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ppt_第1页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ppt_第2页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ppt_第3页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ppt_第4页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丁军,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一、x线检查(一)摄影(chestfluoroscopy)1、正位2、侧位3、前弓位4、斜位(二) CR、DR (三)胸片检查(chestradiography)1. (四) 支气管造影检查,二、CT检查,(一),扫描技术和参数1,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膈角,不得采用区扫描。 2、窗宽:肺窗10002000Hu,纵隔窗300500Hu窗位:肺窗:-500-800Hu,纵隔窗位: 3050Hu增强扫描窗位3,常规扫描5-10mm层厚,采用容积数据采集。 (volume)(2)平扫1、常规扫描2、特殊检查方法;(高分辨率CT(HRCT) );肺内病变的螺旋CT三维重建和多层平面重建;(多层平面重建和CT模拟内窥镜;(CT )肺功能图像;(低剂量CT,2,CT检查;(3)增强扫描;(1); 动态增强扫描2,肺血管CT3,CT灌注(4)CT诱导肺穿刺活组织检查,大叶性肺炎(lobarpneumonia ),临床概况病原菌:肺炎链球菌青壮年,突发寒战,高热,咳嗽色痰,病理,1,充血期:肺泡腔内大量淤浆渗出; 2、红色肝样变态期:肺泡腔内大量纤维蛋白红细胞渗出物3,灰色肝样变态期:肺泡腔内大量白细胞; 4、消散期:肺泡腔内渗出物被吸收,肺泡腔再次膨胀。 影像学表现、大叶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变化分期有关。 x线表现较临床慢3-12充血期:无异常病区肺纹理增强,透明度下降,边缘模糊云雾状影。 肝转型期:均匀高密度病灶包括支气管。 不同部位大叶病灶图像形状不同的右上叶-下界平坦,上界模糊的右中叶-上界平坦,密度从上向下逐渐降低,右心缘模糊,右心膈角清晰的右下叶-上界模糊,密度从上向下逐渐减少的左上叶-上界模糊, 密度由上而下逐渐下降的左下叶-上界模糊,密度由上而下逐渐升高的消散期:密度不均减少,散在斑状的阴影中。 多于2周吸收,大叶性肺炎CT表现为:1 .典型均匀致密阴影,包括以叶为界的支气管特征.2.病变呈阶段性分布,呈三角形致密阴影,基底位于胸膜面.3.大叶性肺炎总是在某种程度上肺体积减少,右肺上叶肺炎、右肺上叶肺炎、 x线:右肺上叶中外侧带可见大密度上升影,略指肺门扇形,影密度较均匀,下缘水平叶间裂稍上升,上缘模糊。 CT :肺窗在右肺上叶后部可见大片状高密度影,后缘清晰,馀界不清,其中可见充气支气管影。 纵隔窗显示右肺上叶病灶呈不规则片状软组织密度。 右肺横裂以下片状密度增高影,上缘清晰。 侧位中叶外侧段可见先端肺门楔形密度上升影,边缘清晰。 半个月后消散,右肺中叶肺炎、左肺下叶炎症,其中有包括支气管在内的症状,右肺上叶炎症、间质性肺炎,临床概况多见于细菌、病毒感染后,儿童多见于成人,但是,继发于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等急性感染症的病理上,细支气管壁及其周围及肺泡壁的浆液渗出在影像学表现上,肺纹理增加,纹理边缘模糊,两肺下野清晰。 网状或小点状影网状影是间质性炎症的重叠影像,该征象可与肺纹理增多共存,病变多分布于两肺下野和肺门周围。 病理上为肺泡壁及小叶间隔渗出性炎症。肺气肿双肺弥漫性肺气肿,网状变化,双肺弥漫分布片状模糊高密度影,纵隔窗病灶减少,痰培养为真菌感染,慢性间质性肺炎,肺脓肿(lungabscess ),概念:肺化脓性细菌所致肺部局限性化脓性炎症; 特点:消除炎症、液化、坏死和坏死物后,形成或不形成空洞的病原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厌氧菌、梭形杆菌等。 临床概况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期:发病急剧,高热、寒战、体温松弛型,胸痛、咯脓臭痰,有时咯血。 WBC明显上升。 慢性期:出现间歇性发热和持续咳嗽、咳痰、太鼓拨指。 病理:细支气管梗阻,小血管炎性栓塞,肺组织坏死,液化,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病理发展: -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急性期:发病剧烈,高热、寒战,体温松弛型,胸痛、咯脓臭痰,有时咯血。 WBC明显上升。 -慢性期:出现间歇性发热和持续咳嗽、咳痰、太鼓拨指。 急性肺炎期、脓肿形成期、肺脓肿和脓胸、肺部炎症肺脓肿、血源性肺脓肿影像表现: -多发于两肺周边部的病灶小腔常伴横膈膜下或肝脓肿扩大引起肺脓肿:患侧横膈膜上升、胸膜肥厚和粘连。 由,肺结核(pulmonarytuberculosis ),人型或牛型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感染症。 特异性炎症病变包括厌食、乏力、低热(或高热)、咯血等。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不少。 结核多发部位: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 病理变化渗出(结核炎性渗出)、增生(结核肉芽肿及结核结节)及干酪性坏死(特异性坏死性病灶)。 分型五型:一、原发性肺结核二、血液传播型肺结核三、继发性肺结核四、结核性胸膜炎五、肺外结核。 肺结核影像学诊断:一、原发性肺结核(primarytuberculosis ) :多见于婴幼儿,近年成人增多。 原发性肺结核诊断标准: PPD阳性,既往无结核史,淋巴结肿大,胸水,x线表现正常。 原发综合征: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及肺门淋巴结炎和/或纵隔淋巴结炎的组成.典型表现有3个x线特征。 1、原发浸润:肺内任何部位,均在上肺下部、下肺上部近胸膜出现急性渗出性病灶原发病灶(边缘模糊的云棉状影,可小) 2,淋巴结炎:沿病灶周围淋巴管在肺门出现浸润淋巴管炎(数条索状致密影),23周后出现,不常见。 3、肺门、纵隔等多组淋巴结肿大,初发感染CT表现:原发灶表现为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斑片状小叶病灶影、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 原发综合征,2、胸内淋巴结结核、胸内淋巴结结核是原发性肺结核的常见类型。 原发病灶和淋巴管炎已经胸内淋巴结结核x线表现1 .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增大,边缘清楚。 也可以压迫支气管使其变窄。 2 .肺门变大,边缘不清楚。 3 .肺门或/及纵隔淋巴结斑点样钙化。 胸内淋巴结结核:右肺门增大,边缘清晰,呈结节状,右肺门散在钙化处,胸内淋巴结结核CT1.肺门或/和纵隔右气管旁、隆起下,主动脉弓旁淋巴结增大,可相互融合为大肿瘤。 其中有钙化和坏死性低密度区。 2 .肺门淋巴结增大可引起压迫性肺不张3 .加强检查,增大淋巴结均匀或环状加强。 3、成人原发性肺结核(稀) x线表现以右侧气管旁淋巴结增大为主,伴随或不伴随肺门淋巴结增大的支气管播种或血行播种病灶较少,2、血行播种型肺结核在结核菌进入血液循环的次数、次数、间隔时间及生物反应上有所不同。(1)急性血液循环播散型肺结核也是急性粟粒型肺结核系结核菌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血液循环所致。 临床常见高烧和脑膜刺激症。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x线散在1 .两肺均匀分布的粟粒结节影,直径约2mm2.结节病灶大小一致,边缘清晰,不融合。 3 .可伴有肺门或纵隔淋巴结增大。 4 .积极抗结核治疗后病灶完全可吸收。 留有粟粒结节钙化的患者急性血液播散型肺结核CT表现为1 .均匀分布于两肺的多发粟粒状病变较少。 2、病灶大小以13mm居多,边界清楚,密度低,故肺窗易显示,纵隔窗不易发现。 3 .可并发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增大。 急性血液播散型肺结核,双肺散在多发性粟粒结节影缘清晰,大小一致,密度均匀,胸后位:双侧肺叶弥漫分布粟粒样结节影,CT平扫肺窗:结节分布宽,大小比较均匀。粟粒结核的脑内播散,(二)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慢性播散型肺结核也是结核分枝杆菌较少,多次进入血液循环的原因。 临床表现较轻的亚急性或慢性血液传播型肺结核x线表现为1 .双肺多发分布不均、密度不均及大小不均结节状影2 .病灶主要分布于上、中肺,少数病例单侧3 .病灶性不均亚急性或慢性血液传播型肺结核CT表现为1 .双肺散在多发斑片状和结节影、边界清或不清。 各病灶大小不同2 .部分病灶钙化,部分病灶可形成空洞。 三、继发性肺结核(一).浸润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再感染肺结核,是成人结核中最常见的类型。 临床症状差异较大,轻者无特殊不适,重者咯血、高热。 浸润型肺结核x线表现好发于1 .单侧或双侧肺尖、锁骨下区及下叶背段。 2、病灶性质多样性包括渗出性病变、增生性病变、纤维性病变、大小不同的结节、空洞及钙化等。 两种以上基本病变同时存在时,基本确定诊断。 3 .波及肺段和肺叶的巨大变化。 4 .结节或肿瘤影多见于结节。浸润型肺结核CT1.呈斑点状钙化和纤维索肌状影,多位于上叶,且不与胸膜粘连、肥厚相邻,局部有泡性肺气肿。 2 .散在斑片状或结节状阴影,边界不清,为干酪性或增生性病变,可沿气管分布。 3 .叶性或逐步变化。 易发生上叶和下叶背段,其中包括支气管特征和大小不同的空洞,以干酪性肺炎为代表,多见于糖尿病患者。 4 .结核性空洞、壁厚或薄、规则或不规则,窦壁常呈稍状钙化,邻近肺野多,板状卫星灶或纤维化变化5 .结核球呈圆形或卵圆形肿块,大小常23cm,边界清楚,中心部钙化多,也有小的含气腔。 相邻肺可能纤维化或局限性胸膜增厚。 浸润型肺结核、CT平扫肺窗(a )在右肺上叶可见多个斑状高密度影,纵隔窗(b )可见高密度钙化影,纵隔内未见明显淋巴结肿大。 左肺上叶可见斑状和索状高密度影,空洞形成,其中可见一液平面,结核球、空洞、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少见,多为肺结核未进行常规治疗或治疗失误所致。 病史较多的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x线1 .病变常遍及单侧或双侧肺上部,呈片状密度增高的影子,但密度不均匀,其间有一个或透明的区域,即空洞。 2 .肺体积缩小。 患侧肋间变窄,纵隔向患侧移位。 3 .患侧肺门处呈垂柳状举起。 4 .病灶周围胸膜肥厚。 5 .未感染的肺呈代偿性肺气肿。 在右肺大片状高密度影中,也称为包括支气管症状在内的多发空洞形成、右肺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两肺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右下肺播种、干酪性肺炎、四、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肺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指来自支气管粘膜和腺体的癌。肿瘤细胞多来源于各级支气管粘膜上皮,但由于来源于支气管腺体和肺泡上皮细胞的人较少,肺癌实际上是支气管原性癌。 近50年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全世界男性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为肿瘤的第一位:女性肺癌的发病率为第四位,死亡率为第二位男女比例:35:1; 发病年龄以40岁以上居多,最近有年轻化倾向的报告。 病因(Etiology ),吸烟:吸烟与肺癌危险度的关系与烟草种类、开始吸烟的年龄、吸烟年限、吸烟量有关,多为肺鳞癌和小细胞癌的职业致癌因子:石棉; 铬、镍、铜、锡、砷; 放射能,电离辐射。 大气污染电离辐射:大量电离辐射可引起肺癌,不同辐射效果饮食和营养:食物中缺乏维生素a、衍生物胡萝卜素和微量元素(锌、硒)等,易发生肺癌。 其他: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与肺癌危险程度有显着关系。 有结核病史的肺癌的主要组织学类型是腺癌。 在结节病和间质性肺纤维化的患者中,肺癌的相对危险度也很高。 近年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肺癌的发生与某些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密切相关。 在分类和分期(ClassificationandInstallment )、组织学病理分类中,(1)鳞状细胞癌(2)小细胞未分化型(3)大细胞未分化型(4)腺癌(5)肺泡癌(细支气管肺泡癌)、鳞状细胞癌,1 .最常见的40-50%(1/2)、3/4为中央型,腔内2男性多见,与吸烟关系非常密切3 .生长缓慢,转移缓慢,手术切除机会多。 4组织学特征:单一细胞角化,细胞质内角蛋白形成癌灶内形成角化珠的癌细胞间有丰富的细胞间质。腺癌,较常见的,包括腺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黏液性腺癌在内的女性,来源于与周围型吸烟无太大关系的支气管腺体,多为外生长倾向的血管丰富,血道和淋巴转移快的原发灶小,手术容易切除, 预后差的组织学特征:癌细胞有可产生黏液的分化成熟的异常腺样结构形成的乳头状结构、细支气管肺泡癌、肺腺癌的亚群,占2.8%4%的癌细胞在肺泡壁上爬行成长的大体形态分为单发结节型、节段型及弥漫型的结节型肺泡癌预后较好, 术后治愈好,节段型和弥漫型预后与吸烟不太相关的瘢痕和纤维化有一定关系,小细胞癌比较常见,属于占1/5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免疫组化为神经微丝,对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呈阳性反应的燕麦细胞型、中间细胞型、 含复合燕麦细胞型的好发病为大气支气管,多沿黏膜下生长,多为中央型,恶性度最高,发展快,转移快,80%初诊时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治愈后最差手术机会最少,与化疗和放疗特别敏感的吸烟密切相关,大细胞癌、 周围型与吸烟的关系不确定,转移小的细胞癌慢,手术机会大,没有特殊组织学特征的细胞大,异型性显着,可以单向分化为呈巢状或分散分布的腺癌、鳞状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癌,也可以双向分化的肿瘤大, 生长快,坏死多,但形成空洞少,类癌占0.6%2.5%,分化最好,多为周围型肿瘤来自较大的支气管,呈结节状或息肉状血液供应丰富,支气管内、外缓慢生长,可引起慢性阻塞的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大90%,临床表现(Clinicalfeatures ),1 .原发性肿瘤引起的症状,咳嗽(刺激性干咳或少量痰)咯血(50-60%,包括一般痰中血)喘憋、气短、体重下降、发热,2 .肿瘤局部扩散引起的症状:胸痛、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Horner 转移:脑颅高压头痛,呕吐,脑疝骨痛和压痛肝肝肿大,肝区痛,黄疸,腹水,厌食淋巴结淋巴结肿大,4 .肺外表现为副癌综合征(ParaneoplasticSyndrome ),鼓状指、 分泌内分泌失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