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doc_第1页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doc_第2页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doc_第3页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doc_第4页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儿科医学、预防医学专业使用)前 言 为体现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发展现状,1998年卫生部有关会议决定将影像诊断学更名为医学影像学,包括传统的 X线、数字化X线成像(DR)、计算机体层摄影(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放射学、超声(USG)及放射性核素显像等。“医学影像学”就是利用上述各种成像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建立和发展,已使影像诊断学逐步发展为诊治兼备的医学影像学,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传统的X线诊断是影像诊断学的基础,也是本学科讲授的重要内容,CT和超声诊断在国内已较为普及,且诊断价值较大,因此扩大了这部分内容的比重。但对目前应用日趋广泛的MRI 也将作简要介绍。 总论部分重点讲授各种成像技术的原理、图象特点、检查技术、分析与诊断方法及应用价值与限度。各论部分重点讲述各系统正常及基本病变的 X线表现,并讲授一些常见病的 X线诊断。各系统均简介CT,MRI 的临床应用价值。介入放射学作综合性简要介绍。 通过教学内容的实施,使学生了解各种成像检查,能初步独立分析X线征象,在介入放射学方面能了解一些基本技术及应用指征。 教学方法上除系统,重点突出的课堂讲解外,应强调直观教学,充分利用视、听教材如 X线片、幻灯、录像、挂图、模型、标本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程为临床医学专业和儿科医学专业的考查课,总学时为54学时。参考书目1陈炽贤. 实用放射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吴恩惠. 头部CT诊断学.第二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周康荣. 胸部颈面部CT.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4李铁一. 现代胸部影像诊断学. 北京科技出版社,19985李果珍. 临床CT诊断学. 北京科技出版社,19946张雪林. 临床影像诊断指南. 科学出版社,20067. 章士正. 小肠影像诊断学.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8. 白人驹,张云亭,冯敢生. 内分泌疾病影像诊断.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 赵喜平. 磁共振成像. 科学出版社,2004目录第一部分 放射部分第一篇 总论(放射部分) -第二篇 骨骼和肌肉系统-第三篇 胸部 - - 第一章 肺与纵隔-第二章 心脏与大血管-第四篇 腹部- 第一章 急腹症- 第二章 食管与胃肠道-第三章 肝 胆 胰 脾 肾- 第四章 泌尿系统与肾上腺-第五篇 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第六篇 介入放射学- 第二部分 超声部分第一篇 总论(超声部分)心脏超声-第二篇 腹部、浅表器官超声-第三篇 妇产科超声-教学时数分配表 内 容 讲课时数 实习时数 总 论(放射部分) 2 3 骨骼与肌肉 6 4 胸 部 肺与纵隔 8 6 心脏与大血管 4 3 腹 部 急腹症 2 1 食管与胃肠道 3 2 肝 胆 胰 脾 3 2 泌尿系统与肾上腺 2 1 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 2 2 介入放射学 2 总论(超声部分)心脏超声 3 3腹部超声 3 2妇产科超声 2共 计 42 29 第一篇 总 论(放射部分)目的要求:1了解医学影像学100多年的发展史、近况及最新进展。2熟悉医学影像学的内容及组成。3了解X线成像原理,掌握X线的特性和检查方法。4了解CT的基本原理与设备,掌握CT图像的特点和检查方法,了解CT的新技术及CT的临床应用。5了解MRI的基本原理与设备、MRI图像的特点和检查方法、以及MRI的临床应用。6了解数字化X线成像、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讲授内容: 引言 阐明“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独立的临床学科,主要包括X 线,超声,CT,核素成像,MRI及介入放射学等。介绍医学影像学100多年的发展史、近况及最新进展。目前,本学科除重点讲授X线诊断外,还要简介CT,MRI 的临床应用及发展前景。 1X线成像:(1)X线产生和特性 穿透性 感光作用 荧光作用 电离作用(2)X线成像原理和密度概念 X线成像原理 密度概念:自然对比 人工对比(3)X线图象特点(4)X线检查技术 1)普通检查 A透视 B摄影 2)特殊检查 体层摄影、软线摄影 3)造影检查 造影剂及引入人体内的途径、方法和运用部位,简述造影前准备及造影反应与防治。(5)X线检查方法的选择原则 X线检查方法繁多,复杂,要有目的地恰当地选择检查方法,并简述检查方法的选择原则。(6)X线分析与诊断1)X线诊断原则 A了解X线图象特点。B熟悉正常X线解剖。C掌握各种疾病的典型X线表现。D结合临床具体分析。 2)X线诊断步骤 A注意X线检查技术条件的正确性。B观察影像时应全面按一定顺序进行。C分析病变时,要注意病变的: 位置分布 数目大小 形状边缘 密度高低 邻近器官和组织的改变 器官功能的改变D抓重点,找矛盾,结合临床分析。(7)简述X线检查中防护的意义与措施 2计算机体层摄影(CT) (1)阐明CT成像原理与设备(2)CT图象特点(3)CT 检查技术(4)概述CT 诊断临床价值、限度3MRI(1) 简述MRI 成像原理与设备。(2) MRI的图象特点。(3)MRI检查方法。(4)简述MRI 临床应用。4DSA(介入放射学介绍)。5数字化X线成像、图象存档与传输系统、信息放射学(1)数字化X线成像:CR、DR成像基本原理,影像信息的处理,影像信息的显示与存储(2)图象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PACS的基本原理、结构及临床应用。6不同成像技术的综合应用 简述以上各钟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都有他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各种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X线的特性和检查方法。2CT的基本原理与设备、CT图像的特点和检查方法与新技术。3MRI的基本原理与设备、MRI图像的特点和检查方法。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观看影像设备,各种造影剂,X线、CT、MR片示教。 思考题:1线成像、及的应用原理?2线成像、的图像特点、检查技术及临床应用?3的新技术概况及临床应用? 第二篇 骨骼和肌肉系统 第一章 骨骼系统目的要求:1熟悉骨骼系统的影像检查方法及其价值。2掌握骨骼的正常X线表现、脊柱的平片和CT表现3掌握骨骼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4掌握常见病的X线诊断(骨损伤、化脓性骨髓炎、骨结核、骨巨细胞瘤、骨囊肿、骨肉瘤)讲授内容: 阐明骨骼系统有良好的天然对比,X 线检查是首选检查方法,应用广泛,不仅可明确病变范围和程度,对不少疾病还可以定性诊断,但也有一定限度。概述CT,MRI在骨骼系统的主要应用范围及价值。1检查技术: X线、CT、MRI检查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2影像观察与分析:(1)正常X线表现 结合骨的解剖生理讲授四肢长骨与关节和脊柱在生长期和成人期的正常X 线表现。(2)基本病变X线表现 结合基本病变的病理改变,着重讲授X线表现 1)骨质疏松 2)骨质软化 3)骨质破坏 4)骨质增生硬化 5)骨膜增生 6)骨质坏死(3)CT和 MRI的正常表现及基本病变。3疾病诊断:(1)骨骼与软组织创伤 1) 骨折 讲授骨关节外伤X线检查目的;骨折的基本X线表现;儿童骨折及 脊柱骨折的特点;骨折愈合X线表现 2)椎间盘突出 重点讲授其X线表现及CT和MRI的优越性。(2)骨与软组织感染 1)化脓性骨髓炎 结合病理和演变过程讲授由急性转为慢性骨髓炎的X线表现。 2)骨结核 A 骺、干骺端结核 B 脊椎结核(3)骨肿瘤 1)良性 骨巨细胞瘤 骨囊肿 2)恶性 骨肉瘤 强调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要点教学重点难点: 成人骨骼的正常X线表现、小儿长骨的X线特点、骨骼基本病变X线表现、长骨骨折及脊柱骨折的特点、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骨骼的感染、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骨骼标本及X线、CT、MR片示教。 思考题:1小儿长骨的X线特点?2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与骨、干骺端结核的鉴别诊断?3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第二章 关节目的要求:1掌握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2掌握关节的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3掌握常见病的X线诊断:关节外伤、关节感染、退行性骨关节病。讲授内容:1检查技术 X线、CT、MRI检查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2影像观察与分析(1)正常关节X线表现(2)关节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1)关节肿胀 2)关节破坏 3)关节退行性改变 4)关节强直 5)关节脱位3疾病诊断:关节外伤、关节感染、退行性骨关节病教学重点难点: 关节外伤、关节感染、退行性骨关节病的X线表现。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骨骼标本及X线、CT、MR片示教。 思考题:1关节结核和化脓性关节炎的鉴别诊断?2退行性骨关节病的X线表现? 第三篇 胸 部 第一章 肺与纵隔目的要求:1熟悉胸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2掌握肺与纵隔的正常X 线表现。3掌握肺与纵隔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4了解肺与纵隔的正常CT表现。5掌握肺与纵隔基本病变的CT表现。6了解肺炎,支扩,肺脓肿,肺结核,原发性肺癌典型X线表现讲授内容: 引言 概述呼吸系统具有良好的自然对比,常见病多,X线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的有效诊断方法,应用广泛,但有限度。随着CT ,介入放射学和MRI的开展,胸部病变CT ,介入放射学及MRI检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CT已成为胸部疾病诊断的主要检查方法,但也有一定限度,均需结合临床资料,引导学生对各种检查方法进行优选,以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1检查技术 X线、CT、MRI检查方法及其各自优缺点。2影像观察与分析(1) 正常胸部X线表现 讲授胸壁,纵隔,膈,肺部和胸膜的正常X 线表现。肺部要结合解剖和生理如支气管,淋巴结,肺血管,肺叶,肺段和小叶讲授肺门,肺纹理和肺野,注意肺野和肺叶及肺段的关系。(2)胸部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1)支气管阻塞及其后果 A阻塞性肺气肿 B阻塞性肺不张 2)肺部实变 3)结节状阴影 4)肿块 5)空洞与空腔 6)网状、细线状及条索状 7)钙化 8)胸腔积液 9)气胸及液气胸 10)胸膜肥厚、粘连、钙化 (3)正常胸部CT表现 结合典型层面讲授纵隔、肺叶肺段的正常表现。(4)胸部病变的基本CT表现 1)阻塞性肺不张 2)肺气肿与肺过度充气 3)肺实变 4)肺肿块 5)空洞与空腔 6)肺间质病变 7)胸膜病变(5)正常胸部MRI表现(自学)(6)胸部病变的基本MRI表现(自学)3、疾病诊断(1) 肺炎 1)大叶性肺炎 2)支气管肺炎(2)肺脓肿(3)支气管扩张症(4)肺结核按病理特点讲授各型肺结核的基本X 线特征。(5)肺肿瘤 按照肺癌发生部位及转移途径,阐明原发肺癌的典型X线表现。(6) 纵隔肿瘤的诊断原则及影像检查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正常表现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肺野、肺纹理、肺门、肺实质、肺间质。肺小叶、腺泡。2基本病变:支气管阻塞的表现、肺实变、结节影、肿块、空洞与空腔、胸腔积液及气胸。3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肺模型,X线、CT、MR片示教思考题:1肺部良恶性肿块的CT鉴别要点?2空洞与空腔的概念及鉴别?3结核空洞、癌性空洞及肺脓肿空洞的影像特点?4肺癌的影像检查方法及其主要表现? 第二章 心脏与大血管目的要求:1熟悉心脏大血管的影像学检查方法2掌握心脏大血管的正常X线表现3掌握各房室增大的典型X线表现4了解循环系统几个常见病的X线表现讲授内容: 引言 X线检查是心脏与大血管疾病的常用方法。概述X 线检查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与限度,观察内容与方法及透视与摄片相结合的意义,强调结合临床资料的重要性。CT,MRI的应用范围及价值。1检查技术 概述X线检查、CT 、MRI及超声检查在心脏与大血管中的应用。2影像观察与分析(1)结合心脏与大血管的解剖、生理,讲授其正常X线表现。 1)心脏与大血管在四个检查位置的投影 2)透视所见正常心脏与大血管的搏动 3)心脏大血管的形态 4)心脏大血管的大小(2)心脏大血管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概述心脏腔内不能直接在普通X线图像上显示,但由之而引起的心脏扩张与心壁肥厚,使心脏增大,可从形状,搏动及循环的改变反映出来。 1)心脏各房室增大 A左心室增大 B右心室增大 C左心房增大 D 右心房增大 2)肺循环的改变 A肺充血 B肺淤血 C肺血减少 D肺水肿 E肺循环高压3疾病诊断 (1)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2)心包积液 (3)概述先心病的分类和房间隔缺损,Fallot四联症的典型X线表现。教学重点难点:1心脏大血管的正常X线表现2各房室增大及肺循环异常的典型X线表现。3二尖瓣狭窄、房间隔缺损的典型X线表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心脏模型及X线片示教。思考题:1心脏大血管的正常X线表现?2各房室增大及肺循环异常的典型X线表现?3二尖瓣狭窄、房间隔缺损的典型X线表现? 第四篇 腹 部第一章 急腹症目的要求:1熟悉急腹症的X线检查方法,了解CT,MRI的临床应用价值。2了解腹部平片的正常X线表现及急腹症时的异常表现。3掌握肠梗阻、腹部外伤的X线表现。讲授内容:1、检查技术 本章重点介绍X线检查的目的及投照体位。探讨CT 的诊断价值2影像观察与分析(1)正常腹部X线表现及急腹症时的异常表现。(2)急腹症时造影检查的常见异常表现。(3)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的异常表现。3 疾病诊断:(1)肠梗阻。(2)腹部外伤。教学重点难点:1X线检查和检查在急腹症的诊断价值。2肠梗阻X线检查的目的及主要X线表现。3腹部外伤的常见CT表现。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典型X线、CT片示教。思考题:1肠梗阻X线检查的目的?2急性机械性小肠梗阻的典型X线表现与梗阻程度的判断依据? 第二章 食管与胃肠道目的要求:1熟悉食管与胃肠道的X线检查方法,了解CT,MRI的临床应用价值。2掌握食管与胃肠道正常X线表现。3了解食管与胃肠道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4了解食管与胃肠道几个常见病的X线表现。主要内容: 概述食管与胃肠道缺乏自然对比,除某些急腹症外大多需要造影检查,胃肠道X线检查主要采用造影显示其内腔和粘膜情况,强调透视和摄片相结合的重要性。简述血管造影,USG和CT 的诊断价值,MRI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有限。本章重点介绍X线检查。1食管(1)检查技术 简介X线、CT、MRI的应用(2)影像观察与分析 X线钡餐造影正常表现及异常表现。(1)疾病诊断食管癌与食管静脉曲张。2胃与十二指肠(1)检查技术 简介X线、CT的检查方法。(2)影像观察与分析 X线造影正常表现及异常表现(3)疾病诊断 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3空肠与回肠(1)检查技术 简介X线、CT的检查方法,强调小肠灌肠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的价值。(2)影像观察与分析 X线造影正常表现及异常表现(3)疾病诊断 肠结核(自学)4结肠与直肠(1)检查技术 强调结肠清洁准备。(2)影像观察与分析 正常灌肠表现及异常灌肠表现。(3)疾病诊断 结肠癌教学重点难点: 1食管与胃肠道正常及异常造影表现。 2胃十二指肠溃疡的X线表现。 3食管癌、胃癌与结肠癌的共性X线表现。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典型X线片示教,部分疾病以自学为主(如肠结核)。思考题1食管与胃肠道的异常造影表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直接及间接X线征象?3消化道癌肿的共性X线表现? 第三章 肝、胆、胰、脾目的要求:1了解肝、胆、胰、脾CT及MRI的临床应用价值。2了解肝、胆、胰、脾正常X线及CT表现。3了解肝、胆、胰、脾异常X线及CT表现。4了解肝、胆、胰、脾常见病的X线及CT表现。主要内容: 概述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肝,胆,胰、脾疾病的重要方法,X线诊断主要采用造影检查,目前已广泛应用USG、CT检查,部分疾病也可用MRI检查。1肝(1)检查技术 简介X线、CT、MRI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强调增强CT和MRI的价值。(2)影像观察与分析 1)肝动脉造影的时相及异常血管造影表现。 2)CT正常表现和异常表现。 3)MRI正常表现和异常表现(自学)。(3)疾病诊断 原发性肝癌2胆(1)检查技术 简介X线、CT、MRI、USG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强调USG及胆道造影检查的价值。(2)影像观察与分析 正常胆道系统的造影及CT表现。(3)疾病诊断 胆石症、慢性胆囊炎3胰(1)检查技术 强调增强CT和MRI 检查的重要性。(2)影像观察与分析 正常CT和异常CT表现。(3)疾病诊断 急、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4脾 脾外伤教学重点难点:1肝、胆、胰、脾影像检查方法选择及其价值。2原发性肝癌、急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脾外伤的CT表现。3胆石症的胆道造影检查方法及表现。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X线 、CT、MRI片示教。思考题:1原发性肝癌(巨块型)CT平扫和增强的表现?2常用胆道造影检查方法及其价值?3急慢性胰腺炎的主要CT征象?4脾外伤的CT表现? 第四章 泌尿系统及肾上腺目的要求 1熟悉泌尿系统与肾上腺的X线检查方法,了解CT、MRI 在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2掌握泌尿系统与肾上腺正常X线表现。 3了解几个常见病的典型X线表现。主要内容 引言 概述泌尿系统缺乏自然对比,除含钙结石外,多需用造影检查。简介CT,MRI的临床应用价值。1肾与输尿管(1)检查技术 着重讲授各种检查技术。(2)影像观察与分析 X线和CT正常表现和异常表现。(3)疾病诊断 肾与输尿管结石、肾结核、肾癌。2膀胱(1)检查技术 强调逆行膀胱造影的重要性。(2)影像观察与分析 膀胱造影、CT正常及异常表现。(3)疾病诊断 膀胱结石。3肾上腺(1)检查技术 强调增强CT检查的重要性。(2)影像观察与分析 正常CT表现及异常CT表现。(3)疾病诊断 肾上腺增生、嗜铬细胞瘤、无功能性腺瘤(自学)。教学重点难点1肾与输尿管各种影像检查技术的价值及临床应用。2肾与输尿管结石的X线表现。3肾癌的CT表现。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X线 、CT片 示教。思考题1肾与输尿管各种影像检查技术的价值及临床应用?2肾与输尿管结石的X线表现?3肾癌的CT表现? 第五篇 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第一章 中枢神经系统目的要求1了解正常脑CT表现。2掌握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优缺点, CT在该系统的价值。3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病的CT诊断(脑瘤、脑血管疾病、脑外伤)。讲授内容 引言 阐明X线、CT、MRI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上述检查不仅可以确定脑瘤,颅脑外伤等疾病的有无,还可定位,定性,因此影象学检查是常用而重要的方法。1脑(1)检查技术简介X线、CT、MRI各自的优势与限度及适应范围(2)影像观察与分析 重点讲授脑正常CT表现及脑异常CT分析。(3)疾病诊断 脑瘤(胶质瘤、脑膜瘤)、脑外伤、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梗塞)。2脊髓 自学教学重点难点:1CT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价值。2正常脑CT表现及异常脑CT分析。3脑膜瘤、高血压性脑出血、脑梗塞、硬膜外血肿及硬膜下血肿CT表现。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X线 、CT、MRI 示教。 思考题1中枢神经系统正常CT表现? 2脑膜瘤CT表现?3脑血管性疾病CT表现? 第二章 头颈部教学方法 自学为主,以X线 、CT、MR片示教。 第六篇 介入放射学目的要求1、掌握介入放射学的定义、分类及基本技术(Seldinger技术的组成、步骤)2、了解介入放射学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发展前景。3、了解几种常用的介入技术和临床应用。讲授内容 引言 介入放射学是一门融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学于一体的新兴边缘科学,十几年来发展迅速成绩显著。概述DSA、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概念,介入技术分类,临床价值及发展前景,简介几种常用介入技术和临床应用。1血管介入技术简介以下几种介入技术的意义和临床应用(1)经导管栓塞术(2)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球囊血管成形术、血管内支撑架激光血管成形术 (3)经导管灌注药物治疗-化疗药物灌注治疗 血管收缩治疗2非血管介入技术 简介以下介入技术的临床应用: 管道狭窄扩张成形术、经皮穿刺引流术(以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为例)、结石介入处理、经皮针刺活检术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介入放射学的定义、分类及基本技术。2、Seldinger技术的定义、组成、步骤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思考题 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技术(Seldinger技术的定义、组成及步骤)?第二部分 超声部分第一篇 总论(超声部分)心脏超声目的要求熟悉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知识,熟悉超声诊断应用范围,了解超声新技术、新方法,掌握超声临床诊断基础知识;熟悉心脏超声检查适应症;了解M型超声心动图的特点及常用超声探察区,掌握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类型、常用超声断面的解剖和声像图特点,以及临床应用;熟悉常见心脏疾病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教学内容1、超声诊断学总论:物理基础、检查适用范围、新技术方法、临床诊断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