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问的精神--上海教育版_第1页
发问的精神--上海教育版_第2页
发问的精神--上海教育版_第3页
发问的精神--上海教育版_第4页
发问的精神--上海教育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问的精神,作者:启凡,课件制作:南京市瑞金路中学钟天竺,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引出论题后,从正面提出论点和从反面提出论点进行论证的特色。2、学习层次清晰,顺序前后照应,语言表达周密的方法。,作者简介:启凡,是覃必陶的笔名。覃必陶(19131986),湖南省宁乡人,长期担任开明书店、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工作。曾同叶圣陶、郭绍虞等合编开明新编国文读本,30年代前后,常有文章在中学生杂志等刊物发表,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概括大意。,本文的论题是什么,是怎样引出的?,默读第二部分,思考这部分的论点是什么?课文举了古今中外哪些事例来论证?列举的事例是怎样与上下文紧密联系的?,课文第三部分提出怎样的反面论点?从几个方面论证的?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的内容是什么?,思考,本文是作者当年写给谁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引出论题(第1-3段),正面论证(第4-9段),发问的精神,论点,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提出正面论点:(第4段),列举事例证明论点:(第5-8段),归纳小结(第9段),(讲道理、设比喻),(举例论证),牛顿、瓦特、释迦牟尼、孔子,反面论证(第10-14段),返回,论点,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引出反面论点(第10段),分析说明反面论点错误(第11-13段),归纳小结(第14段),从三方面论证。,反面论证(第10-14段),(道理论证。),返回,从课文内“课本的文字,教师的讲解”,“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书本上看到的,从教师那里听到的”等语句,了解本文是作者在当年专门为中学生写的。希望学了这篇课文以后,让“发问”在我们每位同学的头脑中扎根。,这篇课文的层次分明,作者提出论题后,列举事例从正面论述,用讲道理的方法从反面论述,这样正反结合,既强调了发问的重要、发问精神的可贵,又提高了人们对“发问精神”的认识。,小结,作业:完成下列句子。如切如磋,-学非探其花,-唐.杜牧故书不厌百回读,-宋.苏轼问渠那得清如许,-宋.朱熹欲穷千里目,-唐.王之焕,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如琢如磨,要自拨其根,熟读深思子自知,为有源头活水来,更上一层楼,纸上得来终觉浅,说明:第4张幻灯片中每个问题均有链接。第5张幻灯片“列举事例证明论点”的文本框有链接。第14张幻灯片中脚印图案为“返回”链接。第5、6张幻灯片右下角有链接。,END,苹果落地,是多么平常的事情,牛顿看见了,却要问出个所以然来,结果创立了“万有引力”说,支配了人类思想。,壶水滚沸,谁不常常见到?只有瓦特把它当作问题研究,因而发明了蒸汽机,使人类至今蒙受其利。,生、老、病、死,都是极普遍的人生现象,释迦牟尼偏偏要寻根究底,求个解答。他因此抛弃尊位和家庭,独自去潜修静想,终于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