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治疗课件PPT课件_第1页
静脉治疗课件PPT课件_第2页
静脉治疗课件PPT课件_第3页
静脉治疗课件PPT课件_第4页
静脉治疗课件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及处理,哈尔滨市平房区人民医院外科吴殿芳,2,定义:静脉治疗infusiontherapy通过静脉注射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和血液,静脉注射和静脉输血等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常用工具有注射器、输液(血)器、一次性静脉注射针、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外周静脉导管等、3、外周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及处理,4、(1)导管堵塞,导管不流通,输液速度减慢,输液停止,无法回收血液,预防5、机械导管堵塞,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6、处理: 注射少量的生理盐水试着冲洗导管,如果阻力大的话,就不能勉强注射,以免把形成的血栓压入血流造成血栓。 按照说明书去除导管堵塞,必要时应按医生的指示采用药物和负压方式去除导管堵塞。 如果管道清洗失败,必须拔掉管道。 患者教育,7,(2)静脉炎定义为,静脉炎由于长期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液,或者静脉内置入刺激性大的塑料管的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症性反应,或者由于输液中无菌操作不严格,引起局部静脉感染。8,静脉炎分类,临床表现类别:性质类别:化学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红斑型硬结型坏死型闭锁型,9,临床表现,沿静脉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伴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寒冷、发热等全身症状。10、静脉炎分级(INS标准)、0级:无任何症状1级:疼痛,红或肿2级:疼痛,红、红肿,穿刺点上可见沿静脉红纹3级:疼痛,红、红肿,穿刺点上可见沿静脉红纹,静脉僵硬,绳索感4级:疼痛,红、红肿,穿刺点上沿静脉静脉硬,绳状物大于1英寸,流脓液11,预防静脉炎1,严格的无菌操作手卫生-INS,2006口罩应牢固复盖口鼻皮肤消毒范围:外周静脉8cm*8cm,敷料大小选择消毒剂:有效碘的1%消毒方法合理选择工具的高渗透溶液和刺激性药液,需要中心静脉导管3,穿刺技能在输送导管时绷带,输送导管速度慢,避免反复穿刺,合理应用血管,合理固定。 12、预防静脉炎4、尽快将针置于针外周的时间越长,发生静脉炎的概率越高5、局部给药:喜疗妥当、水胶体等全身给药:化疗药前按医师指示使用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6、带过滤装置的精密输液器,体内7、 13、静脉炎处理原则,14、(3)药物渗漏、渗出包括渗出和外渗药物渗出:静脉输液中,非腐蚀性药液侵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以免长期输液者有计划地不更换输液部位而重复穿刺同一部位的血管。 药物外渗: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差异:外渗容易导致局部组织坏死。15、渗透/渗出原因、针脱落、持续点滴导致血管透过性增加、针脱落后的渗透、钢质穿刺针/导管材料硬、穿过血管后壁、固定不良-导管从血管脱落到皮下、关节部穿刺-过度活动、针刺破或穿过血管壁、重复穿刺技术-穿刺的静脉, 穿刺点上段穿刺点,药物刺激性-栓塞形成,液体从穿刺点溢出,16外渗/渗出症状和体征,17、药物渗出的分析,采访结果和分析,无症状皮肤发白,浮肿范围最大直径不足2.5cm,皮肤发凉,不伴疼痛。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直径2.515cm皮肤凉爽,不伴疼痛。 皮肤发白,浮肿范围最小直径大于15cm,皮肤发冷,轻至中度疼痛,可能有麻木感。 肌肤白皙,半透明,肌肤绷紧,渗出,皮肤变色,瘀青,肿胀,浮肿范围最小直径超过15cm,呈凹状浮肿,循环障碍,轻度到中度疼痛,任何容量的血液制品,疱疹剂和刺激性液体渗出,均为2级,3级,4级,1级,0级,18级,结果, 患者不适身体活动不便的患者、亲属、医务人员承受压力的工作量增加,延长治疗期费用增加,延长住院期手术治疗坏死组织药物可能占工作时间的法律责任:药物渗出成人体表面积2%,儿童体表面积5%,为4级医疗事故。 19、外渗/渗出处理原则,停止回提药液(尽量减少组织内药液)输液拔管处理:按冷热湿布、药物指南进行对症处理。 20、宣传外渗/渗出健康,输液中适当放松握拳,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静脉炎/渗出的发生。 输液后可以适当活动,例如写字、简化家务、洗澡等,不要激烈活动。 使用无菌透明敷料,其自身具有防水功能,洗澡时外包保鲜膜不要进水,淋浴时不要长时间浸在水中仔细观察,不要随意转动留置针或肝素帽,21、(4)导管相关感染,定义:发现病原微生物生长类型:导管相关局部感染隧道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22、导管相关感染途径,1 .医务人员手卫生问题,2 .患者皮肤消毒不严重3 .患者血源性感染4 .导管穿刺前被污染5 .药液被污染6 .连接部被污染23 .临床表现,穿刺部出现红、肿、硬、温度变化和渗出。 全身感染症状与菌血症、败血症。 好发部位:导管相关的局部感染通常发生在穿刺部位,导管入口部出现红硬结脓,范围在2cm以内。 隧道感染通常发生在隧道式导管出口位置和植入式输液港开口位置,感染症状在导管插入方向超过2cm。24、预防: (1)严格遵守一般原则、无菌技术操作和手卫生原则,避免污染。 包括连接、投药、输液、打孔、敷料等操作时。 置入导管前要做好穿刺部位皮肤的准备。 穿刺前、留置后进行穿刺部位和导管维护时,应使用皮肤消毒剂进行皮肤消毒。 穿刺部位盖为无菌高通气薄膜,留置日期、薄膜更换时间、定期检查静脉留置装置,维持留置导管的顺利使用。 如果出现导管质量问题,应向管理部门报告。25、(2)避免微生物污染导管,根据患者病情、治疗期长短和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 在急救留置的外周导管48h内更换。 尽快去除不需要的静脉留置导管。 根据各种留置导管的可留置时间定期更换导管,根据需要更换输液装置和附属装置。 使用多腔导管注入静脉营养时,必须选择一个通道注入。 药液制备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避免被微生物污染。 不同性质的液体配制按规定的环境清洁标准执行。 严格遵守药液配制的有效时间。 不要把管子浸在水里,只有用防水敷料复盖管子及其夹克的接口才允许入浴。 敷料应保持导管穿刺部位无菌、密闭环境。 按照规定的各种导管的维护周期进行维护。 在更换敷料的作业时,应该根据这种导管的维护要求,戴清洁或无菌手套。 加强观察,早期发现感染征象,加强体征监测,评价患者感染征象。 每次输液前后要检查穿刺部位,询问患者是否有触痛,并做记录。如有感染嫌疑,立即通知医生评价有无导管相关感染。 遵医嘱制造导管进行导管细菌培养。 记录置管操作的资料和数据、导管维护内容和穿刺部位检查的结果。 27、观察、评价并记录患者感染的临床表现和严重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