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知识课件_第1页
糖尿病知识课件_第2页
糖尿病知识课件_第3页
糖尿病知识课件_第4页
糖尿病知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糖尿病基础知识,甘李药业市场部,目录,血糖与胰岛素糖尿病的流行现状糖尿病的诊断及症状糖尿病分型及发病机理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的治疗其他,食物中的糖类,提供能量,血糖来源,血糖去路,肝糖原,消化吸收,分解,非糖物质(蛋白质、脂肪等甘油、脂肪酸、氨基酸),转化,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糖异生,非糖物质(蛋白质、脂肪等),血糖,胰岛素+,胰岛素+,胰岛素+,胰岛素-,胰岛素-,肾脏排泄,血糖的来源与去路,调节血糖激素,降糖激素:胰岛素(Insulin),体内唯一的降糖激素升糖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髓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其他,胰腺结构和胰岛功能,胰岛素原和胰岛素的一级结构,C肽,一种蛋白质A链:21个氨基酸B链:30个氨基酸半衰期:45分钟清除:主要在肝脏和肾脏清除,胰岛素,正常的糖代谢,胰岛分泌适量的胰岛素,胰岛素将糖运到相应组织,胰岛素与受体结合血糖被利用!,血液中的糖血糖,胰岛素降糖作用示意图-细胞水平,胰岛素原,胰岛素,胰岛素与受体结合,胰岛素受体,细胞内系列变化,胰岛素的双时相分泌,第一时相:快速分泌相细胞接受葡萄糖刺激,在0.51.0分钟的潜伏期后,出现快速分泌峰,持续510分钟后减弱第二时相:延迟分泌相快速分泌相后出现的缓慢但持久的分泌峰,其峰值位于刺激后30分钟左右,0,20,40,60,80,100,0,30,60,90,Time(mins),第一时相,第二时相,时间(分钟),血浆胰岛素mU/L,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胰岛素的分泌,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正常人每天约分泌50U胰岛素。基础胰岛素分泌:抑制肝糖输出,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提供日常活动能量,维持血糖在狭窄范围内波动;占全天的40-50%餐时胰岛素分泌:促进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储存,重点小结,列举人体内升糖激素和降糖激素?胰岛素分子结构?胰岛素分子如何降低血糖?胰岛素双时相分泌模式?全天胰岛素分为哪两部分,主要作用?血糖来源与去路?,糖尿病流行现状,糖尿病在全球快速流行,IDFweb-site,/mediaDiabetesAtlas,5thedition,IDF,2011.,糖尿病患病人数(20-79岁)排名前10位的国家/地区单位:百万,中国成人糖尿病最新数据惊人(JAMA.2013,310:948),Ref:NingGuang,etal.JAMA.2013,310(9):948-958.,最新发表的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与控制现状研究表明,2010年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1.6%,糖尿病前期率为50.1%。,中国糖尿病诊断并治疗现状,中国60.7%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而无法及早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教育,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序言.,糖尿病的诊断及症状,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DM(DiabetesMellitus)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使糖类、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进而出现全身各个系统的并发症。,糖代谢紊乱可致糖尿病发生,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不能被利用,胰岛素抵抗!,糖在血液中堆积!血糖增高!,胰岛细胞破坏/功能缺陷,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大部分也有可能不表现任何症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序言.,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三多一少”症状发病机制,血糖监测的主要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两条链N端的缬氨酸与葡萄糖化合而成,为不可逆反应,其量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其中以HbAlc为主由于红细胞在循环中的寿命为120天,故其测定可反映DM患者过去3个月内血糖控制水平,是血糖控制的监测指标。HbA1C:正常值46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6.5%作为诊断切点我国HbA1c的资料不足,更重要的是我国HbA1c测定的标准化程度不够,包括了测定仪器和测定方法的质量控制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所以我国未将HbA1c作为中国糖尿病的常规诊断标准,血糖测定(GlucoseExamination),诊断主要依据,评价疗效的主要指标代表瞬间血糖水平,FPG/FBG,PPG/PBG,血糖,空腹血糖:FPG/FBG反映全天基础血糖水平正常值:3.66.1mmol/L,餐后血糖:PPG/PBG反映进餐后血糖水平正常值:7.8mmol/L,糖代谢状态分类,糖尿病前期血糖调节受损: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FastingGlucose,IFG):FBG在6.1-7.0mmol/L之间;糖耐量受损(ImpairedGlucosetolerance,IGT):PBG在7.8-11.1mmol/L之间;,IFG,IFG+IGT,IGT,正常,DM,空腹血糖mmol/l,OGTT2小时血糖mmol/l,低血糖,3.6,3.6,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注:空腹状态指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热量;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不能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受损(IFG)或糖耐量异常(IGT),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了解: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oralglucosetolerancetest),晨79时开始,受试者空腹(810h)后口服溶于300ml水内的无水葡萄糖粉75g,如用1分子水葡萄糖则为82.5g。儿童则予每公斤体重1.75g,总量不超过75g。糖水在5min之内服完从服糖第一口开始计时,于服糖前和服糖后2h分别在前臂采血测血糖试验过程中,受试者不喝茶几咖啡,不吸烟,不做剧烈运动,但也无需绝对卧床血标本应尽早送检试验前3天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g试验前停用可能影响OGTT的药物如避孕药、利尿剂或苯妥英钠等37天,了解:几个常用的血糖监测的字母缩写,SMBG:自我血糖监测FPG/FBG:空腹血糖值PPG/PBG:餐后血糖值HbA1c: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的分型及发病机理,糖尿病的分型(WHO,1999),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糖尿病分型,以2型糖尿病为主,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T1DM简述,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5%常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但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症状:发病时糖尿病症状较明显,容易发生酮症,即有酮症倾向治疗:胰岛素蜜月期,点击,1型糖尿病蜜月期,1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初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后,胰岛B细胞功能可能有不同程度改善,个别患者甚至在一段时间内症状减轻,而不需要胰岛素治疗,血糖也维持在正常水平,这一时间称“蜜月期”尽管如此,很多专家还是认为1型糖尿病患者蜜月期内也应该坚持少量的胰岛素治疗,这样可以延长蜜月期,并可以使患者在蜜月期结束后仍然保有少量分泌胰岛素的功能。这些残存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对以后防止并发症发生非常有好处,可以为身体提供基础量的胰岛素供给,对长期控制血糖有积极的作用。,T1DM发病机理胰岛素绝对缺乏,病毒感染,基因改变,自身免疫,B细胞损伤和免疫性胰腺炎,胰岛素绝对缺乏,高血糖,1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90,发病年龄多数在35岁以后临床特征为起病缓慢、隐匿,大多数患者往往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部分病人是在体检时发现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引起,表现为胰岛素抵抗为主,伴随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或多,或少,或正常治疗:口服药、胰岛素,T2DM简述,了解:胰岛素抵抗(IR),胰岛素抵抗是一种病理生理状态指靶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外周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降低,脂解作用增强肝葡萄糖产生及输出增加,在糖负荷时对葡萄糖的摄取减少胰岛素抵抗贯穿于T2DM全过程,由单纯IR糖耐量减退T2DM早期、后期,T2DM发病机理胰岛素相对缺乏,DeFronzoR.A.etal.,DiabetesCare(1998),在2型糖尿病诊断时,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不足已同时存在,糖尿病进程,正常,代偿期,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妊娠糖尿病(GDM),2013WHO妊娠期新诊断的高血糖诊断标准和分类将妊娠期间发现的高血糖分为两类:妊娠期间的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中初次发现的糖尿病(妊娠前已知有糖尿病者称之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期只能用胰岛素治疗(不通过胎盘屏障),哺乳期过后根据分型及胰岛B细胞分泌情况再决定治疗方案GDM诊断标准:,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疾病和生活压力,不良的饮食及生活习惯,腹型肥胖,缺乏体力活动,年龄因素,分娩过巨大胎儿或GDM的妇女,重点小结,OGTT试验?HbA1c含义及正常值?糖尿病诊断标准?IFG、IGT?“三多一少”症状的发生机制?糖尿病定义?中国患者总数?糖尿病分型?T1DM与T2DM发病机制有何不同?胰岛素抵抗?占全部DM人数90%的是?多发于青少年的是?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是?,糖尿病并发症,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综合征(HHS)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诱因:胰岛素治疗突然中断或减量,以及急性应激情况时,体内胰岛素极度缺乏,糖代谢紊乱加重,脂肪分解加速,产生高酮血症和酮尿症伴代谢性酸中毒及明显的脱水;症状:尿糖阳性,血糖增高(在16.733.3mmol/L);尿酮阳性,血酮体(乙酰乙酸、羟丁酸和丙酮)3mmol/L;烦渴、多尿、夜尿增多;恶心呕吐,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Kussmaul呼吸)。严重失水,尿量减少,意识障碍,嗜睡甚至昏迷。发病率及死亡率:易发生于T1DM,发病率1%5%;发达国家中总体死亡率为510;大于64岁的患者死亡率达20;年轻人的死亡率为24;,急性并发症高血糖高渗综合征(HHS),诱因:体内胰岛素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出现了引起血糖急剧升高的因素,同时伴有严重失水,导致血糖显著升高,无明显酮症;严重高血糖,通常33.3mmol/L(600mg/dl)高血浆渗透压,320mosm/L严重脱水:血清钠150mmol/L症状:与酮症酸中毒症状相似,少有酸中毒,易发生昏迷,呼吸浅,心率快。发病率及死亡率:多见于老年人及外科手术后,约2/3患者发病前无糖尿病史,或仅有轻度症状;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综合症的死亡率为31%。,急性并发症乳酸酸中毒,诱因: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慢性心肺功能不全等缺氧性疾病,或使用双胍类药物时,无氧酵解增加,代谢产物乳酸大量堆积,导致高乳酸血症,进一步出现血pH降低,即为乳酸性酸中毒。症状:嗜睡、昏迷、呼吸深快、恶心呕吐、脱水、血压逐渐下降乃至休克。大多数有服用双胍类药物史发病率与死亡率:较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老年糖尿病人,一旦发生病死率高,常高达50%以上。,血糖稳态失衡,低血糖,血糖3.9mmol/L(非糖尿病患者血糖2.8mmol/L),诱因,低血糖症状: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包括心慌、出汗、饥饿、无力、手抖、视物模糊,面色苍白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定向力下降、吐词不清、精神失常、意识障碍,直至昏迷。,低血糖症状,低血糖可分为几类?,需旁人帮助,常有意识障碍,无症状性低血糖,症状性低血糖,血糖3.9mmol/L,且有低血糖症状,可疑症状性低血糖:出现低血糖症状,但没有检测血糖相对性低血糖:有低血糖症状,但血糖3.9mmol/L,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第33页,严重低血糖,血糖3.9mmol/L,但无低血糖症状,低血糖的治疗,治疗:立即食用可快速升高血糖的食品如葡萄糖水、果汁、可乐、蜂蜜等。发生严重低血糖时,应立即送往医院急诊;密切监察防止低血糖复发,有的需长达一周的处理。,慢性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微血管并发症:眼底病、肾病神经并发症: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糖尿病足:大血管/末梢血管/神经综合病变,发生致死性脑卒中的危险增加23倍3*,1.WingardDLetal.DiabetesCare1993;16:1022-25.2.UKPDS6.DiabetesRes1990;13:111.3.BalkauBetal.Lancet1997;350:1680.4.KingsFund.CountingtheCost.BDA,1996.5.MostRS,SinnockP.DiabetesCare1983.6:67-91.,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情况,发生致死性心脏病的危险增加24倍3*,高血压2,截肢的危险增加15倍4,5,7%,18%,35%,4.5%,患病率,脑血管疾病1,心电图异常2,间歇性跛行1,*与普通人群相比,慢性并发症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多见于病程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2型DM中DN发生率约20%;严重性仅次于心脑血管病,1型DM约有40%死于DN尿毒症;视网膜病变:99T1DM和60T2DM,病程在20年以上的患者,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致盲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的25倍。,正常眼底晚期视网膜病变,慢性并发症神经病变(diabetesneuropathy,DNP),感觉障碍,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对称性、多发性,下肢较上肢重,进展慢肢端感觉异常(麻木针刺感、灼热及感觉迟钝等),呈手套或短袜状分布。感觉迟钝易受创伤或灼伤致皮肤溃疡,较难愈合,继发感染致急性或慢性骨髓炎甚至败血症。自主神经病变较常见,出现较早,影响胃肠、心血管、泌尿系统和性器官功能患病率高:可达4790;致残率高:造成5070的非创伤截肢,死亡率高:达2550。,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足(DiabeticFoot),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和/或因下肢缺血造成的足病理状态,常合并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足溃疡与坏疽。糖尿病足是许多国家截肢首位原因。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2010年39家医院共有1684例患者截肢,因糖尿病足截肢者475例(28.2%),占非创伤性截肢的39.5%在这475例患者中,男性占65.9%,平均年龄66岁,平均糖尿病病程130个月。糖尿病截肢患者合并神经病变、下肢动脉病变、肾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的比例分别为50.1%、74.8%、28.4%和25.9%。,UKPDS35(6):1364-79.,患者个体因素,严格的目标,宽松的目标,2012ADA/EASD声明:综合考虑患者状况确定患者治疗策略,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制定血糖控制目标的首要原则是个体化,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预期寿命、并发症或合并症病情严重程度等进行综合考虑,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治疗路径,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南推荐,当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短期HbA1c9%或FPG11.1mmol/L时,需启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选择基础+餐时胰岛素每日1-3次注射或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或预混胰岛素每日2-3次注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路径,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的综合管理,治疗糖尿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