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立交的选型与设计_第1页
第三章立交的选型与设计_第2页
第三章立交的选型与设计_第3页
第三章立交的选型与设计_第4页
第三章立交的选型与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互通式立交的选择、设计及特点,3.1互通式立交的分类,3.1.1根据交叉道路的交叉方式进行划分,(1)上跨式主线高于地面,施工方便,成本低。由于开挖较小,对地下管线的干扰较小,易于排水。其主要缺点是占地面积大,路线桥影响视线及周边景观,引道较长或纵坡较大,不利于非机动车交通。(2)地下通道型,主线低于地面,占地面积少,标高易处理,立交结构对视线及周边景观影响小,对非机动车交通影响小。其主要缺点是施工过程中地下管线扰动大,排水困难,施工周期长,成本高,维护管理费用高。3.1.2根据交通功能划分,3.1.3根据其他方式,3.2互通式立交的形式和特点,如前所述,互通式立交的形式问题实质上是各种左转和右转匝道的选择和组合。不同的左转和右转坡道组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立交。互通式立交的设计实质上是如何在当地主客观条件下选择最佳左转匝道进行组合。(1)三肢全互通式立交。1.喇叭形立交可分为甲类和乙类,是人们在出站时通过环形左转匝道和乙类的主线。优点:(1)除环形坡道外,其他坡道可为转弯车辆提供更高速度的半定向运行;(2)只需要一个跨线结构,节省投资;(3)没有冲突和交织,因此通行能力大,交通安全。(4)结构简单,外形美观,行驶方向易于识别。缺点:(1)环形坡道行驶速度低,定位不准。如果采用更高的计算行驶速度,将会占用更大的面积;(2)左转的车辆要绕很长一段路。子叶型立体交叉,子叶型立体交叉是一种利用两个环形坡道实现车辆左转的全立体交叉。如图所示,子叶型互换具有以下优点:(1)只需要一个交叉线结构,成本低;(2)坡道对称布置,呈叶状,外形美观。缺点:(1)环形左转匝道线形差,运行条件不如喇叭形;(2)左转车辆绕行距离长;(3)主线上存在交织操作。子叶立交的适用性与喇叭立交相似,主要用于立体交叉立交的前期工作。铺设时最好让主线向下延伸。3.y形立交。y形立交是一种全立交,利用定向坡道或半定向坡道实现车辆左转。它可以相应地分为定向Y形和半定向Y形。(1)定向Y型立交具有以下优点:(1)能为转弯车辆提供直接、畅通的定向运行,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2)转弯路线短而快,运行平稳,方向明确;(3)主线外侧不需要占用太多的土地。缺点:(1)主线双向车道之间必须有足够的距离,以满足匝道纵断面布置的要求;(2)当主线在一个方向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车道,且左车道为超车道或快车道时,左转弯车辆很难从左车道快速分离或从左车道快速合并;(3)需要跨越的结构很多,占地面积大,成本高。定向Y型立交适用于各方向交通量大的高速公路之间的立交,特别是当主线在两个方向上相互分开且有一定宽度时。此外,当主线外有障碍物时,它是最合适的。(2)双向车道之间不需要拉开或很难拉开的半程Y型立交具有以下优点:(1)可为左转车辆提供高速半程运行,通行能力较大;(2) smoo缺点:(1)主线的直线方向与左转匝道的交点为平面交点;(2)平面交叉位置摆放不当,能见度差,影响行车安全。(1)主线上的直行车辆快速平稳,转弯车辆绕行距离短;(2)每个行驶方向都有一个出入口,方便车辆进出主线;(3)形式简单,只需要一个交叉线结构,成本低;(4)主线两侧覆盖面积较小,减少了立交桥的面积。缺点:(1)匝道交叉口为平面交叉口,可通过的交通量不大;(2)平面交叉口的能见度和安全性受到一定影响。(3)三肢交错式立交具有以下优点:(1)转向清晰,交通组织方便;(2)除了在图(b)的外侧有直行车辆的轻微绕行外,还能保证主线上的快速畅通;(3)结构紧凑,占地少。缺点:(1)交织操作限制了交通容量和速度;(2)左转绕行距离长;(3)有许多交叉线结构。武汉北立交收费广场、红岩直立交和3.3临边立交。从前面部分的分析来看,肢体交换有四个左转。可以选择10个左转坡道中的任何一个。肢体互换理论上有10,000种不同的组合。这些形式并不都有实际应用价值,因为:考虑到成本经济性,匝道长度应尽可能缩短,以减少立交桥的数量和水平;(2)考虑到模型的美观,应尽可能采用对称形式;(3)考虑到设计和施工的方便,各左、右转弯匝道的线形和桥梁布置应尽可能一致。3.3.1立体式立交的形式,(1)全肢式立交,1)立体式立交,1)普通立体式立交,具有(1)连续自然的交通运行优势;(2)无碰撞点,无信号控制;(3)可以分阶段用部分三叶草叶构建;(4)只需要一个交叉线结构,成本低。缺点:(1)左转车辆绕行距离长,占地面积大;(2)环形左转匝道线形差,行驶速度低;(3)上、下左转匝道入口交织,限制通行能力;(4)主线为双出口,其中左转匝道出口在交叉线结构的后面,这使标志复杂化。(2)具有分流车道和分流车道的立体立交具有以下优点:(1)交织段从高速公路向分流车道分离,速度较低,减少了对主要交通的影响,提高了交通安全;(2)将高速公路上的双出入口改为单个出入口,简化了交通标志;(3)通过立交桥的交通量大于普通立交桥;(4)左右转弯车辆行驶自然流畅。缺点:(1)在相同的环形坡道半径下,比普通的三叶草叶型占用更多的土地;(2)跨线结构的造价因跨度的增加而增加。x形(四星)互通式立交,也称半定向立交,是四肢全互通式立交中最先进的形式之一,具有以下优点:(1)所有转弯方向的车辆都有专用坡道,坡道自由、平顺、转弯清晰;(2)单一出口或入口,以方便车辆操作和简化标志;(3)无交织、无碰撞点、安全行驶;(4)适应高车速和大通行能力。缺点:(1)多层多桥长,成本高;(2)城市面积大,难以实现。(1)坡道转弯半径大,行驶方向清晰,路线短而快;(2)能为大运量转弯车辆提供高速定向运行;(3)无交织、无碰撞点、安全驾驶。缺点:(1)分离左派和集合左派人士有困难;(2)主线的双向车道之间必须留有足够的距离,直线车辆必须稍微绕行;(3)跨线结构数量多,占地面积大,成本高。这种类型的交换适合于缺点:(1)左转车辆绕行距离长,运营成本高;(2)需要修建五座两层的跨线结构,造价相对较高;(3)占地面积大。5.组合式立交、一环匝道型、二环匝道型、三环匝道型和无环匝道型,(2)四肢部分立交、四肢部分立交互通式立交是一种在二级道路或匝道上有平面碰撞点的立交,或者在个别转弯方向上没有特殊匝道的立交,通常用于主干道和二级道路之间的交叉口,也可用于地面特征受到更多限制或分阶段建设的情况。部分互通式立交的代表形式主要有菱形立交体立交和部分一叶立交。1。钻石互通式立交,钻石互通式立交只设置右转和右转的公共匝道,在二级道路交叉口两侧呈十字交叉结构。图为一个菱形分流立交,这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具有以下优点:(1)能保证主要直线车辆的快速平稳运行;(二)主线上有高标准的单一进出口,交通标志简单;(3)当主线下行时,匝道坡度便于出站车辆减速和进站车辆加速;(4)形式简单,只需要一个线路结构,土地利用和工程造价小。缺点:(1)二次线与匝道的交叉口为平面交叉口,影响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2)可能会出现能见度、错误的路线操作或在二线等待交通等问题。当城市道路的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相交且土地使用困难时,大多使用菱形立交,而高速公路大多收费且一般不使用。部分立体交叉有以下优点:(1)能保证主干道上的车辆快速平稳直行;(2)单一出口简化了主要道路上的交通标志;(3)只需要一个跨线结构,减少土地和工程成本;(4)便于分期建设,从长远来看,可以推广到全立体式立交。缺点:(1)二级公路上存在平面碰撞点,影响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2)二级道路上可能存在停车等待和错误的道路操作;(3)有时二级道路平坦,交叉口需要信号控制。如果出口匝道的存储容量不足,主要道路上的交通将受到影响。3.部分连接互通式立交是指由于交通量小、地形和地面物体或交通组织需要的严格限制,一些转向方向仅限于特定转向方向的车辆,没有特殊的转向坡道,从而形成部分连接互通式立交。(3)四肢交织式立交,环形立交,1。环形立交,优点:(1)能保证主干道快速畅通,转弯方向清晰;(2)无碰撞点,行车更安全,交通组织更方便;(3)结构紧凑,占地少。缺点:(1)存在交织操作,并且业务容量受到环路交织容量的限制;(2)速度受中心岛半径影响,相对较低;(3)结构多,工程造价较高。(4)左转车辆绕行距离长。3.4、3.4多肢立交转盘(环形路)式,3.4.1一般环形路,四个上部肢路交叉口在一个地方经常采用上部线交叉或下交叉,以保证主要道路的通过操作不受干扰,其余道路通过环形路通过或转弯操作,称为转盘或环形路。优点:环形交叉路口使进站车辆绕中心环形交叉路口单向转弯,消除了交织操作中的所有交叉碰撞点,外形美观,工程简单,成本低。缺点:占地面积大,车辆绕行距离长,行人难以通过,尤其是合并和分离的交织操作会沿着转盘的圆周连续发生,因此通行能力有限,尤其是快慢车混合时相互干扰更严重。这种形式有以下几点:(1)这种形式适用于有四条或四条以上肢体但速度和交通量不太高的土地(2)它需要大量的土地。(3)交织区限制了速度和通行能力。对于多肢交叉口,完整的立交功能完善,规模大,但立交结构多,占地面积大,工程造价高,容易导致错误的道路运营。这种类型的立交可用于郊区以及不收费的高速公路之间,或者高速公路与环形高速公路相交时。布局时,结构应尽可能紧凑,减少占地面积,必要时宜发展成空间。互通式立交形式的设计应结合具体地形、地面特征和交通条件,并可采用上述三肢和四肢互通式立交形式的有机结合,并进行适当调整。当主线上有连续的多个出入口时,建议在主线的一侧或两侧设置分配车道,以减少对直行车辆的干扰。3.4.2“小环绕”,1操作规则和效果,常规或传统的环形交叉口,没有专门的车辆操作规则,只要有空隙,入口处的车辆就可以插入环形交叉口进行迂回,交通量小,环形交叉口的直径相当大,当交通量大到一定程度时,就无法适应,经常会出现堵塞现象。为了确保在环形交叉路口绕行的车辆优先通行,入口处的车辆必须停下来,让通行车辆在遇到通行车辆时通过。只有在适当的流通间隙才能进入环形交叉路口,入口车辆绝对不允许提前进入环形交叉路口,迫使流通车辆停车等待。英国建造了许多环形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和交通量的快速增长,许多环路无法适应交通量的增加,导致严重的闭锁现象。把所有这些线路都改成定期交换线路在经济上是不可接受的,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经营它们。在对环形交叉路口车辆运行情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流通优先规则”。1.环形交叉路口周围的车辆可以不间断地保持连续运行,从而保证环形交叉路口交通的活力,并且永远不会锁定。2.当交通量较大时,临时停车和排队只会在进入环形交叉路口的每个坡道或道路上临时或偶尔出现。3.“交织长度”的概念已经完全消除。4。发挥最大通行能力和“流通第一”的特点。1.适当加宽入口,以便将只有1或2个车道的原始入口加宽为2、3或4个车道。2.环形交叉路口还应该有3到4条车道,用于左、中、右交通。同时,回旋处的出口亦应扩阔一条行车线,以方便车辆快速顺利地离开回旋处。4.为了便于转移,设置了导向岛。三、环路改造,3.5收费公路互通式立交,3.5.1收费公路互通式立交形式,收费公路互通式立交设置在两条相交道路的交叉口与另一条联络线的适当距离处,在联络线与两条道路的交叉口设置一个三肢立交,这样所有车辆都集中通过联络线进出,只需在联络线内设置一个收费站就足够了,从而大大简化了管理。成三肢互换问题,无接触线,单角型,双角型,单Y型,双Y型,Y角型,角子叶型,1。当地地形和地面特征等。2.交通状况,设置联络线的注意事项。除了原有两条道路的交叉路口,收费立交还应配备跨线结构。坡道也将扩大,项目成本将高于免费立体交叉。行车距离和运营成本也会增加。申达灯塔大桥、津许庄大桥、武市北立交收费广场、英达高速公路均采用y型立交,收费站1座。设置地点,必须设置收费站进行换乘。收费站的位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直接设置在主线上,称为路障型;第二类设置在立交匝道连接线上;第二种类型在收费站是线性的,应尽可能设置在平坦开阔的地形上,坡道的连接线最好是fla尽可能避免在弯道或陡坡处设置换档止动块,尤其是在凹形竖曲线的底部。3.6互通式立交形式的选择,3.6.1影响互通式立交形式选择的因素,3.6.2互通式立交形式选择的基本原则,互通式立交形式的选择应根据道路和交通条件,结合自然和环境条件确定。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