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汽车三维布线和二维布线图的正向设计。2.1.汽车三维布线设计1.三维布线设计的基本要求(1)。三维布线中的每个线束应划分为合理的块并合理布线。三维布线应符合三维布线实施标准的相关要求。(2)当线束穿过孔时,应使用护套保护。如果线束跨越很长的距离,则添加一个夹子来固定线束,以防止线束下垂。避免与电线交叉成锐角,以免断线。(3)三维布线应符合整车电气设计方案和电气原理图。(4)三维布线应划分合理的块和分支方向,并应符合整车线束装配线装配的工艺要求。(5)线束应由金属板过孔处的橡胶套保护,并应密封良好。(6)如果金属板在接线位置有尖锐的棱角,则应翻转金属板,以免切断线束。线束的固定方式应选择得当,线束卡口或扎带之间的间距不应大于300毫米。在特殊环境和结构中,应考虑使用线束压板或线束保护板进行固定和保护。(8)进行三维布线时,必须在线束所处的环境下设置缠绕方法,并考虑温度、湿度、穿线空间、振动和摩擦等环境因素。2.三维线束设计要点(1)。在设计过程中,要经常与车身、底盘、总布置等部门联系,及时了解车身钣金和内饰的修改情况,保持与车身的联系,减少修改量。便于及时调整三维线束,确保三维线束的数据与车身和底盘各总成的数据一致。(2)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设置线束扎带、固定扣和线束固定压板的安装孔位置,并提交给相关部门,要求按孔等进行结构设计。如果卡扣或压板的开启位置或开启方式发生变化,应及时协调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调整。线束应布置在车辆上的最小距离处,且不得暴露在车身中。(4)线束外径的模拟应基于整车原理(导线外径、导线数量)和捆绑方法。需要在所有线束和金属片之间保留一定的间隙,以避免实际生产的线束具有比模拟线束更厚的外径并且不能被穿线的现象。(5)当布置线束时,试着沿着电流跟随金属片部件的形状。较粗直径处线束的模拟弯曲半径应与线束实际载荷的半径基本一致,以避免线束模拟长度过长或过短的现象。(6)布置线束时,线束应尽可能被车身内部装饰件和附件覆盖,以防止线束影响车辆的美观并保护线束。线束应划分清楚,避免线束之间不必要的二次切换,否则会增加导线长度和连接器数量,从而增加线束的生产成本。(8)线束的穿线空间和连接器的固定空间应足够,必须满足实际情况下穿线和插入操作的方便性。3.3D接线标准的实施6,4。在国内车型中,车辆线束的块定义和设计通常分为乘用车型和商用车型。目前,乘用车和大型客车是虚拟企业的主要类型(1)母线线束的块定义和设计主要针对一级以上的大型母线线束。一般来说,总线线束可分为:仪表板线束(连接仪表板电气部件、配电箱、底盘线束等)。),底盘线束或底盘线束(连接前外壳灯、电动喇叭、配电箱、发动机电气部件、侧外壳和行李厢灯、后外壳灯、底盘电气部件、前外壳线束等。)、天花板线束(连接新风扇、扬声器、DVD多媒体系统、内部顶灯、外部位置灯等。),防抱死制动系统线束(连接防抱死制动系统控制器、车轮速度传感器、空气压力电磁阀等。)、空调线束(非独立或独立)、蓄电池电源线束、起动机线束、蓄电池接地线束等。总线线束可根据整个总线的电气设备配置和电气系统的布置位置灵活划分。线束有足够的布局空间且易于固定,因此车身框架和底盘之间的配合程度不高。由于大部分母线线束所处的工作环境恶劣,线束的捆绑保护方法比较严格,需要在防尘、防水、抗高温、抗磨损等方面进行捆绑保护。由于布线空间不受限制,通常使用波纹管密封装订。(下图显示了整个总线的接线图),8、整个母线的接线图,9,(2),卡车线束的块定义和卡车线束的块设计以重型卡车为例,一般来说,重型卡车的线束可分为以下大块:前线束(连接前灯、空调单元、喇叭、刮水器电机、清洗电机等)。),仪表板线束(连接仪表板电气部件、配电箱、前线束、车门线束等。)、驾驶室天花板线束(连接内部顶灯、外部位置灯、扬声器、仪表板线束)、车门线束(连接车门电气部件)、底盘车架线束(连接后尾灯、底盘电气部件、发动机电气部件、防抱死制动系统等)。)、电池电源线、电池负极线等。卡车线束的具体划分可根据卡车的专用功能进行定义。卡车线束的工作环境比公交车线束差,因此对其绑扎过程的处理更为严格。然而,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存在卡车线束的生产工艺要求低于轿车和公共汽车的现象。目前公司承担的卡车项目主要集中在驾驶室部分,底盘车架部分的线束与底盘整体供货,因此在卡车线束的设计中只需要设计驾驶室线束。(下图为卡车驾驶室布线图)卡车驾驶室布线图。11、卡车驾驶室布线图、卡车驾驶室布线图、12,(3),汽车线束的块定义和设计目前,公司设计的汽车包括两厢汽车和三厢汽车,其中三厢汽车多为乙级和丙级车型,两厢汽车主要为MPV和SUV。汽车线束包括发动机舱线束、驾驶舱线束、行李舱线束和第三舱外部的线束。汽车线束的具体分块原则一般根据白车身的设计划分分块定义(如前、侧、后、地板、天花板、车门等)。),每个模块可以根据电器的功能配置、身体结构等因素进行细分。并且可以根据整个汽车的电气系统配置和电气部件的布置位置来确定连接到每个块线束的电气部件。(下图为整车线束框图),13、整车线束,14、(4)、前灯线束的块定义和设计。前灯线束从属于发动机舱线束。线束通常布置成连接前外壳线束(或挡泥板线束)、发动机舱配电箱、左前组合灯、左前雾灯、发动机冷却风扇、ai(下图显示了前照灯线束的接线图)在设计前照灯线束时,应注意,由于有大量高功率电气设备连接到前照灯线束,线束中需要设计多个接地点以满足电力需求。由于线束所处环境的高温和高湿度,以及金属板的许多边缘和角落交叉,线束通常用波纹管或加工塑料布包裹。(5)发动机线束的模块定义和设计发动机线束属于发动机舱线束的主要部件,大部分线束分布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上。它主要连接到前线束(或翼子板线束)、发动机舱配电箱、蓄电池、电喷控制器、发动机传感器(爆震传感器、发动机转速传感器、进气温度和压力传感器、相位传感器、前后氧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油压开关等。),发动机执行器(喷油器、碳罐电磁阀、点火线圈、节气门体等。)、发电机、压缩机、起动机以及手动或自动变速器上的各种传感器、开关和控制器(例如速度传感器、倒档开关、空档安全开关、PRNDL开关、自动变速器控制器、换档电磁阀等)。)。发动机上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类型和数量通常因配置的发动机而异(如三菱、宝马、大众等)。)和电喷控制系统(如博士、UMC、德尔福、马瑞利、西门子等。)(下图显示了发动机线束的接线图)。在发动机线束的布线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线束的绑扎方法。发动机上的大多数线束都处于高温环境(80以上),油、气和湿度都很大。因此,有必要用耐高温、耐油和耐水的特性包裹线束。2)线束的固定方法。发动机的振动频率很高,因此线束必须固定牢固。不适合使用传统的线束扎带或线束夹。应使用波纹管夹和线束定位夹进行固定。利用发动机现有的螺栓来固定波纹管夹支架和线束定位夹,从而有效地固定发动机线束。3)、线束要远离高温部件。例如,发动机排气管、转向油泵等。特别是连接到氧传感器的分支线束,线束的连接器需要安装和固定,以防止线束自然下垂并随着插入而接近排气管。4)线束接地点的设置。控制器、传感器接地点和致动器接地点需要单独设置。19、5)、电气元件未固定在发动机上,尽量不要从发动机线束分支连接;当发动机线束过渡到车身上的电气部件时,应在过渡位置(而不是在发动机上)设置一个固定点,以避免由于发动机振动导致的拉动线束和松开线束与电气部件之间的连接的现象。(6)车身前部线束(或翼子板线束)的定义和设计前部线束是发动机舱线束和驾驶舱线束之间的过渡连接线束。根据线束干线在车身钣金件上的不同布置位置,可将其定义为前围线束(干线从驾驶舱前围板穿入发动机舱,并沿前围板边缘延伸)和翼子板线束(干线通过翼子板从驾驶舱过渡到发动机舱,并沿翼子板接线连接电气部件和线束)。20、前围线束作为两个座舱的过渡连接线束,主要与座舱内的车身主线束、仪表板线束、发动机舱内的发动机线束、前灯线束、防抱死制动系统前轮速度传感器线束连接;然后,根据电气元件的布置位置,连接相应的元件,如侧转向信号、前刮水器电机、防抱死制动系统控制器、发动机舱配电箱、蓄电池、制动水平开关等。(下图为前围线束的接线图)在设计前围线束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个事项:第一,主干线从驾驶舱转移到发动机舱的两室密封处理。此处密封套的密封必须良好,以防止噪音、灰尘和废气通过通孔进入驾驶舱,从而影响驾驶舱的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嘿。21岁。其次,接地点的设置要求分别设置电机接地(如刮水器电机)和控制器接地(如防抱死制动系统控制器)。一般情况下,防抱死制动系统控制器的接地是单独设置的。第三,设置线束的缠绕和保护方法。线束用作两个舱室之间的过渡连接线束。电线数量多,外径大。因此,线束主线的外径较粗。因此,在包装主线时不适合使用波纹管。聚氯乙烯绝缘带可用于包裹或紧密包裹。可以在分支线束处选择相应的缠绕方法。前围栏线束块的定义和设计仪表板线束沿仪表板的管梁布置,连接仪表板的电气部件、车身的主线束、天花板线束、前线束、空调单元线束、左前门和右前车门线束等。根据整车仪表板总成的装配工艺,线束的划分定义更加合理。在不与整车装配过程相矛盾的情况下,前围线束可以分为仪表板线束,这样前围线束就不会分开。线束连接的仪表板电气部件主要包括仪表板扬声器、驾驶舱配电箱、组合开关、点火锁、各面板控制开关、组合仪表、发动机防盗控制器、点烟器、空调控制器、手套箱灯、电动转向电机、刹车灯开关、电子油门踏板、接收器等。根据整个车辆的电气配置和电气部件的布置位置,连接的特定电气部件通常是不同的。(下图显示了仪表板线束的接线图)。24、仪表板线束的接线、25岁。在仪表板线束的布线布局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主线束应沿管梁布线,在此处线束外径相对较粗,线束不易沿管梁弯曲形成,线束压板可设计为固定,以确保线束的布线和固定(如下图所示)。嘿。嘿。26,2),在管梁上设置线束的接地点。接收器和仪器的接地应分开设置;接地线应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引出时,接地线应均匀合理地分布在管梁上,以避免主线外径增大的现象。仪表板上的大多数电气部件通过管道梁接地。由于管道梁用螺栓固定在车身钣金零件上,接头处可能会发生腐蚀,这可能会导致电气部件接地不良。因此,最好设计一个单独的管梁接地线束,用于将管梁连接到车身钣金零件上,并使车身具有良好的防潮性。3)设置线束长度时,需要预留一些电气部件的对接线束长度,以便拆卸和维修,如组合仪表、接收器、空调控制器等。27,4)仪表板线束的捆绑方法。仪表板部分布局空间拥挤,穿线空间有限。为了有效地减小线束的外径,建议对布置在管梁上的干线采用聚氯乙烯绝缘胶带缠绕法。对于为拆卸和修理某些分支线束而预留长度的分支线路,可使用泡沫胶带将其包裹,从而降低线束随车身移动时产生的噪音。(8)气囊线的定义和设计(下图显示了气囊线束的接线图)。28、气囊线束布线、29岁。气囊线束的设计和布线应注意以下几点:1)。当气囊线束的接线与仪表板线束或其他主线束的接线一致时,不需要在车身部件上单独设置固定点,用线束带或线束双管夹固定在其他线束上;2)线束需要用黄色波纹管包裹和保护,便于与其他线束区分开来。3)气囊电子控制单元需要单独设置接地点,不与其他电气系统共用接地线。(9)、空调机组线束块的定义和设计空调系统的控制方式一般可分为手动、电动、半自动或自动控制方式。空调机组线束是安装在空调机组上的线束,主要与仪表板线束、鼓风机电机、鼓风机电机调速器、空调控制器、蒸发器温度传感器、模式风门电机(非手动)、温度风门电机(非手动)、内外循环风门电机(非手动)、室内温度传感器(非手动)等连接。(以下两幅图分别是手动和自动空调机组的接线图),30,手动空调装置的接线图。31,自动空调装置的接线图。32,空调机组的接线图通常与空调机组作为一个整体提供,因此线束的固定和捆绑由空调制造商自己解决。但是,在线束设计中,有必要设置空调单元线束和外围线束(主要是仪表板线束)的对接位置和长度。如果空调机组的线束与非机组电气设备(如空调控制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生产安全培训课件
- 农业安全生产培训感悟课件
- 农业农产品安全培训课件
- 酒店调整房价营销方案(3篇)
- 创造性复述课件
- 先秦老子有无相生课件
- 内网信息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创城实地点位培训课件
-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我来编童话 同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
- 《一块奶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究-以某集团为例》15000字【论文】
- 2025至2030年中国去屑洗发露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输变电工程监督检查标准化清单-质监站检查
- 《传统书画装裱与修复中材料的选择与运用》
- 2024ESC心房颤动管理指南解读
- 防洪排涝工程合同范本有效
- 医院视频监控系统维保方案
- 门诊护士课件教学课件
- 职务侵占罪培训
- 中式烹调师技能等级认定四级理论知识试卷
- DB65-T 4784-2024 冰川范围调查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