对病因进行分类的方法。,1预防疾病发生,保持人体健康的关键是保 持“五脏元真通畅”、“不遗形体有衰”。强调了人体正气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2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是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辨治要领与思路】,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第8条,词 解,未至而至:前面的 “至”字是指时令到,后面 的“至”字是指与时令相应的气候 到。甲子:指冬至后六十日第一个甲子夜半,此时 正当雨水节。,本条论述与时令不符的反常气候的四种类型。,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如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是正常的自然规律,有益于万物生长,人也是适应环境变化而健康生存。若气候与时令不符本既为反常气候,易导致人体发病。 夏至 谷雨 处暑 雨水 霜降 冬至,未至而至未得甲子,天因温和至而太过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 五六月时至而不至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至而不去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反常气候变化,太过,不及,第13条五邪中人,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谷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 ,极寒伤经,极热伤络。,名 词,清邪:雾露之邪。浊邪:重浊之湿邪。五邪:指风、寒、湿、雾、饮食之邪。,论述了五邪的特性,中人的一般规律。,提 要,五邪中人 各有法度,风(大邪)大而散漫 中表 中于前 风令脉浮寒(小邪)小而收引 中里 中于暮 寒令脉急雾(清邪)轻清 居上 伤于上 雾伤皮腠 湿(浊邪)重浊 居下 伤于下 湿流关节谷饪之邪 隔宿不化 居中 从口入 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分析,通过观察患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推测疾病的病因,从而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这种思维方法,为后世的病因辨证及审证求因奠定了基础,并对其发展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辨治要领与思路】,第10条,问曰:经云 厥阳独行” ,何谓也?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曰厥阳。,本条论述厥阳独行的病机。,名词: 厥阳阳气偏盛之极,孤阳上逆。,阴阳的关系,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人体阴阳相互资生消长,处于相对平衡协调状态,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人体阴阳升降保持平衡协调,也是阴阳运动的机制之一。,回 顾,“厥阳独行”阴阳失调的病理状态,阴阳失调是杂病的基本病机,阴阳平衡,分析,阳上行,有阴以吸之故升极而降阴下行,有阳以煦之故降极而升,此条以“厥阳独行”为例,提示了一切疾病的病理变化,都是人体阴阳失去相对平衡的反应,也就是阴阳失调为杂病的总病机。 调整阴阳为杂病总治则。,【辨治要领与思路】,第14条,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第3、6条四诊举例,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3) 师曰:吸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即愈;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6),面部脏腑分布图,面部各部名称图,名词,吸促:促,说文迫也,汉书急也, 指吸气浅短急促,止于心肺。吸远:指吸气长而困难,达于腹部。动摇振振:振,动也,说文“振,一曰奋 也”,礼记.月令“蛰虫始振”。 指病人呼吸急促时出现身体动摇 不安的症状。,第4条闻诊,师曰:病人语声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头中病。(4),语声寂然:指病人安静无语声。喑喑然:形容声低微而不清澈。啾啾然:形容声音细小而长。,名词,第九条切诊,师曰: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前:指关前寸脉,一指病的早期。后:指关后尺脉,一指病的晚期。极:方言:“极,疲也”,疲倦乏力。,分 析,师曰:息摇肩者,心中坚;息引胸中上气者,咳;息张口短气者,肺痿唾沫。,第5条四诊合参,名词 1.摇肩:摇,说文.手部“动也”,抬肩 2.心中坚:心中犹言胸中,即是胸中坚满。,第7条,师曰:寸口脉动者,因其旺时而动,假令肝旺色青,四时各随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时色脉,皆当病。(7),名词,寸口: 本书指脉法,一种是独取寸口法,分寸 口、 关上、尺中;一种是三部诊法,分寸口、 趺阳、少阴。凡条文中寸口与关上、尺中并举的,则此寸口仅指两手寸脉;如单举寸口,或寸口与趺阳、少阴对举的,则此寸口包括两手的寸关尺三部。,第11、12条,问曰: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入脏即死,入腑即愈,此为卒厥,何谓也?师曰:唇口青,身冷,为入脏即死;如身和,汗自出,为入腑即愈。(11)问曰:脉脱入脏即死,入腑即愈,何谓也?师曰:非为一病,百病皆然。譬如浸淫疮,从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病在外可治,入里者即死。 (12),名词,寸脉:寸口脉实气:实为血实,气为气实。卒厥:是突然昏倒的一种病证。脉脱:指脉乍伏不见。是邪气阻遏正气,血 脉一时不通所致。浸淫疮:是皮肤病的一种,能从局部遍及全身。身和:身体温和。唇口青:血行不利,为营绝。 元气不行身冷:阳气涣散,为卫绝 内闭外脱,四、论治表里同病,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词 解,救:即急先救治的意思。下利清谷:“清”,释名:“清,青也,去浊远秽,色如青也”,故下利清谷,指大便清稀,完谷不化。清便自调:“清”同“圊”。广雅:“圊,厕也”,这里作动词用。此指解大便正常。,本条论述表里同病的先后缓急治则,表里同病形成的原因,表证误下: 内无实邪,徒伤脾胃阳气下利清谷 表邪不去,营卫不通身疼痛。 而成表里同病。 治疗原则: 先救其里,再攻其表。,分析,表里同病治则,先表后里-为常法:适用于表里同病而里气不虚者。先解表可防止表邪内陷。先里后表-为变法:适用于表里同病而以里证为重为急者。若攻表,不救里,会致亡阳欲脱。表里同治-为兼治法:适用于表里证情都不可忽视者。,分析,【辨治要领与思路】,一般说来,表里同病,当先解表,表解之后,方可治里,否则易导致外邪内陷而加重里证。但疾病变化万千,临证时即要知其常,亦应达其变。本条的主要精神,就在于说明表里同病时,要辨虚实、分缓急,急者先治,不可拘泥先表后里之说。,第15条,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本条论述痼疾加卒病的先后治则。,新久同病治则,首先要明确卒病与痼疾本身的性质和病机的特点: 痼疾日久势缓,根深蒂固,变化少,难以速愈 卒病新起势急,邪气尚浅,变化多,其病易除。1. 当先治卒病,后治痼疾:痼疾病久,势缓难除,欲速不达;新病始得,势急易去,迟则生变。2. 治新病同时必须照顾痼疾:以防其相互影响。,曹家达金匮发微:“病之暴起者,易变,而痼疾则无变,变则加剧,不变则固无害也”。沈宗明金匮要略编著:“痼者,邪气坚固难拔,卒者,邪气骤至易去也。若病有痼疾而忽加卒病,务当先治卒病,不使邪气向并,转增旧病。但久病乃非朝夕可除,须当缓图,所以后乃治其痼疾也”。,选注,第17条,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词 解,在脏:指在里。所得:所合、所依附、依据。攻:作“治”解。,本条论述治疗杂病应掌握疾病的症结所在而审因论治。,提 要,分 析,病邪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住院医师规培-海南-海南住院医师规培(神经内科)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住院医师规培-浙江-浙江住院医师规培(耳鼻咽喉科)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住院医师规培-浙江-浙江住院医师规培(全科医学)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住院医师规培-河北-河北住院医师规培(妇产科)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住院医师规培-江苏-江苏住院医师规培(胸心外科)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住院医师规培-江苏-江苏住院医师规培(急诊科)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重庆-重庆水文勘测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重庆-重庆动物检疫员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北京-北京水利机械运行维护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北京-北京工程测量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广东省中考物理真题(含答案解析)
- 四川省自贡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土木工程建筑技能考试-工程造价技能大赛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题)
- 2025年初中物理教师教材教法考试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共三套)
- 2025年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
- 基于人工智能的产前诊断技术应用探索-洞察及研究
- 两性健康项目合作
- 临床医技科室管理办法
- 高温熔融金属企业安全管理培训
- 军训爱国主题教育
- 医保网络安全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