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北四市2016届高.ppt_第1页
江苏省苏北四市2016届高.ppt_第2页
江苏省苏北四市2016届高.ppt_第3页
江苏省苏北四市2016届高.ppt_第4页
江苏省苏北四市2016届高.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苏北四市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D(取法:取以为法则;效法:仿照别人的做法去做。融汇:侧重于“汇集”“汇聚”;融会:侧重于把几种不同的事物聚集起来有机地合成一体。精妙绝伦:形容精美巧妙到了极点;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现在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B项成分残缺,在“积极”后加“开展”;C项搭配不当,“借鉴和吸收”“成果”;D项句式杂糅,“通过”和“以为主线”杂糅),3.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C(各诗分别为:(唐)王缙九日作;(唐)罗隐七夕;(宋)梅尧臣五月五日;(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应紧承上句,据此可排除A、C;相连,故选B),5.下图是2003-2011年间的国内汽油与国际原油价格表,粗线代表国内油价变化情况,细线代表国际油价变化情况。下列对该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两条曲线有些部分重合或接近,即国内与国际价格有时相同或相近),二、文言文阅读(18分),菜园院佛殿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6.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记),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佛法被天下人推重,除了自身经义,还有僧众们的努力推广),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乃使其徒持簿乞民间,有得辄记之,微细无不受。(4分)(2)相薰以此,故历千余载,虽有贤者作,未可以得志于其间也。(4分),1)乃使其徒持簿乞民间,有得辄记之,微细无不受。(4分),于是让他的门徒拿着簿册到民间化缘,一有收入就登记在上面,再小的施舍也没有不接受的。(“乃”“乞”“得”各1分,“乞民间”句式1分),(2)相薰以此,故历千余载,虽有贤者作,未可以得志于其间也。(4分),用这样的思想相互熏染,所以经过了一千多年,即使有贤者出现,也不能在这种环境中实现志向啊。(“相薰以此”“得志于其间”句式各1分,“以此”“作”各1分),9.作者认为佛法的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勤奋努力,专心致志,认真扎实,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每点1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蝶恋花离情李清照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注: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1)第一句“暖雨晴风初破冻”有何作用?(3分)(2)请赏析结句“夜阑犹剪灯花弄”的妙处。(4分)(3)全词以“愁”字贯穿始终,请说说这首词的构思脉络。(4分),(1)第一句“暖雨晴风初破冻”有何作用?(3分),交代早春季节,烘托和暖温馨的氛围,为下文写“浓愁”作反衬。(每点1分),(2)请赏析结句“夜阑犹剪灯花弄”的妙处。(4分),运用细节描写,(1分)通过“剪”“弄”两个动作以及“犹”字,(1分)写出主人公心烦意乱、夜深无眠的复杂情感,(1分)表现主人公的思之深、愁之浓。(1分),(3)全词以“愁”字贯穿始终,请说说这首词的构思脉络。(4分),首先由春景落笔,引出愁情;(1分)接着通过几个典型的生活细节,多侧面刻画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愁情;(2分)最后直抒愁情,并在剪弄灯花的动作中结束全词。(1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无以至千里(2)春与秋其代序(3)转轴拨弦三两声(4)舞幽壑之潜蛟(5)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6)静影沉璧(7)后生可畏(8)看似寻常最奇崛,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人生树下,王开岭,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12文章以诗经中的“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这句话开篇,有什么作用?(4分)13围绕“这样的树,犹若亲属”一句,作者写了哪些具体事件?请简要概括。(6分)14请赏析第段画线语句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4分)15文章结尾说“大自然中,没有了我们的亲属,我们成了路人”,请探究“我们成了路人”所蕴含的情感。(6分),12文章以诗经中的“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这句话开篇,有什么作用?(4分),内容上:指出桑树、梓树承载着悠久的历史,点明种树的价值,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2分)结构上:照应文题,引出下文对树与故乡、树与家的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叙写。(2分),13围绕“这样的树,犹若亲属”一句,作者写了哪些具体事件?请简要概括。(6分),故乡的枣树荫泽家族的繁衍生息。饥荒年代,树为人们提供了果腹的食材。离家或返乡时,树是人们的精神寄托。在南方,香樟树是女儿的终身陪伴。(答出三点即可),14请赏析第段画线语句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4分),使用叠音词,生动、形象、细腻地写出了女儿对香樟树的微妙情感,(1分)表现了女儿甜蜜而矛盾的心情。(1分)运用比喻、排比手法,表达了女儿与树的亲密关系。(1分)句式整散结合,节奏鲜明,韵律和谐。(1分),15文章结尾说“大自然中,没有了我们的亲属,我们成了路人”,请探究“我们成了路人”所蕴含的情感。(6分),没有了树,犹如我们失去了亲属,表达了作者的伤痛之情;没有了树,致使我们与故乡越来越疏远,表达了作者的哀伤与无奈之情;没有了树,致使我们解除了与自然共栖的契约,表达了作者的忧伤之情;没有了树,致使传统文化逐渐衰落,表达了作者的忧思之情。(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如何微信,姜赟,1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首先提出观点:如何微信是一种生活态度;(2分)其次分析人们日常生活中受微信困扰的现象,以及过于依赖微信的危害;(2分)最后指出应如何正确对待微信。(2分),17.文章提及埃里克皮克斯吉尔的作品远离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说明用户对微信异化程度的严重,(2分)微信稀释了人们的交往,(2分)有力论证了微信对人们生活的干扰不只是生活层面的问题,更是精神层面的课题。(2分),18作者认为对微信应持有怎样的态度,请联系全文简要概括。(6分),主动驾驭微信,而非选择逃离。(2分)拒绝过度使用微信,矫正使用错误。(2分)端正生活态度,将微信看作第一生活的延伸和补充。(2分),七、作文(70分),19.(70分),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君以为难,其易也将至焉。国语,立意提示:,要辩证对待难与易:赞同材料可以,不赞同也可。没有辩证分析,只谈难或易的,不超过48分。,语文附加题,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妍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是故草木之无情也,而鞓红鹤翎,不能不改观于左紫溪绯。唯识时之士为能堤其溃而通其所必变夫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衣者也。,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唯识时之士为能堤其溃而通其所必变夫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21.本文作者(人名)和袁宗道、袁中道是“派”的代表人物。(2分),袁宏道公安,2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关于文学创作的观点。(3分),主张文随时变(2分),反对盲目拟古(1分)。,二、名著阅读题(15分),2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C(A项杨修被杀的根本原因还是他卷入了曹操家庭的内部斗争;C项波洛涅斯和奥斯里克的顺序应颠倒),24简答题(10分),(1)在红楼梦第六十七回:宝钗把她哥哥薛蟠从江南带来的土产都分配给了众姐妹,诸人都喜而道谢。黛玉是怎样的表现?请简要分析。(6分)(2)请简要分析子夜中,吴荪甫最后惨败的原因。(4分),(1)在红楼梦第六十七回:宝钗把她哥哥薛蟠从江南带来的土产都分配给了众姐妹,诸人都喜而道谢。黛玉是怎样的表现?请简要分析。(6分),黛玉流泪不止。(2分)触物伤情,所送之物全是家乡之物;(1分)东西是宝钗哥哥给的,使她想起自己父母双亡,无兄无弟的悲惨境遇,(1分)勾起了黛玉寄人篱下、无人疼爱的忧愁。(1分)表现了黛玉多愁善感、抑郁寡欢的性格特征。(1分),(2)请简要分析子夜中,吴荪甫最后惨败的原因。(4分),主观上:吴荪甫刚愎自用、性情暴躁。(1分)客观上:杜竹斋紧要关头倒向赵伯韬一边;韩孟翔、刘玉英两头做内线;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联合进攻。(3分),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25.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3分),诗中加进过多的典故(古人陈言),(1分)给读者造成了阅读障碍,(1分)犹如沙屑,放入读者眼睛,致使读者无法阅读。(1分)(意思对即可),26.黄庭坚和李商隐在诗歌创作方面有哪些不同?请简要概括。(6分),表达内容:黄庭坚的诗内容更加繁富广博;李商隐的诗主要写华丽的事物和绮艳的情景;用词特点:黄庭坚用词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