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思路_第1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思路_第2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思路_第3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思路_第4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思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思路一、课前布置预习提前一天让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参照注释,参考学习辅导书绿色通道上的译文,对辅导书上列出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理解记忆并在书上做相关预习笔记。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2、能力目标:能熟读或背诵课文,领会一词多义,学习实际应用劝说的艺术。3、美育目标:品味学习文中有关人物劝说辞令的语言美及文章的结构美。4、德育目标:学习烛之武的先国家之急后个人之忧并勇当大任的爱国精神。三、计划安排1、课时安排:两课时2、学习步骤:听读品用3、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4、教学风格:把“目标教学”理论与“大语文教育观”结合起来,运用“研讨式”教学法,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语:左传简介。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著作,也是一部富有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以下各序号对应各自的课件画面)(三)介绍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此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其一,晋文公重耳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其二,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帮的是楚国,而此役楚国失败。(四)本课时教学目标:1、检查预习,理解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研讨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结构,初步理解人物形象。放映课文朗读录音。请大家注意朗读的语句停顿、语气语速等。放映完毕,请大家齐读。(五)检查预习,同学主动回答。1、通假字 共其乏困()失其所与,不知()2、词类活用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夜缒而出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共其乏困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教师评价(六)继续请同学回答3、古今异义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微夫人之力4、文言句式敢以()烦执事()许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夫晋,何厌之有?邻之厚,君之薄也。以乱易整,不武。5、翻译句子教师评价:同学们预习得不错,但有的同学掌握得欠准确,希望再认真一些。下面,我们就来理解本文的段意。请看大屏幕,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七)学生选择。第一段段意概括:1、介绍烛之武退秦师的历史背景。2、晋、秦围郑3、秦、晋围郑答案选2。因为围郑的起因来自于晋国。(八)学生选择。第二段段意概括:1、郑伯引咎自责。2、郑伯劝烛之武接受任命。3、烛之武临危受命。答案选3。本文主人公是烛之武。(九)学生选择。第三段段意概括:1、秦伯撤军。2、秦伯被烛之武说服撤军。3、烛之武说退秦师。答案选3。从主人公的角度概括。(十)学生选择。第四段段意概括:1、晋师撤离郑国。2、晋军撤离,郑国解围。答案:两者皆可。教师做简短评价。(十一)展示文章结构图晋秦围郑图略请同学们从文中分别找出有关“三点理由”的句子。学生回答,教师评价。(十二)展示“三点理由”烛之武说服秦君的三点理由:一、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二、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三、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学生齐读“三点理由”语句。(十三)感知课文中的战争形势秦晋围郑形势图略(十四、十五)秦晋围郑形势图(人物关系图)先让学生看图,解释人物间的关系。教师再做详细讲解:在本文中,晋、秦联军攻郑,郑国危如累卵。值此生死存亡之际,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了烛之武,郑伯再去劝说烛之武出马解危。烛之武慨然应允,深入敌营,对秦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说服秦伯退军。在此形势下,晋国大夫子犯向晋侯建议袭击秦军,然而晋侯清醒地认识到利害关系,被迫撤军。至此,郑国得以解围。晋、秦联军由开始的大军压境变为联盟解体、无功而返,这正像现代诗人徐志摩所说的“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学生会心微笑并与教师同步说出此句)(十六)烛之武不像亮剑中李云龙那样勇猛善战,他不费一枪一炮,仅凭自己的三寸之舌就取得了远胜于李云龙的胜利。这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的那样“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有的学生在点头,表示同意)(十七、十八)课文内容探讨1本文记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是什么?(学生回答)课文题目即是。(“烛之武”“退秦师”)(十九)继续研讨,学生谈理解,教师总结。2、烛之武为什么能临危受命?一是郑伯态度诚恳,勇于自责,并晓之以理;一是烛之武深明大义,有爱国思想且腹有良谋、成竹在胸。教师提出疑问:烛之武能临危受命,是他之前很受重用,像诸葛亮那样以报主公知遇之恩吗?学生齐答:不是。教师:对,不是。那么,烛之武当时担任什么官职呢?(二十)画面内容是一句话:烛之武,在郑国一直担任“圉正”。教师强调生字的读音,然后陈述讲解:烛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终得不到升官,在郑国一直担任“圉正”(y)。“圉正”是什么官呢?大家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剧中孙悟空在大闹天宫之前被玉皇大帝封的什么官?学生兴奋地朗声齐答:弼马温。教师继续讲述:是的。烛之武当的就是养马的官,西汉汉武帝时期,也有一个养马的官后来名垂青史,这个人就是大将军卫青。看来历史上不少名人都喂过马,现代天才诗人海子也向往“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的生活,那我们也去喂马吧。(学生齐笑)再说我们的主人公烛之武被举荐使秦时,不但当的是喂马的小官,而且已经年过七十,须发皆白,身子伛偻,步履蹒跚。(教师深情地、抑扬顿挫地讲述如下)然而对于自己的久未被重用的遭遇,他既没有像苏东坡“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那样挂冠而去,也没有像陶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那样躬耕田园,也没有像陆放翁“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那样老死病床,而是像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那样勇当大任。对于突获重用,他也没有像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那样狂喜,而是像邓小平“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之既倒”那样举重若轻。学生不约而同地鼓掌,教师略感意外,礼貌地说“谢谢”。(目的:体现平等民主、促进师生和谐)(二十一)继续研讨3、烛之武为什么能够说服秦伯退兵呢?主要是烛之武善于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言谈中又似乎处处都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从而打动了秦伯,让秦伯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二十二)感知文中人物形象((二十三)再看我们的主人公形象,同学们谈自己的理解。烛之武不计前嫌-深明大义只身赴秦(军)-勇敢无畏娓娓陈词-智谋深广教师述评:他像杨家将那样无怨无悔,像关云长单刀赴会那样无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