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系_淋巴系细胞_第1页
髓系_淋巴系细胞_第2页
髓系_淋巴系细胞_第3页
髓系_淋巴系细胞_第4页
髓系_淋巴系细胞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造血细胞:造血细胞大致分为两类:髓细胞和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HSC)分化并发展成面向细胞系骨髓祖细胞(如CFU-通用、CFU-E、CFU-MK),骨髓祖细胞进一步分化并发展成形态学上可识别的骨髓细胞。广义上,髓细胞包括粒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和单核细胞。骨髓细胞是狭义的造血细胞,而淋巴细胞被视为非造血细胞(见下文)。应该指出的是,术语“髓细胞”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是指在前髓细胞阶段从未成熟细胞分化而来的所有髓细胞;另一个意思是指粒细胞,但常用的颗粒:红比率(髓样:红比率)仅表示颗粒细胞和红细胞的增加或减少,正常骨髓颗粒:红比率为1.5-3: 1。(1)颗粒细胞:在关键调控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3和骨髓微环境的作用下,在骨小梁旁分化、增殖和成熟。成熟粒细胞逐渐在小梁之间移动。因此,在组织学上,随着粒细胞的发育、分化和成熟,靠近小梁的粒细胞变得更加不成熟,形成更窄的2-3层未成熟细胞区,并在远离小梁的地方变得更加成熟。骨髓标本的超微结构也显示未分化的未成熟细胞靠近骨小梁(正常早期粒细胞产生的部位),支持这些细胞的前体细胞来自骨内膜细胞。如果在远离骨小梁的地方有一簇(3)或一簇(5)原始粒细胞,这被称为“未成熟前体细胞的异常定位”(ALIP)(图3)。(1)粒细胞有6个发育阶段和3个系列,即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图3幼年前体细胞(ALIP)在骨髓活检组织小梁之间的异常定位。在视野中心可以看到四个原始粒细胞。塑料切片H-Giemsa-E 400 成髓细胞:在组织切片中,粒细胞的细胞体中等大小,细胞质较少,嗜碱,无颗粒。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有1至多个核仁,核膜较厚,染色质较轻。CD34、CD33、CD13、HLA-DR的表达。这些细胞的数量相对较少。早幼粒细胞:形态与前者基本相似,主要区别是胞浆内出现粉红色细颗粒,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居中或偏移。有核旁晕和高尔基体区,染色质开始聚集并表达CD33,CD13,CD15,CD34-,HLA-DR-。因为嗜碱性粒细胞可溶于水,所以嗜碱性粒细胞不能与切片区分开来。嗜酸性粒细胞的特征是从早期到成熟阶段与嗜中性粒细胞一致的核形态变化,并且其细胞质中充满粗橙色颗粒。在过敏性疾病中,嗜酸性粒细胞可以显著增加,在急性和慢性嗜酸性白血病中可以看到更多的嗜酸性粒细胞。骨髓细胞和间充质细胞:随着细胞成熟,细胞质中中性粒细胞颗粒明显增多,核仁消失,核分裂停止,染色质逐渐增多,细胞核形状由半圆形(中粒性)向肾形发展。晚期粒细胞,其细胞核比中等粒细胞小,最终形成杆状和节段状,并释放到外周血或组织中。(2)红细胞:红细胞造血没有粒细胞造血复杂,但调节过程也很复杂。除了生长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3和白细胞介素-1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诱导靶向红系祖细胞增殖和成熟的蛋白质。它是一种糖蛋白,由肾细胞在缺氧时产生,在促进红系祖细胞的分裂和存活中起作用。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在原始红细胞中大量存在,但在成熟红细胞中缺乏。血红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起负反馈调节作用,减少骨髓微环境中红细胞的生成。原始红细胞是红细胞系统中最难识别的。这些未成熟红细胞表达转铁蛋白受体和血型糖蛋白a,随着红细胞的成熟,LCA和转铁蛋白受体抗原的表达减少,血型蛋白的表达仍然很高。只有上述中、青年期的红系细胞具有核分裂能力。网织红细胞通过骨髓窦壁的内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在成为成熟红细胞后可以存活120天。在体内平衡的条件下,每天产生的红细胞约为3-4109个/千克体重。原始红细胞逐渐分化为早期红细胞、中期红细胞和晚期红细胞。最后,核染色质浓缩、收缩和释放,形成无核成熟红细胞。骨髓中有核红细胞随年龄变化很大,从10%到40%不等。红系细胞有五个发育阶段。组织切片中各期红系细胞的形态特征如下:原核细胞:细胞体大而圆,细胞质嗜碱性,细胞核圆形居中,核膜薄,核仁1-3不等,染色质颗粒不清,核切片呈淡灰蓝色。(2)嗜碱性正常细胞):细胞呈圆形,核圆形,居中。有时在细胞核周围的细胞质中可以看到一圈线状晕,染色质凝集,细胞核染色深浅不一,细胞质是双色的。嗜多染红细胞:细胞体圆形,细胞核圆形,居中。细胞质为红色,核染色质浓稠,呈龟背状,无核仁。晚期红细胞:细胞体小,胞浆丰富,呈红色,细胞核深染,染色质颗粒和结构不清晰,无核仁。在剖面中看不到网线。成熟红细胞,胞浆嗜酸性,无核。网织红细胞不能在切片中看到。(3)巨核细胞:巨核细胞有两个不同于其他细胞系的显著特征:一、过去的文献报道认为巨核细胞从其原始阶段到成熟阶段一般不伴有有丝分裂,但通过核内复制,其核分裂增加而不伴有细胞分裂,即核倍性数量增加,体积增加,核叶数量增加,核细胞数量不增加;然而,从骨髓组织学中经常可以看到巨核细胞分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识别的原始巨核细胞是8x (8N)细胞(而其他细胞系是2N细胞)。因此,细胞体比其他细胞大,直径约20 40 m,随着巨核细胞的成熟,倍性增加。如果巨核细胞分化或发育异常,细胞核倍性的增加或增加不明显,但细胞核为无叶单极巨核细胞,包括淋巴小巨核细胞,也可能是多核巨核细胞。常见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前体巨核细胞(巨核细胞祖细胞)是一种具有小细胞体、小细胞质、圆形细胞核和精细染色质的巨核细胞,在细胞涂片上没有形态学特征。除了表达HLA-DR外,这些细胞还不同程度地表达CD34、CD33和CD41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电镜下观察到核周池和血浆网络中有血小板过氧化物酶。成熟的巨核细胞从窦壁细胞间隙突出进入细胞质突起(假脚)。这些假脚脱落形成进入血液循环的血小板,巨核细胞也可以进入血液循环。巨核细胞大多位于窦状结构旁,距骨小梁有一定距离。连续切片显示正常骨髓中的所有巨核细胞都具有连续的窦样结构,它们的胞质突起渗透到窦内皮细胞之间的空间。巨核细胞的细胞质逐渐脱落,形成血小板并进入血液循环。巨核细胞变成“裸巨核细胞”。(2)巨核细胞形态:正常情况下,巨核细胞数量最少,体积最大,约占核细胞的1%。巨核细胞在组织切片中有六种形式。a .多叶形核巨核细胞:细胞体大,细胞质丰富,细胞核明显扭曲或分叶状,无核仁。HE染色在一般组织切片中未发现血小板,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观察到血小板的形成。多核巨核细胞:细胞体中等大小,有两个以上的圆核,彼此不相连,细胞质和染色质形态与单个圆核一致。单核巨核细胞:细胞直径大于20m,可分为小单核、中单核和大单核巨核细胞。细胞体圆形或不规则,胞质丰富,嗜酸性。细胞核呈圆形,染色质浓稠,无核仁(图4)。这些细胞常见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白血病。微巨核细胞:细胞体直径约6-20m,可分为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典型涂片)。圆形,胞质丰富,有突起,嗜碱或多色,核染色质厚而丰富,分布均匀,核染色深,核仁不明显,核内无凹陷或分叶,CD41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这些细胞在正常骨髓中很少见。主要见于病理状态,尤其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具有一定的诊断参考价值。小巨核细胞的增加是由于巨核细胞分化和发育的功能障碍。无核巨核细胞:一种正在老化和退化的巨核细胞。没有细胞质,细胞核更坚实、收缩,可见扭曲、折叠或分叶状的细胞核。这些细胞主要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骨髓纤维化。f .无核巨核细胞:仅发现成熟巨核细胞的细胞质,无细胞核。由于这种现象在涂片中不易观察到,它可能是由于在制备过程中没有切割细胞核造成的。图2-4单核巨核细胞视野中心的两个单核巨核细胞,胞质丰富,核圆形,无核仁。塑料切片的h-姬姆萨-E染色400巨核细胞被表征(4)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是由相同的祖细胞分化和发育而来的。它们的发育过程与粒细胞完全相同,细胞体的形状也相似。单核细胞和粒细胞在PCF固定和塑型包埋病理切片中最明显的区别是胞浆无颗粒,核膜薄,核染色浅。在正常人骨髓中,单核细胞的数量很少,并且没有特定的分布位置。单体:直径15 22 m,细胞体圆形,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染色较浅,染色质颗粒细小且分布均匀。核仁明显(1 2),核膜薄,细胞质丰富,弱嗜碱,无颗粒。正常的骨髓不容易看到。(2)未成熟(前)单核细胞:直径15 25 m,圆形或不规则,核内有凹坑或缺口,其他特征与原始单核细胞相似。单核细胞:直径12 20 m,胞浆丰富、苍白,无颗粒,易与粒细胞区分。圆形的细胞核很少见。大多数呈肾形、凹陷形、切割形、扭曲形、佛手形、胎儿形、分叶状和肥胖棒状,染色质精细,核仁明显,嗜酸性粒细胞和核膜薄。单核细胞对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芳香酶、溶菌酶、非特异性酯酶和氟化钠有阳性抑制试验。电镜下可见游离核糖体、粗面内质网和较多的线粒体。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D14、CD68 /-、MAC387 /-溶菌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等抗原呈阳性。(5)淋巴细胞:正常骨髓中淋巴细胞的数量随年龄变化。幼儿骨髓涂片分类的淋巴细胞约占30% 40%,而成人骨髓淋巴细胞较少,约占核细胞的10% 30%。成熟和不成熟都是结合在一起的。例如,当造血细胞减少时(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相对增多,甚至成熟淋巴细胞也高达80%以上。它不能被认为是一种淋巴增生性疾病。成年患者可以看到骨小梁(非小梁)之间的淋巴细胞簇、淋巴小结或淋巴滤泡,淋巴小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此时,有必要区分淋巴瘤和骨髓受累。成熟淋巴细胞细胞体较小,细胞质较少,透明,细胞核圆形,染色质稍厚,核膜较厚,有或无核仁。淋巴细胞含有酸性磷酸酶和糖原(PAS染色对大颗粒或小珠呈阳性)是其特征。T细胞表达CD1、CD38、CD2、CD3、CD4/8、CD5、CD7、CD45RO等。但正常骨髓CD1、CD38很少见。B细胞表达CD22、CD19、CD20、CD21、CD23、CD45R和CD49,但正常骨髓CD19 B细胞很少。在病理条件下,抗原共表达可发生在淋巴细胞和髓细胞中。(6)浆细胞:浆细胞是淋巴细胞分化末期的细胞。当骨骼磨损时,它们主要位于骨髓颗粒中。组织切片可以分散在骨髓细胞之间,或者它们可以与巨噬细胞一起位于毛细血管周围,或者沿着血管排列(这种现象偶尔也可以在骨髓涂片中看到)。成熟的细胞质细胞核偏斜,核染色质浓缩成团,呈轮状分布在核膜周围,无核仁,细胞质呈弱碱性,核侧附近有新月形轻度晕染区,有时呈晚霞或火焰状晕染。正常骨髓涂片中的浆细胞少于有核细胞的1%,例如3%和10%被称为浆细胞反应性增加。超过或等于10%可能是肿瘤(如骨髓瘤等。)。有核仁的浆细胞也可能是肿瘤性浆细胞,如果被视为核内包膜,EB病毒可能被感染。浆细胞表达CD38、K/L(细胞质阳性),很少表达成熟的B细胞抗原。(7)肥大细胞:在正常骨髓分类中很少见,主要集中在小的骨髓颗粒中,由于颗粒未被染色,所以不能被HE染色切片所识别。姬姆萨染色切片易于识别,细胞体呈多边形,细胞核呈圆形、椭圆形或棒状,细胞质中含有大量紫红色嗜碱性颗粒,对甲苯胺蓝染色呈异色(即细胞质颗粒呈紫红色)。它在骨髓腔内的分布是不确定的,大量分布在内膜附近,共存于外膜周围2.非造血细胞(1)巨噬细胞:来源于单核细胞,无特定分布模式,细胞体大,细胞质丰富,染色淡,细胞核小,分化成熟。例如,异物的吞噬作用变成了巨噬细胞。由于不同物体的不同位置和吞噬作用,组织细胞和巨噬细胞具有不同的名称或不同的形状。含铁血黄素通常在骨髓中被吞噬(铁染色阳性),吞噬脂质的细胞质呈泡沫状。巨噬细胞的细胞质融合可以变成多核巨噬细胞。如果更多的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并伴有血细胞减少等症状,则可能是噬血细胞综合征。(2)脂肪细胞: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细胞体大,细胞质充满中性脂肪,透明,细胞核被脂肪挤压向细胞膜,呈狭长弧形或无细胞核(与切片相关),细胞质为苏丹黑阳性。没有细胞膜的脂肪泡是脂肪滴,而不是脂肪细胞。正常成人骨髓脂肪细胞和造血细胞各占一半左右。如果脂肪细胞增加,造血细胞将不可避免地减少,反之亦然。骨髓病理学用于评估骨髓增生的程度(见下文)。(3)成纤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又称成纤维细胞,来源于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具有中等大小的细胞体、纺锤形、尖端、纺锤形细胞核和核仁。成纤维细胞发育成纤维细胞,具有细长的细胞体和嗜酸性胞浆,两端分叉,即形成胶原纤维,有细的杆状核,末端尖锐,无核仁。在胶原纤维形成之前,网织蛋白或网状纤维已经形成。由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的组织称为纤维组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