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练习)_第1页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练习)_第2页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练习)_第3页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练习)_第4页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盐城全面推进市域水系生态防护林建设,大中型河堤林带拓宽约100米以上,水岸绿化率达90%。B从李子柒的视频看,传统农耕文明对生命、自然的尊重值得现代人发扬和继承。C由于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让生活在城南的老百姓幸福感更强。D我国高速磁悬浮列车研究已突破核心技术,具备了启动高速试验线建设的基础。二、基础知识综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人类最初的历史以绳索串连,“结”就是最早的史记。我们无法得知,在没有文字的漫长岁月中,人们如何以简要的绳结存留纷繁复杂的事件内容。据说,那些绳结只记录性命攸关的大事,例如地震、洪灾、日食、月食以及星辰的陨落等等如果是这样,那么一个个绳结留下的,就是一次次关乎生死存亡、吉凶祸福的记忆。事实上,绳子很难保存数十万年,现在我们只能看到存留在上古陶片上的“绳文”那是绳索的纹理拓印在湿软的陶罐表面,经过火烧而固化下来的印迹。那些常常被认为是装饰的“绳文”,也许就是人类最初的记事符号。凹凸的绳结痕迹,仿佛是数十万年前人类的心事,它饱含着后来者越来越读不懂的惊慌、恐惧、渴望,饱含着后来者越来越读不懂的祈求平安的巨大祝祷。读不懂,但是我们感觉得到它的美丽。2 . 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简要B性命攸关C陨落D仿佛3 . 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BCD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巴伦支与他的伙伴们吴志彬当历史步入十六世纪中后期,在欧州大陆,一个国土只有两个半北京城大的国家,依靠海上贸易运输崛起了,它就是荷兰。荷兰北方航运博物馆馆长讲述的一个故事深深感动了我。1596年到1598年的某一天,一艘荷兰商船起锚了,船上是船长巳伦支和他率领的水手,共计17人。此行他们除了要完成客户委托的贸易业务,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海上通道。凭借着水手天生的冒险精神,他们在海上航行探险,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但是在经过俄罗斯一个叫三文雅的岛屿时,他们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他们只能等到春天到来,才能完成剩余的旅程。三文雅地处北极圈内,冬天的气温只有零下40摄氏度,要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存谈何容易。严寒加上食物、淡水、衣服、药品的短缺,他们的生命受到严重的威胁。他们只要打开船上的那些货物,那些衣服和药品就足以挽救生命。但巴伦支和他的伙伴们却做出了惊人的决定,就是死也不能动客人的货物。巴伦支和他的伙伴在死亡的边缘苦苦挣扎,他们动用了货物,相信谁不会指责他们。但400多年前的十几位荷兰水手,没有这样做。巴伦支带领水手们,在冰天雪地里依靠打猎勉强维持生存。用猎物肉充饥,皮毛做衣服御寒。但还是难以为继,一个个伙伴相继病倒,连船上的甲板都被拆掉用以烧火取暖。这一等就是8个月,这是何等漫长的冬季。陆续有8名水手死去,而那些货物依然完好无损。冬去春来,冰雪消融。幸存的9人终于把货物带回了荷兰,他们衣衫褴褛、面容枯槁,但把货物完好无损地交到了委托人手中。他们令人匪夷所思的壮举震惊了世界,也感动了世界。他们用生命为代价坚守的信用,成为后来的商业法则。人们记住了巴伦支的名字,历史也记录下这感人的一页,荷兰人为此骄傲。葡萄牙与西班牙在欧洲海上运输的垄断地位被动摇,巴伦支与他的伙伴们做出的牺牲,为荷兰人赢得了源源不断的商机。此后,荷兰人几乎掌控着欧洲百分之八十的海上运输贸易量,他们创建的东印度公司,足迹几乎遍布全世界。荷兰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银行,为了保障银行的信用,阿姆斯特丹市通过立法规定: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限制银行的交易自由。所以即使正在与西班牙进行着战争,荷兰的银行还在合法地贷款给自己的敌人。荷兰人就是这样坚守诚信之本,时至今日,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这种商业诚信是何等重要。这样一个小国的崛起,绝非偶然。4 . 认真阅读文章,请为第段画线部分补充合适的词语,使句子通顺。5 . 巴伦支和他的伙伴们做出了一个怎样“惊人的决定”?为什么说这个决定是“惊人”的?6 . 第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7 . 荷兰这样一个“小国”,崛起的关键是什么?文中还有什么示例可以证明这一点?8 . 第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树犹如此西汉的辞赋家枚乘在著名的七发一文中写了一株梧桐树,历尽艰辛它的根是一半生一半死,夏日被雷电劈打,冬日被风雪摧残,被急流冲刷,它却顽强地生长,于树干中积聚了很多纹理。终于有人把它砍下制成琴,音质太好了,“使师堂操畅,伯子牙为之歌”,真是天下独一份的琴声。经历这种艰辛的过程,终于修成正果,这也是很理想的结局了。不论是人、是物,存在于世,都有来自逆向的力量。使行进的历程百般不畅万般蹭蹬,严重的就称之为磨难了。磨难因人而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到了仲尼、屈原、左丘、孙膑诸人,不是被囚禁、流放,就是膑脚、失明,凄惨之至,非常人所能承受,最终却都成为史上人物,千百年过往而不湮其辉光。就是司马迁本人,也是受宫刑后而发愤著史记的,这些人物的经历成为教育的典型,磨难是伴随人生而来的。书法家对于书法的关系,当然不能言说磨难,至多就是笔墨上的磨练,但作用于人的精神却是一脉的。像王谢家族中人,比一般人成名成家也就顺当得多。但是,逃不脱的是笔墨上的磨练,因为书法家要靠作品来说话,而作品是写出来的,写就需要扎实的笔墨功夫,谁也没有理由逃避。成一字须反复不辍,成一篇则如上蜀道,立一体则以一生为计,尚未知可成否。唐人孟郊曾风趣地说:“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是啊,一个人为何要如此?此心有远大理想,思遐举,而必然要筋骨承其劳累,身心共赴一处,以期遂愿。大抵文人都有身心磨练的过程,积年之功夫终于有了相应的收获,心中甚喜。文人雅集时相互欣赏,优者备受称道,几因磨练长精神,定非碌碌者。可是,持续上进不由人,虽功夫所下甚多,穷昏昼,忘饥渴,却是毫无寸进了,不觉心烦气躁难以平复甚至有人就弃笔墨而走,以为艰深不可求索。清人曾国藩是深有体会者,他认为:“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这个“熬”字运用得尤其传神,暂时不见有何进展,仍然心手不放松,始终自守,不离不弃,继续读书、研究、临摹、创作,似乎不动声色、不激不厉,却韧以行事。时日忽忽过去,终于学识又有所提高腕力又有所增强,悟性又有所开启,豁然天开,进入新境。而那些不能自守者,终将难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喜悦。一株梧桐,终究要经风雨而后成为琴之优者,更多人听到了它悠扬的琴声,忽略了它曾经的苦难。书法家的磨练,指腕的、心灵的,其中的复杂和幽微,难与外人道。人们聚于酒肆,惊看张旭笔走龙蛇的迅疾,一幅之内烟波万状,感到了书法家书写是这般轻易。犹如只看到一朵花的盛开时刻。 (摘自2016年1-2语文世界,有删改)9 . 文章开篇叙写枚乘七发中的梧桐树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10 . 第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11 .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划线句的含义。四、句子默写12 . 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1)_,死而不学则殆。(论语)(2)横眉冷对千夫指,_。(鲁迅自嘲)(3)_,直挂云帆济沧海。(_)行路难)(4)吴楚东南坼,_。(杜甫登岳阳楼)(5)万里赴戎机,_。(木兰诗)(6)苟全性命于乱世,_。(诸葛亮出师表)(7)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8)出淤泥而不染,_。(周敦颐爱莲说)(9)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五、课外阅读拾椹供亲蔡顺少年孤,事母孝。岁荒,粮食不足,顺日拾桑椹,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味甘以供母赤者味酸以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牛蹄赠之。注释:岁荒:年成不好。桑椹:成熟时黑紫色或黑色,味甜,可食。异器:不同的碗。13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事母孝 (伺候)B以白米牛蹄赠之 (赠送)C贼悯其孝 (怜悯)D粮食不足(满足)14 . 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黑 者 味 甘 以 供 母 赤 者 味 酸 以 自 食。15 . 你认为蔡顺是个怎样的人?他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示?六、诗歌鉴赏16 . 阅读郑谷海棠完成后面小题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注)销得:值得。觞:酒。莫愁:美女的名字。梁广:以画海棠著称的画家。(1)认为诗中没有描绘到的情景( )A.风中海棠 B. 雨中海棠 C .盛开海棠 D. 醉赏海棠(2)请对“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一句作简要赏析。_(3)诗人在诗歌中并没有表现的情感是( )A热爱自然,歌颂生活。 B深爱海棠,希望能用诗描绘出海棠之美。C感慨时光流逝,容颜易老。 D倾慕海棠,愿化身蝴蝶与海棠作伴。七、名著阅读武松打虎(1)那时已有申牌时分,这轮红日厌厌地相傍下山。武松乘着酒兴,只管走上冈子来。走不到半里多路,见一个败落的山神庙。行到庙前,见这庙门上贴着一张印信榜文。武松住了脚读时,上面写道:阳谷县示:为景阳冈上新有一只大虫伤害人命,见今杖限各乡里正并猎户人等行捕未获。如有过往客商人等,可於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伴过冈;其馀时分,及单身客人,不许过冈,恐被伤害性命。各宜知悉。政和年月日。(2)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麽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3)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掀在脊梁上,将哨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武松自言自说道:“那得甚麽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4)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那一阵风过了,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5)武松见了,叫声“阿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6)那大虫又饿,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上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作冷汗出了。(7)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8)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捉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9)(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嗒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力气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10)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11)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12)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哨棒,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眼见气都没了,方才丢了棒,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那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苏软了。(选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有删改)17 . 读第(9)段( )内的文字,联系全文说说你读出了怎样的章法妙处。18 . 请你为选文第(11)段划线句子做点批注。19 . 请你结合全书,再写出三个与武松有关的情节。20 . 武松打虎、李逵杀虎、解珍解宝猎虎,同是为民除害,为什么李逵杀四虎反而没有武松杀一虎出名?请你联系全书的阅读,列举几个你认为有说服力的原因(至少二个)。八、综合性学习21 . 根据以下信息,请你代表初三(1)班同学写一份请柬(1)活动主题:分享好书,交流读书感悟的“读书沙龙”活动(2)邀请嘉宾:张老师(3)活动地点:初三(1)班教室(4)活动时间:6月1日下午15:00九、作文表达与交流(小题1)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童趣盎然的作品,作者通过一系列曲折而生动的故事情节的描写,展示了作品无穷的艺术魅力和天真未凿的童心。请你写出其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情节,请先用一个短语概括情节,然后简单地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