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读之考点综述_第1页
2013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读之考点综述_第2页
2013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读之考点综述_第3页
2013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读之考点综述_第4页
2013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读之考点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高考复习选做题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读之考点综述,第一课时,湖南省常宁市第一中学廖亚青,一,1.感受命题特点。2.掌握解题思路。3.了解备考方略。,教学目标,着重体现“应用拓展”与“发展创新”两大目标。侧重语文应用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分析作品的主题表达,知人论世,探讨文本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及社会价值;就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有创意解读,就某些问题提出独到见解。,赋分12分。,考纲表述,1.选材上遵循考纲,围绕已学重要概念和思想来组织;选材精当,为浅易文言选段;或多段比较,或单段阅读。2.设题上设置两道小题,呈现难易梯度;分析主题表达,探究现实价值。,考查题型,(2011湖南,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9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注】其:反身代词,指自己。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含义的异同及所体现的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200字左右。,真题解读,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对待别人的国家,要象对待自己国家一样;对待别人的家庭,要象对待自己家庭一样;对待别人的身体,要象对待自己身体一样。,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含义的异同及所体现的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200字左右。参考答案:两段文字都体现了“爱”的思想,但儒家倡导的是有等级的仁爱,“以及”表明是推己及人,先后有别;墨家主张的是无差别的兼爱,“若视”表明的是一视同仁,爱无等差。可以从强调人的平等和社会的公平的角度,也可以将个人命运融于国家与社会利益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的角度,还可从儒、墨兼用,各取所长,有助于维护人的尊严与实现社会和谐的角度等,联系现实谈看法。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真题解读,1把握文本内涵,紧扣题干指向;2.选择定点角度,联系现实意义;3.表述准确全面,条理清晰严谨.,解题思路,(1)根据所引论语的两句话,你认为应该怎样与人相处?(4分)答:(1)孔子认为与人相处不能疏远也不能过于亲密。别人做错了事,真心相劝,善意引导,他实在不听也就作罢,不要自取其辱。,典例解析,孔子的学生子游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数”(shu)是“屡次”的意思。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领导)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那么,应该怎样与朋友相处呢?子贡曾经问过他的老师,孔夫子告诉他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论语颜渊),你认为孔子“与人相处”的观点是什么?,(2)对孔子的这种与人相处之道,你是赞成还是不赞成?理由何在?(8分)示例:(此题可多元解答,正反回答均可,关键是说出充分的道理。)赞成。各人有自己的性格和观点,人家不接受你的意见,再多说也未必有效。过于去凑近别人,似献殷勤,会令人讨厌,也辱没了自己的人格。人与人不可能绝对一致,总存在差异性,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可求同存异,有点包容,不必事事处处强求一律。不赞成。同志间朋友间要相敬相亲,团结是第一要义。帮助人要有诚意,诚则灵。因害怕反受其辱就放弃,实际上还是掺有私心。,典例解析,答题步骤:1、解读文本亮观点(解释归纳)2、阐述观点析理由(分析阐述)3、联系现实作结论(得出结论)得分关键(三个要素齐全)观点鲜明、准确、有个性;事例概括简要;分析说理全面、精当。,方法小结,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吕氏春秋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墨家有个有名的人叫腹黄享,他儿子杀人,秦惠王说:“先生年纪大了,没有其他儿子,我已经命令官吏不要杀他,先生这件事你就听我的吧。”腹黄享回答说:“墨家的准则说:杀人的人死,伤人的人被判刑。这正是禁止杀人伤人的。禁止杀人伤人是天下的大义。大王虽然赐我儿子活命,命令官吏不要杀他,我不能不坚持墨家的准则。”没答应惠王,于是杀了他儿子。(1)上述材料中腹黄享具有怎样的品质?(4分)答案:不徇私情,坚决依墨家的准则行事。,课堂练习,课堂练习,(2)有人说腹黄享太死板、太无情了,秦惠王都赦免了他儿子,而他自己却大义灭亲;也有人说,腹黄享虽然没有了儿子,却捍卫了规则与法律的尊严,他是舍私利而守大义。请你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少于100字。(8分)参考观点:从情的角度来说。腹黄享的做法是不符合人之常情的。中国自古就承认“亲亲相隐”的合理性,孔子在论语子路里曾提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其次,作为法律最高仲裁者的秦惠王已经明确赦免他儿子,他完全可以以此为台阶,给自己一个宽恕儿子的理由。再说,秦惠王赦免了他儿子,而腹黄享却坚决杀了自己的儿子,这也是有违古代君臣之道的。,亮观点,(2)有人说腹黄享太死板、太无情了,秦惠王都赦免了他儿子,而他自己却大义灭亲;也有人说,腹黄享虽然没有了儿子,却捍卫了规则与法律的尊严,他是舍私利而守大义。请你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少于100字。(8分)参考观点:从理的角度来说。腹黄享的做法是符合大义的。有道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能因为是自己的儿子就不一视同仁,在规则与法律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