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业设计机械基础,1机械零件工作能力及变形形式2轴的拉伸和压缩3剪切和挤压4圆轴的扭转5弯曲6疲劳强度概述,第三章机械设计力学基础,.,1机械零件工作能力及变形形式,一、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工作能力:机械零件不发生失效的安全工作限度。,失效:零件丧失工作能力或达不到设计要求。破坏,常见失效形式:断裂、塑性变形、疲劳破坏、表面磨损、过大的弹性变形、连接松动、打滑等。,.,对受载零件而言,零件的工作能力为承载能力,主要包括强度和刚度两个方面。,强度:指零件在外载下抵抗断裂和塑性变形的能力。,刚度:指零件在外载下抵抗过大弹性变形的能力。,刚度不足影响强度,刚度不足影响加工精度,.,二、机械零件变形的基本形式,1.拉伸,2.压缩,.,3.挤压和剪切,4.扭转,5.弯曲,.,2轴的拉伸和压缩,一、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外力内力,平衡方程:Fx=0,FA=F,根据内力并不能判断轴的强度。,应力:截面上单位面积所受内力。,应力单位:MPa=N/mm2,根据应力也不能判断轴的强度。,.,二、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低碳钢拉伸时的力学性能,标准试样尺寸d0,L0,拉伸试验力-伸长量线图,消除尺寸影响:F应力=F/A0l应变=l/L0,.,应力-应变线图,弹性阶段:Oa段+ab段,弹性变形,a点应力比例极限,b点应力弹性极限。,屈服阶段:bc段,不增大载荷时,应变明显增大,失去抵抗,称为屈服现象,最低点c点应力屈服极限s。lim=s,强化阶段:cd段,增大变形,需增大拉力,称为材料的强化,最高点d点应力强度极限b。,颈缩阶段:de段,试件局部变细,出现颈缩现象,继续变形所需拉力减小,e点试样断裂。,.,.,铸铁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弹性变形无直线部分无屈服现象和颈缩现象断裂时强度极限不高,应变小,lim=b,.,金属材料压缩时的力学性能,铸铁抗压能力大于抗拉能力。,.,胡克定律和泊松比,低碳钢拉伸试验时,在比例极限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E弹性模量,碳钢一般E=190210GPa,.,三、轴向拉压的强度条件,零件轴向拉压时要满足强度条件:名义载荷,K载荷系数,.,应力的分类,.,r=-1对称循环应力,r=0脉动循环应力,非对称循环应力,.,静应力只能由静载荷产生,变应力可能由变载荷或静载荷产生。,在变应力下,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为:疲劳破坏,.,最大应力远小于材料极限应力。,疲劳断口:无明显塑性变形的脆性突然断裂。,疲劳断裂是微观损伤累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产生微小裂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西玉林市本年度(2025)小学一年级数学统编版期末考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旅游地理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 食品检验模拟题(附答案)
- 船舶传感与自适应控制考核试卷
- 电子商务创新社交电商与直播购物考核试卷
- 精神康复患者的自我接纳训练考核试卷
- 船舶改装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考核试卷
- 纤维编织技术在医疗辅助设备中的发展考核试卷
- 稀土金属提炼过程中的前沿技术探索与应用考核试卷
- 航运业数字化转型考核试卷
- (二模)2024~2025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物理试卷(含答案)
- 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机制的建模与仿真-全面剖析
-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富乐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浙江省杭州市2024年中考英语真题(含答案)
- Mysql 8.0 OCP 1Z0-908 CN-total认证备考题库(含答案)
- 大众速腾2009年型电路图
- 混凝土静力抗压弹性模量试验记录表
- 中考讲座化学中考失分分析及教学对策ppt课件
- 山东发达面粉集团有限公司 员工手册
- 左眼白内障病例模板
- (物品)交接单.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