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湖夜色,场地设计,主讲教师:焦绪国,第四章:竖向设计,第四章:竖向设计第一节:竖向设计概述,第四章:竖向设计第一节:竖向设计概述一、竖向设计的概念:,第四章:竖向设计第一节:竖向设计概述一、竖向设计的概念:竖向设计也就是对自然地形及建构筑物进行垂直方向上的高程设计。,第四章:竖向设计第一节:竖向设计概述一、竖向设计的概念:竖向设计也就是对自然地形及建构筑物进行垂直方向上的高程设计。(合理确定场地及建、构筑物的标高),第四章:竖向设计第一节:竖向设计概述一、竖向设计的概念:竖向设计也就是对自然地形及建构筑物进行垂直方向上的高程设计。(合理确定场地及建、构筑物的标高)二、竖向设计的基本任务:,第四章:竖向设计第一节:竖向设计概述一、竖向设计的概念:竖向设计也就是对自然地形及建构筑物进行垂直方向上的高程设计。(合理确定场地及建、构筑物的标高)二、竖向设计的基本任务:1、确定场地竖向布置形式、,第四章:竖向设计第一节:竖向设计概述一、竖向设计的概念:竖向设计也就是对自然地形及建构筑物进行垂直方向上的高程设计。(合理确定场地及建、构筑物的标高)二、竖向设计的基本任务:1、确定场地竖向布置形式、场地平整标高,第四章:竖向设计第一节:竖向设计概述一、竖向设计的概念:竖向设计也就是对自然地形及建构筑物进行垂直方向上的高程设计。(合理确定场地及建、构筑物的标高)二、竖向设计的基本任务:1、确定场地竖向布置形式、场地平整标高及场地平整坡度。,第四章:竖向设计第一节:竖向设计概述一、竖向设计的概念:竖向设计也就是对自然地形及建构筑物进行垂直方向上的高程设计。(合理确定场地及建、构筑物的标高)二、竖向设计的基本任务:1、确定场地竖向布置形式、场地平整标高及场地平整坡度。2、确定建筑物室内、外地坪标高,第四章:竖向设计第一节:竖向设计概述一、竖向设计的概念:竖向设计也就是对自然地形及建构筑物进行垂直方向上的高程设计。(合理确定场地及建、构筑物的标高)二、竖向设计的基本任务:1、确定场地竖向布置形式、场地平整标高及场地平整坡度。2、确定建筑物室内、外地坪标高和室外场地的设计标高。,第四章:竖向设计第一节:竖向设计概述一、竖向设计的概念:竖向设计也就是对自然地形及建构筑物进行垂直方向上的高程设计。(合理确定场地及建、构筑物的标高)二、竖向设计的基本任务:1、确定场地竖向布置形式、场地平整标高及场地平整坡度。2、确定建筑物室内、外地坪标高和室外场地的设计标高。3、场地排雨水设计。,第四章:竖向设计第一节:竖向设计概述一、竖向设计的概念:竖向设计也就是对自然地形及建构筑物进行垂直方向上的高程设计。(合理确定场地及建、构筑物的标高)二、竖向设计的基本任务:1、确定场地竖向布置形式、场地平整标高及场地平整坡度。2、确定建筑物室内、外地坪标高和室外场地的设计标高。3、场地排雨水设计。4、计算场地平整工程量。,第四章:竖向设计第一节:竖向设计概述一、竖向设计的概念:竖向设计也就是对自然地形及建构筑物进行垂直方向上的高程设计。(合理确定场地及建、构筑物的标高)二、竖向设计的基本任务:1、确定场地竖向布置形式、场地平整标高及场地平整坡度。2、确定建筑物室内、外地坪标高和室外场地的设计标高。3、场地排雨水设计。4、计算场地平整工程量。5、有关工程构筑物设计。,第二节:场地竖向布置形式场地竖向布置形式:也就是在竖向上将场地设计成什么形状,第二节:场地竖向布置形式场地竖向布置形式:也就是在竖向上将场地设计成什么形状,第二节:场地竖向布置形式场地竖向布置形式:也就是在竖向上将场地设计成什么形状,第二节:场地竖向布置形式场地竖向布置形式:也就是在竖向上将场地设计成什么形状1、平坡式:,第二节:场地竖向布置形式场地竖向布置形式:也就是在竖向上将场地设计成什么形状1、平坡式:将场地设计成一个整平面。,第二节:场地竖向布置形式场地竖向布置形式:也就是在竖向上将场地设计成什么形状1、平坡式:将场地设计成一个整平面。(1)特点:,第二节:场地竖向布置形式场地竖向布置形式:也就是在竖向上将场地设计成什么形状1、平坡式:将场地设计成一个整平面。(1)特点:平整后的地面坡度及标高无急剧变化。,第二节:场地竖向布置形式场地竖向布置形式:也就是在竖向上将场地设计成什么形状1、平坡式:将场地设计成一个整平面。(1)特点:平整后的地面坡度及标高无急剧变化。(2)优点:,第二节:场地竖向布置形式场地竖向布置形式:也就是在竖向上将场地设计成什么形状1、平坡式:将场地设计成一个整平面。(1)特点:平整后的地面坡度及标高无急剧变化。(2)优点:场地宽敞、使用方便。,第二节:场地竖向布置形式场地竖向布置形式:也就是在竖向上将场地设计成什么形状1、平坡式:将场地设计成一个整平面。(1)特点:平整后的地面坡度及标高无急剧变化。(2)优点:场地宽敞、使用方便。(3)缺点:,第二节:场地竖向布置形式场地竖向布置形式:也就是在竖向上将场地设计成什么形状1、平坡式:将场地设计成一个整平面。(1)特点:平整后的地面坡度及标高无急剧变化。(2)优点:场地宽敞、使用方便。(3)缺点:自然地形较陡时场地平整工程量大。,第二节:场地竖向布置形式场地竖向布置形式:也就是在竖向上将场地设计成什么形状1、平坡式:将场地设计成一个整平面。(1)特点:平整后的地面坡度及标高无急剧变化。(2)优点:场地宽敞、使用方便。(3)缺点:自然地形较陡时场地平整工程量大。(4)适应条件:,第二节:场地竖向布置形式场地竖向布置形式:也就是在竖向上将场地设计成什么形状1、平坡式:将场地设计成一个整平面。(1)特点:平整后的地面坡度及标高无急剧变化。(2)优点:场地宽敞、使用方便。(3)缺点:自然地形较陡时场地平整工程量大。(4)适应条件:较平坦的场地。,2、台阶式:,2、台阶式:将场地设计成几个整平面,相邻整平面之间设边坡或挡土墙,2、台阶式:将场地设计成几个整平面,相邻整平面之间设边坡或挡土墙(1)特点:,2、台阶式:将场地设计成几个整平面,相邻整平面之间设边坡或挡土墙(1)特点:平整后的地面坡度和高差在相邻整平面连接处发生急剧变化。,2、台阶式:将场地设计成几个整平面,相邻整平面之间设边坡或挡土墙(1)特点:平整后的地面坡度和高差在相邻整平面连接处发生急剧变化。(2)优点:,2、台阶式:将场地设计成几个整平面,相邻整平面之间设边坡或挡土墙(1)特点:平整后的地面坡度和高差在相邻整平面连接处发生急剧变化。(2)优点:节省场地平整工程量。,2、台阶式:将场地设计成几个整平面,相邻整平面之间设边坡或挡土墙(1)特点:平整后的地面坡度和高差在相邻整平面连接处发生急剧变化。(2)优点:节省场地平整工程量。(3)缺点:,2、台阶式:将场地设计成几个整平面,相邻整平面之间设边坡或挡土墙(1)特点:平整后的地面坡度和高差在相邻整平面连接处发生急剧变化。(2)优点:节省场地平整工程量。(3)缺点:场地狭窄,2、台阶式:将场地设计成几个整平面,相邻整平面之间设边坡或挡土墙(1)特点:平整后的地面坡度和高差在相邻整平面连接处发生急剧变化。(2)优点:节省场地平整工程量。(3)缺点:场地狭窄、占地较多,2、台阶式:将场地设计成几个整平面,相邻整平面之间设边坡或挡土墙(1)特点:平整后的地面坡度和高差在相邻整平面连接处发生急剧变化。(2)优点:节省场地平整工程量。(3)缺点:场地狭窄、占地较多、台阶较高时交通不便。,2、台阶式:将场地设计成几个整平面,相邻整平面之间设边坡或挡土墙(1)特点:平整后的地面坡度和高差在相邻整平面连接处发生急剧变化。(2)优点:节省场地平整工程量。(3)缺点:场地狭窄、占地较多、台阶较高时交通不便。(4)适应条件:,2、台阶式:将场地设计成几个整平面,相邻整平面之间设边坡或挡土墙(1)特点:平整后的地面坡度和高差在相邻整平面连接处发生急剧变化。(2)优点:节省场地平整工程量。(3)缺点:场地狭窄、占地较多、台阶较高时交通不便。(4)适应条件:自然地形坡度较陡的场地。,3、场地竖向布置形式的选择:,3、场地竖向布置形式的选择:(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3、场地竖向布置形式的选择:(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1、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时一般应采用平坡式布置。,3、场地竖向布置形式的选择:(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1、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时一般应采用平坡式布置。2、自然地形坡度大于10%时一般应采用台阶式布置。,3、场地竖向布置形式的选择:(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1、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时一般应采用平坡式布置。2、自然地形坡度大于10%时一般应采用台阶式布置。3、自然地形坡度为3%-10%时,,3、场地竖向布置形式的选择:(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1、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时一般应采用平坡式布置。2、自然地形坡度大于10%时一般应采用台阶式布置。3、自然地形坡度为3%-10%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确定。,3、场地竖向布置形式的选择:(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1、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时一般应采用平坡式布置。2、自然地形坡度大于10%时一般应采用台阶式布置。3、自然地形坡度为3%-10%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确定。第三节:场地平整,3、场地竖向布置形式的选择:(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1、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时一般应采用平坡式布置。2、自然地形坡度大于10%时一般应采用台阶式布置。3、自然地形坡度为3%-10%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确定。第三节:场地平整一、设计地面坡度:,3、场地竖向布置形式的选择:(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1、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时一般应采用平坡式布置。2、自然地形坡度大于10%时一般应采用台阶式布置。3、自然地形坡度为3%-10%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确定。第三节:场地平整一、设计地面坡度:1、为排水顺畅,3、场地竖向布置形式的选择:(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1、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时一般应采用平坡式布置。2、自然地形坡度大于10%时一般应采用台阶式布置。3、自然地形坡度为3%-10%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确定。第三节:场地平整一、设计地面坡度:1、为排水顺畅,地面坡度一般不应小于0.3%。,3、场地竖向布置形式的选择:(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1、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时一般应采用平坡式布置。2、自然地形坡度大于10%时一般应采用台阶式布置。3、自然地形坡度为3%-10%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确定。第三节:场地平整一、设计地面坡度:1、为排水顺畅,地面坡度一般不应小于0.3%;2、为防止地面冲刷,3、场地竖向布置形式的选择:(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1、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时一般应采用平坡式布置。2、自然地形坡度大于10%时一般应采用台阶式布置。3、自然地形坡度为3%-10%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确定。第三节:场地平整一、设计地面坡度:1、为排水顺畅,地面坡度一般不应小于0.3%;2、为防止地面冲刷,地面坡度一般不应大于6.0%。,3、常见场地的最佳坡度:,3、常见场地的最佳坡度:(1)一般工业场地:,3、常见场地的最佳坡度:(1)一般工业场地:0.5%-2.0%,3、常见场地的最佳坡度:(1)一般工业场地:0.5%-2.0%;(2)广场及居住区场地:,3、常见场地的最佳坡度:(1)一般工业场地:0.5%-2.0%;(2)广场及居住区场地:0.3%-3.0%,3、常见场地的最佳坡度:(1)一般工业场地:0.5%-2.0%;(2)广场及居住区场地:0.3%-3.0%;(3)停车场及运动场:,3、常见场地的最佳坡度:(1)一般工业场地:0.5%-2.0%;(2)广场及居住区场地:0.3%-3.0%;(3)停车场及运动场:0.2%-0.5%,3、常见场地的最佳坡度:(1)一般工业场地:0.5%-2.0%;(2)广场及居住区场地:0.3%-3.0%;(3)停车场及运动场:0.2%-0.5%;(4)儿童活动场地:,3、常见场地的最佳坡度:(1)一般工业场地:0.5%-2.0%;(2)广场及居住区场地:0.3%-3.0%;(3)停车场及运动场:0.2%-0.5%;(4)儿童活动场地:0.3%-2.5%,3、常见场地的最佳坡度:(1)一般工业场地:0.5%-2.0%;(2)广场及居住区场地:0.3%-3.0%;(3)停车场及运动场:0.2%-0.5%;(4)儿童活动场地:0.3%-2.5%二、场地设计标高的确定:,3、常见场地的最佳坡度:(1)一般工业场地:0.5%-2.0%;(2)广场及居住区场地:0.3%-3.0%;(3)停车场及运动场:0.2%-0.5%;(4)儿童活动场地:0.3%-2.5%二、场地设计标高的确定:1、确定场地设计标高应考虑的主要因素:,3、常见场地的最佳坡度:(1)一般工业场地:0.5%-2.0%;(2)广场及居住区场地:0.3%-3.0%;(3)停车场及运动场:0.2%-0.5%;(4)儿童活动场地:0.3%-2.5%二、场地设计标高的确定:1、确定场地设计标高应考虑的主要因素:(1)满足防洪要求:,伊通河景观,洪水,3、常见场地的最佳坡度:(1)一般工业场地:0.5%-2.0%;(2)广场及居住区场地:0.3%-3.0%;(3)停车场及运动场:0.2%-0.5%;(4)儿童活动场地:0.3%-2.5%二、场地设计标高的确定:1、确定场地设计标高应考虑的主要因素:(1)满足防洪要求:场地应高于设计洪水位0.5m以上。,3、常见场地的最佳坡度:(1)一般工业场地:0.5%-2.0%;(2)广场及居住区场地:0.3%-3.0%;(3)停车场及运动场:0.2%-0.5%;(4)儿童活动场地:0.3%-2.5%二、场地设计标高的确定:1、确定场地设计标高应考虑的主要因素:(1)满足防洪要求:场地应高于设计洪水位0.5m以上。(2)便于排除雨水:,3、常见场地的最佳坡度:(1)一般工业场地:0.5%-2.0%;(2)广场及居住区场地:0.3%-3.0%;(3)停车场及运动场:0.2%-0.5%;(4)儿童活动场地:0.3%-2.5%二、场地设计标高的确定:1、确定场地设计标高应考虑的主要因素:(1)满足防洪要求:场地应高于设计洪水位0.5m以上。(2)便于排除雨水:场地一般应略高于城市道路。,3、常见场地的最佳坡度:(1)一般工业场地:0.5%-2.0%;(2)广场及居住区场地:0.3%-3.0%;(3)停车场及运动场:0.2%-0.5%;(4)儿童活动场地:0.3%-2.5%二、场地设计标高的确定:1、确定场地设计标高应考虑的主要因素:(1)满足防洪要求:场地应高于设计洪水位0.5m以上。(2)便于排除雨水:场地一般应略高于城市道路。(3)便于交通联系:,3、常见场地的最佳坡度:(1)一般工业场地:0.5%-2.0%;(2)广场及居住区场地:0.3%-3.0%;(3)停车场及运动场:0.2%-0.5%;(4)儿童活动场地:0.3%-2.5%二、场地设计标高的确定:1、确定场地设计标高应考虑的主要因素:(1)满足防洪要求:场地应高于设计洪水位0.5m以上。(2)便于排除雨水:场地一般应略高于城市道路。(3)便于交通联系:便于铁路、道路连接。,3、常见场地的最佳坡度:(1)一般工业场地:0.5%-2.0%;(2)广场及居住区场地:0.3%-3.0%;(3)停车场及运动场:0.2%-0.5%;(4)儿童活动场地:0.3%-2.5%二、场地设计标高的确定:1、确定场地设计标高应考虑的主要因素:(1)满足防洪要求:场地应高于设计洪水位0.5m以上。(2)便于排除雨水:场地一般应略高于城市道路。(3)便于交通联系:便于铁路、道路连接。(4)考虑地下水位与地基条件:,3、常见场地的最佳坡度:(1)一般工业场地:0.5%-2.0%;(2)广场及居住区场地:0.3%-3.0%;(3)停车场及运动场:0.2%-0.5%;(4)儿童活动场地:0.3%-2.5%二、场地设计标高的确定:1、确定场地设计标高应考虑的主要因素:(1)满足防洪要求:场地应高于设计洪水位0.5m以上。(2)便于排除雨水:场地一般应略高于城市道路。(3)便于交通联系:便于铁路、道路连接。(4)考虑地下水位与地基条件:地下水位高,宜填不宜挖。,二、场地设计标高的确定:1、确定场地设计标高应考虑的主要因素:(1)满足防洪要求:场地应高于设计洪水位0.5m以上。(2)便于排除雨水:场地一般应略高于城市道路。(3)便于交通联系:便于铁路、道路连接。(4)考虑地下水位与地基条件:地下水位高,宜填不宜挖。(5)考虑场地平整工程量,二、场地设计标高的确定:1、确定场地设计标高应考虑的主要因素:(1)满足防洪要求:场地应高于设计洪水位0.5m以上。(2)便于排除雨水:场地一般应略高于城市道路。(3)便于交通联系:便于铁路、道路连接。(4)考虑地下水位与地基条件:地下水位高,宜填不宜挖。(5)考虑场地平整工程量、挡护工程量,二、场地设计标高的确定:1、确定场地设计标高应考虑的主要因素:(1)满足防洪要求:场地应高于设计洪水位0.5m以上。(2)便于排除雨水:场地一般应略高于城市道路。(3)便于交通联系:便于铁路、道路连接。(4)考虑地下水位与地基条件:地下水位高,宜填不宜挖。(5)考虑场地平整工程量、挡护工程量及基础工程量。,二、场地设计标高的确定:1、确定场地设计标高应考虑的主要因素:(1)满足防洪要求:场地应高于设计洪水位0.5m以上。(2)便于排除雨水:场地一般应略高于城市道路。(3)便于交通联系:便于铁路、道路连接。(4)考虑地下水位与地基条件:地下水位高,宜填不宜挖。(5)考虑场地平整工程量、挡护工程量及基础工程量。(6)与周边场地相协调。,2、确定场地设计标高的一般方法:,2、确定场地设计标高的一般方法:(1)地形起伏不大的场地:,2、确定场地设计标高的一般方法:(1)地形起伏不大的场地:,2、确定场地设计标高的一般方法:(1)地形起伏不大的场地:可根据设计范围内自然地面标高的平均值初步确定场地设计的高。,2、确定场地设计标高的一般方法:(1)地形起伏不大的场地:可根据设计范围内自然地面标高的平均值初步确定场地设计的高。(必要时进行适当调整),2、确定场地设计标高的一般方法:(1)地形起伏不大的场地:可根据设计范围内自然地面标高的平均值初步确定场地设计的高。(必要时进行适当调整),(2)地形起伏较大的场地:,(2)地形起伏较大的场地:,(2)地形起伏较大的场地:,(2)地形起伏较大的场地:应充分利用地形,(2)地形起伏较大的场地:应充分利用地形,适当加大设计地面的坡度,(2)地形起伏较大的场地:应充分利用地形,适当加大设计地面的坡度,使设计地面尽量接近自然地面,减少场地平整工程量,(2)地形起伏较大的场地:应充分利用地形,适当加大设计地面的坡度,使设计地面尽量接近自然地面,减少场地平整工程量,并使填方与挖方工程量大致平衡。,(2)地形起伏较大的场地:应充分利用地形,适当加大设计地面的坡度,使设计地面尽量接近自然地面,减少场地平整工程量,并使填方与挖方工程量大致平衡。(3)填挖方平衡时的场地设计标高计算:,(2)地形起伏较大的场地:应充分利用地形,适当加大设计地面的坡度,使设计地面尽量接近自然地面,减少场地平整工程量,并使填方与挖方工程量大致平衡。(3)填挖方平衡时的场地设计标高计算:(方格网法,以水平型为例),(2)地形起伏较大的场地:应充分利用地形,适当加大设计地面的坡度,使设计地面尽量接近自然地面,减少场地平整工程量,并使填方与挖方工程量大致平衡。(3)填挖方平衡时的场地设计标高计算:(方格网法,以水平型为例)原理:,(2)地形起伏较大的场地:应充分利用地形,适当加大设计地面的坡度,使设计地面尽量接近自然地面,减少场地平整工程量,并使填方与挖方工程量大致平衡。(3)填挖方平衡时的场地设计标高计算:(方格网法,以水平型为例)原理:土方平衡也就是填方量等于挖方量,(2)地形起伏较大的场地:应充分利用地形,适当加大设计地面的坡度,使设计地面尽量接近自然地面,减少场地平整工程量,并使填方与挖方工程量大致平衡。(3)填挖方平衡时的场地设计标高计算:(方格网法,以水平型为例)原理:土方平衡也就是填方量等于挖方量,即平整前后场地体积不变。,第一步:划分方格,方格边长为a(10-50m),方格个数为n,第一步:划分方格,方格边长为a(10-50m),方格个数为n,第一步:划分方格,方格边长为a(10-50m),方格个数为n第二步:读出方格各角点的原地面标高,并标注在角点的右下方,第一步:划分方格,方格边长为a(10-50m),方格个数为n第二步:读出方格各角点的原地面标高,并标注在角点的右下方,第一步:划分方格,方格边长为a(10-50m),方格个数为n第二步:读出方格各角点的原地面标高,并标注在角点的右下方第三步:算标高,第一步:划分方格,方格边长为a(10-50m),方格个数为n第二步:读出方格各角点的原地面标高,并标注在角点的右下方第三步:算标高设:方格边长为a,第一步:划分方格,方格边长为a(10-50m),方格个数为n第二步:读出方格各角点的原地面标高,并标注在角点的右下方第三步:算标高设:方格边长为a平整前场地体积为V前,第一步:划分方格,方格边长为a(10-50m),方格个数为n第二步:读出方格各角点的原地面标高,并标注在角点的右下方第三步:算标高设:方格边长为a平整前场地体积为V前平整后场地体积为V后,第一步:划分方格,方格边长为a(10-50m),方格个数为n第二步:读出方格各角点的原地面标高,并标注在角点的右下方第三步:算标高设:方格边长为a平整前场地体积为V前平整后场地体积为V后平整后场地标高为H0,第一步:划分方格,方格边长为a(10-50m),方格个数为n第二步:读出方格各角点的原地面标高,并标注在角点的右下方第三步:算标高设:方格边长为a平整前场地体积为V前平整后场地体积为V后平整后场地标高为H0则:V前=V后,第一步:划分方格,方格边长为a(10-50m),方格个数为n第二步:读出方格各角点的原地面标高,并标注在角点的右下方第三步:算标高设:方格边长为a平整前场地体积为V前平整后场地体积为V后平整后场地标高为H0则:V前=V后V前=,第一步:划分方格,方格边长为a(10-50m),方格个数为n第二步:读出方格各角点的原地面标高,并标注在角点的右下方第三步:算标高设:方格边长为a平整前场地体积为V前平整后场地体积为V后平整后场地标高为H0则:V前=V后V前=a.(四角自然地面标高之和)/4,第一步:划分方格,方格边长为a(10-50m),方格个数为n第二步:读出方格各角点的原地面标高,并标注在角点的右下方第三步:算标高设:方格边长为a平整前场地体积为V前平整后场地体积为V后平整后场地标高为H0则:V前=V后V前=a.(四角自然地面标高之和)/4,第一步:划分方格,方格边长为a(10-50m),方格个数为n第二步:读出方格各角点的原地面标高,并标注在角点的右下方第三步:算标高设:方格边长为a平整前场地体积为V前平整后场地体积为V后平整后场地标高为H0则:V前=V后V前=a.(四角自然地面标高之和)/4V后=,第一步:划分方格,方格边长为a(10-50m),方格个数为n第二步:读出方格各角点的原地面标高,并标注在角点的右下方第三步:算标高设:方格边长为a平整前场地体积为V前平整后场地体积为V后平整后场地标高为H0则:V前=V后V前=a.(四角自然地面标高之和)/4V后=H0.a.n,第一步:划分方格,方格边长为a(10-50m),方格个数为n第二步:读出方格各角点的原地面标高,并标注在角点的右下方第三步:算标高设:方格边长为a平整前场地体积为V前平整后场地体积为V后平整后场地标高为H0则:V前=V后V前=a.(四角自然地面标高之和)/4V后=H0.a.n在计算V前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则:V前=V后V前=a.(四角自然地面标高之和)/4V后=H0.a.n在计算V前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角部标高在计算过程中只出现1次,则:V前=V后V前=a.(四角自然地面标高之和)/4V后=H0.a.n在计算V前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角部标高在计算过程中只出现1次,这类标高点用H1表示,则:V前=V后V前=a.(四角自然地面标高之和)/4V后=H0.a.n在计算V前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角部标高在计算过程中只出现1次,这类标高点用H1表示边部标高在计算过程中出现2次,则:V前=V后V前=a.(四角自然地面标高之和)/4V后=H0.a.n在计算V前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角部标高在计算过程中只出现1次,这类标高点用H1表示边部标高在计算过程中出现2次,这类标高点用H2表示,则:V前=V后V前=a.(四角自然地面标高之和)/4V后=H0.a.n在计算V前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角部标高在计算过程中只出现1次,这类标高点用H1表示边部标高在计算过程中出现2次,这类标高点用H2表示拐角处标高在计算过程中出现3次,则:V前=V后V前=a.(四角自然地面标高之和)/4V后=H0.a.n在计算V前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角部标高在计算过程中只出现1次,这类标高点用H1表示边部标高在计算过程中出现2次,这类标高点用H2表示拐角处标高在计算过程中出现3次,这类标高点用H3表示,则:V前=V后V前=a.(四角自然地面标高之和)/4V后=H0.a.n在计算V前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角部标高在计算过程中只出现1次,这类标高点用H1表示边部标高在计算过程中出现2次,这类标高点用H2表示拐角处标高在计算过程中出现3次,这类标高点用H3表示中部标高在计算过程中出现4次,则:V前=V后V前=a.(四角自然地面标高之和)/4V后=H0.a.n在计算V前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角部标高在计算过程中只出现1次,这类标高点用H1表示边部标高在计算过程中出现2次,这类标高点用H2表示拐角处标高在计算过程中出现3次,这类标高点用H3表示中部标高在计算过程中出现4次,这类标高点用H4表示,则:V前=V后V前=a.(四角自然地面标高之和)/4V后=H0.a.n在计算V前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角部标高在计算过程中只出现1次,这类标高点用H1表示边部标高在计算过程中出现2次,这类标高点用H2表示拐角处标高在计算过程中出现3次,这类标高点用H3表示中部标高在计算过程中出现4次,这类标高点用H4表示即:V前=a.H1/4+2a.H2/4+3a.H3/4+4a.H4/4,则:V前=V后V前=a.(四角自然地面标高之和)/4V后=H0.a.n在计算V前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角部标高在计算过程中只出现1次,这类标高点用H1表示边部标高在计算过程中出现2次,这类标高点用H2表示拐角处标高在计算过程中出现3次,这类标高点用H3表示中部标高在计算过程中出现4次,这类标高点用H4表示即:V前=a.H1/4+2a.H2/4+3a.H3/4+4a.H4/4通过平整,场地的体积没有发生变化,则:V前=V后V前=a.(四角自然地面标高之和)/4V后=H0.a.n在计算V前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角部标高在计算过程中只出现1次,这类标高点用H1表示边部标高在计算过程中出现2次,这类标高点用H2表示拐角处标高在计算过程中出现3次,这类标高点用H3表示中部标高在计算过程中出现4次,这类标高点用H4表示即:V前=a.H1/4+2a.H2/4+3a.H3/4+4a.H4/4通过平整,场地的体积没有发生变化,即:V前=V后,则:V前=V后V前=a.(四角自然地面标高之和)/4V后=H0.a.n在计算V前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角部标高在计算过程中只出现1次,这类标高点用H1表示边部标高在计算过程中出现2次,这类标高点用H2表示拐角处标高在计算过程中出现3次,这类标高点用H3表示中部标高在计算过程中出现4次,这类标高点用H4表示即:V前=a.H1/4+2a.H2/4+3a.H3/4+4a.H4/4通过平整,场地的体积没有发生变化,即:V前=V后即:a.H1/4+2a.H2/4+3a.H3/4+4a.H4/4=H0.a.n,则:V前=V后V前=a.(四角自然地面标高之和)/4V后=H0.a.n在计算V前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角部标高在计算过程中只出现1次,这类标高点用H1表示边部标高在计算过程中出现2次,这类标高点用H2表示拐角处标高在计算过程中出现3次,这类标高点用H3表示中部标高在计算过程中出现4次,这类标高点用H4表示即:V前=a.H1/4+2a.H2/4+3a.H3/4+4a.H4/4通过平整,场地的体积没有发生变化,即:V前=V后即:a.H1/4+2a.H2/4+3a.H3/4+4a.H4/4=H0.a.n则:H0=(H1+2H2+3H3+4H4)/4n,H0=(H1+2H2+3H3+4H4)/4n,H0=(H1+2H2+3H3+4H4)/4n请大家计算本例填、挖平衡时的场地平整标高H0,三、边坡处理:,三、边坡处理:,三、边坡处理:,三、边坡处理:,三、边坡处理:,三、边坡处理:,三、边坡处理:(设计地面与自然地面的连接)1、边坡:,三、边坡处理:(设计地面与自然地面的连接)1、边坡:一段连续的斜坡面,三、边坡处理:(设计地面与自然地面的连接)1、边坡:一段连续的斜坡面,分为挖方边坡和填方边坡。,*边坡坡度:,*边坡坡度:,*边坡坡度:边坡坡度一般用边坡的高、宽比表示。,*边坡坡度:边坡坡度一般用边坡的高、宽比表示。(1)挖方边坡坡度:,*边坡坡度:边坡坡度一般用边坡的高、宽比表示。(1)挖方边坡坡度:一般粘性土:1:1-1:1.5,*边坡坡度:边坡坡度一般用边坡的高、宽比表示。(1)挖方边坡坡度:一般粘性土:1:1-1:1.5一般岩石:1:0.1-1:0.5,*边坡坡度:边坡坡度一般用边坡的高、宽比表示。(1)挖方边坡坡度:一般粘性土:1:1-1:1.5一般岩石:1:0.1-1:0.5黄土:1:0.3-1:0.75,(2)填方边坡坡度:,(2)填方边坡坡度:高度在8m以内:,(2)填方边坡坡度:高度在8m以内:1:1.5,(2)填方边坡坡度:高度在8m以内:1:1.5高度在8m以外:,(2)填方边坡坡度:高度在8m以内:1:1.5高度在8m以外:1:1.75,(2)填方边坡坡度:高度在8m以内:1:1.5高度在8m以外:1:1.75,2、挡土墙:,2、挡土墙:按建筑材料可分为:,2、挡土墙:按建筑材料可分为:砖挡土墙,2、挡土墙:按建筑材料可分为:砖挡土墙、石挡土墙,2、挡土墙:按建筑材料可分为:砖挡土墙、石挡土墙、钢筋混凝土挡土墙等,2、挡土墙:按建筑材料可分为:砖挡土墙、石挡土墙、钢筋混凝土挡土墙等,毛石挡土墙最为常见。,2、挡土墙:按建筑材料可分为:砖挡土墙、石挡土墙、钢筋混凝土挡土墙等,毛石挡土墙最为常见。毛石挡土墙的结构形式有,2、挡土墙:按建筑材料可分为:砖挡土墙、石挡土墙、钢筋混凝土挡土墙等,毛石挡土墙最为常见。毛石挡土墙的结构形式有直立式,2、挡土墙:按建筑材料可分为:砖挡土墙、石挡土墙、钢筋混凝土挡土墙等,毛石挡土墙最为常见。毛石挡土墙的结构形式有直立式、仰斜式,2、挡土墙:按建筑材料可分为:砖挡土墙、石挡土墙、钢筋混凝土挡土墙等,毛石挡土墙最为常见。毛石挡土墙的结构形式有直立式、仰斜式、衡重式等。,2、挡土墙:按建筑材料可分为:砖挡土墙、石挡土墙、钢筋混凝土挡土墙等,毛石挡土墙最为常见。毛石挡土墙的结构形式有直立式、仰斜式、衡重式等。,四、建筑物距边坡或挡土墙的的最小距离:,四、建筑物距边坡或挡土墙的的最小距离:1、建筑物距坡顶的最小距离:,四、建筑物距边坡或挡土墙的的最小距离:1、建筑物距坡顶的最小距离:,四、建筑物距边坡或挡土墙的的最小距离:1、建筑物距坡顶的最小距离:(不应使基础侧压力扩散到边坡或挡土墙上),四、建筑物距边坡或挡土墙的的最小距离:1、建筑物距坡顶的最小距离:(不应使基础侧压力扩散到边坡或挡土墙上)L=(H-h)/tgH-边坡高度h-基础埋深-土壤内摩擦角,四、建筑物距边坡或挡土墙的的最小距离:1、建筑物距坡顶的最小距离:(不应使基础侧压力扩散到边坡或挡土墙上)L=(H-h)/tgH-边坡高度h-基础埋深-土壤内摩擦角挡土墙高度较小时,也可将建筑物设在挡土墙上,间距没有要求。,2、建筑物距坡底的最小距离:,2、建筑物距坡底的最小距离:,2、建筑物距坡底的最小距离:最小距离一般不小于3米。,南湖春色,南湖春色,黄河,五、建筑结合坡地布置的常用方法:,五、建筑结合坡地布置的常用方法:1、提高勒脚:,五、建筑结合坡地布置的常用方法:1、提高勒脚:将建筑四周勒脚按较高处勒脚调整到同一标高。,五、建筑结合坡地布置的常用方法:1、提高勒脚:将建筑四周勒脚按较高处勒脚调整到同一标高。2、跌落:,五、建筑结合坡地布置的常用方法:1、提高勒脚:将建筑四周勒脚按较高处勒脚调整到同一标高。2、跌落:以建筑单元或开间为单位顺坡势跌落,形成台阶式布置。,五、建筑结合坡地布置的常用方法:1、提高勒脚:将建筑四周勒脚按较高处勒脚调整到同一标高。2、跌落:以建筑单元或开间为单位顺坡势跌落,形成台阶式布置。3、错层:,五、建筑结合坡地布置的常用方法:1、提高勒脚:将建筑四周勒脚按较高处勒脚调整到同一标高。2、跌落:以建筑单元或开间为单位顺坡势跌落,形成台阶式布置。3、错层:将建筑内部相同楼层设计成不同的标高,使建筑与地形相适应。,五、建筑结合坡地布置的常用方法:1、提高勒脚:将建筑四周勒脚按较高处勒脚调整到同一标高。2、跌落:以建筑单元或开间为单位顺坡势跌落,形成台阶式布置。3、错层:将建筑内部相同楼层设计成不同的标高,使建筑与地形相适应。4、掉层:,五、建筑结合坡地布置的常用方法:1、提高勒脚:将建筑四周勒脚按较高处勒脚调整到同一标高。2、跌落:以建筑单元或开间为单位顺坡势跌落,形成台阶式布置。3、错层:将建筑内部相同楼层设计成不同的标高,使建筑与地形相适应。4、掉层:建筑物的基底做成台阶状,使台阶高差等于一层或数层的层高,以适应地形的变化。,五、建筑结合坡地布置的常用方法:1、提高勒脚:将建筑四周勒脚按较高处勒脚调整到同一标高。2、跌落:以建筑单元或开间为单位顺坡势跌落,形成台阶式布置。3、错层:将建筑内部相同楼层设计成不同的标高,使建筑与地形相适应。4、掉层:建筑物的基底做成台阶状,使台阶高差等于一层或数层的层高,以适应地形的变化。5、错叠:,五、建筑结合坡地布置的常用方法:1、提高勒脚:将建筑四周勒脚按较高处勒脚调整到同一标高。2、跌落:以建筑单元或开间为单位顺坡势跌落,形成台阶式布置。3、错层:将建筑内部相同楼层设计成不同的标高,使建筑与地形相适应。4、掉层:建筑物的基底做成台阶状,使台阶高差等于一层或数层的层高,以适应地形的变化。5、错叠:建筑顺坡势逐层或隔层沿水平方向作一定距离的错动和重叠,形成建筑沿山坡阶梯状重叠布置。,六、建筑物室内、外地坪标高的确定:,六、建筑物室内、外地坪标高的确定:室内地坪标高:,六、建筑物室内、外地坪标高的确定:室内地坪标高:建筑物室内0.00平面的标高。,六、建筑物室内、外地坪标高的确定:室内地坪标高:建筑物室内0.00平面的标高。室外地坪标高:,六、建筑物室内、外地坪标高的确定:室内地坪标高:建筑物室内0.00平面的标高。室外地坪标高:建筑物散水坡脚处的地面标高。,六、建筑物室内、外地坪标高的确定:室内地坪标高:建筑物室内0.00平面的标高。室外地坪标高:建筑物散水坡脚处的地面标高。室内、外地坪高差:,六、建筑物室内、外地坪标高的确定:室内地坪标高:建筑物室内0.00平面的标高。室外地坪标高:建筑物散水坡脚处的地面标高。室内、外地坪高差:出入口处室内地坪标高与室外地坪标高之差。,六、建筑物室内、外地坪标高的确定:室内地坪标高:建筑物室内0.00平面的标高。室外地坪标高:建筑物散水坡脚处的地面标高。室内、外地坪高差:出入口处室内地坪标高与室外地坪标高之差。(一)建筑物室内、外地坪标高的确定顺序:,六、建筑物室内、外地坪标高的确定:室内地坪标高:建筑物室内0.00平面的标高。室外地坪标高:建筑物散水坡脚处的地面标高。室内、外地坪高差:出入口处室内地坪标高与室外地坪标高之差。(一)建筑物室内、外地坪标高的确定顺序:1、首先根据场地标高和周围道路标高确定建筑物室外地坪标高。,六、建筑物室内、外地坪标高的确定:室内地坪标高:建筑物室内0.00平面的标高。室外地坪标高:建筑物散水坡脚处的地面标高。室内、外地坪高差:出入口处室内地坪标高与室外地坪标高之差。(一)建筑物室内、外地坪标高的确定顺序:1、首先根据场地标高和周围道路标高确定建筑物室外地坪标高。2、然后根据室外地坪标高和室内、外地坪高差确定建筑物室内地坪标高。,(二)建筑物室内、外地坪标高的确定方法:,(二)建筑物室内、外地坪标高的确定方法:,(二)建筑物室内、外地坪标高的确定方法:1、当建筑物两端场地高差不大(地面坡度较小、建筑物不长)时,(二)建筑物室内、外地坪标高的确定方法:1、当建筑物两端场地高差不大(地面坡度较小、建筑物不长)时,可取建筑物出入口侧室外地坪最高点的标高加室内、外地坪高差作为建筑物的室内地坪标高。,(二)建筑物室内、外地坪标高的确定方法:1、当建筑物两端场地高差不大(地面坡度较小、建筑物不长)时,可取建筑物出入口侧室外地坪最高点的标高加室内、外地坪高差作为建筑物的室内地坪标高。,2、当建筑物两端场地高差较大(地面坡度较大、建筑物较长)时,2、当建筑物两端场地高差较大(地面坡度较大、建筑物较长)时,可取建筑物出入口侧两端室外地坪的平均标高加室内、外地坪高差作为建筑物室内地坪标高。,2、当建筑物两端场地高差较大(地面坡度较大、建筑物较长)时,可取建筑物出入口侧两端室外地坪的平均标高加室内、外地坪高差作为建筑物室内地坪标高。,3、建筑物与相邻道路的一般标高关系:,3、建筑物与相邻道路的一般标高关系:(1)为便于排水建筑物室外地坪一般应高于相邻的道路,3、建筑物与相邻道路的一般标高关系:(1)为便于排水建筑物室外地坪一般应高于相邻的道路(否则应有特殊排水措施),3、建筑物与相邻道路的一般标高关系:(1)为便于排水建筑物室外地坪一般应高于相邻的道路(否则应有特殊排水措施),建筑物与道路之间的地面坡度,可为0.3%-6.0%,3、建筑物与相邻道路的一般标高关系:(1)为便于排水建筑物室外地坪一般应高于相邻的道路(否则应有特殊排水措施),建筑物与道路之间的地面坡度,可为0.3%-6.0%,最好为0.5%-3.0%。,3、建筑物与相邻道路的一般标高关系:(1)为便于排水建筑物室外地坪一般应高于相邻的道路(否则应有特殊排水措施),建筑物与道路之间的地面坡度,可为0.3%-6.0%,最好为0.5%-3.0%。(2)当建筑物位于低处,3、建筑物与相邻道路的一般标高关系:(1)为便于排水建筑物室外地坪一般应高于相邻的道路(否则应有特殊排水措施),建筑物与道路之间的地面坡度,可为0.3%-6.0%,最好为0.5%-3.0%。(2)当建筑物位于低处,面向道路侧无出入口或不与高路直接连接时,,3、建筑物与相邻道路的一般标高关系:(1)为便于排水建筑物室外地坪一般应高于相邻的道路(否则应有特殊排水措施),建筑物与道路之间的地面坡度,可为0.3%-6.0%,最好为0.5%-3.0%。(2)当建筑物位于低处,面向道路侧无出入口或不与高路直接连接时,应设边坡或挡土墙,以解决场地高差。,七、建筑物出入口室内、外地坪的连接:,七、建筑物出入口室内、外地坪的连接:1、踏步连接:,七、建筑物出入口室内、外地坪的连接:1、踏步连接:(1)出入口处室内、外地坪高差宜为踏步高度的整倍数。,七、建筑物出入口室内、外地坪的连接:1、踏步连接:(1)出入口处室内、外地坪高差宜为踏步高度的整倍数。(2)每阶踏步的高度可为15-20cm,一般为15cm。,七、建筑物出入口室内、外地坪的连接:1、踏步连接:(1)出入口处室内、外地坪高差宜为踏步高度的整倍数。(2)每阶踏步的高度可为15-20cm,一般为15cm。宽度可为25-30cm,一般为30cm。2、坡道连接:(车辆、轮椅出入口),七、建筑物出入口室内、外地坪的连接:1、踏步连接:(1)出入口处室内、外地坪高差宜为踏步高度的整倍数。(2)每阶踏步的高度可为15-20cm,一般为15cm。宽度可为25-30cm,一般为30cm。2、坡道连接:(车辆、轮椅出入口)(1)汽车坡道的最大坡度:,七、建筑物出入口室内、外地坪的连接:1、踏步连接:(1)出入口处室内、外地坪高差宜为踏步高度的整倍数。(2)每阶踏步的高度可为15-20cm,一般为15cm。宽度可为25-30cm,一般为30cm。2、坡道连接:(车辆、轮椅出入口)(1)汽车坡道的最大坡度:a、地面汽车坡道:10%;,七、建筑物出入口室内、外地坪的连接:1、踏步连接:(1)出入口处室内、外地坪高差宜为踏步高度的整倍数。(2)每阶踏步的高度可为15-20cm,一般为15cm。宽度可为25-30cm,一般为30cm。2、坡道连接:(车辆、轮椅出入口)(1)汽车坡道的最大坡度:a、地面汽车坡道:10%;b、地下车库(轿车)坡道:12%(曲)-15%(直);,七、建筑物出入口室内、外地坪的连接:1、踏步连接:(1)出入口处室内、外地坪高差宜为踏步高度的整倍数。(2)每阶踏步的高度可为15-20cm,一般为15cm。宽度可为25-30cm,一般为30cm。2、坡道连接:(车辆、轮椅出入口)(1)汽车坡道的最大坡度:a、地面汽车坡道:10%;b、地下车库(轿车)坡道:12%(曲)-15%(直);(2)汽车(轿车)坡道的最小宽度:单行直线:3m;,七、建筑物出入口室内、外地坪的连接:1、踏步连接:(1)出入口处室内、外地坪高差宜为踏步高度的整倍数。(2)每阶踏步的高度可为15-20cm,一般为15cm。宽度可为25-30cm,一般为30cm。2、坡道连接:(车辆、轮椅出入口)(1)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项目进度汇报与问题解决方案表
- (正式版)DB15∕T 3262-2023 《混播人工草地放牧利用技术规范》
- (正式版)DB15∕T 3241-2023 《草原瑞香狼毒发生等级划分技术规程》
- (正式版)DB15∕T 3213-2023 《黄河流域西瓜、甜瓜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与蜜蜂授粉融合技术规程》
- 护理学三基简答题题库及答案
- 医院外科护理考试题库及答案
- 企业财务报告制作标准化指南
- 儿科护理学期末押题题库及答案
- 行业标准化操作指南汇编
- 农业科技园农业技术支持与培训协议
- 分类管理理念下国有企业股权投资后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2025年合规专业面试题及答案
- 西畴殡葬管理办法
- 小学生意外伤害课件
- 银行外包人员管理办法
- 2024年法考主观题刑法真题(回忆版)解析与复习重点
-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标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2025修订
- 妊娠合并心脏病疾病查房
- 消防安全评价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年中国二手车金融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 2023年5月7日全国事业单位联考A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题真题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