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人口、城市与交通.ppt_第1页
专题六、人口、城市与交通.ppt_第2页
专题六、人口、城市与交通.ppt_第3页
专题六、人口、城市与交通.ppt_第4页
专题六、人口、城市与交通.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迁移:,真题1(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卷)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回答(1)(2)题。(1)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2)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专题六、人口、城市与交通,真题2(2011年高考江苏地理)下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1)(2)题。,(1)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2)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ABCD,一、区别人口增长模式:(1)从特征上区分:现代型是三低,过渡型是高低高,传统型、原始型是高高低。(2)从数值上区分:原始型和传统型的人口出生率都在3.0%以上;现代型的人口出生率大致在1.5%以下;而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3)特殊国家:我国的人口增长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生率急剧下降,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目前,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1%,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然很多,人口增长很快。,1(2011年北京海淀区模拟)下面左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增长状况图,右图为不同阶段人口发展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1)左图中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与右图人口增长阶段对应正确的是()A甲B乙C丙D丁(2)影响丙国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原因有()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医疗卫生水平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ABCD,二、人口迁移及其影响:1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1)对迁入地: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不利影响: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2)对迁出地:有利影响:加强迁出地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不利影响: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2读我国省(市、区)际人口迁移概率比较图,回答(1)(2)题。(1)从2000年我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来看,我国五个主要的人口迁入省区是()A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和北京B广东、浙江、福建、江苏和北京C广东、北京、广西、江苏和浙江D广东、浙江、北京、山东和海南(2)从2010年人口数据来看,我国净迁入人口的省区出现变化,其中人口迁入明显减少的省区是()A北京B上海C广东D江苏,人口增长与影响,例1(2011年天津河西区质检)图一是我国某省人口情况图,图二是该省2000年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回答(1)(2)题。(1)表示该省人口机械增长(指因人口迁移而引起的增长)的曲线是()AaBbCcDd(2)2000年该省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总人口增长快B人口增长速度快C迁移人口少D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迁移,例2(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卷)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A迁入率持续上升B迁出率持续降低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2)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A上海B安徽C湖南D河南,人口老龄化问题分析人口老龄化会引起一系列问题:(1)社会经济负担加重。由于老年人越来越多,社会用于老年人口的财政支出日益增加,给社会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2)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首先,人口老龄化影响社会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其次,人口老龄化必然导致劳动力老化,不能适应现代化企业和先进科学技术的要求,也不利于进行职业上和地理上的转移。再次,老年人口增多,由于收入相对降低,积累率不高,也会使消费结构不变,经济发展停滞。(3)老年人生活保障问题、医疗保健问题、精神孤独问题等会形成各种社会问题。(4)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容易造成国防兵力不足。,下图为我国某省近三十年来四个年份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ABCD(2)年份的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是()A人口年龄结构合理促进经济发展B人口增长过快制约经济发展C劳动力不足制约经济发展D老年人口太多制约经济发展,(2011年黄冈模拟)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省区平均人口密度和老年人口(60岁)比重。读图完成13题。1导致两省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水资源D自然灾害2两省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可能是()A甲省区为“三低”类型人口增长模式B甲省区为过渡型人口增长模式C乙省区为“高高低”类型人口增长模式D乙省区为过渡型人口增长模式3两省区人口流动的趋向是()甲省区人口稀疏,为净流入区甲省区劳动力富裕,为净流出区乙省区人口稠密,为净流出区乙省区劳动力短缺,为净流入区ABCD,(2011年北京东城区质检)读图,回答45题。420012007年江苏人口()A迁入增多B出生率上升C自然增长率上升D死亡率下降5导致图中江苏人口增长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A历史、文化差异B自然环境差异C经济发展水平差异D人口政策差异,二、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一、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态、特征、区位及成因:,1(2012年押题卷)石家庄确定未来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为“一城三区三组团”,以此打造文化生态宜居城市。读石家庄“一城三区三组团”示意图,回答(1)(2)题。,(1)根据图示判断,“一城三区三组团”中的“三区”与图中序号对应正确的是()A老城区滨河新区东部新区B老城区滨河新区东部新区C老城区滨河新区东部新区D老城区滨河新区东部新区(2)从城市各功能区的区位因素上分析,东部新区最适宜发展的产业是()A金融商贸、文化娱乐B商务办公、商务服务C高新技术产业D重化工业、轻纺工业,解析:第(1)题,根据题意,未来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为“一城三区三组团”,读图可知,图中共同构成“一城”,各为其中一区,鹿泉、栾城、藁城各为其中一个组团。题中涉及老城区、滨河新区和东部新区,通过读图即可判断为老城区、为滨河新区、为东部新区。第(2)题,石家庄市东部处于夏季风的上风地带,不适宜发展重化工业;东部新区位置偏东,离市中心较远,不属于商务办公、商务服务等活动的理想场所,但环境比老城区优美,又有石黄高速、京珠高速、G307等多条交通主干线通过,交通便利,所以适合发展以高新技术为主的产业。答案:(1)A(2)C,二、城市化差异及影响:1城市化差异:,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2012年猜题卷)下图为某市过去五年内城市人口变化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图示城市不同区域人口变化反映的是()不同区域人口增长类型的差异人口迁移的方向逆城市化现象郊区城市化现象ABCD(2)近郊区常住人口增长率达26%左右,主要是由于近郊区()环境质量好交通通达度高土地价格高人文环境好ABCD,城市用地和城市空间结构,例1(2011年高考江苏地理卷)下图为某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与图中MN一线地价等级变化相符的是(),(2)图中P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区是因为()A土地形状不规整B交通不便C远离市中心D受铁路影响,城市化及其影响,例2(2011年杭州质检)读我国东部某城市20052010年外来人口流向调查统计图,回答(1)(2)题。,(1)下列叙述属于城市人口流向郊区的“拉力”的是()A城区房价房租昂贵B城郊之间交通改善C城区环境质量较差D郊区就业机会较多(2)该市外来人口流向的变化将会()A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B解决城区的环境污染问题C使城市的服务范围缩小D使第三产业大量向郊区转移答案(1)B(2)A,一、选择题(2012年押题卷)读我国甲、乙两城市不同区域人口变化(%)统计图,完成13题。1两城市发展进入()A城市化阶段B郊区城市化阶段C逆城市化阶段D再城市化阶段2甲城市发展水平比乙城市()A高B低C相同D不确定3导致两城市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B城市中心区危旧房改造与郊区新住宅建设的加快C城市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D城市第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可知,两城市中心区人口都在减少,而近郊区人口增加迅速,可推断此时两城市进入郊区城市化阶段。第2题,比较甲、乙两城市统计数据可以发现,甲城市中心区和远郊区人口都在减少,近郊区人口虽然增加,但整体甲城市人口增长缓慢;但乙城市近郊区和远郊区人口增加幅度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表明甲城市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慢,而乙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速度较快。第3题,我国城市化速度加快受多个因素的影响,但近年来第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根本原因。答案:1.B2.A3.D,二、综合题4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甲、乙两地区均为我国西部重要的农业区。甲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为_。乙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为_。(2)C城市位于_(地形区),该地形区的地质构造为_。(3)简述B城市成为西部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城市的原因。(4)A、B两城市均为本地区特大城市。比较A、B两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