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中和滴定原理及仪器使用(1课时)_第1页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及仪器使用(1课时)_第2页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及仪器使用(1课时)_第3页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及仪器使用(1课时)_第4页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及仪器使用(1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及仪器的使用,.,思考:今有500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你能想出多少种测定其浓度的方法?,.,.,一、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1、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2、酸碱中和滴定3、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在滴定达到终点(即酸碱恰好反应)时:生正盐,酸碱均没有剩余,则酸所能提供的H+数与碱所能提供的OH-数必然相等,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去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n(H+)=n(OH-),即:c(酸)V(酸)a=c(碱)V(碱)b,.,知C(A)量取VB,读出VA,即可求出C(B),4、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思考:要想使测定的浓度更准确,你认为该实验的操作关键是什,需要能指示酸碱反应完全的物质酸碱指示剂,(1)准确测量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2)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需要能准确测量溶液体积的仪器滴定管,.,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主要仪器及使用,(一)滴定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1、酸碱滴定管的结构,玻璃活塞,橡胶管玻璃球,.,仪器的使用,1.结构2.刻度3.操作4.读数,滴定管的构造特点,应读到小数点后几位?,两位,.,(1)酸式滴定用的是玻璃活塞,碱式滴定管用的是橡皮管。(思考为什么?)(2)滴定管的刻度从上往下标,下面一部分没有读数,因此使用时不能放到刻度以下。(3)酸式滴定管不能用来盛放碱溶液,碱式滴定管不盛放酸溶液或会腐蚀橡胶的溶液(如强氧化性的溶液)。(4)滴定管的精确度为0.01mL,比量筒精确;所以读数时要读到小数点后两位。实际滴出的溶液体积=滴定后的读数-滴定前的读数,.,仪器的使用,.,平视:凹液面,俯视,仰视,读数,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切或在同一水平线上,.,仪器的使用,您读得准吗?,答案:25.60mL,.,滴定管与量筒区别,量取液体常用仪器:量筒、滴定管量筒:粗量仪,10mL量筒最小分刻度为读数精确到,无“0”刻度滴定管标有温度、容积、“0”刻度在最高点常用规格:25mL、50mL最小分刻度:,读数精确到(精量仪可估读一位,粗量仪不能估读),0.1mL,0.1mL,0.1mL,0.01mL,.,滴定管的使用,1.检查是否漏水2.洗涤:先水洗,再用待装液润洗2-3次3.排气泡,调液面:先装入液体至“0”刻度以上2-3厘米处,排净气泡后调整液面到“0”或“0”以下,记下刻度,注意平视不能仰视或俯视4.滴液:左手握住滴定管活塞(或挤压玻璃球)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着锥形瓶颜色的变化酸式滴定管的用法,.,2、使用方法,检漏洗涤装液调零滴定,(二)锥形瓶,用于酸碱的中和反应,不得用待装液润洗,但有水不影响结果。,终点的判断(即指示剂的选择):,.,三、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步骤,2.滴定阶段:,3.数据处理阶段:,NaOH+HCl=NaCl+H2O,C标.V标=C待.V待,1.准备阶段:,检查是否漏水,水洗,润洗,装液,记录初读数,取待测液,加指示剂,滴加标准液直至颜色发生明显变化,记录末读数,计算待测液浓度,.,红橙黄,红紫蓝,无色粉红红,.,选择原则:终点时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明显灵敏、易观察。,4、指示剂的选择,因为石蕊试剂变化不灵敏,所以一般不用石蕊作中和滴定的指示剂。,强酸滴定强碱,酚酞或甲基橙,酚酞:酸滴定碱颜色由红刚好褪为无色碱滴定酸颜色由无色到粉红色甲基橙:酸滴定碱顔色由黄色到橙色碱滴定酸顔色由橙色到黄色,.,指示剂的选择,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要灵敏,变色范围最好接近滴定终点。即:碱滴定酸宜用酚酞作指示剂,酸滴定碱宜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过程中一般不能用石蕊作指示剂,为什么?)。注意:1、指示剂用量不能过多,因指示剂本身也具有弱酸性或弱碱性,会使滴定中耗标准液量增大或减小,造成滴定误差。2、考虑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盐的性质。若生成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用甲基橙;若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用酚酞。,.,把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夹上,锥形瓶放在下面接液体,滴定过程中用左手控制活塞,用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应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滴定操作:,滴定终点判断:,当滴入最后一滴溶液时颜色发生变化且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