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送杜少府复习.ppt_第1页
己亥杂诗,送杜少府复习.ppt_第2页
己亥杂诗,送杜少府复习.ppt_第3页
己亥杂诗,送杜少府复习.ppt_第4页
己亥杂诗,送杜少府复习.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八年古诗文阅读未考查,古诗文默写考查2次(2008、2012);RJ版八年级下册第30课,SJ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诵读欣赏,YW版八年级上册第30课。,考情及版本导航,21己亥杂诗,龚自珍,考点梳理,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作者简介:龚自珍,字璱(s)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毅然辞去官职,回归故里。本诗即为他在归途中所作。主题思想: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重点字句赏析:1.浩荡离愁白日斜。赏析:这里的“离愁”是指当时诗人与亲朋好友离别,愤然辞官还乡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也包含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诗人当时惆怅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炼字:“浩荡”一词将无形的离愁有形化、动态化,表现广阔无边的“离愁”,将画面无限放大,体现出诗人豪迈洒脱的气概。,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赏析:(修辞方法)这两句诗以新奇的比喻表现诗人的理想和信念。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诗人虽辞官离京,但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形象、贴切地展示了诗人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写作手法)这两句诗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表面上写“落花”,实际上是借此表露诗人的情怀,表达他虽脱离官场,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始终为国效力的情感和献身精神。(这两句诗现在常被用来歌颂奉献精神。),备战演练,1.(2015郑州模拟)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2分)_,既有离别京城的愁绪,又有回归的喜悦,更有始终不变的报国之志。(每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共2分),答案,2.(2014河北)第一句是怎样写“离愁”的?(2分)_,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1分)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1分)(共2分),3.(2015新乡模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诗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之意,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这两句诗。(2分)_,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落红”比作诗人自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命运,不忘报国的崇高献身精神。示例二:蕴含哲理:“落红”似乎成了无用之物,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能化泥护花,仍有价值和作用,寓指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均具有两面性,“有用”和“无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言之成理即可。2分),答案,近八年未考查;RJ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SJ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诵读欣赏,YW版七年级上册第30课。,考情及版本导航,26登飞来峰,王安石,考点梳理,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作者简介: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谥号“文”,世称王文公,后人称他为临川先生。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先生文集临川集拾遗等。写作背景: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年)夏,王安石任浙江鄞(Yn)县知县期满,去官返乡途中登灵隐山东南的飞来峰,即兴吟成此作,这是他初涉宦海之作。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写登飞来峰的所见所感,含蓄而又深刻地表达了作者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重点字句赏析: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赏析:这两句诗写景虚实结合。第一句紧扣诗题下笔,点明了地点,并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写古塔之高,是实写。第二句紧承首句而来,通过写在古塔上看到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进一步突出古塔之高,是虚写(联想)。炼字:“闻说”二字表推断,不写亲眼看到的景物,而是写传闻之景。目的是进一步突出古塔之高,为后两句的议论、阐发的哲理作铺垫。,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赏析:这两句诗借景抒怀,通过描写登飞来峰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自己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险、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现在一般用来表达这样的意思: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炼字:“不畏”二字气势夺人,道出了“身在最高层”的独特感受,反映了作者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浮云”二字,既是实写眼前之景,也是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比喻眼前的困难、挫折、障碍等),反映了作者对当时保守势力的蔑视。,备战演练,1.最后一句中的“自”字,有的写作“只”字,你认为哪一个字用得好?为什么?(3分)_,示例一:我认为“自”字用得好。(1分)“自”在诗中是“自然”的意思,用在此处使该句对上句的原因解释不显得过于绝对。(言之成理即可。2分)(共3分)示例二:我认为“只”字用得好。(1分)“只”在诗中念起来通顺上口,更符合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情。(言之成理即可。2分)(共3分),答案,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之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_,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意思对即可。2分),答案,3.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2分)_,本诗表达了他对保守势力的蔑视,(1分)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近八年古诗文阅读考查1次(2014),古诗文默写未考查;RJ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SJ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诵读欣赏(题名为“送杜少府之任蜀川”),YW版七年级上册第25课。,考情及版本导航,2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考点梳理,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作者简介:王勃,字子安,唐朝初年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有王子安集。写作背景:本诗是作者为送姓杜的友人到蜀州(一说蜀川)去上任而写的一首送别诗。主题思想:诗人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劝勉好友乐观面对离别,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真挚、深厚的友谊,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及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重点字句赏析: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炼字:“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使人感觉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并为其后乐观情怀的抒发作铺垫。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赏析:这两句诗意境高远,格调豪放,一扫离别时的低沉情调,改变了送别诗哀伤、悲凉的传统格局。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这既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备战演练,1.(2014河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_,与友人的惜别之情;(1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答案,2.(2014河南)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2分)_,示例一:“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1分)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示例二:“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1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3.任选角度,说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3分)_,示例一: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这两句诗则全无伤感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示例二:作者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运用形象的比喻写出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