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发展与教育.ppt_第1页
第七章 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发展与教育.ppt_第2页
第七章 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发展与教育.ppt_第3页
第七章 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发展与教育.ppt_第4页
第七章 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发展与教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三岁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一、三岁前儿童教育概述,(一)意义1、发展最迅速、变化最大可塑性、可教性增长4体重系数脑重3身高21出生36岁,2、人生的开端教育的重要性3、需要和兴趣变化快教育的复杂性4、各方面的发展整合教育的细致性、广泛性5、弱势群体对环境的人与物的依赖6、发展的敏感期集中及时的教育(事半功倍),(二)任务1、身体发展:生活条件;生活护理;卫生保健;肢体运动;感官教育2、智力发展:摆弄、操作活动,发展语言3、情感和社会性:信赖、依恋;安全感;社会交往;文明习惯4、美感:丰富的儿童文学作品;环境的色彩与形象;对美工材料的感知与探索。,(三)原则1、提供主动探索的环境;注重兴趣与好奇心的培养2、生活护理与心理保育并重3、个别教育4、保教适度自发与干预;避免过度保护,二、新生儿的教育,(一)适应新生活与对成人的绝对依赖新生儿与小动物头脑的遗传机制差异:小动物:活动由先天预定,本能是整套地起作用,活动遵循由遗传决定的固定的行为型式儿童:活动并非完全由先天预定,本能(无条件反射)的个别的而不是完整的。行为型式并没有被先天本能固定下来。,(二)巨大的学习潜力与教育的必要性1、新生儿适应生活的本能不如动物,但学习潜力强出动物百倍如:听声音转头,学会区别不同的声音2、新生儿学习的条件习惯化与去习惯化(对刺激的反应变化)再认与记忆,(三)天生的本能与本能作用的充分发挥无条件反射: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四)条件反射的建立与教育定时喂奶对吃奶时间的反射哭时送奶哭成为要求进食的反射等。排尿信号按信号排尿(第2个月起),三、周岁前的教育,(一)接触成人,接触世界(成人的教育作用)1、成人是婴儿接触世界的中介同新生儿一样,周岁前婴儿生活完全不能离开成人的照顾。2、成人是婴儿认识活动对象的提供者原因:婴儿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活动发展在先,四肢和全身动作发展在后,不能独立地去接触、获取各种物体。,3、成人是婴儿活动的辅助者没有成人帮助,2个月大的婴儿处于俯卧姿势,只会将整个脸贴着床,不会翻过身;7-8个月学爬时,没有成人把他的脚掌顶住,他不会向前方移动;5个月大的遗弃儿在医院里只能躺卧;野兽哺育的婴儿不会坐站与直立行走。,6个月后,婴儿意识到成人可以作为活动的助手。如他用声音或表情表示他要拿一个拿不到的东西;抓成人的手向物体方向移动;如果成人抱着他,他会把手伸向物体的方向,或把身体倾向物体4、成人是婴儿交往的重要伙伴5、成人是婴儿安全的保证者,(二)婴儿的日常护理与教育1、住所的环境(空气、温度、湿度;各种物品)2、制定合理的生活日程3、喂养与睡眠4、盥洗与排尿,(三)感官和动作训练1、听觉、视觉与动作的协调:听声音、视线与头的转向2、嘴、手的动作和视角协调主要的探索方式(口唇期)3、眼手协调抓握动作(4个月)4、双手配合与重复的连锁动作,5、适度原则,必要的刺激缺乏必要的刺激会剥夺感官活动,不利于开发潜能;过度的刺激会使婴儿感到突然而不适应,(四)依恋与亲子关系的建立1、依恋是一种基于感情而建立的交往关系2、依恋关系是婴儿情感发展和亲子交往的需要3、依恋对婴儿安全感的产生和发展有促进作用母亲安全基地:暂离与不时返回4、依恋关系是双向的,5、亲子间的紧密程度和婴儿的探索活动呈“倒U”形的相关亲子关系中等探索水平高亲子关系紧密探索水平低,U,四、1-3岁婴儿的教育,13岁:童年生涯的转折时期儿童开始学习以人类的方式使用物体,学会直立行走和各种灵巧的身体动作,开始掌握语言,出现最初的独立性。,(一)操作活动的大发展1、不满足于操纵、摆弄物体,操作活动的积极性高涨(坚持、争抢)2、开始使用物体3、动作笨拙,很难达到目的自己拿勺子吃饭,却不能放到嘴里;争洗手帕,却弄得一地的水4、活动往往需要成人带领成人一离开,游戏就玩不起来,(二)语言的发生与教学的开始1、1-15岁,理解语言2、2岁左右,积极的语言说话3、故事形式的教学,(三)独立性的出现与最初的社会性的培养1、独立性与最初的反抗行为只是想表明自己行2、坚持性与自我辩解歪道理:当妈妈让他闭上眼睛睡觉时,他问:“为什么月亮不睡觉呢?”3、占有观念,4、自尊心与同情心培养,第二节34岁儿童的发展特点与教育,34岁儿童通常称为小班幼儿一、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1、动作迅速发展基本掌握了走、跑、跳、爬、攀登等动作技能能学习更为复杂的动作技能动作不够协调和平稳大肌肉动作比小肌肉发育得早,教师可提供适当的活动工具(简单器械),还可逐渐训练幼儿系鞋带、扣纽扣等动作,2.对教师有很强烈的依恋感情,并向往得到教师的赞赏和认可教师要尽可能公平关注和对待每一个幼儿。在给予某个幼儿表扬、奖励时,要坚持一致的标准。横向:与其他幼儿一致纵向:前后一致,3.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无意记忆占优势思维依靠动作进行,动作停止,思维也随之停止。比如玩插塑玩具,插好了,像什么就说是什么(而不能先想好了再行动)。坚持正面教育,不说反语提供直观形象教具。提要求要具体教育生活化、娱乐化、游戏化,4.行动容易受情绪支配3岁左右开始情绪分化,出现高级情感,如同情心、羞愧感。高级情感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情绪仍然处于支配地位5.喜欢模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父母、教师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6.开始关注同伴,社会性得到初步发展3岁完全能够控制大小便,开始能够按成人的要求控制自己的行为进入幼儿园后,独立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有进一步发展喜欢安静的独自游戏,教师提供玩具的数量要充足,7.语言发展快,爱说话要求主动回答教师的问题(有时忘记了要先举手的要求)回家后喜欢讲幼儿园的事情,但语词不丰富,往往讲不完整。喜欢听简短的童话、故事、儿歌,并能记住内容。,8.感知觉发展迅速,观察力有待发展小班时幼儿感知觉发展迅速的时期观察事物只注意事物的表面的、明显突出的特征,不太注意事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二、小班幼儿入园教育(假设3岁入园)(一)入园的社会意义1.逐渐摆脱依赖,走向自立2.学习集体生活(二)幼儿入园不适应现象分离焦虑约翰.鲍尔比把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反抗阶段大哭大闹失望阶段断断续续地哭闹,不理他人,表情迟钝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活动。,原因1.环境的巨变(心理断乳期)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成人与幼儿的关系师幼比1:15或1:20陌生的活动环境要求的提高,如一定的独立和自理能力,对幼儿构成了挑战,2.家庭因素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幼儿入园适应快慢的重要因素。3.幼儿自身个性与以往经验(三)幼儿入园教育的主要内容1.入园前的准备(1)家访: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与幼儿建立初步的联系。(2)召开家长会:介绍幼儿园生活制度、教育教学内容,配合幼儿入园工作。家长应提前一两天按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安排孩子的生活家长应给孩子讲幼儿园的故事,消除对幼儿园的陌生感,家长不能说: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让老师来管你!叫老师把你关起来,不接你回家家长应鼓励同别的孩子交往,培养其交往能力、乐群性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应为幼儿入园做一些必要的物质准备家长要坚持送幼儿来园态度要坚决。使幼儿树立一种观念:我已经长大了,每天都应该去幼儿园。,(3)参观幼儿园,引起幼儿的兴趣参加某些活动,如游戏,玩幼儿园的玩具2.入园第一月的教育工作(1)目的帮助幼儿适应和享受新环境帮助幼儿认识同伴,使他们知道除了亲人还有其他人关心他们帮助幼儿平静情绪,舒畅地学习新事物,(2)内容布置活动室环境,营造迎新气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幼儿用爱来打动幼儿熟记每个孩子的名字;说话时态度亲切灵活安排一日生活,不要求幼儿太多及时与家长沟通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孩子,如:为孩子找一个小伙伴,同他一起玩,先接触少数人;暂时不参加集体活动,由年长的教师专门照顾和带领;允许幼儿带一些家中的玩具来园,减轻焦虑和紧张的情绪;多表扬、鼓励,离园时多给孩子一些小礼物,使孩子对幼儿园保持美好印象,三、小班常规教育(一)常规的含义幼儿一日生活的行为规范。包括:1.生活常规,如睡眠、起床、进餐的时间;水杯应放在写有自己名字或者标志的地方;饭前洗手2.游戏常规,如不强占别人玩具,玩完玩具应该放回原来的地方3.教学常规,如坐自己的位置,不要打扰别人,(二)常规的作用1.培养幼儿的生活规律对幼儿的生活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养成有规律的生活、时间观念等2.建立安全感合理的常规使幼儿轻松自然地参与活动,有利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3.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学会自我控制,(三)常规教育的理念与操作要点总纲一:常规教育应以尊重幼儿为前提,常规应是保证幼儿发展的“润滑剂”,而不是“紧箍咒”。小班孩子进入活动场地,需要组织排队等候吗?给孩子讲故事时,需要让孩子排排坐在远离教师的位置上吗?总纲二:常规应该简单、明确,不超过幼儿所能承受的范围。,(1)常规应当是积极的,不能使孩子感觉很坏的规则。不能要求所有的幼儿在短时间内全部掌握,允许幼儿在遵守常规中有所反复,并且对每个幼儿的点滴进步表示鼓励和赞扬。(2)制定常规时应该向幼儿解释理由,使幼儿知道为什么。“你应该和一起玩积木,这样会很高兴的。有人跟你玩,你也会很高高兴的。”,(3)教师在描述规则时,应用积极、正面的语言,避免说反语教师太多的否定性要求(“不要”、“不能”)容易使幼儿感到限制,良好的做事愿望被否定,让幼儿处于被动无助的境地,而应该对幼儿积极地引导,让幼儿知道怎么做。“不要用别人的毛巾”“用你自己的毛巾,上面绣着你的名字”,(4)讲解示范市幼儿进行常规培养的基本方法(5)行为训练(6)经常性的督促检查(7)个别教育,四、小班环境创设(一)活动室墙面的布置1.适合小班幼儿的身高以幼儿的视线能看清楚为宜供幼儿操作的墙面,高度在11.3米间。2.配合教育内容除了观赏性的墙饰,还应有与当前教育内容相符的墙面环境。如:配合入园教育,贴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主题画;认识秋天,张贴秋天真美的情景画。,3.美观、活泼和实用4.幼儿的参与留出适当的空间让幼儿操作,展示幼儿的作品5.儿童化形象活泼的卡通人物,(二)活动区的布置1.适合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做到儿童化和家庭化2.动静交替3.适合小班幼儿的身体(生理)特点家具的高度适合幼儿;材料不应过于细小,五、发展小班儿童社会交往能力1.促进幼儿对同伴的关注2.学习欣赏他人3.练习文明礼貌地与人交往4.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5.通过各领域的活动增进幼儿的同伴交往如:音乐游戏找朋友,第三节45岁儿童的发展与教育,一、45岁儿童的发展特点(一)运动机能进一步发展1.身体发育:4岁男孩平均身高104.3厘米,体重16.6千克;4岁女孩平均身高103.1厘米,体重16.1千克体型逐渐和大人接近。2.行动比小班幼儿灵活,可以做较细腻的动作,如系鞋带、用筷子、系扣子。3.活动范围比小班大得多。,(二)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1.形象知觉、图像知觉的识别能力较小班大幅提高;2.具体性:幼儿叙述一件事情往往十分具体;喜欢听故似乎,看小人书、卡通片3.意志力逐渐加强,行动有初步的目的性、组织性。,(三)强烈的活泼好动,不再显得娇小温顺(四)自我意识与反抗心理明显增强(五)交往能力有所发展,能自动结伴交朋友。(六)游戏能力发展很快,游戏情节变得丰富游戏中的交往增加,往往形成小团体。(七)认识能力提高,求知欲增强,喜欢提问。(八)语词增加,二、45岁幼儿的社会教育(一)社会交往技能(1)人际关系幼儿与成人:从属型关系;幼儿与幼儿:对称型关系(2)社交地位:受欢迎型长相端正,身体健康,性格活泼开朗,得到的称赞多,获得别人的喜爱被拒绝型精力充沛,社会交往积极性高,但由于交往技能差而出现一些攻击性行为,不被接纳;被忽略型社交积极性差,不具备交往技巧,逃避群体,孤僻、沉默,被人忽视,3.教育内容(1)创造交往机会,鼓励幼儿交往异年龄班活动研究结论:孤独的儿童可以通过比他自己小的儿童在一起游戏而改变孤独的性格(不会感到不安,有机会表现自己,提高自信和交往兴趣)跨班活动同年龄幼儿在一起活动。分享活动:自带玩具、图书,促进同伴间的分享、交流,(2)适时教给幼儿交往的技巧如何问候,如何同别人交谈,如何帮助他人(3)通过角色游戏发展幼儿社交能力(4)开展专门活动,(二)行为纠正1.正确引导幼儿的竞争行为(1)正确理解竞争(2)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3)处理好竞争与攻击的关系遭受挫折时易产生攻击。制定公平的游戏规则轮流体验成功,减少失败感和挫折感,2.矫正攻击性行为(1)成因生理特征家庭因素(模仿)大众媒介幼儿园空间狭窄,材料不足,幼儿活动兴趣不足,无所事事等,(2)策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与空间提供合作的榜样帮助幼儿转移情绪,提供宣泄的机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避免无谓等待,使幼儿全身心投入,3.对说谎行为的纠正说谎:故意的欺骗行为,对真实情况加以歪曲的行为表现(1)幼儿说谎的类型分不清事实与想像的谎话夸耀式说谎:我家有100个洋娃娃,事实上只有3个;掩盖式说谎模仿式的谎话(2)分析原因,区别对待,做出榜样,4.告状行为告状说明幼儿能把别的幼儿的行为同老师教导的行为准则做比较过多的告状行为不利于同伴关系发展,还干扰正常的教学,甚至养成依赖培养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建立值日生制度,巩固常规四、开展活动区活动角色游戏区图书区自然角美工区积木区玩沙玩水区,第四节56岁儿童的发展与教育,一、56岁儿童的发展特点1.身体发展迅速,动作协调活动量大手的动作精细、准确和熟练能独自活动基本活动习惯初步形成基本掌握主要的全身运动,并能做一些复杂的动作,(二)语言能力增强5岁幼儿掌握词汇22003000个;6岁则有30004000个。语言较连贯能使用一些比较复杂的句子来表达意思和想法(三)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经验逐渐丰富,抽象思维开始萌芽,但理解能力有限,常常不能准确、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四)情绪情感的调节能力逐步加强,(五)责任感增强能较好地完整教师交给的任务愿意承担一些为集体服务的工作(六)好学好问(七)个性初具雏形(八)社会性有较大发展参与性强,有一定的协商能力,二、大班幼儿入学教育1.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别游戏学习;正规学习气氛自由;气氛紧张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没有考试;考试竞争师生间:个别交往;集体交往,2.培养入学意识参观小学参加少先队活动生活习惯的准备毕业离园教育1990-1994年国家教委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发现,幼小衔接的主要问题是儿童入学不适应的问题,应注重幼儿入学适应能力的培养。,3.培养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