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ppt_第1页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ppt_第2页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ppt_第3页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ppt_第4页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江苏盐城模拟)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按上述材料进行情况解读,符合史实的是()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征集制,导致农民的不满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结论:落后的俄国难以建成社会主义ABCD答案A,(2011广东深圳一模)据张君劢史泰林治下之苏俄载:“民国17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这种做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A提高了农民的自主经营的积极性B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C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D奠定了国内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解析答案C,(2013湛江模拟)1936年,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从苏联失望而归。他说苏联是生虫的红苹果,虽然光鲜亮丽,但不能吃了。这句话揭示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出现严重危机B.新经济政策的负面影响C.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存在弊端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误答案:C,(2011黑龙江齐齐哈尔模拟)苏联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时指出:“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中描述的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A以工业化为主导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解析从材料的数据答案B,(2011广东(一模)珠海摸底考试)赫鲁晓夫上台后,首先对农村作了实际调查,对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改革。下列结论不符合其调查结果的是()A农业生产管理过于集中B农民对劳动生产的成果漠不关心C农产品收购价格过高D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答案C,(2011苏北高三期末)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斯大林模式”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ABCD解析答案B,人教版历史必修第七单元,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苏联的生命周期表,接受手术,1922年,长大成人,1936年,儿孙满堂,1945年,身患重病,1956年,生命诞生,1986年,不治而亡,1991年,?,请同学们通过以下材料,概括其表现,并分析年富力强的苏联,身患重病的表现及原因?,温故知新,斯大林时期的集体农庄,1913年谷物产量人均为540.2公斤,1940年才达429.7公斤,1955年为524公斤;在苏联工业化短短十年内,发生了数次饥荒,饿死了1000万人。,莫斯科市民排队购买日用品,1926到1940年,苏联重工业年均增速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为1.5%。1949年苏联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买不到一双皮鞋,到1953年一个人才有0.4平米的住房。,一、改革的迫切性-身患重病,农业和轻工业发展严重滞后;人民生活水平长期非常低。,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运动。,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1.背景:,二、赫鲁晓夫的治疗(19531964),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尝试归纳赫鲁晓夫针对苏联的病症,开了怎样的药方?疗效如何?,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1.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著;,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1.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著;赫鲁晓夫上台并巩固了自己在苏联的最高领导地位。,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1.背景:,2.改革的主要措施:,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著;赫鲁晓夫上台并巩固了自己在苏联的最高领导地位。,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农业方面,1.背景:,2.改革的主要措施:,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著;赫鲁晓夫上台并巩固了自己在苏联的最高领导地位。,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农业方面,工业方面,1.背景:,2.改革的主要措施:,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著;赫鲁晓夫上台并巩固了自己在苏联的最高领导地位。,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玉米运动),(2013枣庄模拟)有人指出:“赫鲁晓夫不受教条束缚,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个务实主义者;但奇怪的是,他是个不切实际的务实主义者往往只凭心血来潮而不是深思熟虑。”与这种观点最为贴切的事例是()A.鼓励农民发展副业B.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C.开展种植玉米运动D.部分承认企业的物质利益答案C,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玉米运动),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玉米运动),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部分权利,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玉米运动),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部分权利,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1、药方:,农业上(重点):取消_,实行_提高_,鼓励_扩大_,提倡_工业上:废弃_,权利下放_承认_,调动_,义务交售制,收购制,收购价格,发展家庭副业,农场自主权,垦荒和种植玉米,部门管理体制,加盟共和国,物质利益,生产积极性,头痛医头,(2011江苏南京模拟)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能视为划时代的创举。”材料中的“他”应是()A罗斯福B斯大林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解析答案C,3.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3.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积极作用在于: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3.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局限性在于: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加之赫鲁晓夫本人喜欢浮夸冒进,自己也搞个人崇拜,最终导致改革失败。,积极作用在于: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19581964年期间,农业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只有1.7。工人的平均月工资从1955年的76.2卢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卢布(一公斤面粉93卢布)。-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2、疗效:,收效甚微,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掘墓: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合作探究一,3、结果:,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做了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尖锐揭露了斯大林的严重错误以及个人崇拜的严重后果。,乱了,“赫鲁晓夫上台不久,对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也开始了。如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而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极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幅。”,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不仅赶上并且超过美国”。在苏共二十二大上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二、勃列日涅夫改革,二、勃烈日涅夫的治疗(19641982),1964年,赫鲁晓夫在混乱中黯然下台,继任的勃列日涅夫又该如何诊治已经病入膏肓的苏联呢?,1.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在企业管理方面:,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在企业管理方面: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体领导;,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在企业管理方面: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体领导;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在企业管理方面: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体领导;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二、勃列日涅夫改革,在工业方面:,1.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在企业管理方面: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体领导;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二、勃列日涅夫改革,在工业方面: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1.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在企业管理方面: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体领导;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二、勃列日涅夫改革,苏联的N1火箭,3(2010福建文综卷)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推断,该时期是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D普京执政时期答案:C,苏美军事竞赛情况表,苏联的军事实力明显达到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2、疗效:,军事效果显著,1、药方:,工业上(重点):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集中领导;坚持集中计划管理,扩大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经营管理。注重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脚痛医脚,收效甚微,?,苏联国民经济增长速度(%),6.44.23.3,5.73.83.2,7.44.43.7,2.51.71.1,4.53.33.1,5.73.73.2,疗效:,其他停滞不前,(2013江西师大附中模拟)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这一措施()A.打破了传统经济体制的旧格局B.改变了职工吃企业“大锅饭”问题C.力图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D.国家与企业经济关系得到根本调整答案C,.(2013武汉模拟)1991年8月19日,苏共中的保守派软禁了总统戈尔巴乔夫,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其经济改革之所以不成功,主要由于()A.改革完全放弃了苏联传统做法B.改革忽视重工业的优先发展C.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配套措施D.首先进行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答案C,2.改革的结果:,二、勃列日涅夫改革,2.改革的结果:,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日益严重。1975年以后,苏联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二、勃列日涅夫改革,前期取得一些成效,苏联的军事实力明显增强,达到与美国相抗衡的水平。,2.改革的结果:,苏联的国防开支:1955年324亿美元,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日益严重。1975年以后,苏联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二、勃列日涅夫改革,前期取得一些成效,苏联的军事实力明显增强,达到与美国相抗衡的水平。,1979年1480亿美元,勃列日涅夫与赫鲁晓夫改革的相同点,勃列日涅夫与赫鲁晓夫改革的相同点,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内容:两者的政治改革都强调集体领导的原则,经济改革前者重于农业,后者重于工业;结果:前者收效甚微,后者初期效果明显,后期停滞不前;败因:两者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3、结果:,残了,(2010北京文综卷)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答案:D,B,2(2009广东文基)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正确理解是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答案C,三、戈尔巴乔夫的治疗(19851991),面对危机四伏的局面,“莫斯科的新老板”戈尔巴乔夫又会将手术刀伸向何处呢?,5(2011年江苏高考17题)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答案:B,1987年6月,戈尔巴乔夫在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上坦率地说,他决心和过去一刀两断。这里的过去是指A勃列日涅夫时代B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美苏两极对峙,C,三、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出生于俄罗斯南部斯塔夫罗波尔附近,1985年至1991年,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他在职时期的政策导致了冷战的结束,为此他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他的改革政策也使得苏联解体。,三、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重点: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实质: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戈尔巴乔夫改革:,重点: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实质: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1.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2.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戈尔巴乔夫改革:,重点: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实质: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1.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2.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改革的重点,戈尔巴乔夫改革:,重点: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实质: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1.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2.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改革的重点,局势失控,苏联解体,1、经济药方:,重点用_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_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_;调整_结构,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实行各种形式的_,并出现了与国外的_。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开始实行_或建立_。,对症下药,用药过猛,经济管理方法,市场,指导性计划,所有制,租赁和承包,合资企业,租赁制,家庭农场,苏联解体是必然的,即使没有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照样会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葬送了苏联,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就不会解体。,辩论,苏联解体到底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2、政治药方:,背离方向,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的社会主义;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方向。提倡“民主化”、“公开性”。放弃了党的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党的脖子,”,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飘扬了69年的印有锤子和镰刀的苏联国旗,在沉沉夜色中伴着瑟瑟寒风在克林姆林宫黯然下降。曾经叱咤风云的超级大国苏联不复存在。,3、结果:,死了,(2008年广东单科)地名变更往往同当时的政治背景相关,苏联历史上曾经发生下列地名变更彼得格勒列宁格勒沙皇村儿童村勃列日涅夫卡马河畔切尔西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以上地名变更的先后顺序是ABCD答案:A,小结: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苏联解体的必然性:,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外部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戈尔巴乔夫改革,西方世界的“和平演变”,苏联解体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社会主义道路是复杂的艰难的曲折的!,(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22)1964年到1982年期间,前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了“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B破坏法制现象得到纠正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答案:A,中国曾照抄照搬苏联模式,重复犯了苏联的错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改革就是去苏联模式化,即革除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请你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成就及当前的社会问题,谈谈中国应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方能避免重蹈苏联覆辙?,以史为鉴,中式不忘苏式之失:,1)要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4)要始终关注民生,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5)建立健全完善的权力监督机制,防止腐败、专权和特权现象的出现,以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中国目前仍然处于从苏联模式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其最后的结果如何,取决于抛弃苏联模式的彻底程度,取决于对社会主义制度持续的创新能力,取决于是否做到了可持续发展,取决于是否真正实现了让人民当家做主,取决于是否切实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指数,取决于是否真正实现了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课堂小结,(2011皖中高三联考)下列表格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份报告,其反映的主要信息是()时间粮食人均产量(千克)肉类人均产量(千克)19281929470351930193246020251933193744045015201938194042043025A.苏联农业取得显著成就B二战严重地破坏了苏联经济C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显现D经济大危机困扰着苏联答案C,(2011北京西城模拟)一位俄罗斯人说:“我们不否认自己的生活比从前苦,但是国家并不比过去穷。我们现在并不是没有面包、鱼肉、牛奶,而是将这许多食品运到外国去换工厂机件了。”这应该是在描述()A19世纪60年代的农奴制改革B20世纪20年代的新经济政策C20世纪30年代的“斯大林模式”D20世纪60年代的赫鲁晓夫改革答案C,(2011北京东城模拟)“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苏联“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主要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答案C,(2010北京文综22)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