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3水的组成,化学九年级上册,扬武中学孙应权,2013.10,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种生物体内也都含有水。,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生命之源,水力发电,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联合国把每年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生物体内都含有水,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千差万别,但有一共同特点:体内水的质量与生物体总质量的比(亦称质量分数)一般都在60%以上。,学习目标,1.认识水的组成,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及分析推理问题的能力。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自学及合作能力。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与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英国的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常常爱给朋友们表演魔术:他拿了个“空”瓶子,在朋友们面前晃了几下,然后,他迅速地把一支点燃的蜡烛移近瓶子。“啪!”的一声,瓶口吐出了长长的火舌,但立刻又熄灭了原来,这位魔术师在瓶子里早已装满无色的“可燃空气”(氢气和空气)。它们混合后点燃,会发出巨大的声响。起初,普利斯特里只是给朋友们变变魔术而已。可他并没有发现变完魔术后,瓶子里还有一位神秘的“客人”。终于有一天,普利斯特里发现瓶壁上有不少水珠!,水的真面目第一次被揭开(18世纪中叶),小资料,1781年,普利斯特里把他的发现告诉卡文迪许。卡文迪许用不同比例的“可燃空气”和空气混合物进行实验,证实了普利斯特里的发现,并断定生成的液体是水。在氧元素被确认后,卡文迪许用纯氧代替空气,从而确认2体积的“可燃气”与1体积的氧恰好化合成水。但是虔诚的“燃素学说”信徒,还始终认为水是一种元素,没有对水的组成做出正确的解释。,水也被看作是一种元素,小资料,直到1783年,卡文迪许的助手布拉格登于访问巴黎时,将这一实验告诉了拉瓦锡。拉瓦锡立即进行了跟踪实验,不仅合成了水,同时还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再次确认了水的组成。,18世纪科学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成就之一,小资料,问题一,1.氢气的物理性质有哪些?2.氢气的化学性质有哪些?3.点燃氢气前为什么要验纯?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一、认识氢气,氢气纯度的检验方法,视频1,讨论,1.上述实验中有无新物质生成?发生了什么变化?2.上述实验中是否有水滴生成?,视频2,1.水的电解实验,二、探究水的组成,视频3,问题二,问题1:电解水时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试管内发生了什么现象?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有何差异?问题2:两极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能否用实验来证明?问题3:在电解水的实验里,生成了几种新物质?水是否发生了分解反应?你能否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出来?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符号。问题4:讨论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是否发生变化?问题5:分析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说明其中的哪些现象和事实能够说明水不是一种元素,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一、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实验分析,正极管气体,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5ml体积,负极管气体,氢气,氢气,能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10ml体积,水,H2,O2,2、实验现象:,3、检验气体:,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接近火焰后,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说明是氢气,(1)两个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2)一段时间后,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电解水测定水的组成,4、实验结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_和_;水分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氧气,水分子(H2O)模型,电解水实验的中水分子的微观变化,视频4,水分子分解(图解),水分子,水分子分解(图解),H,H,H,H,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2H2O,2H2,O2,水是由_和_组成的。,氧元素,氢元素,揭开水的组成秘密!,氢元素(H),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元素(O),2.在水通电分解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是否发生变化?,讨论,1.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例1:,下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若甲管生成气体A,则b应接电源的极。(2)气体B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产生的现象是,说明气体具有的性质是。(3)用法收集氢气和氧气,这是根据。(4)该实验得出了水是由组成的。,负极,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助燃性,排水法,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氢元素和氧元素,右图是通电分解水的实验装置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电解水时常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硫酸,其目的是_。2、根据图可知:A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_,B试管内收集到气体是_。,3、检验A试管内的气体的方法是_4、检验B试管内的气体的方法是_5、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课堂练习,增强水的导电性,氢气,氧气,用燃着的火焰接近气体,若气体能燃烧火焰且呈淡蓝色,说明是氢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气体,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1.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水电解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2)水可以蒸发成为氢气和氧气。()(3)水电解时水分子被破坏。(),三、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定义,问题1:氢气、氧气、水它们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各由什么元素组成?问题2:你能否写出前边接触过的物质的化学符号(氢气、氧气、氮气、红磷、铁、硫磺、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1)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是。(2)由两种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是。(3)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是。问题3:你知道上述物质属于物质分类中的哪一类吗?问题4: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吗?问题5: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吗?问题6:含氧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吗?,概念中包含两个要素:纯净物、同种元素,纯净物根据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物质,混合物:,化合物:,单质:,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无固定组成,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二氧化硫等,由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如氧气、氢气等,物质分类,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O)和臭氧(O),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也不一定是化合物,如:CO和CO,注意:,例2:将下列物质进行初步分类(抢答),物质,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混和物,CO,H2O2,KMnO4,CO2,KClO3,N2,N2,KClO3,H2O2,CO2,KMnO4,氧化物,CO,空气,空气,H2O,H2O,Fe,S,KCl,MnO2,食盐水,醋酸,食盐水,醋酸,Fe,S,MnO2,KCl,二、物质分类,知识网络,一、水的组成水氢气氧气气体汇集负极正极气体特征可燃助燃物质组成由氢氧由氢元由氧元元素组成素组成素组成,随堂检测,1.鱼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A.水的组成中含有氧元素B.水在常温下为液态C.水能分解放出氧气D.水中能溶解一定量的氧气2.下列有关氢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无味B.能够燃烧C.难溶于水D.密度很小3.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最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B.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然后接通直流电源C.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索组成的D.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D,B,D,4.生活离不开水,下列各种“水”,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员工培训交通安全知识课件
- 农业农村部在京单位2025年度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万兆园区区域联网架构优化方案
- 难点解析公务员考试《常识》章节测评试卷(附答案详解)
- 让626时刻记心中1000字15篇
- 2025年事业单位笔试-浙江-浙江临床医学工程技术(医疗招聘)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工业视觉缺陷识别-洞察及研究
- 2025年事业单位笔试-云南-云南皮肤病与性病学(医疗招聘)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钠离子电池生产项目经营管理手册
- 2026届贵州省六盘山育才中学化学高二上期中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洛阳民宿的分析报告
- 临时用电设备的安装与接地要求
- 工会 个人现实表现材料
-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化学药品)2009年版
- 各大媒体联系方式(投诉举报提供新闻线索)
- (完整)三年级下册数学竖式计算题500题(可直接打印)
- GB/T 43241-2023法庭科学一氧化二氮检验气相色谱-质谱法
- 小儿腹泻护理查房
- GB/T 42653-2023玻璃高温黏度试验方法
- 代持股权挂名法人协议书
- 普通化学(第五版)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P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