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耳的影像解剖及常见疾病诊断PPT课件_第1页
医学影像-耳的影像解剖及常见疾病诊断PPT课件_第2页
医学影像-耳的影像解剖及常见疾病诊断PPT课件_第3页
医学影像-耳的影像解剖及常见疾病诊断PPT课件_第4页
医学影像-耳的影像解剖及常见疾病诊断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耳部影像解剖和常见疾病的诊断、2、耳部组成、耳部是听觉和平衡感的终末器官。 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室,咽鼓管,鼓洞和乳突洞,乳突蜂房内耳:耳蜗,前庭,半规管,3,正常图像解剖,另一方面,外耳道外1/3为软骨部,x线片难以观察,CT和MRI可以区分其结构和形态。 其中2/3为骨性外耳道,x线、CT、MRI均可显示。 鼓室支架板:外耳道上壁内侧端与上鼓室外壁边界的骨脊,在上鼓室胆脂瘤最初被破坏时,4、正常的影像解剖、耳部、二、中耳膜: x线难以显示,在CT和MRI的适当窗口宽度可见线状构造咽鼓管:由软骨部和骨部构成,x线平板片和CT检查接近鼓室侧的1/3骨部。5,2,中耳鼓室支持部,鼓膜紧张部的上、下缘的水平面分为上、中、下鼓室三个部分,也称为鼓室隐或鼓室上隐,其顶称为骨片,鼓室盖,将鼓室和颅中凹分开,以鼓室和上鼓室的边界为鼓膜,以锤骨的短突起为标记,在鼓室内壁以水平面神经为标记。 中鼓室包括锤骨短突、柄、砧骨长突和豆状突、镫骨和鼓室肌等。 下鼓室是鼓室腔的最下部,颞骨岩部的骨片和颈静脉壁结合而成。6、2、中耳鼓室各壁,外侧侧壁分为膜部和骨部,主要分为膜部和鼓膜,鼓室和外耳道。 鼓膜周围骨性外侧壁为骨部,主要由骨性鼓环和鼓室屏蔽板组成。 内侧内耳外侧的侧壁,也称迷宫壁,在中部的下方隆起成大致圆形丘状,也称鼓岬,从耳蜗基底的旋转开始部向外侧隆起形成。 鼓岬后上凹,叫前庭窗架。 太鼓岬后面的下面也一直凹下去,叫圆窗架。7、2、中耳鼓室各壁、上壁鼓室顶盖下壁颈静脉壁后壁乳突壁在鼓洞入口和鼓洞前壁颈动脉壁上部有鼓膜张紧肌,其下为咽鼓管的鼓室口,8、2、中耳、鼓室的后壁为乳突巢的前壁,轴位最好,主要结构为: 1锥隆起,位于从后壁向前方突出的面神经管的垂直部2的前方, 两者之间的隐蔽场称为面部隐蔽场3,锥隐蔽场也称为鼓洞4,位于锥隆起的内侧,耳蜗岬之后是胆脂瘤的好发部位。 9、耳、鼓洞(锥隐蔽场):位于锥隆起的内侧,HRCT表示鼓洞及其开口。、10、2、中耳鼓室内容物、听骨、韧带和肌肉听骨链组成:锤骨、颈、柄砧骨体、长突、短突镫骨、颈、前足、后腿和足板两个关节:锤砧关节、砧关节锤骨柄附着于鼓膜,锤骨和砧骨体形成关节,短突、11、2、中耳、乳突:生来就不发育,住在鼓室后壁,连接鼓室和乳突小屋。 两者内衬的粘膜与鼓室粘膜相连,中耳炎时可扩散至此,形成乳突炎,严重者可形成乳突瘿。12、3、内耳、耳蜗、前庭、半规管:耳蜗形状与蜗牛相似,从2、1/2次到2、3/4次,耳蜗的底环位于中耳鼓室的内壁,形成中耳的骨岬。 前庭系统位于耳蜗后方稍上方,包括前庭和半规管。 三个半规管为外、后和上半规管,相互垂直,与冠状面所成角度为45。 上半规管和后半规管的非灌注口端为总脚,因此,5个开口想与前庭相通。13、面神经解剖、面神经按其行进部位分为4段(1)颅内段(2)内听道段(3)颞内段,再分为3段l迷宫段:面神经从内耳道底前上方进入面神经管,前庭与耳蜗之间向外到达膝神经节l鼓室段:别名水平段,从膝神经节向后不等l乳突段:也称为垂直段,从鼓室后壁锥形隆起高度向下蒂乳孔(4)颅外段,14、轴位外耳道底面、外耳道后方多房含气腔以及乳突气房组即气房组的前部可见完全薄层骨环的小圆形软组织的密度影响面神经管的垂直部的岩骨内缘, 被半周或大半周围的骨壁包围的大的软组织密度孔在颈静脉孔即外耳道内端从后外向前方延伸的线状高密度影为鼓膜纤维软骨环,其内侧的含气室在下鼓室即下鼓室的前方与含气的耳咽管的外口相通,从耳咽管的前内侧、后外向前内行进,15,轴位上鼓室边界部和锤骨颈部层,镫骨小头后方,鼓室后壁棱状骨突起为锥隆起,其中外侧分别小凹陷为锥凹陷和面凹陷,面神经管垂直部为该层向前转换的行为水平段,16,外中耳先天性畸形的CT诊断,17,先天性耳发育畸形,发病率1.5 万,除包括外耳畸形、中耳畸形和内耳畸形外,中耳畸形较多见,常同时存在,可同时发生于当侧或两侧的内耳畸形较少见,多见于两侧,常单独发生,同时可伴有外、中耳畸形,18,先天性外耳畸形,外耳道闭锁: 1,骨性闭锁,常见2,2 外耳道狭窄:前后径或上下径4mm视为狭窄。19,外耳道骨性闭锁,轴面,冠状面,20,外耳道膜性闭锁,骨性狭窄,其中软组织影,馀,21,先天性中耳畸形,常伴先天性外耳畸形,至少可单独存在,主要为鼓室狭窄听小骨畸形(缺损,融合等)卵圆窗,开窗闭锁面神经管程异常,骨壁裂伤,22,左侧听小骨发生2、前庭异常:扩大、不足3、蒙迪尼畸形:耳蜗扁平、耳蜗发育不良,尤其包括第二次和顶环发育不良,两者合并于一腔的前庭扩大、巨大的前庭导水管及半规管畸形、内耳道扩大等24,前庭导水管扩张,正常前庭导水管中段宽度小于1.5mm,超过则扩大, 临床表现为先天性性感音性耳聋或波动性性感音性耳聋,25,26,mondini,27,中耳炎,28, 中耳炎的分类和分类(2004年西安)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耳炎分类和分类一、急性中耳炎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急性乳突炎二、慢性中耳炎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包括乳突炎)(单纯型)(肉芽肿型/骨型)三、 胆脂瘤中耳炎(不含先天性中耳胆脂瘤)后天性原发性胆脂瘤四,中耳炎鼓膜穿孔粘连性中耳炎鼓室硬化,29,化脓性中耳乳突炎,CT表现1急性:中耳鼓室和乳突气房密度高,部分可见液平面。 2慢性(单纯型):鼓室和乳突气室密度增高,黏膜增厚,气室隔骨硬化,中耳内耳小骨正常。 3肉芽型:以炎性肉芽增殖和骨吸收为主要表现。 肉芽组织以软组织样等密度表现的鼓窦入口和鼓窦密度增高,边缘骨吸收、模糊,窦腔无明显扩大。 肉芽组织增强扫描明显增强。 耳朵、耳朵、30、右侧慢性中耳乳突炎、31、32、胆脂瘤cholesteatoma是角化鳞状细胞脱落堆积而成,其中含有胆固醇结晶,不是真正的肿瘤,而是与先天性胆脂瘤区别开来的。 绝大多数(95%以上)继发于慢性中耳炎,外耳道上皮通过鼓膜边缘的穿孔部植入中耳形成(继发性)的少数是鼓室粘膜上皮鳞状上皮化生(原发性)。 耳,33,胆脂瘤cholesteatoma,病理:本病通过鼓膜穿孔部进入鼓室、鼓窦及乳突腔。 角化鳞状细胞的脱堆积在引起压迫的同时,由于炎症的作用引起邻近的骨破坏,听骨破坏,鼓窦和鼓窦入口扩大,周围伴有骨硬化。多发生于硬化型或板障型乳突。 上鼓室是最早发生部位的发展途径:上鼓室鼓洞入口鼓洞、耳部、34,胆脂瘤cholesteatoma,临床表现: 1慢性持续性耳脓史多,有特殊恶臭。 2传导性耳聋3在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穿孔,从穿孔处到鼓室内可见灰白色鳞屑状或豆渣样的无定型物质、奇臭。 耳、耳、35,胆脂瘤cholesteatoma,CT诊断(1)中耳鼓室和鼓窦区可见类圆形或不规则低密度影,呈软组织样密度(CT值3065Hu )。 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2)病灶边界多数清楚,少数不清楚,见骨质硬化边为典型的CT影像。 (3)听骨头破坏或偏移。 (4)鼓室入口、鼓室腔扩大、周围骨质破坏、耳、36、37、右侧胆脂瘤、38、39、胆脂瘤cholesteatoma、MRI诊断(1)中耳和鼓室区可见类似圆形或不规则的软组织影,T1WI呈低信号的T2WI呈高信号,信号不均匀(3)听到骨破坏,鼓室入口和鼓室腔扩大,周围的骨破坏MR优于CT,但显示硬膜外浸润和脑并发症,MR优于CT,耳部、40、中耳胆脂瘤、41、胆脂瘤cholesteatoma、中耳癌的鉴别诊断:无慢性和脓病史的特定发病部位不规则骨破坏边界不清软组织增强,耳部,42中耳癌,43,44,其他中耳肿瘤的副神经节瘤,颈静脉瘤:颈段副神经节瘤50%,来源于颈静脉球段血管外膜和迷走神经耳支的副神经节瘤:颈段副神经节瘤10%,来源于鼓室内侧壁沿鼓岬行走的下鼓室神经的副神经节, 肿瘤主要位于鼓室内,肿瘤较大时累积颈静脉孔区和鼓室者,称颈静脉鼓室球瘤.45,CT表现,肿瘤表现为颈静脉孔区或鼓室内肿瘤,软组织密度、边界不规则、颈静脉孔区骨破坏、扩大、鼓室内下壁骨破坏,有时肿瘤内课件中可能残留小骨片增强后的肿瘤.46,MRI表现,肿瘤呈长T1,长T2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