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第一章绪论_第1页
分析化学第一章绪论_第2页
分析化学第一章绪论_第3页
分析化学第一章绪论_第4页
分析化学第一章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越王勾践剑与历史上最早的金属表面硫化技术,从剑身上有规则并向内凹的黑色菱形花纹判断,这种黑色纹饰是在制剑时有意识加工出来的。经国家批准于1978年将越王勾践剑专程送到上海复旦大学静电加速器实验室,对该剑进行无损伤的质子X荧光非真空分析,发现剑刃成分为:铜80.3、锡18.8、铅0.4、铁0.4。黑色菱形花纹及黑色剑格的成分分析中,除显示锡、铁含量略有增高以外,还有含量不等的硫。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些结果,又对1973年湖北江陵藤店一号墓出土的越王剑使用了同一方法测定其表面各部位成分,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从而说明我国在战国时期曾用过一种使青铜器表面发黑的硫化处理技术。其时距今约2500年,是历史上最早的金属表面硫化处理技术。1978年1月17日,又在北京有色金属总院对越王勾践剑剑身上的黑色纹饰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此黑色纹饰处除含有铜锡合金以外,还含有硫化亚铜(Cu2S)、硫化亚铁及铁锡合金(FeSn2)。由于分析所显示的Cu2S衍射峰太弱,即Cu2S的条件又为古代所无,为了证实Cu2S存在的可靠性,又用自制的铜锡合金块状样品(其中铜83,锡123)在四种条件下进行了硫化处理后,洗去样品表面的残留物,再进行同样的分析,其结果与越王勾践剑表面黑色纹饰部分及用硫粉与铜粉(硫粉与铜粉重量比为1:6)作用一个月后分析所得的结果相近。由此推测,越王勾践剑等表面黑色部位是用硫粉处理而形成的,其剑身的黑色菱形花纹则可能是剑身硫化处理后再对其表面进行抛光而留下黑色菱形纹饰。从而发现我国古代科技史上这项重要成果。,所有这些人类活动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分析化学。,2.分析方法的分类,根据分析任务、分析对象、测定原理、操作方法和具体要求的不同,分析方法可分为许多种类。1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2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3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4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和微量分析5例行分析和仲裁分析,2.1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定性分析-Qualitativeanalysis:鉴定物质由哪些元素、原子团或化合物所组成;*定量分析-Quantitativeanalysis:测定物质中有关的成分的含量。结构分析-Structureanalysis: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晶体结构。分析任务,2.2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无机分析-Inorganicanalysis,组成无机物的元素种类较多,要求鉴定物质的组成和测定各成分的含量。*有机分析-Organicanalysis,组成有机物的元素种类不多,但结构相当复杂,分析的重点是官能团分析和结构分析。,分析对象,2.3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化学分析法-Chemicalanalysis: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经典分析法,有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容量分析)法。*仪器分析法-Instrumentalanalysis:以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物理和物理化学分析法。这类方法需要特殊的仪器。有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热分析法;色谱法等。测定方法的原理,2.4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和微量分析,方法试样质量/mg试液/mL常量(Macro)分析10010半微量(semimicro)10100110微量(micro)0.1100.011超微量(ultramicro)0.10.01,2.5例行分析和仲裁方析,*例行分析-Routineanalysis:一般化验室日常生产中的分析。*仲裁分析-Refereeanalysis:不同单位对分析结果有争论时,请权威的单位进行裁判的分析工作.,分析化学发展至今,已经历了和正在经历着三次巨大的变革。第一次变革发生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以1894年奥斯特瓦尔德(W.Ostward)发表专著分析化学科学基础为标志,使分析从一门技术演变成为一门科学。,3.分析化学发展简史,20世纪40年代后:仪器分析的大发展时期,确立了仪器分析的地位;原因:(1)物理学+电子技术+精密仪器制造技术的发展;(2)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发展动力,连续化大生产的迫切需要);仪器分析的发展“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同步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仪器分析:通过最佳的物理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化学信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到来,促使分析化学变为分析科学。,电化学分析,酸碱,配位,沉淀,氧化还原,滴定分析,重量分析,光化学分析,化学分析,仪器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热分析,基础发展,分析化学,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激光、功能材料,常量分析,微量、痕量分析,电化学分析法的分类,电化学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解分析法,电泳分析法,库仑分析法,极谱与伏安分析法,电导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的分类,色谱分析法,气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激光色谱法,电色谱法,超临界色谱法,光分析法的分类,光分析法,原子吸收法,红外法,原子发射法,核磁法,荧光法,紫外可见法,其他分析法的分类,其他分析法,质谱分析法,联用技术,热分析法,核磁共振,免疫分析,毛细管电泳,生物芯片,3.与分析化学有关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1988年,John.B.Fenn发表了两篇有关大分子电喷雾离子化的论文;Tanaka第一个报道了蛋白质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