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文化与南通精神_第1页
江海文化与南通精神_第2页
江海文化与南通精神_第3页
江海文化与南通精神_第4页
江海文化与南通精神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海文化与南通精神南通市位于中国沿海的中部,东濒黄海,南临长江,所辖启东市园陀角是长江、东海、黄海三水分界点。海岸线长208公里,长江岸线168公里,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几个既有大江、又有大海的江海城市之一。独特的地理区位孕育了南通市独特的江海文化,江海文化孕育了南通精神。江海文化与南通精神促进了江海经济发展。而独特的江海区位和江海文化使南通这个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在长三角经济发展中具有了独特的优势和灿烂光明的前景。南通的江海地理、历史南通这块大地的历史并不悠久。五、六千年前,现在的南通除了如皋和海安的北部外,其它地区还都是茫茫的大海。从汉代以后一直到公元十一世纪是南通地区主要的形成阶段。在这个阶段,先后有扶海洲、胡逗洲、东布洲等大面积的沙洲涨淤后与陆地相连,到18-20世纪,又有一批沙洲连上大陆,这样就构成了南通区域的基本轮廓。南通的形成主要是由四次大规模的沙洲并接而形成的。第一次是在汉代,在今如东一带有一块叫扶海洲的沙洲,南北朝时沙洲与扬州东部沙咀的并接是南通成陆史中的第一次沙洲连陆大并接。这次大并接使扬泰砂咀(旧称蓼角嘴),向东延伸了50多公里,直达今如东县长沙以东。当年这里是海陵县(今泰州市)东境。 第二次是在南北朝时,南通市区一带有一块沙洲,称壶豆洲,后又称之为胡逗洲。胡逗洲的东边还有南布洲、长沙、东社洲等沙洲。胡逗洲先后与这些沙洲并接,不断扩大自己的范围。公元10世纪初,胡逗洲与其西北边的如皋大陆并连,这是南通成陆史中沙洲连陆的第二次大并接,长江北岸延伸到今余西一带。10世纪中期,后周在这里设立通州。 第三次是在11世纪中期,东布洲的连陆是南通成陆史上的第三次沙洲大并接。唐初到五代,长江口有东沙、西沙、东洲、布洲等沙洲,西沙又称顾俊沙。东洲与布洲是五代初长江口的两个较大的沙洲。东洲和布洲并接后称东布洲,东布洲与顾俊沙及一些小沙洲合称海门岛。东布洲与大陆连接后,长江北岸砂咀扩展到现在的启东市的东部一带,古称宋蓼角嘴,现在南通市的东部范围大体形成。 第四次是在元末到清初,通州东部江岸发生大规模坍塌。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从通州余西到余东一线以南的长江中,一个个沙洲纷纷出水。18世纪中期建立海门直隶厅,此后,海门厅及其以东、以南的沙洲,逐步与通州大陆连接,这是南通成陆史上的第四次大并接。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南通的境域形成。到现在,南通的很多地名中仍然散发着海洋的气息,小的不说,单说南通六个县(市)的地名也多与江海有关:海安、海门直接带着“海”字,如皋的“皋”字,其意也是“水边”,等等。事实上,南通的陆域一直都在不停地向东扩展之中,目前全市滩涂每年仍然在以20-30米的速度向东淤涨,使全市的陆域面积不断扩大。在南通,长江和大海其实是很难分开的。一方面在南通长江江面特别宽阔,最狭窄的地方也有4-5公里,最宽的地方超过了20公里,长江具有大海的波澜壮阔。而且,南通段的长江同样有大海的潮汐涨落,有着很多和大海里同样的物种。另一方面,南通段的长江是伴随着南通一起从大海中形成的,在某种意义上,长江就是大海,大海孕育了长江。这种独特的地理、地貌就决定了南通的江海文化的基本的性质。南通的江海文化与南通精神中国海洋文化具有5个特征,这就是外向性、兼容性、商业性、进取性、和平性,这些特征在南通的江海文化中表现得非常充分和明显。南通很难称得上历史悠久,因为她是一块新生的、仍然在不断成长的土地。但是,南通的海洋文化历史是一直伴随着南通的成长的历史而成长的,资源丰富,独具特色。2006年12月22日,中共南通市委书记罗一民在第四届南通发展论坛上宣布,经过反复多次的收集筛选、座谈研讨、提炼整合和问卷调查,最终确定包容会通、敢为人先为新时期南通精神的表述。这8个字的“南通精神”既是现今南通人精神风貌的写照,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南通江海文化的历史沉淀。历史上南通并不是一个繁荣、安逸、奢华的地方。由于地处偏远,加上长江的阻隔,南通曾经被统治者用作流放囚犯的地方。同时,一些穷困潦倒和由于种种原因而成为流亡者的人员也纷纷聚集到这个地方。因此,南通是一个移民的地域,居民来自于全国四面八方。早期的定居于南通的人主要从事晒盐、捕鱼这样非常艰苦、危险的工作。随着陆域不断向大海扩展,南通开始了围垦和种植业的发展。要在当时环境非常恶劣,生存条件非常艰辛的情况下能够活下来,这就不得不依靠精神的力量,而这种精神的就是文化的表现。南通是一个移民地区,作为南通海洋文化的重要特征,这一点在现在依然非常明显。南通区域不大,但是十里不同俗,隔河(路)不同音的现象非常明显。南通市有4种区别明显的方言,一个乡镇、甚至一个村的人说话互相听不懂的情况都非常普遍,这一点对经济的发展和人际交往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人们的和睦相处,乃至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因为所有的人都明白,在艰苦的环境下生存,需要的正是人们的互相理解和互相帮助。这也就构成了南通精神中包容会通的基础。要在一片荒凉的土地上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是开拓创新的理念、精神和实践。南通形成和成长的历史,就是一部在没有前人足迹的荒滩上不畏艰险地与恶劣自然和生存条件斗争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开拓进取的历史。到了近代,以末代状元张謇先生为代表的南通杰出人士,在江海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下,把这种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发展到极致。抛开张謇先生在南通创造的全国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所聋哑学校、第一座博物馆、第一所戏剧学校等等壮举不说,单就开发近代海洋渔业而言,张謇先生的敢为人先的精神也是令人值得称道的。早在光绪三十一年(),身为商部的头等顾问官张謇条陈商部,并奏清廷获准于沿海省组织渔业公司,开发海洋渔业。翌年,张謇在上海创办江浙渔业公司,兼任经理。同年,该公司将一艘在青岛捕鱼的德国马力蒸汽机拖网渔轮购买过来,命名为“福海”号,为我国近代渔业史上的第一艘渔轮。它在航行上不再依靠风力,生产操作上借助机械的传导,增大了网具,提高了捕捞生产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生产安全。“福海”号渔轮投入捕捞运转,成为中国采用国外先进技术,迈向渔业机械化的一个起点。近现代渔业技术的兴起,主要表现为开始使用渔轮及与之相适应的渔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正是江海文化精神的体现。弘扬江海文化,发扬南通精神南通的发展过去是依靠江海,得益于江海;南通未来的发展更离不开江海。南通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弘扬江海文化,发扬、壮大充满江海文化内涵的南通精神,充分发挥南通的江海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进一步做好江海文章,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弘扬江海文化,就是继续发扬南通人的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大胆创新;弘扬江海文化,就是要发扬南通人那种坚忍不拔、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弘扬江海文化,就是要继承和发扬南通江海文化中包容兼收的优良传统,积极虚心学习外面的先进经验和理念,扬长避短,把自身的优势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弘扬江海文化,简单的继承和吸收还不够,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要在全社会发扬光大南通的江海文化,要在全社会形成更加浓烈的海洋意识,形成更加浓厚的江海文化氛围。使了解海洋、爱护海洋、关心海洋、保护海洋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南通的江海文化和精神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南通成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江海文化精神的不断繁荣、发展,南通的江海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南通已经成为全省海洋文化和经济的重镇、甚至中心。全省海洋渔业的研究、指挥基地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省海洋渔业指挥部、省渔船渔港检验监督局等都设在南通,一方面在南通营造出了海洋文化的氛围,另一方面也为南通江海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江海经济的发展和腾飞是南通的希望所在,也是各级领导对南通的期望所在。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李源潮同志提出了南通海洋经济发展三个2500亿元的目标,要求南通继续充当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的排头兵,这个目标已被写入南通市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纲要。要实现南通江海经济的发展、腾飞,就必须发扬“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南通精神,弘扬江海文化,充分利用南通的江海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大力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