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pptx_第1页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pptx_第2页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pptx_第3页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pptx_第4页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巴中南龛石窟,始于梁魏,续镌于隋代,盛镌于唐代,后经历代增铸,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巴中南龛石窟,全国仅有的“双首佛”石刻摩崖造像,巴中北龛石窟,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察图片中两尊佛像指出在服饰上有什么不同?,5,龙门石窟的大佛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变得温和可亲。这是孝文帝改革,接受汉族文化的结果。,典型的胡人服饰,具有中原文化特征,胡人汉化,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人教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三,本课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与条件本课难点:宗主督护制;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1.能写出以下内容:北魏的崛起与北魏重新统一黄河流域;北魏学习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宗主督护制;冯太后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2.归纳孝文帝改革前的社会矛盾及有利条件;3.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民族进步;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杰出人物的推动作用,冯太后和孝文帝在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社会改革迫在眉睫,时代特征,冯太后和孝文帝,北周,北方,南方,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东汉,隋朝,东魏,北齐,南朝(420-589),北朝(439-581),西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情况,386-534,581,25-220,266-316,一、时代特征,时代特征,1)魏晋南北朝时代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割据的时代。2)北方的割据势力之间,民族之间,战争频繁。3)江南相对稳定,得到较好的开发,社会经济发展较快。4)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依次向南迁徙、是民族大融合时代。,嘎仙洞:位于大兴安岭北段顶巅之东麓。洞为天然石洞,在西侧洞壁上,共刻有201个字,汉字,魏书。它证实了魏书礼制所载鲜卑先祖旧墟石室。是鲜卑族拓跋部的发祥地。,二、北魏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1.北魏的崛起:,族源:起源于东北鲜卑族拓拔部;魏晋之际游牧于山西、内蒙;东晋时建立代国,为前秦吞并。崛起:崛起:386年拓拔珪重建代国,改国号魏,史称北魏;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次年称帝,是为道武帝,北魏历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二、北魏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改革的重要前提,探究1:结合教材思考: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以及影响各是什么?,影响:,初步结束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创造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时间:,公元439年,探究2:结合教材内容归纳:拓跋珪改革的措施有哪些?有何意义?,拓跋珪的改革措施:,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实行编户;授田劝农;仿汉官制;重用儒生(如崔浩),拓跋珪改革意义:,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国家机构日益完备;为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兴办太学,三、社会改革迫在眉睫,-北魏统治面临严重危机,1.北魏政权制度建设存在欠缺,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各地豪强地主聚族而居,纷纷以宗族乡党的形式,割据一方。魏道武帝建立北魏政权时,为了取得各地宗主支持,被迫承认宗主在地方上的势力,并任命他们为政府收纳地方租税,征发兵役、徭役。宗主往往隐瞒户籍借此逃避赋役北魏前期征税分为“三等九品”,九品是按资产多少而规定赋税高低的品级;三等是按等第将税收送到不同地区,但实际上却无法做到。一方面由于世家大族隐瞒大量田地和人口,造成贫富不分;另一方面,由于官吏与地主勾结,把负担压在广大人民身上。,探究3: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北魏初期基层政权实行何种制度?这种制度有何弊端?北魏政权制度建设存在欠缺还表现在哪方面?,宗主督护制北魏政府任命地方豪强为宗主来管理当地事务,可以继承和内部转让,权力很大。产生两大矛盾:地方宗主与中央政权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矛盾)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阶级矛盾),三、社会改革迫在眉睫,-北魏统治面临严重危机,1.北魏政权制度建设存在欠缺在政权的基层统治方式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在赋税制度上的混乱,北魏统治者为掠夺土地、人口、牲畜和财富,热衷于发动战争。“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他们强迫其他各族人民充当步兵,在打仗时冲锋在前,稍有迟缓,就会被后面督阵的鲜卑族骑兵践踏致死。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写信给守城主将。信中大意是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清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王家范中国史通论,探究4: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思考: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国史之狱北魏太武帝年间,北魏大臣崔浩因主持编纂的国史直书揭露了北魏统治者拓跋氏祖先的羞耻屈辱的历史,被拓跋焘下令族诛,同时株连被杀的还有崔浩姻亲范阳卢氏、太原郭氏和河东柳氏等北方大族。,崔浩(?450年),残杀汉人地主官僚,导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1.阶级矛盾尖锐:,在政治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在赋税制度“纵富督贫,避强侵弱”,2.民族矛盾激化,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导致北魏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起义不断。,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地方宗主与中央政权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矛盾),残杀汉人地主官僚,“千古第一后”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周思源为什么对她评价这么高?北魏冯太后在孝文帝改革中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听政20年间,主持前期改革,为孝文帝全面改革奠定基础。培养孝文帝,使他具有浓厚的汉文化,为他推行全面和彻底汉化奠定基础。,442490年,四、冯太后和孝文帝,材料:(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魏书孝文帝本纪,孝文帝(467499年),探究5:材料说明孝文帝在哪些方面的造诣?有何影响?,探究5:材料说明孝文帝在哪些方面的造诣?有何影响?,说明:孝文帝精通儒家经典、诸子百家,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影响:促使他后来推行汉化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有利于民族融合。,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环境相对安定,经济相对恢复发展,为民族交流融合创造条件,前期统治者(拓跋珪)已在一定程度上汉化,开始了封建化的进程,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孝文帝受到了良好的汉族文化的教育,对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族的落后有深刻的认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1、导致魏孝文帝改革前社会矛盾激化的因素有()宗主督护制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民族关系的合理调整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碰撞ABC.D.,D,练一练:,27,练一练:,2、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以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从经济发展角度看,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实质上是()A封建化的过程B农业化的过程C工业化的过程D开放化的过程,解析: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学会了汉族先进的农耕生产方式,开始了定居生活,实质是农业化的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民族融合则是封建化的过程。,B,3下列表述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客观背景的是()A孝文帝有卓越的胆识和远见B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C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D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答案:A,练一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