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高韵远的北宋词解读PPT课件_第1页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解读PPT课件_第2页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解读PPT课件_第3页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解读PPT课件_第4页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解读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格高韵远的北宋词,.,2,格高韵远的北宋词,“格高韵远”的北宋词,其前期词在风格和内容方面沿袭了唐五代词的精神,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体裁以小令、中调为多。晏殊、欧阳修词“同出南唐”,开有宋一代词风。晏殊词温润秀洁,理深旨远;欧阳修词雅俗并存,和婉细切。晏殊、欧阳修令词风靡天下的同时,慢词也勃兴、发展起来,与小令并驾齐驱。柳永慢词,以羁旅行役,离情别绪为主要题材,善铺叙,能点染,有层次,有波澜。张先与柳永齐名,以“韵高”为胜。小令、慢词双峰并峙,丰富了北宋前期词坛。,.,3,学习新词,晏殊,.,4,了解作者,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幼孤,少有才名,七岁能文章。景德初,以神童荐,赐同进士出身。明道元年(1032)迁参知政事,尚书左丞。庆历中官至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学士,兼枢密使。至和二年卒,年六十五,谥元献。晏殊“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宋史本传)。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官僚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闲情逸致。诗文集今已不传。有珠玉词三卷。,.,5,1.词中描写出的景色大概是什么时候,那些词可以看得出来?,2.有哪些意象,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3.用一句话概括下片的内容。,问题讨论,.,6,1、词中描写出的景色大概是什么时候,那些词可以看得出来?,2、有哪些意象,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意象有:燕子、梨花、碧苔、黃鹂和飞絮等。组成了一幅春暖花开、燕语莺声的美丽春景。,3.用一句话概括下片的内容。,写闺中少女出门游玩的情景。,新社清明,.,7,作者为什么有意回避了对于斗草场面的正面描写,而只写了人物在斗草前后的活动与心情?,品读与探讨,晏殊的破阵子写风俗人情,在下片,只攫取了一个断片,俨然是一出喜剧小品。这里,作者有意回避了对斗草场面的正面描写,而只写了人物在斗草前后的活动和心情,收到了虽少总多、耐人寻想的效果。,.,8,学习新词,欧阳修,.,9,了解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诗话,唐宋八大家之一,对宋初以来靡丽的文风提出批评,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积极培养后进,为北宋文坛领袖。主要作品: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秋声赋等。,.,10,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渐凋谢,只剩细细碎碎几片残瓣儿;溪桥边的柳树却萌出了浅绿嫩芽。暖暖的春风在大地上拂过,风中带了花草芳香,远行的人,也都在这时动身了。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也送走了你。你渐行渐远,我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于是只好上楼远望你离去的方向,期盼能够早归。然而,映入眼帘的,只是绵绵无绝的春草原野,原野尽处是隐隐青山。而你,更在遥远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寻!,译文,.,11,踏莎行(候馆梅残),、概括这首词的主旨,表现天涯游子的离愁。,问题讨论,.,12,、这首词是如何写出离愁的绵长、悠远的?,“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写离愁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象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此二句即景设喻,即物生情,以水喻愁,写得自然贴切而又柔美含蓄。“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以春山的遥远,烘托行人的更加遥远,表现思妇悠远的思念。,.,13,艺术表现手法,一是以乐写悲,托物兴怀,词的上片写残梅、细柳和薰草这些春天里的典型景物,点缀着候馆、溪桥和征途,表现出南方仲春融和的气氛,但对于离愁的行人来说,却倍增烦恼,更添愁思。,二是巧用比喻,化虚为实。“愁”是一种无可视感的情绪,将它比喻为迢迢不断的春水,既形象又贴切,这样化虚为实,可视可感。,三是逐层深化,委曲尽情。“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更进一步说明行人离愁的无穷。全词悱恻幽回,情深意远。,.,14,、这首词采用了两面兼写,对照映射的写法,起到了什么艺术效果?,本词上片写游子途中的感受,下片写想象中的思妇对他的思念。由陌上游子而及楼头思妇,由实景而及想象,上下片层层递进,将离愁别恨表达得荡气回肠、意味深长。这种兼写两面的手法,丰富了词的内容,使感情更加细腻,带来了强烈的美感效果。,.,15,学习新词,蝶恋花欧阳修,.,16,这是深闺佳人的伤春词。作者以含蕴的笔法描写了幽居深院的少妇伤春及怀人的复杂思绪和怨情。不写佳人先写佳人居处。三迭“深”字,则佳人禁锢高门,内外隔绝、闺房寂落之况,可以想见。树多雾浓、帘幕严密,愈见其深。“章台路”当指伊人“游冶处”,望而不见正由宅深楼高而来。可知物质环境之华贵,终难弥补感情世界之凄清。望所欢而不见,感青春之难留,佳人眼中之景,不免变得暗淡萧索。,.,17,感花摇落而有泪,含泪而问花,花乱落而不语。伤花实则自伤,佳人与落花同一命运。是花是人?物我合一,情景交融,含蕴最为深沉。整首词如泣如诉,凄婉动人,意境浑融,语言清丽,尤其是最后两句,向为词评家所赞誉。,.,18,上片写景,有人说本词上片的特点是“景深”,你能说说它是如何写“景深”的吗?,主要是居室之深邃:由远而近,逐步推移逐步深入。一是“杨柳堆烟”。二是“帘幕无重数”。三是“楼高不见章台路”。,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问题讨论,.,19,清人毛先舒评曰:“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名家评析,.,20,下片写“情深”,结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寄深于浅,借景抒情,包含多层意蕴。想一想,你能说出几层意蕴?,下片在景物渲染之外,末两句将人物的思想感情层层深入、步步开掘。结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采用层进手法写深婉缅邈的情思,自然浑成,为千古名句。,问题讨论,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触。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唯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21,第四层,花儿又飞去。花儿不仅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她怎能不伤心呢?这种借客观景物的反应来烘托人物主观感情的写法,正是为了深化感情。,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第三层是花儿竟不语。是不理解她的意思呢,还是不肯给予同情,令人纳闷。,.,22,纵观全词,除了“景深”“情深”之外,还有“境深”(意境深邃)的特点,如何理解“境深”?,全词由外景写到内景,由早晨写到黄昏,以幽深的居室烘托深挚的情感,以灰暗凄惨的色彩渲染孤独伤感的心情,逐次打开人物的心扉。景和情融合无间,浑然天成,构筑了一个幽深的意境。,问题讨论,.,23,学习新词,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范仲淹,.,24,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上片主要是写景,写了哪些意象?按什么顺序写的?景物描写有哪些特点?,描写角度颇具匠心。从高到低或从上到下(碧云天,黄叶地),由近及远(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突出秋景的鲜明色彩:碧蓝的天空,枯黄的落叶,绵长的水波,苍茫的远山,西下的夕阳等,抓住典型景物大处落笔,境界开阔,写景中暗寓思乡之情。(色彩鲜明,阔远秾丽),问题讨论,.,25,“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描写,含蓄的地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即借无情的芳草表达出了浓重的离愁别恨。,.,26,说一说你对“黯乡魂,追旅思”的理解。,乡魂,即思乡的情思,与“旅思”意近。两句是说自己思乡的情怀黯然凄怆,羁旅的愁绪重叠相续。,这种“思乡和羁旅”之愁,作者是想如何排遣的?,一是寄希望于“好梦”;二是登高望远,但不能独倚;三是借酒浇愁愁更愁,化作相思泪。,.,27,作者是如何将上片的景和下片的情巧妙联结起来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这首词的特殊性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即阔远之境、秾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却反其道而行之,景色写得阔远而秾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伤感,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28,渔家傲【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上片着重写景,而景中有情悲壮苍凉。,下片着重抒情,而情中有景功业未成,乡恋浓重。,.,29,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张先,.,30,这是一首送春词。上阕写春愁无限及人生遗憾。五句话写五件伤怨的情事:水调歌怨声哀切,醉醒愁未醒,送春归去不知何时能回;临镜而伤年光飞逝,回忆往事历历,只有空怀旧梦。下阕通过“并禽”写自己孤独,月弄花影烘托出人生之无奈;以“落红应满径”暗喻作者情绪的低落。全词调子沉郁伤感,情蕴景中。“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首词是为人称道的佳作。王国维赞:“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其妙处在于词人抓住大自然一瞬间的现象,摄入词中。,赏析,.,31,王国维说:“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请说说“弄”字的妙处。,问题讨论,.,32,()生动地写出春花被风吹动,在月下摇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的美好姿态。()“弄”含有欣赏、爱惜之意,表明虽是即将凋零之花,却充满对生活的热爱与眷恋。()“弄”字也激活了全词的意境,作者经过一天的苦闷,终于品尝到盎然春意,引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与留恋。,.,33,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学习新词,.,34,柳永(约980-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年轻时一连两次科举不中,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却因此得罪皇帝。柳永在下一次考试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给勾掉了。,了解作者,.,35,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36,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37,上片描绘了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雨潇潇秋清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日)照残红翠衰减物华休长江水无语,.,38,“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苏轼认为“不减唐人高处”,请谈谈你的理解。,大意:一会儿,秋日的寒风凄凉不堪,满目的江山寂寞萧条,一片残阳正照在我登临的高楼之上。这几句词不仅点出了季节、环境、时间和地点,而且景色苍茫辽阔,境界高远雄浑。故曰“不减唐人高处”。,.,39,读下片,看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感情?从哪里看出来的?作者如何写的?,从词中“望故乡”“归思”“想佳人”等词句可看出表达了“思乡、思亲”的情怀。作者通过写自己望乡,怀人、思归,再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