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淋巴瘤概述》PPT课件.ppt_第1页
《恶性淋巴瘤概述》PPT课件.ppt_第2页
《恶性淋巴瘤概述》PPT课件.ppt_第3页
《恶性淋巴瘤概述》PPT课件.ppt_第4页
《恶性淋巴瘤概述》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恶性淋巴瘤,流行病学我国近年新发病例逐年上升。城市高于农村,男性多于女性。工业及经济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NHLHDHD发病高峰:15-30,50岁(国外)NHL:40岁。67%属B细胞型。,病因学,EB病毒与Burkitt淋巴瘤传单与HDHTLV-I与TC淋巴瘤HTLV-V与蕈样肉芽肿免疫缺陷自身免疫性疾病电离辐射遗传因素,遗传学变异,(哈医大三院张清媛等)染色体核型与生存期的关系核型例数平均生存期正常核型390.7t(14,18)789.9+7826.117号异常719.4多倍体819.21号异常833.2其他异常1448.6,HD的病理分类,Rye分类1淋巴细胞为主型(10.5%)2结节硬化型(24.5%)3混合细胞型(54.5%)4淋巴细胞减少型(9.8%)5不能分类的(2.1%),WHO分类1结节型淋巴细胞为主型(7%)典型霍奇金淋巴瘤2结节硬化型(38.5%)3混合细胞型(35.7%)富于淋巴细胞的典型霍奇金淋巴瘤4具有霍奇金淋巴瘤和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特点的恶性淋巴瘤(5.6%)5不能分类的(1.4%),HD,典型HD需要联合化疗,否则病情进展、致死;而淋巴细胞为主型属进展缓慢的淋巴组织增生,联合化疗未必有益。近三年来,已有可靠证据表明各种类型的HD为淋巴样细胞单克隆过度增殖所致,故1995年WHO将HD改称HL。,NHL的分类,NHL工作分类方案(NCI,1982)低度恶性1小淋巴细胞性2滤泡型小裂细胞为主性3滤泡型小裂细胞和大细胞混合性中度恶性4滤泡型大细胞为主性5弥漫型小裂细胞性6弥漫型小和大细胞混合性7弥漫型大细胞性高度恶性8免疫母细胞性9淋巴母细胞性10小无裂细胞性杂类组合性,蕈样肉芽肿,组织细胞性,髓外浆细胞瘤,其他,NHL之WHO分类:B细胞,前驱B细胞肿瘤前驱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成熟B细胞肿瘤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B-前淋巴细胞白血病B-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毛细胞白血病浆细胞骨髓瘤MALT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淋巴结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NHL之WHO分类:T细胞和NK细胞,前驱T细胞肿瘤前驱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成熟T细胞肿瘤T-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T-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成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肝脾rT细胞淋巴瘤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蕈样肉芽肿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T和裸细胞,原发性皮肤型周围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T和裸细胞,原发性全身型,皮肤恶性淋巴瘤的分类,EORTC(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分类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蕈样肉芽肿蕈样肉芽肿变异Sezary综合征淋巴瘤样丘疹病CTCL,大细胞,CD30阳性CTCL,大细胞,CD30阴性CTCL,多形性,小细胞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接上页),皮肤B-细胞淋巴瘤(CBCL)原发性皮肤免疫细胞/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细胞淋巴瘤小腿原发性皮肤B-细胞淋巴瘤原发性皮肤浆细胞瘤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WHO分类建议,蕈样肉芽肿蕈样肉芽肿变异Sezary综合症原发性皮肤CD30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无特殊性结外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鼻型,皮下脂膜样T细胞淋巴瘤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或MALT型淋巴瘤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浆细胞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血管内),分期(1970年AnnArbor),淋巴结区域口咽环,颈、锁骨上、枕后、耳前,锁骨下,腋下及胸肌,滑车上,纵隔,肺门,脾,主动脉旁,肠系膜,髂窝,腹股沟及股管,腘窝,诊断,病史体检ESR,血常规,骨髓穿刺或活检,AKP,LDH,肝肾功能,X线,肺正侧位片,胸腹部CT,双侧下肢淋巴管造影确诊依靠病理检查,诊断,诊断时30%-40%有骨髓侵犯,骨髓检查后20%临床分期有改变Ga67扫描治疗前的敏感性不高,但对治疗后纵隔的残留病变及腹部病变的评价十分有用,正确率高达95%,HL的治疗原则,IA、IIA期:病变位于隔上,斗篷野加锄形野放射;病变位于膈下,侵犯盆腔及腹股沟淋巴结,应放射至主动脉旁淋巴结;如侵犯盆腔及主动脉旁淋巴结,应用全淋巴放射。IA、IIA病例,如有大的纵膈肿块,应采用综合治疗。IIB期:全淋巴放射,也可单用联合化疗。III1A期:单纯放疗III2A期:放化疗综合治疗IIIB期:单用化疗或化疗加放疗IV:单用化疗近年,不少国家对早期HL采用放、化疗结合的方法,疗效提高25%。仅用放疗已不再作为早期HL的标准治疗,因其复发率高并易诱发第二肿瘤。放化疗结合,90%以上的HL可获治愈。,HL常用方案,MOPP,CR84%,34%复发,复发者多发生在CR后4年内。影响MOPP方案CR的因素是有无症状。无症状者CR100%,有症状者81.7%CR.ABVD,CR75%,与MOPP无交叉耐药性;MOPP无效的病例用ABVD治疗75-80%可缓解ABVD/MOPP交替,CR88.9%,NHL的治疗原则,低度恶性:I、II期:多采用放疗III、IV期:大多采用化疗中度恶性:I期:可单用放疗;II期以上采用蒽环类为主的化疗方案,全身病变控制后再给予累及野放射。高度恶性:化疗为主,NHL常用化疗方案,中位生存期:低度恶性为7年,中度恶性2.5年,高度恶性为1年。低度恶性常用方案:COP,COPP,Fludarabine,IFN,IL-2,Rituximab(美罗华)美罗华是一种抗CD20的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也是第一个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的单抗。目前已被成功应用于低中度恶性CD20阳性B细胞NHL的治疗,与化疗联合可获60%RR。,NHL的化疗,中度恶性NHL的治疗CHOPCR51-54%。新的一代方案并不优于CHOP。对年青病例有高-中或高危险因素,常规化疗达CR后用HD巩固治疗及干细胞支持可得益。解救方案中,多包含DDP,VP16,Ara-c,IFO,NHL的化疗,高度恶性NHL的化疗某些亚型可用常规化疗,但有中枢神经侵犯、骨髓侵犯或其他预后差因素应用强力治疗。ProMACE/cytaBOM方案:CTXd1,ADMd1,VP16d1,PDNd1-14,Ara-cd8,BLMd8,VCRd8,MTXd8HDCT+PBSCT,NHL患者血清LDH的变化及临床意义,Lacticdehydrogenase,LDH是一种糖酵解蛋白,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内,以肾、心和骨骼肌含量最丰富,其次以肝、脾、胰及肺组织较多,正常人血清可测出LDH,不少器官病变和某些恶性肿瘤血清LDH可升高。,不同分期非霍奇金淋巴瘤LDH增高阳性率比较,期别例数LDH增高例数LDH增高阳性率I+II431432.5%III+IV624064.5%(湖南省肿瘤医院欧阳取长等),不同分期、不同恶性程度间LDH水平比较,组别例数LDH值P值备注I+II432861610.05I+II与III+IV比较III+IV62539157高度恶性255011620.05高度恶性与低度恶性比较中度恶性572831390.05高度恶性与中度恶性比较低度恶性232491230.05中度恶性与低度恶性比较,治疗前LDH增高的患者与治疗后LDH比较,期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P值备注I+II144601504301250.05治疗前后比较III+IV407302907052700.05治疗前后比较本文研究表明III+IV期LDH明显增高的患者中肝脾受侵的机率多,而在肝脾受侵的患者中发热,盗汗等全身症状的出现也较多,提示LDH明显增高与肝脾受侵及高热、盗汗等全身症状之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本组病例I、II期及III、IV期LDH增高组患者的1-4年预期存活率均较LDH不增高组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表明LDH增高对预后不利。,NHL患者B2MG检测的预后价值,(中山医科大学附属医院)B2MG产生于体内有核细胞,许多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MM,MDS等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中B2MG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75例初治NHL患者的B2MG值高于正常者达52%。在确诊时其水平的高低与AnnArbor分期相一致,各组间有显著的差异。确诊时B2MG的水平与化疗效果有明确的相关关系,B2MG正常组RR达87.2%,其中CR60.5%,PR25.6%;B2MG升高组RR75%,其中CR仅50%,PR25%,两者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B2MG可作为初诊时一个独立的血清学预后指标及预测患者对化疗的反应和生存情况,B2MG升高者对化疗的有效率底且预后差。,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现代概念,以往将发热、消耗状态、肝脾淋巴结肿大、出血倾向、全血细胞减少、有异型组织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在肝脾、骨髓、淋巴结等造血组织系统性肿瘤性增殖,呈致死性转归的疾患,称之为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MH)。,近代概念,根据临床症状,组织学所见,以及采用近年来的免疫组织化学,分子遗传学的方法诊断的,作为MH或MH样淋巴瘤报道的疾患可归类为如下几种:1MH在骨髓、肝脾内可见从幼稚至成熟的异常组织细胞增殖,部分可见吞噬血细胞的现象。免疫组化:淋巴系的标记都是阴性的,对单核细胞/组织细胞系特异的CD68,lyz,a1-AT,a1-ACT(+)2MH样T细胞淋巴瘤临床征象与MH类似,在骨髓、肝脾内可见肿瘤性T细胞的浸润和噬血性组织细胞的增殖。诊断依赖免疫组织化学(CD45RO+)和基因分析。,MH,3血管中心性T/NK细胞淋巴瘤以肿瘤细胞的血管中心性增殖,浸润和破坏血管,引起组织凝固性坏死为特征的结外性淋巴瘤,好发于鼻腔、皮肤、肺、胃肠道及睾丸等部位,常常合并HPS。(曾经被称为鼻/皮肤的恶性网状细胞增生症)来源于CD2、CD56+、CD3-的NK细胞或CD3+的NK样T细胞。4暴发性EB病毒相关的噬血细胞综合症主要见于小儿,以高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