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1页
“消化系统”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2页
“消化系统”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3页
“消化系统”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4页
“消化系统”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化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Course Information)课程代码(Course Code)BM123*学时(Credit Hours)55*学分(Credits)3*课程名称(Course Name)(中文)消化系统(英文)The Digestive System课程性质(Course Type)本科生必修课Mandatory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clinical medical sciences授课对象(Audience)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八年制)Medical students (five or eight year program)授课语言(Language of Instruction)中英双语Bilingual*开课院系(School)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先修课程(Prerequisite)人文社科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英语、大学医科数学、大学物理、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程序设计基础,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学,分子细胞组织等。授课教师(Instructor)戎伟芳等课程网址(Course Webpage):8090/G2S/Template/?action=view&courseType=0&courseId=5713*课程简介(Description)消化系统是机体籍以从外界摄取生命活动所需营养物质的器官系统,包括消化道及肝胆胰腺和唾液腺等附属器官,消化器官感染、炎症、肿瘤和功能性疾病十分常见。本课程采用整合的方式,将有关消化系统的基础与临床医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理论课、实验、临床见习和病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消化系统的正常结构与生理功能、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和病理生理机制以及临床诊断学方法与治疗原则。The digestive system functions to digest foodstuffs and to absorb nutrient molecules that are needed for bodily functions. It comprises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certain associated glandular organs including the liver, the hepatobiliary tract, the pancreas and the salivary glands. Diseases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are very common and may be functional, infectious, inflammatory, or cancerous. This course has been designed to integrate the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sciences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and consists of sessions of theatre lectures, laboratory practice,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case discussion. After completion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not only have a systematic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in normal and in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but also be able to know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the diagnostic skills and the therapeutic principals of common diseases of the gastointestinal system.分类目标:1. 基本理论知识本课程包含消化系统的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医学内容以及症状学、诊断学和影像学等临床医学内容。通过本课程理论课的学习,学生应全面地掌握消化系统各部分的正常组织结构与消化吸收的基本过程;掌握消化系统疾病的种类、病因、病理特征、病理生理机制、临床症状与体征、影像学表现、临床诊断要点与处理原则以及药物作用的原理。2. 基本技能通过消化系统组织与病理学实验及临床见习,学生应能掌握正常与病理性消化道组织形态学检查的基本方法,辨认消化道正常组织结构与病理表现,正确地开展消化道疾病的问诊和腹部体格检查。3. 综合能力在理论与实践课的基础上,通过PBL与自学,学生应能综合应用本课程及前期课程所学到的各学科的知识,分析消化系统症状发生的原因、诊断思路以及防治的基本方法与理论依据。课程教学大纲(Course Syllabus)*学习目标(Learning Outcomes)*学习目标(Learning Outcomes)*学习目标(Learning Outcomes)*学习目标(Learning Outcomes)*学习目标(Learning Outcomes)*学习目标(Learning Outcomes)*学习目标(Learning Outcomes)*学习目标(Learning Outcomes)*学习目标(Learning Outcomes)*学习目标(Learning Outcomes)绪论(1学时)1001 画图显示消化系统的各器官及其毗邻关系;1002 列举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1003 解释为何消化道是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和最大的免疫器官;1004 描述消化道血管和神经支配的特点;解释肠神经系统以及肠-脑轴的概念与生理意义;1005 列举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种类,讨论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地位。消化管的组织结构(3学时)1011叙述舌的组织结构;比较舌背黏膜表面三种乳头的形态结构与分布;叙述味蕾的分布、结构与功能; 1012详细描述消化管的一般结构(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1013叙述食管的组织学结构;1014描述胃黏膜的结构及胃底腺的分布与组成;详细描述胃底腺壁细胞和主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比较胃底腺、贲门腺与幽门腺的结构特征。熟悉胃壁其他各层的结构特征;1015 详细描述小肠黏膜的结构;解释小肠黏膜的皱襞、绒毛和微绒毛的结构及其与消化吸收的关系;叙述肠腺的组成以及吸收细胞、杯状细胞、潘氏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叙述小肠其他各层的结构特征;1016叙述大肠与阑尾的结构特征和功能;1017解释肠道相关淋巴组织的概念;1018解释肠道内分泌细胞的结构特征和分泌物作用方式;列举分布在胃肠道的主要内分泌细胞及胃肠激素。消化腺的组织结构(2学时)1020叙述大唾液腺的一般结构;比较浆液性腺泡、黏液性腺泡和混合性腺泡的结构特征;叙述导管部的组成和结构特征;比较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的结构特征和功能;1021 描述胰腺外分泌部腺泡和导管的结构特征和功能;1022描述胰岛的结构及其A细胞、B细胞和D细胞的数量、分布及功能;了解胰岛内其他内分泌细胞;解释胰岛-腺泡门脉系统的概念;1023描述或画图显示肝小叶的基本结构;详细描述肝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描述肝血窦和枯否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描述窦周隙和贮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描述胆小管的结构与功能;1024描述肝门管区的组成;1025叙述肝脏血液循环的特点及胆汁排出途径;1026解释胆囊的结构与功能。消化系统的发生(2学时)1030 叙述原始消化管的形成与分化;前、中、后肠的衍化;1031叙述食管与胃的发生,解释胚胎发育过程中胃发生转位的原因;1032叙述肠的发生和泄殖腔的分割;解释中肠襻、生理性脐疝、泄殖腔的概念;1033列举常见的消化管先天畸形(肠狭窄或闭锁,先天脐疝,脐瘘,回肠憩室,不通肛,内脏易位,先天巨结肠,直肠瘘)并解释其形成原因;1034叙述肝脏、胆道、胰腺和胰管的发生过程;解释肝憩室、背胰和腹胰的概念;列举肝、胆、胰的先天变异与畸形。消化系统组织学实验(4学时,参考形态学实验消化系统教学目标)2001 掌握光镜下消化管的一般组织结构;在光镜下能够辨认消化管各段;区分皱襞和绒毛。2002 了解舌的镜下结构;2003 掌握食管壁的镜下结构特点;2004 掌握胃底的镜下结构特点,掌握胃黏膜内胃底腺的细胞组成和细胞组织学特点;2005 熟悉胃幽门的镜下结构特点,正确区分胃底部和胃幽门部;2006 掌握小肠的镜下结构特点,黏膜上皮的细胞组成,认识小肠绒毛;2007 熟悉大肠壁的镜下结构特点;2008 掌握阑尾的镜下结构特点;2009 熟悉唾液腺的腺泡和导管镜下结构特点;区分腮腺和颌下腺的镜下结构差异;2010 掌握肝小叶的镜下结构和门管区的镜下结构;掌握肝细胞的组织学结构;2011 区分胰的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结构;掌握胰外分泌部的浆液性腺泡结构和导管的结构特点;2012 了解胆囊的镜下结构特点。食物的消化(3学时)1040 解释食物的机械性消化与化学性消化的概念、相互关系与发生的部位;1041 解释肠神经系统、Cajal间质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在消化道运动中的作用;列举至少6种消化道运动形式并指出其在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推进中的作用;指出消化道各部分括约肌(食道上括约肌、食道下括约肌、幽门括约肌、Oddis括约肌、回盲瓣、肛门括约肌)舒缩状态的调控机制及其意义;1042 比较唾液、胃液、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等各部分消化液的主要成分及在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中的作用;1043 详细描述唾液、胃液和胰液分泌的过程以及神经和体液调节机制;1044 解释胃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的概念、意义以及应激、幽门螺旋菌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影响;1045 叙述糖、蛋白质和脂肪在消化道内水解的过程,列举出所涉及的主要消化酶,指出消化酶的活化与抑制的生理和病理意义。吸收与排泄(2学时) 1050 叙述糖、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产物的吸收部位、途径和机制; 1051 解释刷状缘酶的概念并指出其在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吸收中的作用; 1052 解释胆盐对脂肪消化和吸收的作用; 1053 叙述水和电解质的吸收和分泌的部位、途径和机制;列举腹泻的类型与发生机制;解释“口服补液”的概念与机制; 1054 叙述铁和维生素的吸收部位与机制;解释胃酸和内因子与缺铁性贫血和恶性贫血的关系; 1055 解释排便反射的机制;1056 解释消化道菌群的概念与生理病理意义。肝胆生化与肝功能衰竭(5学时)1061 叙述肝脏在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中的作用,解释肝功能损害后代谢异常发生的机制;1062解释肝糖原合成、糖原分解及糖异生作用在维持血糖稳态中的意义;1063解释肝脏在脂类消化、吸收、合成、分解与运输中的作用;1064解释肝脏在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出凝血稳态和解除氨毒中的作用;1065 叙述肝脏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1066 以乙酰胆碱、扑热息痛和类固醇激素等为例,解释在肝脏中进行的生物转化的概念、反应类型及特点;1067 叙述胆红素的生成过程、在血中的运输方式、在肝细胞内的代谢及在肠腔内的变化;解释胆色素肠肝循环的概念;比较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的特点;1068 叙述胆汁酸的生成与转化的过程,指出胆汁酸生成的原料与限速酶;解释初级游离、初级结合、次级游离和次级结合胆汁酸的概念与结构特点;解释胆汁酸肠肝循环的概念与生理意义;1069 解释肝功能衰竭的概念,列举导致肝功能衰竭的病因和主要表现。消化管疾病病理学(3学时)1071 比较反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的主要病理表现、病因和转归,解释化生的概念;1072 列举急性胃炎的常见病因并描述其主要的病理表现;1073 列举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比较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特殊型胃炎的主要病理表现;解释肠上皮化生的概念、类型与意义;1074 列举消化性溃疡的常见病因,解释应激、药物和幽门螺旋菌在消化性溃疡发生中的作用;1075 详细描述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病理表现;1076 比较急性细菌性痢疾、慢性细菌性痢疾和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的病理表现;叙述伤寒的主要病理表现;1077 解释功能性肠病与炎症性肠病的概念;比较溃疡性结肠炎和Crohns病的病理表现。肝胆胰腺疾病病理学(2学时)1081 列举病毒性肝炎的种类与基本病理变化,解释气球样变、脂肪变、桥接坏死、碎片状坏死、大块坏死、嗜酸性小体的概念;1082 列举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病理类型,叙述各型的主要病理特点;1083 解释肝硬化的概念,列举肝硬化的主要病因并讨论其发病机制;1084讨论肝硬化的分类,解释门脉性肝硬化、坏死后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瘀血性肝硬化、色素性肝硬化和寄生虫性肝硬化的概念,描述其主要组织病理表现,解释假小叶的概念;1085列举门静脉高压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原因,解释海蛇头、蜘蛛痣、肝性脑病的概念与形成机制;1086叙述胆管炎和胆囊炎的主要组织病理表现;列举急、慢性胰腺炎的病因,描述其主要组织病理表现。消化道肿瘤病理学(2学时)1091列举食道癌的病因并指出食道癌的好发部位;解释早期和中晚期食道癌的概念,画图显示早期食道癌的大体类型;列举食道癌的组织学分型和扩散转移途径;解释腺鳞癌的概念;1092讨论环境因素和幽门螺旋菌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解释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的概念;1093 画图显示早期与进展期胃癌的大体形态类型;比较良、恶性溃疡的大体形态特征;列举胃癌的组织学类型;解释革囊胃、肠型胃癌、弥漫型胃癌、印戒细胞癌的概念;1094 列举胃癌的直接蔓延和转移途径;1095讨论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与结直肠癌的关系;列举结直肠癌的好发部位、大体和组织学类型;1096 解释早期结直肠癌和进展期结直肠癌的概念;画图显示结直肠癌的Dukes分期;列举结直肠癌的扩散途径;1097 列举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细胞类型与病因;叙述原发性肝癌的大体形态与组织病理特征;列举原发性肝癌的扩散方式;1098 列举胰腺癌的病因和发生部位;叙述胰腺癌的主要组织病理表现;列举胰腺癌的扩散途径。消化系统病理学实验 (4学时,参考形态学实验消化系统教学目标)2021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镜下病变,辨认出萎缩的固有腺体,肠上皮化生,慢性炎细胞浸润及淋巴滤泡的形成;2022观察胃溃疡的镜下病变,辨认溃疡底部的四层结构,以及瘢痕层内的增殖性动脉内膜炎和神经纤维小球状增生;2023观察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大体标本,辨认溃疡的形态及特点;2024观察急性细菌性痢疾的镜下病变,辨认假膜的结构及肠壁各层的炎性变化;2025观察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大体标本,辨认假膜及地图状溃疡;2026观察伤寒的镜下病变,辨认伤寒细胞及伤寒肉芽肿;2027观察伤寒的大体标本,辨认肠壁淋巴小结的变化;2031观察急性普通性肝炎的镜下病变,找出变性、坏死及再生的肝细胞,浸润炎细胞的种类及部位;2032观察急性暴发性肝炎的镜下病变,辨认大块坏死及残留的肝细胞;2033观察急性暴发性肝炎的大体标本,比较肝脏在体积、包膜、切面等方面与正常肝脏的不同;2034观察门脉性肝硬化的镜下病变,辨认假小叶及周围纤维间隔的形态特点;2035观察门脉性肝硬化的大体标本,辨认肝脏表面和切面的结节以及纤维间隔的形态特点;2036观察坏死后性肝硬化的镜下病变,辨认假小叶及周围纤维间隔的形态特点,并与门脉性肝硬化作比较;2037观察坏死后性肝硬化的大体标本,辨认肝脏表面和切面的结节以及纤维间隔的形态特点,并与门脉性肝硬化作比较;2038观察胆汁性肝硬化的镜下病变,辨认网状坏死的肝细胞及胆汁湖,观察淤胆及纤维组织增生的程度;2039观察胆汁性肝硬化的大体标本,与门脉性和坏死后性肝硬化标本作比较;2040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的大体标本,辨认黏膜下静脉的形态特点;2041观察淤血性脾肿大的大体标本;2045观察胃腺癌及胃黏液腺癌的镜下病变,辨认腺癌及黏液腺癌的组织学特征、浸润深度;2046观察胃癌的大体标本,辨认胃癌的隆起型、溃疡型和浸润型的特点,比较溃疡型胃癌与消化性溃疡的形态特征;2047观察食道鳞癌的镜下病变,辨认癌巢结构及浸润深度;2048观察食道癌的大体标本,辨认食道癌的蕈伞型、溃疡型、缩窄型及髓样型的特点;2049观察结肠癌的大体标本,辨认结肠癌的各大体类型;2050观察肝癌的镜下病变,辨认癌细胞的异型性及癌细胞的排列;2051观察肝癌的大体标本,辨认肝癌的各大体类型及特点。消化系统疾病治疗药物药理学(3学时)1101列举消化性溃疡治疗药物的分类:抗酸药之碱性中和胃酸药及抑制胃酸分泌药(质子泵抑制剂及H2受体抑制剂)、抗幽门螺杆菌药、胃黏膜保护药;1102 列举不同种类碱性抗酸药如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的作用特点与不良反应,并解释复方抗酸药物的优点与临床应用;1103描述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的作用机制、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与应用时的注意事项;1104 描述H2受体抑制剂西米替丁及雷尼替丁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1105 描述以阿托品为代表的解痉药在控制消化系统疾病症状如疼痛、呕吐等中的治疗作用与意义;1106 描述垂体后叶素及生长抑素八肽的药理作用与应用选择; 1107 举例并解释针对不同原因消化道出血所采用的止血药物的治疗作用,如消化性溃疡伴发出血、食道静脉曲张伴发出血,以及炎症与肿瘤性出血时治疗药物的选择注意事项;1108 列出主要泻药(容积性泻药硫酸镁及乳果糖、接触性泻药酚酞、润滑性泻药甘油)与止泻药(M受体阻断药阿托品、吸附剂白陶土及活性炭)的基本药理作用;1109 列出止吐药类型代表药及其基本作用(M胆碱受体阻断药阿托品、组胺H1受体阻断药苯海拉明、多巴胺受体阻断药甲氧氯普胺、5HT3受体阻断药奥丹西隆)。消化系统的常见症状(3学时+1学时见习)3001 叙述对胃肠病患者问诊的要点;列举消化系统的常见症状;解释PQRST法在问诊中的意义;3002 比较急性腹痛与慢性腹痛的常见病因;解释内脏性腹痛、躯体性腹痛和牵涉痛的发生机制;3003比较常见腹部脏器疾病腹痛的特征(部位、性质、程度、诱发因素、发作时间及与体位的关系)及伴随症状;3004 对一位模拟的腹痛患者,采用PQRST法进行问诊;3005 讨论恶心呕吐的常见病因、问诊要点与诊断思路;3006 指出消化道出血的常见部位与临床表现形式(呕血、黑便、便血、粪便隐血)及其影响因素;学会辨别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列举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疾病并讨论消化道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 3007 列举呕血的常见病因和问诊要点;解释呕血的颜色对于诊断的意义;讨论对呕血的诊断思路;3008 列举便血的常见病因和问诊要点;解释便血的性状及伴随症状对于诊断的意义;讨论便血的诊断思路;3009了解急、慢性腹泻的概念;列举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的主要病因和问诊要点;讨论分泌性、渗透性、渗出性、动力性和吸收不良性腹泻的病理生理机制;讨论腹泻的诊断思路;3010 解释黄疸和隐性黄疸的概念;学习黄疸的病因学分类及发病机制;学习黄疸的辅助检查和伴随症状对诊断的意义;讨论黄疸的问诊要点与诊断思路。腹部检查与腹部常见疾病的体征(6学时+2学时见习)3015 画图说明腹部体表标志与分区(四区法与九区法),并指出各区对应的脏器,并对两种分区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3016 对一位模拟的腹痛患者(按照视、听、叩、触顺序)进行腹部体检,并告知受检者检查的内容与发现;3017 识别全腹膨隆、局部膨隆、全腹凹陷和局部凹陷并列举其主要病因;3018 解释Cullen sign、Grey-Turner sign的概念;画图说明正常、门静脉高压和下腔静脉阻塞时腹壁静脉的血流方向以及检查血流方向的方法;3019 解释胃型与肠型的概念;3020解释肠鸣音的诊断学意义;3021 叙述肝脏、脾脏叩诊的方法;解释肝相对浊音界、肝绝对浊音界与脾浊音区的概念;熟悉脾脏肿大的三线画法;3022 解释移动性浊音与Puddle test的检查方法与意义;3023 叙述腹部触诊的基本方法与顺序;解释板状腹、揉面感、压痛、反跳痛、McBurney point的概念与意义;3024 叙述肝、胆囊和脾的触诊方法与描述内容;解释Murphy征、Courvoisier征;液波震颤与振水音的区别与意义;3025 肛门直肠指检的方法、注意事项和意义;3026 叙述常见的腹部异常表现(腹水、肝肿大、脾肿大、腹部包块)的定义、病因、临床特征(着重症状和体征)及重要的辅助检查。消化系统影像学(1学时)3030 列举消化系统影像学的基本检查方法及正常表现;3031 叙述消化管和肝胆胰腺病变的X线、CT表现。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原则(6学时PBL+自学)4001 叙述胃食道反流的辅助检查方法与治疗原则;4002 叙述慢性胃炎的辅助检查方法与治疗原则;4003 叙述消化性溃疡的辅助检查方法与治疗原则;4004叙述消化道肿瘤的辅助检查方法与治疗原则;4005 解释功能性胃肠病的概念、诊断标准、分型与治疗原则;4006 叙述肝硬化的辅助检查方法与治疗原则;4007 叙述原发性肝癌的辅助检查方法与治疗原则;4008 叙述急、慢性胰腺炎的辅助检查方法与治疗原则;4009 叙述炎症性肠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与治疗原则。*教学内容、进度安排及要求(Class Schedule & Requirements)教学内容学时教学方式考查方式消化系统概述1讲课平时考查期末考试实验课考查消化管的组织结构3讲课消化腺的组织结构2讲课消化系统发生2讲课消化系统组织学实验4实验食物的消化3讲课吸收与排泄2讲课肝胆生化与肝功能衰竭5讲课/讨论消化管疾病病理学3讲课肝胆胰疾病病理学2讲课消化系统肿瘤病理学2讲课消化系统病理学实验4实验消化系统的常见症状3+1讲课+见习腹部检查与腹部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