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2讲 细胞呼吸_第1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2讲 细胞呼吸_第2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2讲 细胞呼吸_第3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2讲 细胞呼吸_第4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2讲 细胞呼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细胞呼吸考纲要求核心素养1.细胞呼吸2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生命观念通过阐述细胞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形成物质与能量观。科学思维通过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形成归纳与概括的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探究结合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初步形成设计实验、分析实验并得出结论的能力。细胞呼吸的过程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0页基础突破抓基础,自主学习1分类2有氧呼吸(1)反应式: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2)过程(3)与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燃烧相比,有氧呼吸是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一部分能量储存在ATP中。3无氧呼吸(1)场所:全过程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的。(2)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丙酮酸H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乙醇发酵丙酮酸酒精CO2植物、酵母菌等乳酸发酵丙酮酸乳酸高等动物、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乳酸菌等重难突破攻重难,名师点拨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类型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必需条件O2和酶不需O2,但必须有酶催化场所细胞质基质(第一阶段);线粒体(第二、三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全过程产物CO2和H2O酒精和CO2(或只产生乳酸)联系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实质相同: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合成ATP满足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2.细胞呼吸中H和ATP的来源和去路来源去路H有氧呼吸:C6H12O6和H2O;无氧呼吸:C6H12O6有氧呼吸:与O2结合生成水;无氧呼吸:还原丙酮酸ATP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产生;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用于各项生命活动3.细胞呼吸中能量的释放与去向:特别提醒(1)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释放能量产生ATP,但生成ATP最多的是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的第三阶段。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能量产生ATP,其余大部分能量存留在分解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或乳酸中。(2)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直接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根本原因在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转移到ATP中。(4)水稻等植物长期水淹后烂根的原因是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玉米种子烂胚的原因是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题型突破练题型,夯基提能题型1细胞呼吸的过程分析1如图是细胞呼吸过程,、代表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至代表生理过程,甲、乙代表物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和都具有双层生物膜B.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和HC.释放的能量最多,释放的能量最少D.位于线粒体基质中解析:由图可知,该过程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表示细胞质基质,表示线粒体基质,表示线粒体内膜,甲表示丙酮酸,乙表示H;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其中释放的能量最多。答案:B2(2018广东肇庆二模)在人体细胞呼吸过程中,下列变化一定不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是()A.丙酮酸的生成 B丙酮酸的转化C.乳酸的生成 DCO2的生成解析:丙酮酸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的产物,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的转化属于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乳酸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的产物,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在人体内CO2只能由有氧呼吸产生,发生在线粒体中。答案:D题型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判断及相关计算方法技巧1判断细胞呼吸方式的三大依据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有关计算(1)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产生的CO2物质的量:无氧呼吸有氧呼吸13(2)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需要的氧气和产生的CO2物质的量:有氧呼吸需要的氧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之和34(3)产生等量的CO2时消耗的葡萄糖物质的量:无氧呼吸有氧呼吸313比较植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正确的是()A.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底物,不是无氧呼吸的主要底物B.CO2是有氧呼吸的产物,不是无氧呼吸的产物C.有氧呼吸逐步释放能量,无氧呼吸瞬间释放能量D.有氧呼吸产生H,无氧呼吸过程中也能产生H解析:葡萄糖都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底物,A错误;葡萄糖经过有氧呼吸可以产生水和CO2,而经过无氧呼吸可以产生乳酸或酒精和CO2,B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能量都是逐步释放出来的,C错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产生H,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H,D正确。答案:D4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图所示。据图中信息推断错误的是()A.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不进行有氧呼吸,只进行无氧呼吸B.当氧浓度为b和d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过程会不同C.当氧浓度为c时,2/5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酒精发酵D.a、b、c、d四种氧浓度下,细胞都产生H和ATP解析:根据无氧呼吸反应式可知,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量和CO2的量相等,氧浓度为a时,产生酒精的量等于产生CO2的量,表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当氧浓度为b时,产生CO2的量大于酒精的量,说明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而氧浓度为d时,产生酒精的量为0,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正确;由图中数据可知,氧浓度为c时,2/3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酒精发酵,C错误;无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能产生H和ATP,D正确。答案:C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1页重难突破攻重难,名师点拨1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分析项目温度氧气浓度水分影响原理影响酶活性决定呼吸类型和强度自由水含量较高时呼吸旺盛坐标曲线实践应用在零上低温下贮存蔬菜、水果;在大棚蔬菜的栽培过程中,增加昼夜温差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提高产量常利用降低氧的浓度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消耗这一原理来延长蔬菜、水果的保鲜时间贮藏作物种子时,将种子风干,以减弱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特别提醒(1)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若需要增强相关植物或器官的细胞呼吸强度,可采取供水、升温、增氧等措施;若需降低细胞呼吸强度,可以采取干燥、低温、低氧等措施。(2)贮存蔬菜和水果的条件并不是无氧环境。蔬菜、水果在贮藏时都应在低温、低氧条件下,低温以不破坏植物组织为标准,一般为零上低温;种子储存时应保持干燥,而蔬菜、水果贮存时应保持一定的湿度。2种子萌发时呼吸速率的测定(1)实验装置(如图):(2)指标:细胞呼吸速率常用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或O2吸收量来表示。(3)原理:组织细胞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CO2被NaOH溶液吸收,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刻度管内的着色液滴左移。单位时间内着色液滴左移的体积即表示呼吸速率。(4)物理误差的校正:如果实验材料是绿色植物,整个装置应遮光处理,否则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干扰呼吸速率的测定。如果实验材料是种子,为防止微生物呼吸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应对装置及所测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将所测的生物材料灭活(如将种子煮熟),其他条件均不变。题型突破练题型,夯基提能题型1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1甲、乙两图均表示氧浓度对呼吸作用(底物为葡萄糖)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甲中,氧浓度为a时只进行无氧呼吸,呼吸产物中有乳酸或酒精B.图甲中,氧浓度为d时只进行有氧呼吸C.图乙中,贮存种子或水果时,A点对应的氧浓度最适宜D.根据图乙可知,氧浓度较低时抑制有氧呼吸,氧浓度较高时促进有氧呼吸解析:图甲中氧浓度为a时只释放CO2而不吸收O2,说明此时只进行无氧呼吸,该种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CO2,A错误;当氧浓度为d时CO2释放量等于O2吸收量,说明此时只进行有氧呼吸,B正确;图乙中C点时有机物消耗量最少,C点对应的条件最适于贮存种子或水果,C错误;氧气没有抑制有氧呼吸的作用,D错误。答案:B2如表为在不同温度和不同的氧含量条件下,测得一定大小的新鲜天竺葵叶的CO2释放量(表中数据为相对值),实验结果如表所示。(1)为了使实验数据真实地反映呼吸强度的变化,还应采取的措施是_,原因是_。(2)仔细分析表中的数据,你认为在_条件下的数据可能是错误的。(3)表中数据反映出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当氧含量从20%上升到40%时,植物的呼吸强度_。其限制因素可能是_。解析:(1)测定绿色植物的呼吸强度时需进行遮光处理,防止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2)根据表中数据的变化规律:随温度的升高,CO2释放量先增加后减小,可知10 、1%条件下的数据,对比左右数据,上升过快过高,可能是错误的。(3)当外部因素适宜时,制约植物呼吸强度的因素是酶的数量或线粒体数量等内部因素。答案:(1)遮光(黑暗处理)防止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呼吸强度的测定(2)10 、1%(3)保持相对稳定酶的数量限制(或线粒体数量限制)技法提炼解读植物组织细胞呼吸曲线1图中各点表示的生物学意义:Q点:不耗O2,产生CO2只进行无氧呼吸P点:耗O2量产生CO2量只进行有氧呼吸QP段(不包含Q、P点):产生CO2量耗O2量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R点:产生CO2最少组织细胞呼吸最弱点2在保存蔬菜、水果时,应选择R点对应的O2浓度,同时保持低温条件。题型2细胞呼吸类型及速率的测定3如图装置可用于测定动物的呼吸速率。下列关于该装置的叙述错误的是()A.试管内加入的试剂是NaOH溶液B.温水的作用是使瓶内温度相对稳定C.实验中玻璃管内的红墨水向右移动D.该装置直接测定动物呼吸释放的CO2量解析:该装置通过瓶内的气压变化来测定动物的呼吸速率。由于呼吸作用过程中有CO2和O2两种气体的变化,因此通过在试管内放NaOH溶液来吸收CO2,消除CO2对瓶内气压的影响,测出动物呼吸时所消耗的O2量,而不是直接测得动物呼吸时所释放的CO2量,D错误;将广口瓶放入盛有温水的水槽内是为了使瓶内温度恒定;由于动物呼吸消耗氧气会让瓶内的气压降低,因此红墨水会向右移动,A、B、C正确。答案:D4(2018陕西二模)各取10%的无菌葡萄糖溶液100 mL加入两瓶中,分别加入少许等量的酵母菌液,混匀、密封,按如图装置实验。如果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均为10 g,撤去装置,将两瓶溶液用滤菌膜过滤掉酵母菌,滤液分别倒入下列U型管中,开始时液面相平,下列对一段时间后A、B液面变化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A、B液面不变,因为生成的CaCO3相等,分解的葡萄糖也相等B.A上升B下降,因为甲消耗的葡萄糖少,溶液浓度大C.A下降B上升,因为甲进行有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多,溶液浓度小D.A下降B上升,因为乙进行无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少,溶液浓度大解析:由图可知,甲装置中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乙装置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时,每消耗1分子葡萄糖,产生6分子CO2,而无氧呼吸时,每消耗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CO2,甲、乙两装置产生等量CaCO3沉淀时,甲装置中的酵母菌消耗的葡萄糖少于乙装置;甲消耗的葡萄糖少,剩余的葡萄糖多,溶液浓度大,水分子主要由B向A扩散,导致A液面升高,B液面下降。答案:B 技法提炼实验法判断生物呼吸类型1若甲红墨水滴左移,乙红墨水滴不动,则只进行有氧呼吸。2若甲红墨水滴不动,乙红墨水滴右移,则只进行无氧呼吸。3若甲红墨水滴左移,乙红墨水滴右移,则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4物理误差的校正:设置丙装置,除将装置中生物材料换为杀死的等量同种生物材料,其余均与乙装置相同。探究酵母菌呼吸的方式(实验)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3页1实验原理(1)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其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可用于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2)细胞呼吸产物的检测CO2的检测酒精的检测:在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会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2实验步骤(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2)设计对比实验:3产物检测与实验现象条件澄清的石灰水的变化/出现变化的时间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甲组(有氧)变混浊/快无变化乙组(无氧)变混浊/慢出现灰绿色4.实验结论葡萄糖酵母菌有O2CO2(大量)H2O无O2C2H5OHCO2(少量)1酵母菌呼吸方式探究实验注意事项(1)通入图甲A瓶的空气中不能含有CO2,以保证使第三个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CO2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2)图甲中空气先通过NaOH溶液的目的是消除CO2。(3)图乙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是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2呼吸状况探究实验材料的选择(1)若探究种子呼吸状况不必遮光,但需死种子作为对照。(2)若探究植株(或幼苗)呼吸状况,应做遮光处理,以防止光合作用的干扰,同时可设置同种状况但杀死的植株或幼苗作为对照。1为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某同学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如图所示安装好。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组实验探究的分别是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的呼吸方式B.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C.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滴入B瓶中变成灰绿色,证明有酒精产生D.乙组中B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消耗B瓶中的O2以形成无氧的环境解析:甲组营造的是有氧环境,乙组营造的是无氧环境,故A正确;甲组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吸收空气中的CO2,即排除空气中的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故B正确;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需要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故C错误;乙组中B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消耗B瓶中的O2以形成无氧的环境,D正确。答案:C2(2018福建模拟)在锥形瓶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活化的酵母菌,密闭瓶口,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用传感器分别测定溶解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酵母菌属于自养兼性厌氧生物B.100 s时,氧气的吸收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C.200 s后,丙酮酸分解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300 s后,抽取培养液与重铬酸钾反应呈橙色解析:酵母菌属于异养兼性厌氧生物,A错误;由图可知:100 s时,氧气的吸收量为10个单位,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为1个单位,B错误;200 s后,氧气的吸收量不变,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丙酮酸分解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正确;300 s后,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会出现灰绿色,D错误。答案:C随堂巩固达标检测三级训练提速提能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3页练小题提速度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中。()2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均以热能释放。()3细胞内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的反应,只发生在细胞有氧时。()4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都能产生大量ATP。()5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线粒体的内膜。()6有水产生的细胞呼吸一定是有氧呼吸。()7苹果果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和二氧化碳。()8贮藏水果时,为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应放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9种子风干脱水后呼吸强度增强。()10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保鲜。()练真题明方向命题分析1考查特点:细胞呼吸是细胞代谢的核心内容,近五年高考中,该部分内容常与光合作用相结合,以多种形式对线粒体的结构、细胞呼吸的过程及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进行综合考查。2命题趋势:在选择题或非选择题都有考查,但单独考查细胞呼吸的较少,一般都与其他知识点结合,作为选择题的一个选项或非选择题的一部分。1(2018高考全国卷)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B.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解析:细胞呼吸与光照无关,所以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中有一部分用于通过自身呼吸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B正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二氧化碳、水和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C错误;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D正确。答案:C2(2013高考全国卷)下列与微生物呼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B.与细菌呼吸有关的酶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C.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D.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物不同解析:肺炎双球菌为原核生物,其细胞内没有线粒体,但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能进行有氧呼吸;细菌细胞中的拟核中包含原核生物主要的遗传信息,编码与细菌呼吸有关的酶的基因也在拟核中;破伤风芽孢杆菌为厌氧菌,适宜生活在无氧环境中;酵母菌为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H2O,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答案:C3下列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运用的实例中,正确的是()A.蔬菜水果的储存尽量保持低温、无氧B.农田适当松土改善根部细胞氧气供应C.需要在密封的条件下,利用淀粉、醋酸杆菌和发酵罐生产食醋D.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保证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解析:水果贮藏保鲜时的条件:零上低温(抑制酶的活性)、低氧(抑制无氧呼吸)、高CO2浓度(抑制有氧呼吸);零下低温使得水果细胞因结冰而冻坏;无氧时,水果无氧呼吸积累较多的酒精而损害细胞,使水果品质下降,因此在低温、低氧、高CO2、适宜的湿度条件下,最有利于蔬菜水果保鲜,A错误;对于板结的土壤及时进行松土透气,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B正确;醋酸杆菌是好氧型菌,其可利用淀粉,在控制通气(有氧)的情况下,进行醋酸发酵,生产食醋,C错误;选用“创可贴”等敷料包扎伤口,既为伤口敷上了药物,又为伤口创造了疏松透气的环境、避免厌氧病原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D错误。答案:B4(2015高考安徽卷)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温度(25 和0.5 )条件下密闭容器内蓝莓果实的CO2生成速率的变化,结果见图1和图2。(1)由图可知,与25 相比,0.5 条件下果实的CO2生成速率较低,主要原因是_;随着果实储存时间的增加,密闭容器内的_浓度越来越高,抑制了果实的细胞呼吸。该实验还可以通过检测_浓度变化来计算呼吸速率。(2)某同学拟验证上述实验结果,设计如下方案:称取两等份同一品种的蓝莓果实,分别装入甲、乙两个容积相同的瓶内,然后密封。将甲、乙瓶分别置于25 和0.5 条件下储存,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瓶中的CO2浓度。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CO2生成速率。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请给出两条建议,以完善上述实验方案(不考虑温度因素)。a._;b._。解析:(1)该实验测定蓝莓果实的CO2生成速率,即呼吸速率,与25 相比,0.5 时细胞呼吸相关酶的活性较低,故呼吸速率较低;由于果实进行细胞呼吸需消耗O2释放CO2,所以该密闭容器中CO2浓度越来越高,O2浓度越来越低,故该实验还可通过检测O2浓度变化来计算呼吸速率。(2)根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选取果实的成熟度还应一致,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根据实验设计的重复性原则,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还应在每个温度条件下设置多个实验组进行平行重复实验。答案:(1)低温降低了细胞呼吸相关酶的活性CO2O2(2)选取的果实成熟度还应一致每个温度条件下至少有3个平行重复实验填网络串线索填充:有氧和多种酶细胞质基质、线粒体CO2和H2O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无氧和多种酶细胞质基质酒精和CO2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温度、O2浓度、水分等课时作业知能提升单独成册单独成册:对应学生用书第238页一、选择题1如图为真核细胞内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A.过程进行的场所一定不同B.过程一定都有ATP生成C.过程一定都有H生成D.图示过程中没有氧气的消耗解析:该过程可以表示有氧呼吸,也可以表示无氧呼吸,表示无氧呼吸时,过程进行的场所都是细胞质基质且过程有ATP生成、过程无ATP生成,过程生成H,过程消耗H,所以A、B、C错;表示有氧呼吸时,氧气只与H反应生成水,D正确。答案:D2如图是酵母菌有氧呼吸过程,代表有关生理过程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处释放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B.和处产生乙的量相等C.中的生理过程需要水D.缺氧条件下甲可以转化为乳酸解析:图中分别代表有氧呼吸第一、二、三阶段,甲、乙分别为丙酮酸和H。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只有一部分储存在ATP中,A错误;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H的量不同,B错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需要水的参与,C正确;酵母菌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D错误。答案:C3如图表示的是细胞呼吸的相关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过程B.缺氧条件下马铃薯块茎发生过程C.乳酸菌无线粒体,但具有与有关的酶D.都产生ATP,为生命活动供能解析: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均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均发生在细胞内,不是内环境中,A错误;马铃薯块茎进行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B正确;乳酸菌无线粒体,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C错误;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生成少量ATP,即图中过程,故图中4个过程中只有能产生ATP,D错误。答案:B4(2018辽宁鞍山模拟)如图为乙醇在人体内主要的代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乙醇乙醛乙酸CO2、H2OA.乙醇氧化生成乙酸的过程中,氧化反应所需的酶为同一种氧化酶B.饮酒后人体内乙醇浓度会升高,此时分解乙醇的酶的活性会增大C.环境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对人体分解乙醇的速度没有明显影响D.乙醇分解成CO2、H2O的过程中,虽然有H产生但不会释放能量解析:酶具有专一性,在乙醇转化为乙酸的代谢过程中至少经历了两步氧化反应,其需要不同的酶催化,A错误;乙醇浓度可影响酶促反应速率,不会影响分解乙醇相关的酶活性,B错误;人的体温相对恒定,环境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不会影响体内温度,因而不影响分解乙醇的速率,C正确;乙醇经代谢后可参与有氧呼吸,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后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D错误。答案:C5(2018福建东三明模拟)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NADH,与氧结合形成水。2,4二硝基苯酚(DNP)对该代谢过程没有影响,但能抑制ATP合成。DNP作用于不同类型细胞的结果如表所示,从结果得出的推论错误的是()选项DNP作用于细胞的结果推论A肝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主要去向是热能DNP可使哺乳动物体温上升B抑制洋葱根尖对K的吸收根尖对K的吸收是主动运输过程C神经细胞Na通道活性升高该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会变大D采摘后果实的呼吸强度下降DNP对果实有一定的保鲜效果解析:肝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少部分储存在ATP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并维持体温,DNP能抑制ATP合成,所以DNP可使哺乳动物体温上升,A正确;DNP能抑制ATP合成,从而抑制洋葱根尖对K的吸收,说明K的吸收需要消耗能量,所以判断根尖对K的吸收是主动运输过程,B正确;DNP使神经细胞Na通道活性升高,Na进入神经细胞数量增多,导致该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变小,C错误;DNP使采摘后果实的呼吸强度下降,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说明DNP对果实有一定的保鲜效果,D正确。答案:C 6关于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说明酵母菌细胞进行有氧呼吸B.若酸性重铬酸钾变为灰绿色,说明酵母菌细胞仅进行无氧呼吸C.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产生的H少D.无氧呼吸时,葡萄糖内储存的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解析: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说明有二氧化碳产生,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有二氧化碳产生,A错误;若酸性重铬酸钾变为灰绿色,说明有酒精产生,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但也可能存在有氧呼吸,B错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大量H,有氧呼吸产生的H比无氧呼吸产生的多,C正确;酵母菌无氧呼吸时,葡萄糖内储存的能量多数还存留在酒精中,D错误。答案:C7二氧化碳红外分析仪可以直接测出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现在有一与二氧化碳红外分析仪相连接的透明密闭容器,给予适合实验生物正常代谢所需的环境条件,用此装置做细胞呼吸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处理是()A.给予充足氧气,测定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B.制造无氧环境,测定酵母菌无氧呼吸速率C.给予充足光照,测定植物氧气的制造速率D.制造黑暗环境,测定绿色植物的呼吸速率解析: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都产生二氧化碳,可以给予氧气或制造无氧环境,分别测定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来计算有氧呼吸速率和无氧呼吸速率,A、B正确;植物氧气的制造速率呼吸作用氧气的消耗速率密闭容器中氧气的增加速率,在充足光照条件下无法测算绿色植物的呼吸速率即氧气的消耗速率,C错误;黑暗环境中,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根据容器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可以测定呼吸速率,D正确。答案:C8(2018湖北襄樊模拟)如图为进行了邻烯丙基苯酚浓度对番茄灰霉病菌孢子细胞呼吸影响的曲线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不使用药剂时,萌发期孢子的有氧呼吸速率高于未萌发期孢子B.药剂浓度相同时,两种孢子的有氧呼吸速率可能相同C.在起促进作用的浓度范围内,氧气的消耗速率随药剂浓度的增大而加快D.高浓度的药剂对萌发期孢子有氧呼吸的抑制作用更显著解析:不使用药剂时,萌发期孢子的氧气消耗速率比未萌发期孢子的氧气消耗速率大,说明萌发期孢子的有氧呼吸速率高于未萌发期孢子,A正确;由于在某一药剂浓度时,两曲线相交,此时萌发期孢子的氧气消耗速率和未萌发期孢子的氧气消耗速率相等,说明两种孢子的有氧呼吸速率相同,B正确;在起促进作用的浓度范围内,氧气的消耗速率先随药剂浓度的增大而加快,后随药剂浓度的增大而减慢,C错误;由于超过一定浓度范围后,随药剂浓度的增大,萌发期孢子的氧气消耗速率比未萌发期孢子的氧气消耗速率下降明显,所以高浓度的药剂对萌发期孢子有氧呼吸的抑制作用更显著,D正确。答案:C9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氧浓度(%)abcd产生CO2的量9 mol12.5 mol15 mol30 mol产生酒精的量9 mol6.5 mol6 mol0 molA.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等于无氧呼吸速率B.氧浓度为b时,相同时间内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消耗的多C.氧浓度为c时,有50%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D.氧浓度为d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解析:氧浓度为a时,酒精和CO2的量相等,因此只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氧浓度为b时,由产生酒精的量为6.5 mol可知,无氧呼吸产生CO2 的量为6.5 mol(消耗葡萄糖3.25 mol),可知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量为12.56.56 mol(消耗葡萄糖1 mol),因此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有氧呼吸多,B错误;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量为6 mol(消耗葡萄糖3 mol),可知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量为1569 mol(消耗葡萄糖1.5 mol),用于无氧呼吸的葡萄糖占所有葡萄糖的3(31.5)100%66.7%,C错误;氧浓度为d时,酒精产生量为0,说明进行的是有氧呼吸,未进行无氧呼吸,D正确。答案:D10将刚采摘的新鲜蓝莓分成两等份,一份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 h后,贮藏在温度为1 的冷库内,另一份则始终在1 的冷库内贮藏。从冷藏后算起每10天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比值大于1,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B.第20天CO2处理组蓝莓产生的酒精量低于对照组C.第40天对照组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D.为抑制蓝莓贮藏时的无氧呼吸,贮藏前可用高浓度的CO2处理一定时间解析:有氧呼吸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比值等于1,比值大于1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第20天,处理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1,只进行有氧呼吸,对照组大于1,存在无氧呼吸,对照组蓝莓产生的酒精量高于CO2处理组,B正确;设第40天对照组蓝莓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x,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y,则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为6x,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2y,则有关系式(6x2y)6x2,解得x/y1/3,即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C错误;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 h后,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较低,即无氧呼吸较弱,D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11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所测得的某绿色植物呼吸作用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1)B点表示_量相等,此时绿色植物细胞_(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发生光合作用,_(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发生无氧呼吸,_(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发生有氧呼吸。(2)A点时,细胞呼吸的产物除了CO2外,还有_。(3)在图中绘出无氧呼吸CO2的释放量与O2浓度的关系的曲线,并用丙表示。解析:(1)B点所对应的氧气浓度下,O2的吸收量与CO2的释放量相等,说明此时只发生有氧呼吸,由于实验进行的是细胞呼吸强度的测定,实验过程中植物应处于遮光条件下,此时一定不发生光合作用,也不发生无氧呼吸,一定发生有氧呼吸。(2)A点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植物无氧呼吸的产物是CO2和酒精。(3)图中甲曲线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释放的CO2的量,由于没有O2时,所有CO2均为无氧呼吸释放,在氧气浓度为10%时,无氧呼吸已经不再进行,释放CO2的量为0,所以丙曲线的起点应在A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