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极下册教材分析PPT课件_第1页
二年极下册教材分析PPT课件_第2页
二年极下册教材分析PPT课件_第3页
二年极下册教材分析PPT课件_第4页
二年极下册教材分析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2,全册教材安排,.,3,有余数的除法认数加法减法乘法,“数与代数”领域,.,4,“空间与图形”领域,分米和毫米认识方向认识角,.,5,统计,“统计与概率”领域,.,6,测定方向你能跳多远,“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7,各单元教材分析,.,8,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9,一、教学内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简单计算。教材分三段安排:第一段,认识余数的意义和有余数的除法;第二段,有余数除法的简单计算;第三段,练习一。,.,10,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1,1.通过分组操作,认识余数以及有余数的除法。,P.1,.,12,(1)分组操作,填表。(2)观察表格,分类。(3)介绍“有余数除法”“余数”和算式读法。(4)尝试列有余数的除法算式。,.,13,2.要恰当把握“想想做做”的教学要求。,P.2,.,14,(1)借助操作或看图写算式。(2)关注求每份数和剩余数的操作。(3)突出算式中单位名称的选择。,.,15,3.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过程。(1)联系数量关系,具体思考算法。(2)分析竖式,加深对算法的理解。,P.3,.,16,(3)学会试商,提升思考水平。,P.3,.,17,4.选择合适的方式,引导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1)在对计算过程的比较中归纳。(2)在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中理解。,.,18,(3)在对典型错例的分析中巩固认识。,P.6,.,19,=41=42=43=44,中能填什么数?,(4)在完成算式的练习中加深理解。,.,20,5.根据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P.7,.,21,第二单元认数,.,22,一、教学内容千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七段安排:第一段,认、读、写整百数和一千,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第二段,认、读、写几百几十,口算几百加几十及相应的减法;第三段,认、读、写几百几十几;第四段,练习二;第五段,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第六段,练习三;第七段,复习。,.,23,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24,1.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1)方块表示的数。(2)算珠表示的数。(3)认、读、写。,P.11,.,25,2.重视数(sh)数在认数中的作用。,P.14,P.11,P.8,.,26,3.用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拓宽知识视野。,.,27,(1)日常生活素材。,P.9,.,28,(2)环保素材。,P.12,.,29,(3)自然奇观。,P.24,.,30,4.根据对数的理解探索口算方法,通过口算巩固对数的理解。,P.13,P.9,.,31,5.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不同方法比较数的大小。,(1)不出大小比较的法则,在交流中掌握方法。,P.19,.,32,(2)用不同方式描述数的大小。,P.20,.,33,(1)结合数的认识进行估计。,P.17,6.结合认数过程,灵活安排估计。,.,34,(2)结合数的大小比较进行估计。,P.20,.,35,(3)结合简单推理进行估计。,P.22,.,36,7.通过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巩固对数的认识。,P.18,P.10,.,37,第三单元分米和毫米,.,38,一、教学内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材分两段安排:第一段,认识分米、毫升,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表象;第二段,常用长度单位的换算。,.,39,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40,1.借助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引出对分米、毫米的认识。,P.26,.,41,2.合理确定教学要求。(1)相对合理地把握分米和毫升的实际长短。(2)合理选择长度单位进行交流。(3)会用“几厘米几毫米”“几米几分米”表述测量结果。,.,42,3.抓住机会,启发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P.27,.,43,4.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追求准确表达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44,第四单元加法,.,45,一、教学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教材分四段安排:第一段,不进位的加法,加法的验算,“比多”“比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第二段,进位加;第三段,连加,加法估算;第四段,复习。,.,46,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47,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1)让学生产生主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愿望。(2)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释计算过程。(3)通过分析计算错误,促进对算法的反思。(4)在交流中逐步优化算法。,.,48,2.重视学生验算意识的培养。(1)让学生感觉到验算是有必要的。(2)允许并鼓励用不同的方法验算。,.,49,3.重视估算方法的指导。,P.41,P.40,.,50,4.通过操作,理解“比多”“比少”的数量关系。,.,51,第五单元认识方向,.,52,一、教学内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认识,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教材分三段安排:第一段,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认识;第二段,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第三段,测定方向。,.,53,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54,1.要弄清“图形与位置”的教材编写思路。(1)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和距离极坐标。(2)第几排第几个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55,2.认识方向的重点是“辨认”。(1)现实场景与平面图。(2)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概念。(3)位置关系的相对性。,.,56,3.用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重点在描述。(1)要教给学生基本的表达句式。,.,57,(2)说说按原路返回怎么走。,P.48,.,58,(3)说说到同一目的地的不同走法。,.,59,4.“测定方向”的重点是体会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1)场景图与通常平面图不同。,P.50,.,60,(2)让学生在校园里的不同地点观测并记录。(3)在交流中加深体会。,.,61,第六单元减法,.,62,一、教学内容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教材分四段安排:第一段,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第二段,需要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第三段,需要“隔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第四段,复习。,.,63,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64,1.引导学生把笔算加法的经验迁移到减法笔算中来。(1)鼓励自主探索算法。(2)启发解释算法。(3)在比较中体会加、减法笔算的相同点。,.,65,2.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用加法验算减法。(1)提出:把得到的差与减数相加,你能发现什么?(2)追问:是不是其他减法题也有这样的规律?(3)概括结论。,.,66,3.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积累基本的数量关系。,(1)把不同情境中的具体数量关系抽象成相似的数学表达。(2)把已有的关于加减数量关系的经验适当类化。,.,67,(3)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进行解答。,P.57,.,68,4.采取有效的方法理解“隔位退位”的算理与算法。,.,69,(1)借助计数器的操作理解计算过程。(2)用通俗的比喻化解难点。(3)用多样化的算法验证。,P.58,.,70,第七单元认识角,.,71,一、教学内容角的初步认识。教材分两段安排:第一段,角的初步认识,直观比较角的大小;第二段,直角的初步认识,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72,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73,1.借助生活经验,初步建立对角的直观认识。(1)选取典型的物体让学生观察。(2)及时呈现图形,明确特征。,P.64,.,74,(3)规范指角的方法。(4)明确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概念的区别。,.,75,2.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角的基本特征。,P.64,.,76,(1)准备必要的操作材料。(2)给学生适当的提示。(3)及时纠正操作中的错误。,.,77,3.采取有效措施突破角的大小认识上的难点。(1)知道角是有大小的。(2)体会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P.65,P.66,.,78,4.通过丰富的活动建立直角的正确表象。(1)从典型物体上抽象出直角的图形。(2)找直角以丰富感知。(3)在动手折中体会特征。(4)知道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5)想办法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79,(1)观察三个钟面,找出直角。(2)比较剩下的角,看看哪个比直角大,哪个比直角小。(3)揭示钝角、锐角的含义。,5.与直角比大小是辨认锐角、钝角的基本方法。,P.67,.,80,(4)判断练习。(5)排序。,P.68,.,81,6.瞻前顾后,在练习中拓展已有知识,并为后续学习服务。,P.68,.,82,第八单元乘法,.,83,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教材分五段安排:第一段,整十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第二段,倍的认识以及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第三段,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第四段,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第五段,复习。,.,84,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85,1.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P.69,.,86,2.利用具体的数量关系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1)呈现问题,列式。(2)尝试计算。(3)呈现竖式,理解计算过程。(4)呈现竖式,掌握算法。,14282028,14228,.,87,3.通过竖式两种写法的比较,理解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1)想办法算出结果。(2)比较竖式和竖式。,482168096,48296,.,88,4.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倍的含义以及相关的数量关系。(1)通过对两个数量的比较,引入倍的认识。(2)在操作中学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3)自主探索并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89,5.借助生活经验掌握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1)弄清问题情境中的事理。(2)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已知信息的理解。(3)适当解释每一步运算的意义。,.,90,第九单元统计,.,91,一、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标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教材分两段安排:第一段,用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收集的数据。第二段,你能跳多远。,.,92,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93,1.让学生感受用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的价值。(1)联系实际问题,理解不同的分类标准。,P.94,.,9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