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_第1页
第4讲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_第2页
第4讲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_第3页
第4讲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_第4页
第4讲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历史专题课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宋明理学出现的历史背景,1.魏晋南北朝:“五胡乱华”,政权更替频繁,战乱不断。由于统治者推行和佛教教义的原因。在思想界,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精神,有了新的发展;北方少数民族大力崇儒兴教。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儒学仍然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2.隋朝:伴随短暂的政治统一,中央集权加强,面对复杂的思想,提出儒家提出“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理论。3.唐朝:中央权力加强,国力强盛。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道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4.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林立,争斗不已,导致思想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纲常松弛,道德式微。,宋明理学出现的具体背景,北宋王朝一开始就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纵容大地主、大官僚以随意购买的方式兼并土地,把日益繁重赋税和徭役压倒农民的身上,阶级矛盾尖锐。在理学家看来,是可怕的“人欲”,为了不让这种“人欲”横流,他们便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以论证“存天理,灭人欲”为目标的哲学理论。大一统政治的稳定和巩固需要,重建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破坏成为时代的需要。民族政权斗争频繁,民族之间的矛盾尖锐。如何安定内部局势成为重要任务。宋代儒学为了与统治建设相适应,儒学道统自然成为其承续的对象。另外,理学也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宋代一统政局后,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在此基础上,科学文化的进步尤其引人注目。哲学本来就以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基础,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理学”,“理学”一词,早在宋代就被用来概括当时的儒学。朱熹和二程都说过“理”。程颢曾说过:“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理”因此成为二程哲学的核心,宋明理学也就从此得名。二程兄弟所谓的“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了出来,中国上古哲学中“天”所具有的本体地位,现在开始用“理”来代替了,这是二程对中国哲学的一大贡献。理学也是儒学,它是儒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融合佛道思想而进行的自我完善和调整。理学的出现充分体现了儒学趋时更新的特点,也充分证明了儒学强大的生命力。,儒学,儒家,儒教,“儒学”是儒家的学说,史记五宗世家:“(河间献王德)好儒学”。“儒家”是由孔子创立的一个学派,韩非子显学:“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荀)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儒教”是指以儒家学说教人,史记游侠列传:“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从董仲书到康有为,更明确地把儒家学说当做宗教,视孔子如教主。”“儒教”是指儒教育学而言的,说“儒教”是宗教,显然是混淆了教育之“教”与宗教之“教”的区别。“如果不拘泥于西方的宗教概念,儒教肯定是一种宗教,只不过是一种与西方宗教不同的独特的中国宗教。”,宋代儒学复兴运动,(1)背景:在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的鼓励下,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2)基本主张:推崇春秋中的“尊王攘夷”,批评唐代政治,指出其根本弊病是不重儒家的纲常伦理,致使女后专政、权臣跋扈,最终导致唐末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他们认为要巩固中央集权,实现长治久安,必须以唐为鉴,复兴儒学。他们在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时代,特别强调文化上的“华夷之辨”,将背离儒家传统的佛教和道教统统视之为夷狄之教。(3)影响:在士大夫们的持续努力下,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士气随之大变,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理学就是在这场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4)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颢、程颐,号称“二程”,南宋的朱熹。,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1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仁”和“礼”;孟子将孔子的政治主张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善论”;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儒学体系更加完整。2改造与独尊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3进一步改造魏晋至隋唐:儒、佛、道纷争与融合,儒家思想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进一步被官方所接受。,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4转型与成熟宋明时期:程朱理学(天理、心性、修养)出现,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体系。明初理学官方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王阳明心学的形成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5批判和继承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病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批判君主专制的主张,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什么少数民族统治者也提倡儒学?,儒学首先是一种行为哲学,它与传统的相对稳定的农耕生活相适应,逐步演变成日常生活行为准则,维护社会生活的秩序化,迎合了传统社会的客观要求,也迎合了少数民族社会的需要。儒学对统治阶级是一种进行思想控制的工具;对士人知识分子、社会精英是人生信条,又是借之参与政治的手段,受到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欢迎。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处于战乱、动荡和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时期,人民渴望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而儒学强调的是“和”,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容易被人民所接受,有利于少数民族的统治。儒学比佛教、道教传播的更广,影响更大,少数民族的统治阶级也认识到儒学是最好的统治人民的一种精神工具。,典例精析,1、儒、道、佛三教合一形成于()A、两汉时期B、魏晋时期C、南北朝时期D、唐宋时期2、面对儒家思想受到道、佛两教的冲击,唐宋儒学大师的态度是()A、放弃儒家思想B、对儒、道、佛三教平等对待C、坚持以儒家思想为本,吸收道、佛两教思想加以完善D、以佛学为主,吸收儒、道思想,形成一种新思想,典例精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