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近代列强侵华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侵略方式(1)军事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2)政治侵略:通过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辛丑条约(1901年)等不平等条约剥夺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和司法等主权的完整,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政治借款、勒索赔款、设厂筑路。(4)文化侵略: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传入中国,泯灭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2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危害(1)政治上: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严重地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表现:领土主权破坏,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从英国割占香港岛到俄国割占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到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司法主权破坏,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在华驻兵权。,(2)经济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表现:列强倾销商品、掠夺中国原料,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通过勒索赔款和提供政治贷款,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中国的经济因依赖列强而丧失了独立地位。(3)文化上:毁灭中华文明遗产,如火烧圆明园。(4)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还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表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5)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一个原本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1合作对抗再合作2再合作再对抗,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1“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1)性质:属于民主革命的范畴(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2)“工农武装割据”:建立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3)遵义会议: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4)结局:中共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2国共合作抗战:由于日本全面侵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人民奋起抗战。经过八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3解放战争(1)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七届二中全会)。(2)两次谈判和会议:重庆谈判与北平和谈;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共七届二中全会。(3)主要战役: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话题:近代中国面临的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两大历史任务,2013年,钓鱼岛争端将中日推向对抗,日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选择了一个错误的对手。中国的近代耻辱,日本带来的伤害最深。如果让中国人找一个雪耻的对象,日本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几代中国人都克制了深藏于心底的对日不满情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日短暂的黄金友好期也对两国关系起到一定的疗伤作用,但它是不彻底的。从日本闹出靖国神社、教科书等持久争议后,中日的冷淡就已经注定。钓鱼岛冲突是中日关系恶化的新转折点。联想近代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灾难;面对强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索复兴道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追求民主进步是永恒的热点话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1近代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1)两大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2)关系区别:前者是要改变中华民族受压迫、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经济,解决生产力问题。,联系: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完成第二大任务创造条件。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以不同史观看待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两大任务(1)从国家关系的角度:是反侵略、求独立的过程。列强侵略中国,把中国逐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抗争,最终结束了屈辱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革命史观)(2)从政治的角度:是反专制、求民主的过程。中国人民反抗专制统治(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追求建立民主政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这一愿望。(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3)从经济的角度:是反压迫、求发展的过程。中国民族工业外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压迫,内受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和剥削,生存环境恶劣,发展缓慢。民族资产阶级能够成为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旧民主主义革命)和同盟军(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根本上说是为民族资本主义争取独立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2012高考天津卷)阅读材料,参看地图,回答问题。,材料一从金朝开始,随着北京成为都城,地处海河与南、北运河交汇处的三岔河口一带的天津,很快发展成为北京调运漕粮等生活物资的中转枢纽和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舟车攸会,聚落始繁。”材料二开埠前的天津是一个封建性城市。开埠通商后,天津很快发展为我国最早建立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的城市之一;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商业和港口城市、北方最大的金融中心。,材料三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工商企业。1903年,政府开始部署建设以大经路为轴心的新城区,仅20年,新城区就成为天津新的政治、文化和工业中心。摘编自罗澍伟近代天津城市史(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中A、B、C三区开始形成的时间和原因。用一例近代史实说明天津是“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2)分别举例说明材料二中天津的“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依据材料二,分析开埠通商对天津发展的意义。,(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的背景。依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初期天津发生的主要变化。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将材料信息与所处的历史时代相结合,分析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第(1)问A、B、C三区的形成,需要结合天津城市发展及在地图中的位置等进行回答,然后选择最为熟知的史实说明天津是“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第(2)问要结合天津近代工业发展的事例,总结出有利于天津向近代城市发展。笫(3)问要把握“1902年”这一关键信息,结合当时天津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接管的背景,再结合材料三总结分析20世纪初天津近代化的发展情况。,答案:(1)A区:金朝;漕运中转。B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埠通商。C区:1903年;政府措施。例如,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清政府妥协。(2)天津机器制造局、开平煤矿、有轨电车。促使天津向近代城市发展。(3)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退出天津。城市管理开始近代化;金融和工商业进一步发展;城区扩大。,1(2014天津文综卷)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解析:中国从1842年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到1919年拒绝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再到1943年与英美签约取消不平等条约中列强所拥有的一切特权,这一变化过程体现出中国外交逐渐自强,故选C项。A项体现出的变化过程与题干相反,排除;B、D两项都发生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排除。答案:C,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00年12月10日,新闻报载,“议和条款述要:现各国驻京使臣业经议就条款,各自电达本国外部,探悉共有十条。一为德使克林德立纪念碑,并派亲王至德国慰谢”又配言论曰:“查德钦使被害后,已明见上谕派驻德华使致祭及御赐恤银,今欲派亲王使德慰谢亦藉慰幽魂。道歉,友邦之道也,各国即不有此条,中国亦照办讲信修睦,坦然无私,此条最可从也。”,材料二1918年11月13日,北京城兴奋的人们将象征耻辱的“克林德”碑改名为“公理战胜”碑,由东单迁移至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北京大学天安门搭台演讲数日,蔡元培校长发表了题为“黑暗与光明的消长”的演说。他说:“世界的大势,已到这个程度,我们不能逃在这个世界以外,自然随大势而趋了。我希望国内持强权论的,崇拜武断主义的,好弄阴谋、执着偏见,想用一派势力统治全国的,都快快抛弃了这种黑暗主义,向光明方面去呵!”,材料三为表彰中国人民为保卫世界和平所作的贡献,1952年10月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决定将“公理战胜”碑改为“保卫和平”碑。“保卫和平”四字由郭沫若题写。,材料四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天下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前广场上举行了建立纪念碑的奠基典礼。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政协各单位首席代表一一执锨土,奠下纪念碑的基石。,(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德国政府责令清廷为克林德立纪念碑有何法理依据?清政府的“友邦之道”说明了什么?(2)根据材料二回答,北京人民把“克林德”碑改名为“公理战胜”碑的背景是什么?蔡元培校长所设想的“光明”后来是否来到了?为什么?(3)材料三中提到的“中国人民为保卫世界和平所作的贡献”有哪些?(4)材料四中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层大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这些浮雕分别以哪些历史事件为主题?综合四则材料中碑文主题的变化,概括其中的历史内涵。,解析:第(1)问,“法理依据”根据时间信息“1900年12月10日”和关键词“议和条款”即可回答;“说明”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从时间上推断当时的“背景”应是一战结束,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中国政府派代表团出席会议,希望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蔡元培所设想的“光明”并未到来,中国主权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再次被侵犯。第(3)问,“贡献”应该答1952年10月之前中国为世界和平所做出的贡献。第(4)问,回答“历史事件”时要联系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相关史实;“历史内涵”应结合中国近代史的三条主线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去思考。,答案:(1)法理依据:辛丑条约中的“议和条款”。说明:清政府完全变成帝国主义的代理人,完全按照帝国主义的意旨推行卖国政策。(2)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失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国人普遍对国际公理、收复主权抱有美好的幻想。没有。在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将德国原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这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华盛顿会议又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3)贡献: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为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废旧铝制品回收利用项目初步设计(模板范文)
- 2025年新高一语文人教部编版中等生专题复习《基础字词》
- 2025年新初三语文人教部编版学困生专题复习《名篇名句默写》
- 毕业实习个人总结酒店
- 传粉服务经济价值-洞察及研究
- 推送性能优化路径-洞察及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北京房屋租赁居间服务佣金结算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穿戴设备采购预付款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产业项目投资合作协议
- 2025版新型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安装合作协议
- 中国铁路发展史题库-中国铁路发展史试题及答案
- 公安案件办理培训课件模板
- 护理非计划拔管应急预案
- 中医康养策划方案
- 访谈记录范文格式
- 记账代理服务方案
- CNC(法兰克)对刀方法图示
- 园区碳排放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 多媒体会议系统培训课件
- 大学军事理论课教程第四章现代战争第一节 战争概述
- DB21T 3860-2023 茜草人工栽培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