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课时,环境被破坏,教学目标:,1).增强人类生存的危机感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紧迫感和使命感。2).认识到资源和环境的破坏所带来的灾烂性后果,培养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3).了解环境遭破坏的表现及其危害。学习重点与难点:环境被破坏的表现及其危害,自主阅读教材1417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环境被破坏的表现有哪些?2.我国水资源遭到污染的原因及其后果分别是什么?3.土地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分别是什么?4.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分别是什么?5.书上17页的反思题大自然为什么“哭泣”?大自然在用哪些方式对人类进行“报复”?,昔日罗布泊,今天罗布泊,说一说:对今昔罗布泊的变化你有何感悟?,一:大自然被破坏,一、环境被破坏,在现代社会,人类比古代耗费着更多的资源,同时也制造着更多不利于生命的东西,严重的污染了水、土壤和空气,破坏了自然环境。,收获园地,请欣赏古诗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请欣赏古诗,认真观察四幅图,回答以下问题:,这四幅图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环境被严重破坏,保护环境刻不容缓,1.环境被破坏体现在哪些方面?,1).草场退化2)水污染严重3)土壤污染严重4)大气污染严重,美丽的大草原,昔日的草原今日的戈壁,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场退化,二:水、土壤和空气被污染,主题一:生命之源-水!,水污染,收获园地,水被污染的原因:,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耗,地球的淡水越来越少;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水资源遭到了严重的污染。(14页),水污染的危害:,损害人和其他的健康,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破坏生态平衡。,主题二:生命之源-土壤!,土壤污染,根据联合国的报告,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环境的破坏,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全世界将有60个国家的近70亿人口将直接面临土地资源匮乏的难题,如何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级的难题。除了生活污水外,工业污水的排出、化肥、农药,如果不进行处理,会造成更大面积的污染。,阅读材料畅所欲言,说一说:土壤被污染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收获园地,土壤污染:,原因:,由于人类大量地使用化肥、农药,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水,废渣和垃圾越来越多,加上生态系统的破坏,土壤污染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危害:,土壤污染不仅严重损害农作物的生长,也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主题三:生命之源-空气!,大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分别是什么?,1)原因:由于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使用煤炭,石油等能源的不断增加,工厂,居民区和汽车等越来越多的废气排放到空气中,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2)危害:严重影响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存,也严重损害着人类的健康。,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污染物浓度达到有害程度,超过了环境质量标准的现象。凡是能使空气质量变坏的物质都是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物目前已知约有一百多种。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另一种是气体状态污染物。气溶胶状态污染物主要有粉尘、烟液滴、雾、降尘、飘尘、悬浮物等。气体状态污染物主要有以二氧化硫为主的硫氧化合物,以二氧化氮为主的氮氧化合物,以二氧化碳为主的碳氧化合物以及碳、氢结合的碳氢化合物。大气中不仅含无机污染物,而且含有机污染物。随着人类不断开发新的物质,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变化着。,大气污染,环境被破坏,体会交流,空气的作用我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思考问题,供人类及动植物呼吸,工农业生产,调节气候等,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疾病;对植物可使其生理机制受抑制,生长不良,抗病抗虫能力减弱,甚至死亡;大气污染还能对气候产生不良影响,如降低能见度,减少太阳的辐射,佝偻发病率的增加;大气污染物能腐蚀物品,影响产品质量;不少国家发现酸雨,雨雪中酸度增高,使河湖、土壤酸化、鱼类减少甚至灭绝,森林发育受影响,这与大气污染是有密切关系的。,17页的反思:,大自然为什么“哭泣”?大自然在用哪些方式对人类进行报复?,1)一是因为自然资源遭受破坏,二是因为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日益恶化。2)沙尘暴、泥石流、雪灾,洪水、台风、气温升高、天气反常等,惩罚一:热带雨林大面积被烧毁,二氧化碳让地球变热,惩罚二:气温上升,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惩罚三:人口增长迅速,垃圾山“围困”人类,惩罚四:水资源缺乏,旱灾严重,惩罚五:空气污染,沙尘肆虐,惩罚六:水污染严重,生存条件面临挑战,惩罚七:脆弱的大气无法承担保护地球的重任,惩罚八:温室气体排放加剧,城市不见蓝天,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的原因,1、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废气、废渣、废水随意排放。2、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3、乱砍乱伐,破坏生态环境。,讨论:人类如此破坏自然环境给自己带来了哪些恶果?,1、严重危害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存。2、直接或间接损害人类的健康(泥石流、沙尘暴、龙卷风、洪水、海啸、疾病等等)。3、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合作探究,面对严峻的自然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警钟,保护环境,刻不容缓!,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从辛弃疾的笔下,我们可以感受到()A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B大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关系C人对自然的无能为力D人类与大自然的对立2人类呀,醒悟吧,我们的地球在“哭泣”!地球之所以“哭泣”是因为()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日益恶化土地荒漠化严重大自然在报复人类ABCD,B,A,3.黄河断流,长江污染,森林减少,酸雨增多,沙尘暴肆虐”这说明我国存在严重的()A人口问题B资源问题C环境问题D空气质量问题4、2006年4月1日起国家将木制一次性筷子和实木地板作为单独的税目征收消费税,主要是为了()A、禁止木材消费,保护可再生资源B、解决资源分布的不平衡问题C、扩大人们对木制品的消费需求D、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5.雨果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也是冷酷的屠夫”这启示我们()A大自然既善良又凶残,不可捉摸B破坏大自然必受惩罚C不保护周围的环境,必将带来灾难D人类必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A,C,BCD,6.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它()A威胁生态平衡B促进经济发展C危害人类健康D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7.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恩格斯的这段话告诉我们()A我们不能战胜大自然,否则会遭到报复B大自然有报复的心态C我们要合理利用大自然与大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D人类不能主动地利用大自然,只能被动地利用大自然8下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是(),ACD,C,8.下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是(),A环境问题是人类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B环境问题不仅是我国面临的一大难题,而且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严重问题C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D我们可以暂时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旅游经济,因为经济建设是中心工作,ABC,9.材料:环卫科技网报道: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年消费电池80亿只,而用过的废旧电池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巨大危害。一节一号电池腐烂在地下,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使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受到污染,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废旧电池含有汞铅镉镍等重金属及酸碱等电解质溶液,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危害极大,若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随手丢弃,渗出的汞及重金属就会渗透于土壤,污染地下水,从而进入鱼类,农作物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1)废旧电池使用不当会有哪些危害?2)请你为减少这种危害提出几条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王者荣耀培训知识课件
- 王昌龄《从军行》课件
- 研究方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 教育培训行业线下活动策划
- 民法典培训知识点课件
- 玉米增产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度尤洁吴刚共同房产买卖与权益移交合同
- 2025年个人购房贷款本金及利息还款合同
- 2025年度荒地旅游资源开发与经营权转让合同
- 湖北省麻城市实验高中2026届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营养师考试冲刺押题试卷:营养师实操技能考核与解析
- 2025秋季开学第一课完整版课件
- 2025重庆对外建设集团招聘4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投标造价委托协议书范本
- 新粒子生成与生长机制-洞察及研究
- 六年级下册数学竞赛试题-抽屉原理习题(含答案)
- 2025年军队专业技能岗位文职人员招聘考试(炊事员)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高警示药品风险管理
- 医院重症护理技能竞赛理论考试(CRRT)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新乡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厦门闽南话趣味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