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4922.2-2001 实验动物 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相比于其前身《GB 14922-1994》,在多个方面进行了修订与补充,以更适应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需求和国际标准的接轨。具体变化包括:

  1. 分类体系调整:新标准对实验动物的微生物控制水平进行了重新分类,从原有的普通级、清洁级、无特定病原体级(SPF)和无菌级四个级别,调整为更为细致和明确的分类系统,增加了新的级别定义,旨在更精确地反映动物的微生物状况。

  2. 检测方法更新:标准引入了更多现代微生物学检测技术,如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提高了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使得对病原体的监测更加准确快速。同时,对每种病原体的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了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和重复性。

  3. 监控项目增减:根据国际上的新发现和研究进展,新标准调整了需要监测的微生物清单,增加了一些新发现的重要病原体,同时剔除了一些已不再被视为关键威胁的病原体,使得监控内容更加符合当前科研和生物安全的需求。

  4. 质量控制要求提升:对实验动物生产、饲养和使用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措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强调了环境设施、人员操作、饲料和饮用水等方面的管理规范,以确保实验动物的微生物等级维持在规定标准内。

  5. 认证与评估机制:建立了更为完善的实验动物微生物等级认证体系,明确了认证流程、周期及复审要求,增强了标准执行的可操作性和权威性,有助于提升实验动物质量和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6. 文档记录与信息管理:强调了实验动物微生物监控的记录保存和数据管理的重要性,要求建立详细的监测报告和档案管理制度,便于追踪、分析和交流相关信息。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 14922.2-2011
  • 2001-08-29 颁布
  • 2002-05-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 14922.2-2001 实验动物 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_第1页
GB 14922.2-2001 实验动物 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_第2页
GB 14922.2-2001 实验动物 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 14922.2-2001 实验动物 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标准是在4922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监测等级(啮齿类和兔类)的基础上,与寄生虫学监测等级的有关内容分开,形成的独立标准。本标准对实验动物等级进行了重新设定,与寄生虫学等级对应,将实验小鼠和大鼠的微生物学等级分为清洁级、无特定病原体级(无菌级,取消了普通级。豚鼠、地鼠和兔仍保留四级。犬和猴分为普通级和应增加了犬和猴的微生物学监测项目。本标准对取样数量作了重新规定。根据生产繁殖单元大小决定取样数量,改变了过去按动物等级取样的做法。兔、犬、猴等较大动物可以活体采样,不必处死动物,因此取样数量也没有减少。本标准对必须检测和必要时检测作了限定性说明:“必须检测项目:是指在进行实验动物质量评价时必须检测的项目。必要时检测项目:是指从国外引进实验动物、怀疑有本病流行、申请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和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时必须检测的项目”。本标准从3个方面对监测项目进行了调整:删除原标准列出、但实际检出率极低或很少检出的项目(如:实验小鼠、大鼠不检测多杀巴斯德杆菌);增加近年来在动物生产中出现的一些病原微生物(如:念珠状链杆菌)。同时,对不同等级动物的个别监测项目进行了调整(如:嗜肺巴斯德杆菌由清洁级调为使不同动物各等级检测项目更加合理。本标准及其相关配套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4922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贺争鸣、田克恭、李红、黄韧、屈霞琴、范薇。本标准于1994年1月首次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4922括: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的等级分类、检测要求、检测程序、检测规则、结果判定和报告等。本标准适用于豚鼠、地鼠、兔、犬和猴;清洁级及以上小鼠、大鼠。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14926. 1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检测要求4门外观指标动物应外观健康、无异常。5和表6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 鼠病原菌检测项目一表2豚鼠、地鼠、兔病原菌检测项目一一 病原菌检测项目牛州表4小鼠、大鼠病毒检测项目一 鼠、兔病毒检测项目一一表6犬、猴病毒检测项目二一5检测程序5. 1检测的动物应当日按细菌、真菌、病毒要求联合取样检查。 一一一分离血清,检查病毒抗体或菌解剖卜一气管分泌物、肠内容物、矗器分6检测方法按 64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年检测动物一次。每2取样数量:每个小鼠、大鼠、地鼠、豚鼠和兔生产繁殖单元;以及每个犬、猴生产繁殖群体,根据动物多少,取样数量见表70表7实验动物不同生产繁殖单元取样数量息1 1 *KX*.?% T 5T, T 10T i 20一一了3取样、如:四角和中央)选取动物。装好,安全送达实验室,并附送检单,写明动物品种品系、级别、数量和检测项目。无特殊要求时,兔、犬和猴的活体取样,可在生产繁殖单元进行。 指在进行实验动物质量评价时必须检测的项目。指从国外引进实验动物时;怀疑有本病流行时;申请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和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时必须检测的项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