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 报告.ppt_第1页
临终关怀 报告.ppt_第2页
临终关怀 报告.ppt_第3页
临终关怀 报告.ppt_第4页
临终关怀 报告.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终关怀,2014101869吕新,一、临终关怀的概念二、临终关怀的发展及国内外发展概况三、临终关怀的实施和发展面临的问题四、临终关怀与安乐死五、临终病人的生理心理变化和护理,一、临终和临终关怀的定义,临终关怀主要是运用医学、护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与实践知识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全面照护,其目的是使临终患者能够舒适、安详、有尊严、无痛苦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同时使临终患者家属的身心得到保护和慰藉。临终关怀不追求猛烈的、可能给病人增添痛苦的、或无意义的治疗,但要求医务人员以熟练的业务和良好的服务来控制病人的症状。,(一)临终的定义是临近死亡的阶段,无论何种原因所造成的人体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趋于衰竭,生命活动将要走向终点的状态,即为临终。(二)时限中国:当病人处于疾病末期,死亡在23个月内不可避免。美国:病人已无治疗意义,预计寿命在六个月以内的人。日本:预期寿命在26个月内的人。其它国家:病人的生命垂危,需要住院直到死亡,平均天数为17.5天为标准。,(三)濒死濒死是临终的一种状态,虽意识清醒,但病情迅速恶化,各种现象显示生命即将终结的状态。斯腾巴姆(Kastenbaum):病人已经确认将要死亡的事实,此信息已传达给病人,并为病人所接受,已无其它方法可以维持或延续病人的生命。,二、临终关怀的兴起和发展,临终关怀的兴起在人口与文化的变迁中产生人口老龄化,(一)临终关怀的兴起和发展,现代意义的临终关怀运动则始于1967年,由英国的女医生桑德斯博士(Dr.CicileSaunders)在伦敦创办世界第一个现代临终关怀机构:圣克里斯多佛临终关怀医院,被誉为“点燃了临终关怀运动的灯塔”,标志着现代临终关怀运动的开始。继英国之后,美国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发展临终关怀服务。近年来,临终关怀运动在全世界又有了长足发展,成為社会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老龄化,(千人),19,“空巢”期盼何时鸟归来?,(二)国外临终关怀状况,较著名的临终关怀机构有:英国圣克里斯多佛临终关怀院(1967年);美国新港临终关怀院(1974年);加拿大皇家维多利亚安息护理病区(1975年);日本淀川基督教医院附设临终关怀机构(1984年)等。,国外临终关怀状况,在圣克里斯多佛临终关怀院的影响下,临终关怀在英国首先得到发展。随后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开展了临终关怀服务和研究。20世纪70年代后,临终关怀机构如雨后春笋在欧洲各国出现,至今有4000多家;现在英国有300多家,德国有110多家。,(3)国内临终关怀状况,1988年7月,黄天中博士、崔以泰教授,天津医学院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中心,1990年建立了临终关怀病房;1998年由李嘉诚先生捐助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建立了全国第一家宁养院,从而开始了国内临终关怀服务的推展工作。至今有200多家,较规范的有100多家。中国的临终关怀正在迈入全面发展时期。,(4)临终关怀的展望,经济困境坎,需迈过三道坎,服务质量坎,传统伦理道德坎,三、临终关怀的宗旨,理念,服务措施,(一、)临终关怀的服务宗旨1以照护为主2尊重病人的权利与尊严3重视病人的生命质量4.保护和增强临终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二)临终关怀的研究内容,1、临终病人的需要5、临终关怀的基本原则与特点2、临终病人的全面照护6、临终关怀的组织管理与实施3、临终病人家属的需求7、临终关怀服务人员的组成与培训4、死亡的教育问题8、临终关怀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三)临终关怀的理念,1、以治愈为主的治疗转变为以对症为主的照料,护理的重点也从生理上转移到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2、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转变为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这是生命伦理学在医疗实践中的一项具体应用。“注重生命质量”的提出,无疑反映了护理模式的转变。3、尊重临终病人的尊严和权利,协助病人安静地、有尊严地死去。4、注重临终病人家属的心理支持。去者能善终,留者能善留,病人安静地、有尊严地死去,是临终关怀的结果,但不是终点,所以我们也不能忽略对病人家属的抚慰。5、我们顽固地用高科技的呼吸机、起搏器等强拉硬拽着的生命是否值得尊重呢?完整的尊敬生命应包括尊敬死亡。尊敬死亡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它属于死亡教育的一部分。,(四)临终关怀的基本原则,1、适合社会经济发展原则以照护为主,适合我国国情2、全方位照护原则患者及家属居丧照护3、人道主义原则对临终患者实施临终服务,同时向临终患者及家属提供精神心理和社会支持4、适度治疗原则姑息治疗为主,(五)临终关怀的组织形式,第一种形式是设临终关怀院像英国伦敦的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加拿大多伦多的爱滋病患者的临终关怀院、香港的白普理疗养中心等。第二种形式为居家服务即家庭病床,美国加拿大主要是这种形式,在临终关怀中心的医生、护士、心理咨询人员、志愿者(义工),有组织地每人负责若干居家的临终患者,定期巡诊送药。,第三种形式是在医院或护理院中设病区在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以来的前十年,都是以这种形式进行工作的。如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中开设的内科五组病房,后改名为中西结合病房,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的疗养院病房,北京东方医院的顾养院病房。又如北京的朝阳医院的临终关怀病区,北京作为护理院性质的松堂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上海南匯老年护理院中的临终关怀病房等。,四、临终关怀与安乐死,(一、)安乐死的概念安乐死出自希腊语euthanasia为好死之意,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无痛苦死亡,安然去世;二是指患不治之症,非常痛苦,帮助其实现愿望的一种临终处置。狭义的安乐死局限于患不治之症,死亡已经开始的病人。广义的安乐死包括一切因为“健康”原因给予致死、任其死亡和自杀。安乐死是一种死亡过程中的良好状态和达到此状态的方法,不能理解为死亡原因。,?,?,?,(二)安乐死的目的避免死亡时的痛苦折磨,代之以相对舒适和幸福的感受,即改善死者临死时的自我感觉状态,维护死亡时的尊严。3.安乐死的对象(1)不可逆的昏迷(2)患绝症,倍受折磨的痛苦,本人强烈希望死去,家属也同意的。,(三)安乐死的伦理争论,1936年英国成立有许多社会名流参加的自愿安乐死协会,并几度提议立法,但未获通过。1974年澳大利亚和南非成立安乐死协会。1976年以后,丹麦、瑞典、意大利、法国等国相继成立安乐死协会。,美国对是否允许安乐死讨论的赞成人数年份1947197319831997赞成数37%51%63%74%,(四)安乐死的种类,1.被动安乐死在病人弥留之际,医生停止治疗,让病人安然死去。也叫消极安乐死。2.主动安乐死指病人或家属鉴于病情已无指望,采用药物或其他手段主动结束生命的处置。也叫积极安乐死。又可分三种:(1)自愿的,自己执行(2)自愿的,他人执行(3)非自愿的,他人执行,安乐死案例,1986年6月23日,王明成的母亲夏素文因肝硬化晚期腹胀伴严重腹水,被送往汉中市传染病医院。看到母亲痛不欲生的惨状,王明成和妹妹要求主治医生蒲连升对其母亲实行安乐死,并在处方上签名。这是中国第一例安乐死案件安乐死开始走近我们的生活,并引起极大的社会关注。,2003年1月,王明成因胃癌复发住进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二院。癌细胞在腹腔内转移扩散,导致肝功能衰竭,肝腹水严重。6月9日,王明成向医生递交了一封请求安乐死的信,(五)安乐死的立法,荷兰于93年通过安乐死法令。其要点是:(1)病人确实患绝症(2)安乐死决定出自病人的完全自愿(3)在实施安乐死之前,医生必需将病情详细告诉病人(4)病人提出安乐死请求后,医生至少征求一个同事的意见(5)医生要向法院写一份报告,3.我国安乐死立法现状,1989年,卫生部在研究七届人大代表建议安乐死立法的提案后答复:“安乐死”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死亡类型,它既是一个复杂的医学、法学问题,又是一个极为敏感的社会、伦理问题,因此制定“安乐死”法规目前条件尚不成熟。1994年八届人大二次会议和1995年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都有代表联名提案,建议就“安乐死”立法。1996年,上海市人代会上24名代表提出“建议制定上海市实施安乐死法规”的议案。,4.反对安乐死立法的声音,2003年广东有政协委员在省政协九届一次会议提出:应对无可救治的晚期癌症患者实行“安乐死”。但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在会办该提案时指出,立法实行“安乐死”有违宪法。该委认为,对任何未经法律处死的生命,人为地加以结束,不管实行“安乐死”是自愿与否,实际上是对生存权的剥夺,而生存权是宪法直接保护的权利。“安乐死的立法权属于专属立法权,地方不能就此立项”。,五、临终病人的生理心理变化和护理,健康,疾病稳定,否认,更加自立成长,愤怒,为什么是我?!,协议,不错,是我,但是,忧郁,是的,就是我。,接受,我已经准备好了。,1,4,2,3,5,诊断出绝症,寂寞,内在罪恶感,逐渐了解真实后果,临终病人的心理历程,不可能是我!你们弄错了!,病人感到震惊,否认自己患不治之症,多疑、愤怒、怨恨、嫉妒为什么是我?!,病人仍报有希望,配合治疗与护理,病人产生悲伤、退缩、情绪低落、沉默、哭泣等反应,病人接受即将面临死亡的事实,情感平静,(一)护理措施,否认期:真诚地对待病人,但不要揭穿病人的防卫机制,经常陪伴病人,愿意与病人讨论死亡的话题愤怒期:倾听病人的心理感受,允许病人发怒、抱怨、不合作等发泄行为,做好家属的工作,给予病人宽容、关爱和理解协议期:予以指导和帮助,使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疗,控制症状忧郁期:给予病人精神支持,陪伴病人,预防自杀,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接受期:尊重病人,减少外界干扰,不强迫与病人交谈,加强生活护理,(二)临终病人家属心理反应,震惊(Shock)不知所措(Disorganization)情绪反复无常(Unlatileemotion)内疚罪恶感(Guilt)失落与孤独(LossandLineliness)解脱(Relief)重组生活(Reorganization),(三)临终关怀四全照顾,临终关怀引入了社会工作的系统论观点,强调为患者提供“四全照顾”,即全人、全程、全家、全队照顾。全人:病人身、心、灵整体照顾。全程:照顾病人直至往生以及逝后家属的悲伤辅导。全家:照顾病人及家属的身、心、伤等问题。全隊:由完整的专业团队共同照顾。临终关怀团队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人员:(1)临终关怀医生(6)临终关怀营养师(2)临终关怀护士(7)临终关怀理疗师(3)临终关怀心理卫生工作者(8)临终关怀志愿者(4)临终关怀社会工作者(9)宗教人士(西方国家)(5)临终关怀药剂师(10)患者家属(既是服务对象又是晚期患者的主要关怀者),(四)临终关怀的实施要点,1、安排舒适的环境2、满足生理及身体的需要3、满足心理及精神的需要4、死亡后的护理,(五)满足心理及精神的需要,告知诊断与病人进行有关死亡的沟通减少忧虑及恐惧,提供精神支持支持病人的亲人及重要关系人不同心理阶段,提供心理支持,(六)死亡后的护理,尸体护理(postmortemcare)目的:维持良好的尸体外观,易于辨认.评估:尸体清洁程度、有无伤口、引流管等用物:擦洗用具一套;衣裤、尸单、尸体识别卡;血管钳、棉花、剪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