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论攻坚-数学运算 4 主讲教师:张小飞 授课时间:2019.03.02 粉笔公考官方微信 1 理论攻坚理论攻坚- -数学运算数学运算 4 4(笔记)(笔记) 第八节 计算问题 一、基础计算 交换律:a*b*c=a*c*b,a+b+c=a+c+b。 分配律:ac+bc=(a+b)*c。 平方差公式:a 2-b2=(a+b)*(a-b) 。 完全平方公式: (ab)=a 22ab+b2。 【知识点】 计算问题: 是事业单位的特色, 因为太简单了, 公务员中考很少, 但在事业单位考试中仍然是重点。计算问题分为两类: 1.基础计算: (1)尾数法:很简单,但在不同地方都有考查。比如尾数分别是 6、7、8、 9, 只算尾数就可以。 万一尾数相同, 有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比如 12018、 12118、 12136、12236,12018 和 12118 的后两位都是 18,但我们可以算到后三位,也能 出答案。 (2)基础公式:用中学时的公式。 (3)定义新运算:事业单位和公务员考试的新特色。 2.数列与平均数。 【例 1】 (2018 年广西)489756-263945.27=( ) 。 A.220810.78 B.225810.73 C.225811.72 D.225812.73 【解析】例 1.算上小数点,一共 8 位有效数字,不可能把 8 位有效数字全 算出来,考虑尾数法,选项尾数为 8、3、2、3,如果尾数是 3 则不好使,继续 往前看一位,78、73、72、73,73 相同,再往前看一位,0.78、0.73、1.72、 2.73, 发现算到后三位一定可以出答案, 把 “.00” 写出来, 489756.00-263945.27, 只算后三位,6.00-5.27,尾 3,排除 A、C 项;相减得到 0.73,对应 B 项。 【选 2 B】 【注意】但凡考计算,一定是有技巧的运算,不是硬算。 【例 2】 (2016 年成都)11+22+33+44+55的值是( ) 。 A.6165 B.3630 C.5840 D.6655 【解析】例 2.不要硬算,不可能要把 5 个数的平方算出来再加和,不然题 目没有意义,本题一定有技巧,和中小学的公式相关,看底数,发现分别是 11、 22、33、44、55,都是倍数关系,分别的 11 的 1 倍、2 倍、3 倍、4 倍、5 倍, 所 以 原式= (11*1 )+ (11*2)+( 11*3 ) +(11*4) + (11*5) =11*1+11*2+11*3+11*4+11*5=11* ( 1 +2 +3 +4 +5 ) =121* (1+4+9+16+25)=121*55,尾数是 5,排除 B、C 项;121*50=6050,还要再加几 百,A 项只比 6050 大一点,比较小,排除,选择 D 项。 【选 D】 【例 3】 (2016 年天津)若两个数的平方差为 19,之和为 19,那么这两个数 的积为多少?( ) A.86 B.90 C.100 D.120 【解析】例 3.出现“平方差” ,考查平方差公式:a 2-b2=(a+b)*(a-b) , 平方差就是两个数的平方做差,本题有点考查语文功底, “之和为 19”是指两个 数之和, 而不是平方差之和, “的” 前面是主语, 不要搞错。 根据题意, a 2-b2=19, a+b=19,代入公式:19=19*(a-b) ,得 a-b=1,联立解得 a=10,b=9, 所以 a*b=90。 【选 B】 【注意】本题考查平方差公式和对题的理解。 【知识点】1.交换律:a*b*c=a*c*b,a+b+c=a+c+b。比如 25*19*4=25*4*19 =100*19=1900;63+56+37+44=(63+37)+(56+44)=100+100=200,哪两数好算 就先算哪两数。 2.分配律:ac+bc=(a+b)*c。比如 11*11+11*22=11*(11+22) 。 3 3.平方差公式:a 2-b2=(a+b)*(a-b) 。例 3 有讲,不再多说。 4.完全平方公式: (ab)=a 22ab+b2。迄今完全没考过,可以记一下, (a +b)=a 2+2ab+b2, (a-b)=a2-2ab+b2。比如 15+25+750,验证 750=2*15*25, 所以 15+25+750=(15+25)=40=1600。 【例 4】 (2018 年天津)假设“”的运算法则如下:对于任意整数 m、n, 若 m+n8,则 mn=m*n;若 m+n8,则 mn=m+n。则(23)+(34)+(4 5)+(56)+(67)+(78)的值为( ) 。 A.160 B.166 C.172 D.178 【解析】例 4.有两种运算方法,要么乘,要么加,就看相加是否大于 8,2+3 8,用第二种方式,2+3;3+48,也是第二种方式,3+4;4+58,用第一种 方式,4*5;5+68,也是第一种方式,5*6;剩下的都是大于 8,6+78,7+8 8, 所以都乘起来, 原式化为 (2+3) + (3+4) +4*5+5*6+6*7+7*8=5+7+20+30+42+56, 可以直接运算, 也可以考虑尾数法, 只算个位, 得到尾数为 0, 对应 A 项。 【选 A】 【注意】 “”怎么规定,就怎么运算。 二、数列与平均数 平均数基本公式: 平均数=总数/个数总数,总数=平均数*个数。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an=a1+(n-1)*d。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Sn=(a1+an)/2*n=中位数*项数=平均数*项数。 【知识点】数列与平均数: 1.平均数基本公式: (1) 平均数=总数/个数。 比如班里有8人, 总分是640分, 平均分=640/8=80。 (2)总数=平均数*个数。要掌握式子之间的相互转化。 4 2.平均数识别特征(记不记都可以) :会出现“平均” 。 3.平均数解题方法:方程法/列式子。 【例 5】 (2017 年深圳)七个人排成一竖排,他们的平均身高为 172cm,已 知前四人平均身高为 170cm, 后四人平均身高为 173cm, 则第四个人的身高为 ( ) cm。 A.168 B.170 C.172 D.174 【解析】例 5.7 个人,没说按高低排,随机排即可,出现 3 个“平均身高” , 平均数问题,根据题意能得到总身高。画图,把 7 个人依次列出来,并且把前四 人和后四人圈起来,发现第四个人圈了两次,重复了,需要减掉一次,套公式, 总数=平均数*个数,前四人总身高=170*4,后四人总身高=173*4,相加再减掉算 重复的第四人即是七个人的总身高,七个人总身高=172*7,故 170*4+173*4-第 四=172*7,选项尾数不同,用尾数法,2-?=4,所以第四个人的个位为 8,对应 A 项。 【选 A】 【答案汇总】1-5:BDBAA 【知识点】等差数列: 1.特征:相邻两项差相等,比如 1、3、5、7、9,相邻两数相差 2,构成了 公差 d=2 的等差数列,用 a 表示项数,an就是第 n 项。 5 2.通项公式:an=a1+(n-1)*d。不需要推导,只需去验证即可,比如 1、3、 5、7、9,验证一下,a3=1+(3-1)*2=5;a5=a2+(5-2)*d=3+(5-2)*2=9,因 为一般都是给 a1,所以括号内减 1,如果给了其他,an=am+(n-m)*d,括号内都 是小角标之减。 3.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记住) : Sn= (a1+an) /2*n=中位数*项数=平均数*项数。 平均数*项数一般不会直接考, 比如 1、 3、 5、 7、 9, 平均数= (1+3+5+7+9) /5=25/5=5, (a1+an)/2=(1+9)/2=5,中位数=5。如果是偶数项,比如 1、3、5、7、9、11, 则中位数=(5+7)/2=6,Sn=中位数*项数=6*6=36,也可以算出来。 4.为什么不讲等比数列?因为很少考,即使考了,要么难到变态,掌握了公 式也做不出来,要么简单到变态,不掌握公式也能做出来。 【例 6】 (2017 年湛江)1+2+3+4+n=101025,则自然数 n=( ) 。 A.449 B.450 C.451 D.452 【解析】例 6.识别题型:给了前 n 个自然数的和,相邻两项相差 1,是公差 d=1 的等差数列, 给了和是 101025, 用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Sn= (a1+an) /2*n(如果题目之间给了 a1,优先用这个公式,否则用“中位数*n”更快) ,得 到 (1+n)/2*n=101025n*(n+1)=202050,比较难算,直接代入, 如果想更快, 可以看尾数,202050 的尾数是 0,只有 0*自然数=0,或者 5*偶数时尾数是 0, 所以 n 和 n+1 至少有一个要么是 0 要么是 5,D 项:n=452,n+1=453,452*453, 2+3=6,不可能,排除;C 项:n=451,n+1=452,451*452,排除;剩下两项,B 项:n=450,n+1=451,450*451;A 项:n=449,n+1=450,449*450,再算一次即 可,发现 A 项满足。 【选 A】 【例 7】 (2017 年武汉)某计生局工作人员老王在 8 月的某个星期一出差, 直到下个星期一回来,将办公室的日历从出发日开始连续翻过 7 张,翻过去的日 期之和是 126,老王回来的星期一是( )号。 A.20 B.21 C.22 D.23 6 【解析】例 7.本题要先会识别,7 张日历,相邻两张差 1,构成了公差 d=1 的等差数列,给了和是 126,用求和公式:Sn=(a1+an)/2*n=中位数*项数,没有 a1,所以用中位数。上周一出发,翻了 7 张,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 周六、周日,周四是中位数,则 a4*7=126,得 a4=18。依次往后推,周五、周六、 周日依次是 19、20、21,所以回来的周一是 22 号,注意不要误选 B 项。 【选 C】 【注意】建议全枚举出来,避免掉坑。 【答案汇总】6-7:AC 【小结】 1.基础计算: (1)尾数法: 加、减、乘、乘方; 选项尾数不同。 (2)基础公式: 交换律:a*b*c=a*c*b,a+b+c=a+c+b。 7 分配律:ac+bc=(a+b)*c。 平方差公式:a 2-b2=(a+b)*(a-b) 。 完全平方公式: (ab)=a 22ab+b2。 (3)定义新运算: 特征:有全新的运算符号。 方法:新符号按照定义进行运算;先括号,再乘除,后加减。 2.数列与平均数: (1)平均数: 特征:有“平均” 。 公式:平均数基本公式:平均数=总数/个数;总数=平均数*个数。 方法:列式子、列方程。 (2)等差数列: 特征:相邻两项差相等。 公式:通项公式:an=a1+(n-1)*d;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a1+an)/2*n= 中位数*项数。 第九节 容斥原理 【知识点】容斥原理:考查不多,但也是传统的重点题型,套路性比较强, 不知道公式可能无能为力, 但知道公式会很好算, 投入产出比较高, 所以要掌握。 1.题型特征:给出两个/三个条件,且条件之间有重复。给两个条件就是两 集合,给三个条件就是三集合。 2.两集合容斥原理:出现“满足 A,满足 B,A 和 B 都满足”等表述。比如 我们班有些同学喜欢学习,有些同学喜欢睡觉,还有些同学既喜欢学习又喜欢睡 觉。 3.三集合容斥原理:出现“满足 A,满足 B,满足 C,满足 A 和 B,满足 A 和 C,满足 B 和 C,三个条件都满足”等表述。比如我们班有些同学喜欢学习, 有些同学喜欢睡觉,有些同学喜欢吃东西,有些同学喜欢学习和睡觉,有些同学 喜欢睡觉和吃东西,有些同学喜欢学习和吃东西,还有些同学喜欢学习又喜欢睡 8 觉又喜欢吃东西。 一、两集合容斥原理: 【知识点】两集合容斥公式:A+B-AB=总数-都不满足。AB:既满足 A 又满足 B,比如 A 代表语文考满分的,B 代表数学考满分的,AB 代表数学和语 文都考满分的,总数代表所有人,都不满足代表都没有考满分的。如图,A 圆代 表语文考满分的,B 圆代表数学考满分的,相加,中间代表语文和数学都考满分 的,加 A 时算了一次,加 B 时又算了一次,有重复,所以要剔除重复,减掉一次, -AB。所以 A+B-AB 就是满足条件的部分,等于总数-都不满足。 【例 1】 (2017 年临汾) 甲、 乙两人同时给 47 盆花浇水, 已知甲浇了 27 盆, 乙浇了 32 盆,还有 6 盆花没有浇过水,那么两人都浇过的花有几盆?( ) A.22 B.20 C.18 D.16 【解析】例 1.“甲浇了 27 盆,乙浇了 32 盆” ,给了两条件, “都浇过” ,所 以之间有重复, 两集合容斥, 公式: A+B-AB=总数-都不满足, 代入数据: 27+32- 都浇=47-6,选项尾数不同,考虑尾数法,9-?=1,得到?=8,对应 C 项。 【选 C】 【例 2】 (2018 年河北)在 1 到 400 的全部自然数中,既不是 7 的倍数又不 9 是 9 的倍数的数有多少个?( ) A.293 B.299 C.301 D.305 【解析】例 2.直接找不是的不好找,找是的好找,有 4 种情况:是 7 的倍 数; 是 9 的倍数; 既是 7 的倍数又是 9 的倍数; 既不是 7 的倍数又不是 9 的倍数, 它们的关系为:7 的倍数+9 的倍数-既是 7 的倍数又是 9 的倍数=总-既不是 7 的 倍数又不是 9 的倍数。是 7 的倍数的数有 400/757.1,58*7=406,大于 400, 所以到不了 58, 取 57 个; 不用再看余数, 所以是 9 的倍数的数有 400/944 个, 是 7 的倍数又是 9 的倍数有 400/(7*9)6 个,57+44-6=400-?,选项尾数不 同,用尾数法,5=0-?,得到?=5,对应 D 项。 【选 D】 【例 3】 (2017 年呼伦贝尔)某学院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文化活动,有 80%的 学生报名参加,其中报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与报名参加文化活动的人数比是 2: 1,两个活动都报名参加的人数为只报名参加文化活动人数的 50%,则报名参加 体育活动的人数是未报名参加活动人数的( )倍。 A.2 B.3 C.4 D.5 【解析】例 3.模仿了 2014 年国考的一道题, “有 80%的学生报名参加”则有 20%没参加,读题可知是两集合容斥问题,有参加体育活动的,有参加文化活动 的,有两个活动都参加的,还有两个活动都不参加的,有两个条件且条件之间有 重复,公式:A+B-AB=总数-都不满足,如果参加体育活动的是 A,参加文化活 动是 B, “只报名参加文化活动”则是只 B,但是没有只满足 B 这个条件,公式用 不了,记住出现了“只满足一个条件” ,考虑画图。蓝色为体育,绿色为文化, 从里往外标数会比较好标,中间是都参加的人数,本题没给人数,一个带单位的 都没给,可以赋值,所以设两个都参加=中间=1, “两个活动都报名参加的人数为 只报名参加文化活动人数的 50%” , 则只参加文化活动=1*2=2 人, 文化=1+2=3 人, “其中报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与报名参加文化活动的人数比是 2:1” ,则参加 体育=3*2=6 人,只参加体育=6-1=5 人, “有 80%的学生报名参加” ,参加活动 =5+2+1=8 人,80%对应 8 人,另外有 20%没参加,则对应 2 人,所以报名参加体 10 育活动的人数是未报名参加活动人数的倍数=6/2=3 倍。 【选 B】 【注意】1.出现“只满足 1 个条件” ,选择画图法。 2.标数顺序:从里往外标数。 二、三集合容斥原理 【知识点】 1.公式推导:如图所示,用三个圆圈分别代表满足条件 A 的,满足条件 B 的,满足条件 C 的,矩形表示总数,所以圆圈外面的就是 A、B、C 三个条件都不 满足的,满足条件的=总数-不满足条件的,满足条件的还可以表示为三个圈的共 同面积,先将三个圆圈 A、B、C 加起来,加起来一定有重复的,再减去重复的, 红色点的部分在加 A 的时候加了一次,加 B 的时候也加了一次,减掉 A 和 B 相交 的红点部分,多加了一次,就减掉一次,画横线的部分在加 A 的时候加了一次, 加 C 的时候也加了一次,所以这一部分也加了两次,需要减掉一次,以此类推, 同理画蓝色线的部分也要减掉一次,此时已经去重完成,同时减了 3 次画黑圈的 部分,加的时候也加了 3 次,相当于把它漏掉了,需要再加上,所以三集合标准 公式:A+B+C-AB-AC-BC+ABC=总数-都不满足。 2.标准公式:A+B+C-AB-AC-BC+ABC=总数-都不满足。 3.记忆:建议大家一加、二减、三加。也就是满足一个条件的加,满足两个 条件的减,满足三个条件的加,这样不容易记错。 11 【例 4】 (2017 年亳州)针对 100 名体育爱好者进行调查发现,28 人爱好篮 球,30 人爱好足球,42 人爱好乒乓球,8 人既爱好乒乓球又爱好足球,10 人既 爱好篮球又爱好乒乓球,5 人既爱好足球又爱好篮球,3 人爱好此三项运动,则 不爱好此三项运动中任何一项的有( ) 。 A.20 人 B.18 人 C.17 人 D.15 人 【解析】例 4.题干给出 3 个条件,且 3 个条件有重复,非常典型的三集合 容斥标准公式的特征,用一加、二减、三加即满足一个条件的加,满足两个条件 的减,满足三个条件的加。列式为 28+30+42-8-10-5+3=100-都不,选项尾数不 同,用尾数法,尾 0-尾 3+尾 3=100-都不,0=0-?,所以?=0,尾数为 0,对应 A 项。 【选 A】 【注意】1.直接计算也是可以的,不论怎样计算都不难。 2.先识别题型,给出 3 个条件且条件之间有重复,为三集合容斥原理,再套 公式做题,最后进行计算。 【知识点】非标准公式: 1.公式:A+B+C-满足两项-2*ABC=总数-都不满足。 2.特征:满足两个条件的为 1 个数据(如例 4, “8 人既爱好乒乓球又爱好足 球,10 人既爱好篮球又爱好乒乓球,5 人既爱好足球又爱好篮球” ,3 句话都满 足两个条件,满足两个条件的有 3 个数即 8、10 和 5,不能用非标准公式,如果 12 改为爱好其中两项的有 15 人,两项就是满足两个条件,15 是 1 个数据,这就叫 做满足两个条件的为 1 个数据,用非标准公式) 。 3.公式推导:满足=总数-都不,只需要知道满足的是多少即三个圆圈覆盖起 来的共同面积。如图,当 A、B、C 加完以后,去重,把满足两项的单独去重,红 点部分只满足 A 和 B 两个部分,红线部分只满足 A 和 C 两个条件,三角部分只满 足 B 和 C 两个条件,都是只满足其中两个条件,这三个区域都是算了两次,所以 减去满足两项之和,中间黑色线圈起来的部分一共算了 3 次,为了只保留 1 次, 去重要去 2 次,即减去 2*ABC,所以公式为 A+B+C-满足两项-2*ABC=总 数-都不满足。 【例 5】 (2017 年大连)100 位医务人员中,有 75 人懂法语,83 人懂英语, 65 人懂日语,懂三种语言的有 50 人,三种语言都不懂的有 10 人。那么懂两种 语言的有( )人。 A.88 B.86 C.38 D.33 E.90 【解析】例 5.懂两种语言即满足两个条件,不管算出来的数是多少都是一 个数,这就叫做满足两个条件的为一个数据,符合三集合容斥非标准公式特征, 设要求的懂两种语言的为 x 人,根据公式 A+B+C-满足两项-2*ABC=总数-都 13 不满足,列式为 75+83+65-x-2*50=100-10,本题可以考虑尾数法,但是要有所 准备,因为 A、C 项尾数均为 8,如果算出来尾数为 8,还需要重新计算,为了避 免,所以直接计算,原式化简为 123-x=90,解得 x=33。 【选 D】 【答案汇总】1-5:CDBAD 【拓展 1】一个班共 100 人,去过甲地、乙地、丙地的分别有 30 人、40 人、 50 人,去过甲地和乙地的有 5 人,去过甲地和丙地的有 10 人,去过乙地和丙地 的有 15 人,三地都去过的有 1 人,则三地都没有去过的有( )人。 【解析】拓展 1.肯定为三个条件,三个条件之间有重复,满足两个条件的 有 3 个数据,所以用标准公式做题。 【拓展 2】一个班共 100 人,去过甲地、乙地、丙地的分别有 30 人、40 人、 50 人,去过其中两地的有 27 人,三地都去过的有 1 人,则三地都没有去过的有 ( )人。 【解析】拓展 2.由“去过其中两地的有 27 人”可知只有满足两个条件的有 1 个数据,所以用非标准公式做题。 【注意】事业单位考标准公式最多,比较简单。国考、联考考非标准公式最 多,因为非标准公式有可能有一部分考生不知道。 【小结】容斥原理: 14 1.两集合: (1)公式:A+B-AB=总数-都不满足(考查最多) 。 (2)画图: 特征:出现“只满足一个条件” 。 注意:从里往外标数。 2.三集合:可能考画图,和两集合的画图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区别,如果考 到的话,数据比较多,可以先跳过,因为比较浪费时间。 (1)标准公式: 特征:满足两个条件的为 3 个数据。 公式:A+B+C-AB-AC-BC+ABC=总数-都不满足。 (2)非标准公式: 特征:满足两个条件的为 1 个数据。 公式:A+B+C-满足两项-2*ABC=总数-都不满足。 第十节 高频几何问题 【注意】几何问题考查频率比较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公式计算类,另 一类为计数类。 考查公式计算类比较多, 达到 80%左右, 几乎可以说是逢考必出, 套公式计算,所以掌握公式很重要。 一、公式计算类 【知识点】1.规则图形:直接用公式。 2.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再用公式。只要是没有公式的图形,用割 补平移转化为有公式的来做。 (1)长度相关公式:C正方形=4a;C长方形=2*(a+b) ;C圆=2r。r 为半径。 (2)面积相关公式:S 正方体=a;S菱形=对角线乘积/2,如图,对角线为 AC 和 BD,所以就是(AC*BD)/2;S长方形=ab;S平行四边形=ah;S三角形=1/2ah;S梯形=1/2* (a+b)*h;S圆=r;S扇形=n/360r,扇形为圆形的一部分,所以看扇形 占圆形的比例,比例的表示看圆心角的角度,如果 n=90,则 S扇形=90/360 15 r=1/4r,r 均为半径。 (3)表面积相关公式:正方体所有的棱长都相等,所以任何一个面的面积 都可以表示为 a,共有 6 个面,所以 S正方体=6a;长方体的长、宽、高都不相等, 发现每两个对面是一样的,即每两个面是相等的,相当于 6 个面相加,S 长方体 =2ab+2bc+2ac;S球=4r(近三年没考过,可以忽略) ;S圆柱=2r+2rh,圆 柱上下两个底面均为圆形,圆的面积为r,两个圆的面积为 2r,还有一个 圆柱的侧面积,想象成一张纸卷成圆筒,圆筒相当于圆柱的侧面积,展开以后如 图,也就是一个长方形,一条边为高 h,另外一条边为圆的周长 2r,即侧面积 为 2rh。 (4)体积相关公式:V正方体=a;V长方体=abc;V柱体=Sh,所有的柱体的体积都 是表面积乘以高;V锥体=1/3Sh,椎体是柱体体积的 1/3,顶点向底面作垂线即为 高;V球=4/3r(可以忽略,近年来没考过,不需要掌握) 。 16 【知识点】基础公式: 1.周长:C正方形=4a;C长方形=2*(a+b) ;C圆=2r。 2.面积: S正方体=a; S菱形=对角线乘积/2; S长方形=ab; S平行四边形=ah; S三角形=1/2ah; S梯形=1/2*(a+b)h;S圆=r;S扇形=n/360r。 3.表面积:S正方体=6a;S长方体=2ab+2bc+2ac;S球=4r;S圆柱=2r+2rh 4.体积:V正方体=a;V长方体=abc;V柱体=Sh;V锥体=1/3Sh;V球=4/3r。 5.不太熟悉的公式需要记住:S菱形=对角线乘积/2;S扇形=n/360r;V 柱体=Sh;V锥体=1/3Sh。 【知识点】 直角三角形: 最基本的公式勾股定理: a+b=c, 已知 a=1, b=3, c=2,列式为 1+(3)=2。 1.常考勾股数:3、4、5;6、8、10;5、12、13。3n、4n、5n 也是一组勾 股数,即(3n)+(4n)=(5n),3n、4n、5n 扩大任意整数倍得到的数均为 勾股数,例如,均扩大 10 倍为 30、40、50 也是勾股数,看到两数,看是否符合 勾股数, 如果符合直接用勾股数得答案 (不需要计算, 需要记住常考的勾股数) 。 2.特殊直角三角形: (1)30:短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长直角边是短直角边的3倍。比如短 直角边的长度为 4,那么另外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多少?根据长直角边是短直角 17 边的3倍, 则另外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 43。 斜边为短直角边的 2 倍, 即 4*2=8。 (2) 45: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180, 一个角为 45, 另外一个角为 90, 所以另一个角也为 45, 故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如果两条直角边相等, 且等于 1, 根据勾股定理 1+1=C,C=2,所以得出结论,斜边是直角边的2倍。 【例 1】 (2017 年许昌)有一个长方形花圃,如果长增加 6 米,或者宽增加 4 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 48 平方米,花圃原来的面积为( )平方米。 A.94 B.95 C.96 D.93 【解析】例 1.花圃为长方形,S长方形=ab,求出长和宽即可,在几何问题里, 平面图形可以边读题边画图,画图如下,设长方形的长为 a 米,宽为 b 米,已知 “长增加 6 米,或者宽增加 4 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 48 平方米” ,所以新增加的 长方形面积为 6*b=48,b=8, “宽增加 4 米,面积也增加 48” ,依然为增加一个长 方形,增加的长方形面积为 4a=48,a=12,所以原来的面积为 S长方形=ab=12*8=96 平方米。 【选 C】 18 【例 2】 (2017 年襄阳)如图,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顶点 A、B 为圆心 作等圆,两个圆恰好外切,若 AC=2,那么圆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是( ) 。 A./4 B./2 C. D. 2 【解析】 例 2.方法一: 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 说明C为直角, 等腰即 AC=BC=2, 两个锐角均为 45,即A=B=45,外切即只有一个点相交,求阴影部分的 面积,两个阴影部分相等,只求任意一个即可,任意一个阴影部分为扇形。已知 公式 S扇形=n/360r,圆心角 n=45,再求 r,直接通过 AC、BC 求 r,不 太好求, 由于两个圆是等圆,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 AB, 两个圆的半径相等, 假设中间的点为 D 点,所以只需要求出 AB 的长度再求半径即可,在等腰直角三 角形里, 一个角是45, 斜边是直角边的2倍, AB=2*AC=22, 半径r=AB/2=2, 19 由于阴影部分的面积为两个扇形部分的面积,所以需要乘以 2,代入公式为 45 /360*(2)*2=1/4*2=/2。 方法二:如果实在没办法,求不出来半径,也可以量一量,做等比例换算也 是可以的。 【选 B】 【注意】出题人给出了图形,本题实际就被简化了。 【例 3】 (2018 年天津)一个边长为 80 厘米的正方形,依次连接四边中点得 到第二个正方形,这样继续下去可得到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正方形,问第五 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 A.218 B.362 C.400 D.442 【解析】例 3.边读题边画图,如下图,依次算出来不太可能,找规律来算, 假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 2a,第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 4a,根据结论,等腰直角三 角形中,斜边为直角边的2倍,所以第二个正方形的面积为(2a)=2a,第二 个的面积为第一个面积的一半,以后的依次为一半即可,所以第五个正方形的面 积为 80*(1/2)*(1/2)*(1/2)*(1/2)=400。 【选 C】 20 【知识点】1.连接任意四边形的各边中点,得到的新四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 1/2。 2.连接任意三角形的各边中点,得到的新三角形面积是原来的 1/4。任意画 一个等边三角形 ABC 如下图,取每条边的中点,所以边都相等,大的三角形分为 了 4 个相等的三角形,而新的三角形只有 1 个,只占大三角形的 1/4。 【例 4】 (2017 年汕尾)甲、乙两个容器均有 60 厘米深,底面积之比为 3: 2,甲容器水深 12 厘米,乙容器水深 8 厘米,再往两个容器各注入同样多的水, 直到水深相等,这时两容器的水深是多少厘米?( ) A.20 B.25 C.30 D.35 【解析】 例 4.本题理解为鱼缸的形式, 画图如下, 已知 “鱼缸高度为 60cm, 甲容器水深为 12cm,乙容器水深 8 厘米” ,本来深度不一样,但是倒了同样多的 水, 水深相等。 设水深为 h 厘米, 有底面积有高, 可以得到体积, 找体积的关系, 两个容器原来的体积不相等,注入水之后的体积也不相等,但是注入水的体积是 相等的,甲:现在水体积-原来水体积=注入水体积;乙:现在水体积-原来水体 21 积=注入水体积,本题没有告诉容器的形状,可以假设甲、乙两个容器为柱体,V 柱体=sh,已知底面积之比为 3:2,列式为 3a*h-3a*12=2a*h-2a*8,化简为 3h-36=2h-16,解得 h=20。 【选 A】 【注意】1.不论是什么形状,只要能算出来答案,就是正确的,柱体是比较 好算的,椎体也是一样的,都多乘以 1/3 就可以了,两边都乘以 1/3 就可以约掉 了,其实是一样的,一上来就假设成柱体是因为柱体比较好计算,不用再乘以椎 体的 1/3。 2.最好不要想成立方体,因为立方体的长、宽、高所有的棱长都相等,容器 为 60cm 深, 说明高是 60cm, 底面积之比应该一样, 就得不到底面积之比为 3: 2。 3.假设成什么图形都可以,但是尽量不要假设成特殊的,柱体或者椎体都可 以,但是不可能一个是柱体一个是椎体,否则答案会变来变去,出题人没有告诉 容器一样,但是必须按照容器一样来做题,这是出题人不太严谨的地方,不要太 纠结。 【例 5】 (2015 年新乡)如下图所示,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 1 平方厘米,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 A.3.5 B.4 C.4.5 D.5 【解析】例 5.小正方形面积为 1cm,则小正方形的边长也为 1cm,阴影部 分为不规则图形,用割补平移转换为规则图形的和或者差,大正方形的面积为 3=9,再减去白色的区域,共 4 个,任意一个都为三角形,均为直角三角形,如 图, S= (1/2) *1*2=1; S= (1/2) *2*2=2; S= (1/2) *2*1=1; S= (1/2) *1*3=1.5, 所以 S阴=S大正方形-S白色区域=9-5.5=3.5。 【选 A】 22 【注意】可以把阴影部分拆成几个部分的和,尽量拆规则图形,拆为平行四 边形+梯形+三角形,留个作业,课下思考一下,转化为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晚上 答疑的时候讲。 【答案汇总】1-5:CBCAA 二、计数类 【知识点】计数类: 1.平面计数,直接数,记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SMT贴片加工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妇科微波消融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生死狙击试题及答案
- 跨国物流服务合同:国际跨境电商快递合作协议
- 2025年智慧家居BIM模型设计与施工指导服务合同
- 2025年精装修别墅装修工程合同范本
- 2025年文化节庆典主持人签约及活动细节执行管理合同
- 2025年医用材料绿色包装研发及环保性能检测项目合同
- 2025年校园食堂后勤保障服务外包合同
- 2025年工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验收及咨询服务合同
- 2025年政府部门文秘岗位笔试模拟题及答案集
- 2025年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理论知识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4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初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试题及答案
- 2025初一新生入学教育大会校长讲话
- 仓库盘点流程与库存管理技巧
- 护理法律风险防范
- 内科主治医师消化内科学考试题库真题及答案
- 5-1 安全协议概述(1)-安全协议内涵
- 校长在全体教师大会上的讲话:尺在言中界在人心度于行中-三尺讲台上的教育修为
- 2025广西公需科目培训考试答案(90分)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 中学营养餐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